热点科技

标题: 现在用猛禽2代做系统盘合适吗? [打印本页]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4 10:59
标题: 现在用猛禽2代做系统盘合适吗?
看了下,所谓的万转硬盘 平均传输也才88左右,而现在的7200转的新盘,平均已经9x了,那么万转的优势在哪呢?

想弄个猛禽2代之类的做系统盘,有意义吗?



硬盘类问题我不知道该发到哪个区,建议弄个存储区!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4 22:28
寻道和突发有联系吗?
那么突发 对哪些应用 起作用?


迅猛龙  现在 大概多钱?
作者: y1776    时间: 2008-11-4 22:30
为什么不考虑两块硬盘组RAID0:a3: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2:36
寻道时间配无碎片分区使用,系统盘没什么意义,系统的文件位置都是固定,你装不装到快速硬盘上使用起来感觉不到什么区别,万转硬盘在寻道上比普通硬盘有优势,你不如搞个SCSI卡买块万五转SCSI硬盘,用来存文档或一些高速访问的文件,刻录时也稳定的多
作者: godwon    时间: 2008-11-4 22:41
能买到便宜的当然还不错
寻道一流啊

不过这个是SATA一代的
速度和SATAII普通的当然差不多

[ 本帖最后由 godwon 于 2008-11-4 22:47 编辑 ]
作者: godwon    时间: 2008-11-4 22:42
原帖由 刻家人 于 2008-11-4 22:36 发表
寻道时间配无碎片分区使用,系统盘没什么意义,系统的文件位置都是固定,你装不装到快速硬盘上使用起来感觉不到什么区别,万转硬盘在寻道上比普通硬盘有优势,你不如搞个SCSI卡买块万五转SCSI硬盘,用来存文档或一些高速访 ...


寻道对于系统如何是无意义的?

很有意义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2:56
原帖由 godwon 于 2008-11-4 22:42 发表


寻道对于系统如何是无意义的?

很有意义
除了启动加载时需要时间之外后面只是偶尔读一下,寻道时间不需要那么严格,不常去读C盘,对于目前万转硬盘来说价格,还有噪音都是一个问题,LZ非要万转硬盘还是先咨询清楚哪些比较安静,对于高速访问的小文件一块大容量U盘可以胜任,只是传输逊一些,值不值得花上千块钱去买块小容量万转硬盘我看LZ还是仔细考虑考虑,除非像我那么极端的玩家

万转硬盘快是它本身转速高,加上配合NCQ使用,才在寻道方面远比普通硬盘有优势

本人的电脑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跑SCSI的系统再将电脑超频,另一个极端是关闭SCSI硬盘给SATA硬盘降速给系统降频,一个性能,一个侧是静音+省电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2:58
原帖由 frankexam 于 2008-11-4 22:40 发表


文件位置固定 不代表寻道不需要时间

它是电脑 不是人脑 每次都要找一下 不会记录好地方就不找了
XP没有那么多文件好找,VISTA是否常要找文件我不清楚,如果这系统对读取要求那么高有米可以上SCSI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3:02
还有一点,在SATA硬盘上我的系统比较复杂比较大,SCSI上的系统比较精简,用来跑速度,因为我是刻家人,经常要搬动4G以上大文件,SATA硬盘卡的要命,SCSI硬盘就不会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3:04
原帖由 frankexam 于 2008-11-4 23:02 发表


我只是说寻道对于系统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为了这个速度上SCSI好像没意思
是否在搬文件时会很卡这点?据说固态硬盘中启动系统几乎不需要什么时间,是否属实,什么时候搞块固态硬盘玩玩才行

PS:如果非要SCSI的话,你启动每次都要消耗30秒SCSI要自检,对超频玩家来说可是非常不方便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3:12
原帖由 frankexam 于 2008-11-4 23:02 发表


你用SCSI硬盘么 组Raid了?
以前组,不过挂了,比较危险,现在换了73G的,反正着重的是寻道时间,对了,还有备份系统时完全不需要从启在那里瞎等,哪个系统烂了也可以通过另一个系统恢复,从数万年前生物界就已经完全定义2比1好,因为你有两只手两只脚还有很多都是两个

SCSI单通道就可以挂15个硬盘,双通道就可以挂30个硬盘,现在160M的卡很便宜,才50块钱

默认开启NCQ,工具无法检测信息

寻道时间4.1毫秒,普通硬盘是12毫秒,传输就不试了普通工具不准,寻道时超响,比普通硬盘响10倍以上,空闲时没什么声音,除非空调风扇都关声音就会比较明显

上TB有一年保的硬盘,300多块,虽然有保但挂了数据还是要自己负债

[ 本帖最后由 刻家人 于 2008-11-4 23:16 编辑 ]

HDTune______ADAPTEC_JBOD_PASSTHRU__.png (49.16 KB, 下载次数: 779515)

HDTune______ADAPTEC_JBOD_PASSTHRU__.png

HDTune_AAM_ADAPTEC_JBOD_PASSTHRU__.png (40.52 KB, 下载次数: 966570)

HDTune_AAM_ADAPTEC_JBOD_PASSTHRU__.png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4 23:40
不在乎钱的话,什么高端的也合适。。。。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4 23:52
家用型可以满足了。

要么固态上去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4 23:53
原帖由 bjmz 于 2008-11-4 23:40 发表
不在乎钱的话,什么高端的也合适。。。。

错,其中包含DIY爱好者的灵魂在里面,我现在这台电脑的U只不过是高倍频的E5200,因为高倍频更省电,空闲时133X6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01:03
原帖由 刻家人 于 2008-11-4 23:53 发表

错,其中包含DIY爱好者的灵魂在里面,我现在这台电脑的U只不过是高倍频的E5200,因为高倍频更省电,空闲时133X6


空闲时133*6只适合你的XP,不适合VISTA!

不信,你安装个VISTA试试。。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5 01:26
原帖由 bjmz 于 2008-11-5 01:03 发表


空闲时133*6只适合你的XP,不适合VISTA!

不信,你安装个VISTA试试。。

性能不足?倍频12.5时不逊于2140

当还没有人见过I7实物时我就用上第一代I7,传说中45NM的奔3,狠强

[ 本帖最后由 刻家人 于 2008-11-5 01:31 编辑 ]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01:38
INTEL就喜欢出怪胎产品。。。

以前的早P4就不要说了,478中的P4根本没有一块好的CPU。

如果安装VISTA的话,空闲(或说轻负载时),主频不太可能降到133*6=798,我的AMD 5000+玩网络游戏时,同时运行QQ,开边栏,开机自动运行everestultimate,基本稳定在1000MHZ。。。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5 02:16
原帖由 bjmz 于 2008-11-5 01:38 发表
INTEL就喜欢出怪胎产品。。。

以前的早P4就不要说了,478中的P4根本没有一块好的CPU。

如果安装VISTA的话,空闲(或说轻负载时),主频不太可能降到133*6=798,我的AMD 5000+玩网络游戏时,同时运行QQ,开边栏, ...
1G对45NM奔3来说刚好有余,P4有什么用?连个RM跑起来也吃力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09:19
那么就是说用猛禽2之类的包括迅猛龙 ,做系统盘相对现在的普通SATA硬盘提升不大?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09:56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09:19 发表
那么就是说用猛禽2之类的包括迅猛龙 ,做系统盘相对现在的普通SATA硬盘提升不大?


你按性价比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不如直接上SCSI来得明显。。。(CPU占用率极低)

你选择一款二级缓存大一些的,比如32M的,来得实际一些。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0:04
希捷 500G SATAII 32M(7200.11/ST3500320AS)

参数<<查看希捷 500G SATAII 32M(7200.11/ST3500320AS)概述 <<查看希捷全部硬盘

型号 500G SATAII 32M(7200.11/ST3500320AS)

容量 500G

接口标准 S-ATA

盘体尺寸 3.5寸

转速 7200rpm

缓存容量 32M

平均寻道时间 8.5ms

单碟容量 250G

NCQ 支持NCQ


其它性能 接口速率:Serial ATA 300/磁头:4个/内部传输速率(Mb/s):1030Mbis/sec(持续78MB/sec),外部传输速率(MB/s):300MB/sec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3:08
早期P4。连内存都是定做的。成本极高。性能一般。工作极好。

鉴定完毕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5 13:41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3:08 发表
早期P4。连内存都是定做的。成本极高。性能一般。工作极好。

鉴定完毕
P4,上次150卖掉一块CD336,想不到现在还有人对P4有爱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4:43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3:08 发表
早期P4。连内存都是定做的。成本极高。性能一般。工作极好。

鉴定完毕


P4(423) CPU+Rambus  内存,你也用过?。。。呵呵。。

我们以前有一款长城机,是这个配置,说实话,虽然2条64M组成128M内存,不过性能确实还不错。如果有2条256M组成512M,估计也非常不错。。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17:41
原帖由 bjmz 于 2008-11-5 09:56 发表


你按性价比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不如直接上SCSI来得明显。。。(CPU占用率极低)

你选择一款二级缓存大一些的,比如32M的,来得实际一些。


不知这两套怎么样?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2-57a7c3ed40affd7dad0d21634e6c9bc7.jhtml

还有
http://bbs.xianbear.com/viewthread.php?tid=140425&extra=page%3D1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7:46
速度好像是75MB每秒。比现有的500G硬盘速度还慢 啊!
寻道倒是十分快的。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7:47
http://bbs.52hardware.com/thread-12975389-1-1.html

如果入手了,来这里上一个测试噢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7:50
MAS 36G9(15000转,5.4ms寻道,75MB持续)

现在500G的硬盘才400米以内了。。。。。。都可以达到85MB平均了。

老东西那个时代好,现在不一定。

硬盘的速度,并不是因为硬盘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每单位容量速度!所以还是考虑下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17:59
哦,好的,还是不冲动了 !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00
如果你真的要发烧,要系统快到什么程度。

建议这样组建。

系统和一般游戏保存在 raid 0中,丢了也不可惜。再弄块硬盘做重要资料备份的。

当然按你现在只要买一块 小容量,高速硬盘的话,我这样一套成本就大了。

但是对于发烧友们组建一套全新的高速系统的时候,硬盘速度也要上去,这个建议是最省钱的。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03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17:59 发表
哦,好的,还是不冲动了 !


明年1000G都要降价到600左右了,呵呵。这个速度还要快!

所以家用买二手的小容量SCSI不是最合适的。

你想高清要在电脑上普及,还是需要高规格的硬盘支持。所以硬盘的发展速度会在这段时间更加快的。

1000G的硬盘 只能保存多少高清啊!25部都不到!

所以在未来不久,连1TB的硬盘你都会闲小。

[ 本帖最后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8:33 编辑 ]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05
原帖由 bjmz 于 2008-11-5 14:43 发表


P4(423) CPU+Rambus  内存,你也用过?。。。呵呵。。

我们以前有一款长城机,是这个配置,说实话,虽然2条64M组成128M内存,不过性能确实还不错。如果有2条256M组成512M,估计也非常不错。。



这个内存当时可不是一般的 贵!

做工相当的完美,和早期P4组合效果也贼好。但是就是成本!DDR出现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
2条256M组成512M!!!!
2条256的rambus!!!疯了,呵呵。
************************************
所以在早期的昂贵的P4比,我们发现P3的确是当时一个辉煌!P3图拉丁的效果有目共睹

[ 本帖最后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8:09 编辑 ]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8:10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17:41 发表


不知这两套怎么样?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2-57a7c3ed40affd7dad0d21634e6c9bc7.jhtml

还有
http://bbs.xianbear.com/viewthread.php?tid=140425&extra=page%3D1


你这2个,都是二手的吧?

这个不了解情况不好说。。。。如果是自己单位服务器下来的东西,知根知底的,无所谓。。。

对于网上这种二手市场,本人是持怀疑态度。。。

运气更重要吧。。


SCSI最大的优势就是CPU占用率极低,缺点也是刻家人所说的,开机检测过长的时间,这个也是节不了的。。

另外,SCSI卡和你的主板是不是完全兼容,这个不太好说。。而且这2款的SCSI卡都是160M,而不是320M的。。。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8:12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7:46 发表
速度好像是75MB每秒。比现有的500G硬盘速度还慢 啊!
寻道倒是十分快的。


SCSI硬盘的优势持续的稳定速度,CPU占用率低,寻道快。。。

这个75MB没有多大意义。。。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14
原帖由 bjmz 于 2008-11-5 18:12 发表


SCSI硬盘的优势持续的稳定速度,CPU占用率低,寻道快。。。

这个75MB没有多大意义。。。


CPU能低到多少?
百分之零点几???

现在一般的硬盘都在1%到2%之间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8:18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8:14 发表


CPU能低到多少?
百分之零点几???

现在一般的硬盘都在1%到2%之间


在CPU占用率方面:

  比较SCSI硬盘和IDE硬盘的CPU占用率,可以发现SCSI硬盘具有相当的优势。SCSI硬盘可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而IDE硬盘没有专用的数据处理芯片来担当数据处理重任,所以对CPU的占用比较多,比如当保存一个比较大的Word文件时,您就会发现计算机停顿一下,这是因为CPU处理数据的结果。

    在多任务方面:
    SCSI支持多任务,表现在它允许对一个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另一设备对其进行数据查找,这在如网络服务器系统中非常重要得,因为它们经常需要同时处理许多并行请求,此时如果存储系统不支持多任务性,那存储系统都不知道该去响应谁的请求了。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8:21
如果你从普通台式机COPY几G的ISO文件到另一台电脑,和从服务器(SCSI硬盘)上COPY同样大小的文件,优势十分的明显。

有者可能有死机的状态,服务器则不会。。。

[ 本帖最后由 bjmz 于 2008-11-5 18:33 编辑 ]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23
现在这个问题明显不存在了

而SCSI的标准也是在03年最后更新,目前以及以后家用 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sata2.0

速度和价格上面同样暂了很大的优势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18:41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8:03 发表


明年1000G都要降价到600左右了,呵呵。这个速度还要快!

所以家用买二手的小容量SCSI不是最合适的。

你想高清要在电脑上普及,还是需要高规格的硬盘支持。所以硬盘的发展速度会在这段时间更加快的。

10 ...



硬盘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担心,这么多资料,万一·····················   真是可惜了!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18:41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18:23 发表
现在这个问题明显不存在了

而SCSI的标准也是在03年最后更新,目前以及以后家用 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sata2.0

速度和价格上面同样暂了很大的优势



那么 SAS呢?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45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18:41 发表



硬盘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担心,这么多资料,万一·····················   真是可惜了!


不会啊。呵呵。

其实实际你最需要的资料有多少?

我就自己写的一些文章还有一些论文,和资料。1G的U盘也够用了。这些最最重要的,我保存一个固定的U盘和一个移动硬盘。

至于游戏,电影之类的,我不作为重要资料。装移动硬盘,只是为了再次安装速度快一点而已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48
在系统中,每一个SAS端口可以最多可以连接16256个外部设备,并且SAS采取直接的点到点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的速率高达3Gbps,估计以后会有 6Gbps乃至12Gbps的高速接口出现。SAS的接口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它同时提供了3.5英寸和2.5英寸的接口,因此能够适合不同服务器环境的需求。SAS依靠SAS扩展器来连接?嗟纳璞福?壳暗睦┱蛊饕?2端口居多,不过根据板卡厂商产品研发计划显示,未来会有28、36端口的扩展器引入,来连接SAS设备、主机设备或者其他的SAS扩展器。
  和传统并行SCSI接口比较起来,SAS不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显著提升(现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为320MB/sec,而SAS才刚起步速度就达到300MB/sec,未来会达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
  SAS目前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
  1)硬盘、控制芯片种类少:只有希捷、迈拓以及富士通等为数不多的硬盘厂商推出了SAS接口硬盘,品种太少,其他厂商的SAS硬盘多数处在产品内部测试阶段。此外周边的SAS控制器芯片或者一些SAS转接卡的种类更是不多,多数集中在LSI以及Adaptec公司手中。
  2)硬盘价格太贵: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盘,SAS硬盘要贵了一倍还多。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直接影响了用户的采购数量和渠道的消化数量,而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的SAS 硬盘,其成本的压力又会反过来促使价格无法下降。如果用户想要做个简单的RAID级别,那么不仅需要购买多块SAS硬盘,还要购买昂贵的RAID卡,价格基本上和硬盘相当。
  3)实际传输速度变化不大:SAS硬盘的接口速度并不代表数据传输速度,受到硬盘机械结构限制,现在SAS硬盘的机械结构和SCSI硬盘几乎一样。目前数据传输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80MBsec左右,SAS硬盘的性能提升不明显。
  4)用户追求成熟、稳定的产品:从现在已经推出的产品来看,SAS硬盘更多的被应用在高端4路服务器上,而4路以上服务器用户并非一味追求高速度的硬盘接口技术,最吸引他们的应该是成熟、稳定的硬件产品,虽然SAS接口服务器和SCSI接口产品在速度、稳定性上差不多,但目前的技术和产品都还不够成熟。
  不过随着英特尔等主板芯片组制造商、希捷等硬盘制造商以及众多的服务器制造商的大力推动,SAS的相关产品技术会逐步成熟,价格也会逐步滑落,早晚都会成为服务器硬盘的主流接口。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49
价格都比较贵噢。

家用,800多元 组一个500G*2的 raid 0玩玩就可以了。

小容量的 SCSI实际速度也没有这么牛。

SATA的传输标准现在最高也是300MB每秒,不见得有差

最终SATA4X也会到600MB每秒的。
作者: bjmz    时间: 2008-11-5 18:55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18:41 发表



硬盘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担心,这么多资料,万一·····················   真是可惜了!


如果担心资料丢失,最好不要玩SCSI,稍不小心,就完蛋了。。后悔来不及。。。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18:59
资料问题,我觉得一个U盘都可以解决了,呵呵。

就是个人觉得哪些资料真的重要了.

实际我也丢了N次数据了。我也喜欢游戏,电影。

但是最最揪心的,还是自己的资料。其他我完全可以不要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20:07
我可是在收集1080p啊!  下起来太费劲了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20:23
呵呵,的确。现在建议就过过瘾。

等蓝光普及,然后蓝光D版普及,就好了。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5 20:35
LZ一定要发烧给你个连接,不过建议你玩SCSI还是要三思,一但烧起来不可收拾,估计你会买4块一上才够瘾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 ... 9258f212eb00d2b40d9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20:39
呵呵,从一个启动盘变4块~~~~~

烧啊~~~~
作者: zhxzhh    时间: 2008-11-5 21:15
标题: OCZ SSD代理
本公司为OCZ SSD产品华南区总代理,销售OCZ品牌SSD产品,品质卓越,价格优惠。有需求者请联系:
刘先生:13798583751
网站:www.zotcn.com
liubin1866@163.com
QQ:105460264

OCZ1.JPG (13.83 KB, 下载次数: 291484)

OCZ1.JPG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21:24
无语了。我要核实一下。假东西一律封号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21:58
原帖由 刻家人 于 2008-11-5 20:35 发表
LZ一定要发烧给你个连接,不过建议你玩SCSI还是要三思,一但烧起来不可收拾,估计你会买4块一上才够瘾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b12f4a4f89b8a85f36f07f57ace31b07.jhtml?ali_refid=a3_4192 ...



呵呵,算了,不烧了!等下台机器再烧!现在主要入门。很多东西不了接!


SAS 需要卡吗?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5 22:02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20:23 发表
呵呵,的确。现在建议就过过瘾。

等蓝光普及,然后蓝光D版普及,就好了。



还会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文件体积!

除非什么时候存储系统的发展速度像 CPU、GPU一样远超日常应用的需要。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5 22:12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21:58 发表



呵呵,算了,不烧了!等下台机器再烧!现在主要入门。很多东西不了接!


SAS 需要卡吗?
我在等固态硬盘降价再烧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22:16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5 22:02 发表



还会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文件体积!

除非什么时候存储系统的发展速度像 CPU、GPU一样远超日常应用的需要。



目前高清都刚开始普及,呵呵。那个是以后的事情了。

目前来说一个高清在40G左右。一个蓝光,就是2个高清。明年基本可以看到蓝光普及了。D版的蓝光,就不清楚了

高清时代,硬盘估计在1TB到20TB之间。不超过1年半,你会发现现在的1TB实际空间太小了。

[ 本帖最后由 hhh0503 于 2008-11-5 22:18 编辑 ]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5 22:18
原帖由 刻家人 于 2008-11-5 22:12 发表
我在等固态硬盘降价再烧



难说,哈哈。

目前降价趋势不明朗。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5 22:42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22:18 发表



难说,哈哈。

目前降价趋势不明朗。
无所谓,不过半年后价格肯定大幅调动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6 08:06
但是机械硬盘的话,什么时候是机械的尽头了,估计肯定会更新。

目前,机械盘,在家用领域还是游刃有余。

固态的成本也比较高,技术没有成熟。一般1000元以下的,都是低速的固态。容量32G以下,意义也不大。

希望今后的一年有所 起色。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6 08:57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5 22:16 发表



目前高清都刚开始普及,呵呵。那个是以后的事情了。

目前来说一个高清在40G左右。一个蓝光,就是2个高清。明年基本可以看到蓝光普及了。D版的蓝光,就不清楚了

高清时代,硬盘估计在1TB到20TB之间。不超 ...



我现在已经觉得硬盘不够了! 我这里下载速度太快。可是我都不敢下remux的蓝光,硬盘不够用啊!只能下re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6 15:15
我想要升级电脑破电信也得升级100倍网速再说,否则下东西不爽,现在垃圾电信1MADSL每年居然要1440,真TMD黑,垄断法估计在这边对电信来说浮云
作者: iair23    时间: 2008-11-6 16:30
原帖由 刻家人 于 2008-11-6 15:15 发表
我想要升级电脑破电信也得升级100倍网速再说,否则下东西不爽,现在垃圾电信1MADSL每年居然要1440,真TMD黑,垄断法估计在这边对电信来说浮云



你那里确实贵啊。我这里2M的600. 不过速度还是不够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6 19:36
原帖由 iair23 于 2008-11-6 16:30 发表



你那里确实贵啊。我这里2M的600. 不过速度还是不够
这不叫贵,叫黑,垃圾电信,垃圾地方

某些地方80元就可以包10M/月

[ 本帖最后由 刻家人 于 2008-11-6 19:37 编辑 ]
作者: 刻家人    时间: 2008-11-6 19:41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8-11-6 08:06 发表
但是机械硬盘的话,什么时候是机械的尽头了,估计肯定会更新。

目前,机械盘,在家用领域还是游刃有余。

固态的成本也比较高,技术没有成熟。一般1000元以下的,都是低速的固态。容量32G以下,意义也不大。

...
半年后对固态硬盘会有信心走进中或中低端价位市场
作者: zengronghk    时间: 2008-11-6 21:12
1万转优势在突发率和寻道时间上。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8-11-6 21:27
唉。带宽都很强。

偶也是1MB  上海。压根就只有1MB,2MB还有无限量的。郁闷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