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第三只眼看I&A之争 [打印本页]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13:05
标题: 第三只眼看I&A之争
第三只眼看I&A之争
事先声明:这是转帖,觉得有那么点意思,所以转过来交流一下,文章比较长,因本人并非专业人士,成文仓促,水平有限,错误和漏洞在所难免,欢迎大家讨论,但不欢迎骂人,有骂人意向者可以闪过,谢谢。

引子:被神化了的酷睿
自2006年Intel推出桌面级Conroe微架构以来,以远远超过Netburst架构P4的性能,成功的市场运作,以及不断改进的工艺制程,牢牢地把握了市场主动权,极大的挤压了对手AMD的生存空间。
凭心而论,酷睿系列的确非常优秀,在Intel全线引入45nm工艺后,以旗舰级QX系列独占发烧级高端市场,以E8、E7为中坚力量,以E5、E1蚕食低端及入门级市场,在各种评测中几乎都能大败对手,AMD K8、K10系列不仅无力进攻,在防守中也是节节败退,甚至传出E2140OC3G通杀AMD全家的笑话来。一时间,酷睿无敌论、核心架构优秀论甚嚣尘上,一个新的神话诞生了。
究竟酷睿是否真的已经超凡脱俗,还是AMD真的无比垃圾,一切还得从头说来。


逐本溯源,酷睿是图拉丁的孙子
说起I&A之间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到一个IT界真正的巨人——IBM,正是IBM导演了如今I&A争斗这场大戏,而且这一幕还在继续。其实I&A原本是兄弟,因为两者源自同一个母体——仙童半导体。后来,摩尔、诺伊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葛鲁夫创立了Intel,而S·桑德斯创立了AMD,从此两兄弟各自成家立业,分道扬镳。
原本Intel主营微处理器,而AMD主营闪存,两者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著名的蓝色巨人——IBM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的一个决定,才造成了今天的兄弟幂墙。当时IBM为了打击苹果的Apple系列,决定研发Personal Compute,就是PC机的雏形。这个决定催生了两个今日的IT巨人——Intel和Microsoft,改变了今天的世界,也改变了两兄弟的命运。为了保证供货,也为了防止Intel垄断,IBM强迫Intel把自己的微处理器技术无偿授权给另外一家公司,就是所谓的的“第二供货商”——AMD。Intel虽然不愿意,但相对当时的Intel来说,IBM实在是惹不起,没办法只好选择自己的兄弟了。但是无商不奸,即使是兄弟,也不能不防着点,再给你找一个对手吧,于是就有了Cyrix。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故事,Intel设计好微处理器,也把图纸无偿提供给AMD和Cyrix去生产,市场上同时有Intel、AMD、Cyrix,甚至TI(德州仪器)等品牌的286、386、486出售,一时间百花齐放。到了后486时代,一方面Intel羽翼渐丰,另一方面HP、Compaq、GateWay、AST等公司的成长也结束了IBM在PC级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更重要的是AMD和Cyrix培植起了强劲的研发实力,他们的486处理器性能甚至超过了Intel。于是Intel不愿意了,拒绝向AMD和Cyrix提供586处理器图纸,并注册了一个著名名的商标——Pentium,就是P5架构了。迫于形势,AMD研发出了5x86、K5、K6来对抗Intel,Cyrix也有5x86、6x86、6x86L、6x86MX、MII等产品面世。所不同的是AMD通过K6、K6-2、K6-3打下基础,并研发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K7,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而Cyrix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6x86——MII系列整数性能奇好,但不幸的是诞生在了一个多媒体兴起的时代,多媒体需要处理器有足够强劲的浮点性能,而这些恰恰是Cyrix处理器所欠缺的。于是在386、486时代无限风光的Cyrix死去了,在辗转投靠IBM和VIA两棵大树后,却并未能如愿乘凉,再推出了比MII更不成功的CIII后,就基本退出了主流桌面级微处理器市场争夺,逐渐销声匿迹了。如今生于80后的人们,可能都不知道Cyrix为何物了。
Intel在推出P5架构之后又作出了两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一件是在处理器中加入多媒体指令集——MMX,这个好处不再赘述,以后的3D Now!、SSE、SSE2、SSE3、SSE4的创意都来源于此。第二件是把原本在主板上的二级缓存和C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和处理器同频运行,于是P6架构就诞生了,最早的型号叫Pentium Pro,其实就是P5+128K-2M的全速二级缓存了。可惜的是Pentium Pro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工艺,良品率不高,因而售价奇高,再加上Intel取消了Pentium Pro对16位程序的支持,使得Pentium Pro叫好不叫座,在服务器市场出现了不久就消失了。但是Pentium Pro的经验为Intel带来了新的王者——Pentium II,Pentium II是把Pentium Pro的二级缓存从芯片中取了出来,和CPU整合在一块PCB板上,以CPU一半的速度运行,又诞生了一个新名词——Slot1。当时很多人质疑Intel这样做会降低二级缓存的效率,但限于当时.35μm的工艺和竞争对手K6、MII的实力,Intel这样做无疑是成功的,既提高了良品率,又有全面胜过对手的性能,而1997年Windows 95早已普及,16位程序也已不再重要,Pentium II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由此还衍生了Xeon和Celeron两个品牌,延续至今。
但在此时,Intel睏了,巨人也有打盹的时候。虽然Cyrix不争气,但AMD并不是素食主义者。K6兼容了MMX多媒体指令集,且又极具创意的研发出3D Now!指令集,两者结合便成就了K6-2。K6-2虽然不如同频的Pentium II,但对付PentiumMMX和最初彻底阉割的Celeron绰绰有余,它为AMD赢得了口碑和时间。稍后代号利齿的K6-3来的有些晚,K6-3=K6-2+256KB全速二级缓存。事实上K6-3整数性能非常强劲,超过同频的PII和PIII,但是太晚了,它为AMD带了宝贵的经验,就是AMD也有实力把全速二级缓存和CPU封装在一起,而且它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它集成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但是当时Socket 7主板上一般都会集成512KB-2MB的缓存,这个概念现在比较清楚了,AMD的K10已经用了,Intel的Nehalem也将会采用,它就是三级缓存。
为什么说K6-3有比PII、PIII更强的整数性能却生不逢时,是因为虽然它的浮点性能足够应付当时的多媒体应用,但是对付新生3D游戏却又不够用了,成了新版的MII。幸运的是AMD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果断地放弃了K6系列。1999年,AMD宣布将发布K7系列,主频为550MHz和600MHz,一个革命性的时刻即将来临。同时,Intel为了应对即将诞生的K7,匆忙的为PII穿了件名叫SSE的马甲,更名为Pentium III。PIII当时有450MHz、500MHz和550MHz,为了迎接600MHz的K7,又推出了PIII600。K7如约而至了,不但有已知的K7 500和K7 600,还有以前从未对外宣布的K7 650。一个伟大的时刻来临了,K7不但性能全面超过同频的PIII,而且AMD第一次在主频上也领先Intel,当时AMD一定是“翻身农奴把歌唱”。K7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主频率先达到1GHz,在雷鸟中集成了全速二级缓存,阉割后成了Duron,打破了Intel的超频神话,Athlon和Duron联手虐杀了Coppermine PIII和Celeron。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Intel准备了两套方案(巨人就是巨人,真是财大气粗啊),一套是Tualatin(图拉丁)Pentium III,另一套是NetBurst Pentium 4。从实际产品性能上看,图拉丁PIII基本上超越了同频的Athlon。为什么说是从实际产品性能上看呢,一是因为Athlon有更强悍的浮点性能,二是AMD的生产工艺落后于Intel,Athlon几乎无法稳定运行在133MHz外频上,而图拉丁可以稳定运行在166MHz外频上,所以图拉丁小胜雷鸟,其实如果大家都用100MHzFSB,桌面版256KB二级缓存的图拉丁还是不如雷鸟。
从现实的观点来看,图拉丁无疑是成功的,但Intel还是选择了Pentium4。一是因为Intel强行推出的PIII 1.13GHz几乎全都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恶劣。二是当时盛行高主频等于高性能理论,而P4的长流水线设计使它能够轻易达到很高的主频,Intel想以此来拖垮AMD。于是Intel开始误导民众,到处宣扬高主频高性能理论,并高调发布了423针Willamette 1.4G和1.5GP4,而当时Athlon还只有1.1G。可惜人们很快发现了其中有诈,为什么1.7G的P4性能甚至不如1.3G的PIII?对此Intel解释说P4是面向未来的,目前的测试没有意义。谎言终究是谎言,终究是会被揭穿的,P4过长的流水线虽然能有效提高频率,但如果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又得重新来过,致使其实际效率非常低下,只有同频PIII的70%左右,而且功耗高,发热量巨大。
为此,Intel匆匆结束了423针Willamette的生命,推出了478针Northwoood的130nm制程P4,并将主频提升到了2G以上,此时P4的长流水线开始发威了,性能有了长足进步,迫使AMD为新产品取了一个很俗的名字AthlonXP,并捡起了K5时代的PR值命名法。随着AMD进入130nm时代,AthlonXP频率也逐步提高到了2G左右,Northwoood的性能优势又消失了,于是Intel霸王硬上弓,把P4的流水线从20级上升到了31级,工艺改进到了90nm,降低核心电压,进一步提升主频,推出了Prescott核心P4。可惜的是事与愿违,虽然Prescott核心电压降低了,但为了保证信号质量,只好增大了电流,同时主频提高,核心晶体管增加,带来了更可怕的发热量和功耗,于是P4止步3.8G,远低于吹嘘的10GHz,贝瑞特向公众下跪。
与此同时,AMD为K7增加了内存控制器,改进了制程,推出了全新的K8。K8有着比P4更好的性能和功耗控制,主频也比K7更高。大批用户倒向AMD,最具影响的就是联想公开宣布采用AMD处理器,直接导致Intel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辞职。
Intel放弃NetBurst后拿什么做救命的稻草呢?答案就是图拉丁。图拉丁能够活下来,其实还完全仰仗Pentium4,因为P4功耗大、发热量高,决定了P4移动版笔记本电池续航时间短且不能太轻薄。可轻薄笔记本的使用者多是成功的精英人士,社会影响力巨大,Intel显然不愿失去这个市场。于是就用P4M做普通笔记本,用图拉丁PIIIM主攻轻薄笔记本。可是这些精英人士又不干了,你Intel不是到处宣扬P4比PIII好吗,为什么我们的笔记本价格更贵,却用的是比P4差的PIII?Intel又开始忽悠人了,给PIII穿个叫SSE的马甲吧再改个名字吧,于是PIII变成了PentiumM,还有了一个很花哨的名字,叫做讯驰。
    此时,Intel放弃P4,并把PentiumM作为救命稻草,再给它改个名字吧,于是酷睿诞生了。
这便是酷睿的前世今生,如果说图拉丁是父亲,PentiumM就是儿子,酷睿就是图拉丁的孙子,酷睿并不是什么超越前世今生的火星技术,而是1995年便诞生的P6的自然延续而已。(以上部分参考《酷睿是图拉丁的孙子!》一文)


写在前面的话
现在我们知道,K8的设计来源于K7,酷睿的设计来源于P6,K7原生是强与P6的。K8相对K7增加了内存控制器和HT总线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内存效率,改动幅度比P6到酷睿大。应该说K8的架构更先进,AMD处理器传统的浮点性能更强大,而酷睿双核共享二级缓存比K8双核的分离式二级缓存效率高。按理说两者应该是半斤八两,难兄难弟才对,可为什么现在却是酷睿一边倒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决定对网上大量的评测数据作一次详尽的分析对比,对比之前先要确定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假设这些评测数据都是真实的,这个无庸赘述。
二是假设同一核心处理器随着频率的增高,性能是呈线性增长的。
这个需要做一些说明,因为I&A不同门处理器因外频等规格不同的影响,很少能找到同频处理器之间的性能比较,为了更公平更直观的体现不同处理器的真实性能,在比较的时候通过一些数学处理,是两款不同处理器之间实现近似的同频率对比,当然笔者仅会对来源于同一次评测数据作出数学处理。例如同一次评测中有2.4G和2.6G的K8系处理器,却只有2.5G的E5系处理器,笔者就会对两款K8系处理器性能数据作出处理,近似得到2.5G的K8系处理其性能数据来和2.5G的E5系处理器作对比,这样肯定会带来一些误差,但应该不会太离谱,未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在图表中间会用黑色标识,经过处理的数据用红色标识。下面通过一些数据来支持这个假设:
一、Dual-Core Pentium E2系列(数据来源于《凤凰涅槃 五款奔腾E处理器激情横评》)











二、AMD Athlon64 X2系列(数据来源于《AMD保级成功!入门双核CPU攻守战》)


[/url]
[url=http://bbs.pcpop.com/ImageBrowse.aspx?ImageUrl=http://bbsimg.pcpop.com/UpLoadImages/2008/12/5/1x1/3b20be8a-de6a-4fe6-bdef-2fb6794f204d.jpg]


[/url]
[url=http://bbs.pcpop.com/ImageBrowse.aspx?ImageUrl=http://bbsimg.pcpop.com/UpLoadImages/2008/12/5/1x1/8b71777a-26b6-4ce5-80f4-b1d1b0621cb7.jpg]





[/url]
[url=http://bbs.pcpop.com/ImageBrowse.aspx?ImageUrl=http://bbsimg.pcpop.com/UpLoadImages/2008/12/5/1x1/3b20be8a-de6a-4fe6-bdef-2fb6794f204d.jpg]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Intel Dual-Core Pentium E2系列随着频率的增高,性能是呈非常标准的线性增长的,而AMD Athlon64 X2 3800+在某些测试中性能比较突出,这个原因是3800+是10倍频,内存效率较高,还有AMD Athlon64 X2 65nm处理器二级缓存延时增大,性能比同频90nm处理器有所降低,但整体仍在正常范围内。
另外要注意的是,笔者在本文比较中抛弃了SYSMARK、PCMARK、SuperPi和内存评测,还有一方支持而对方不支持的指令集测试也统统抛弃,这些软件的评测成绩仅作参考。原因是:
一、抛弃内存评测,AMD平台有先天优势,K8以后AMD处理器内置了内存控制器,内存效率远高于Intel平台,Intel在新的LGA1366新平台上才在处理器内集成内存控制器,跨平台比较没有实际意义。SuperPi评测也被抛弃,扣肉系列跑Super PI很快更重要是因为其算法更适合酷睿,并不能说明酷睿是天生神算(此处接受泛蓝联盟网友的建议修改)。
二、SYSMARK和PCMARK是传统的黑哨软件。在K7平台全胜PIII时代,AMD就投诉SYSMARK和PCMARK作弊,取消了二十几项对AMD有利的评测内容。现在PCMARK更是厉害,对I和A平台采用完全不同的测试引擎,居然能得出酷睿平台内存性能高于K8平台的分数,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最近又爆出CPUID丑闻,同一颗处理器同样的平台只把CPUID改为Intel处理器,得分就会有很大提升,这样的测试软件显然有失公平公正。
三、抛弃一些只支持Intel SSSE3、iSSE4指令集的评测,例如SiSoft Sandra中的多媒体评测部分,同理也抛弃只支持3D Now!指令集的评测。
上路了
一、常规印象:K8全面落败,但浮点性能更优秀?
现在笔者开始对比网上的评测数据了,首先来一片符合常规印象的评测《Conroe对AMD全系列:双核CPU横向评测》。



这里笔者经过数学处理近似得到了E6300@2.0G的成绩,在表中用红色表示,与之相比较的是2G的皓龙1212,两者二级缓存总容量都是2M。不出意外的,E6300@2.0G取得了全面的领先,例外之处一是AMD的传统长项内存效能,二是Sisoftware Sandra 2005 FPU处理器浮点性能测试,AMD三款同频率K8处理器取得了几乎相同的成绩,且都比同频E6处理器得分高,令人意外。我们知道纯浮点性能是衡量处理器游戏性能高低和多媒体处理能力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标尺,但是很可惜,浮点性能更优秀的K8在游戏中全面落败。
为了印证AMD处理器的浮点性能是否真的优秀,笔者又找到了一篇名为《当双核超频至3G Pentium E后续超频评测》的文章,以下是文中部分评测数据。




虽然在文中绝大部分性能测试酷睿都一如既往的领先K8,但内存效能和Sisoftware Sandra 2005 FPU测试K8依然取得了优势。同样的情况在《赛扬420后续超频评测:虐杀全系列闪龙》一文中也得到了体现。


可惜的是,在笔者搜寻到的一百余份评测文章中,再也没有涉及这样纯浮点性能测试的内容了,使笔者无法得到更充分的数据来证明K8浮点优于酷睿。所有的评测文章在Sisoftware Sandra测试中都不约而同的绕开了FPU这一项,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 本帖最后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13:19 编辑 ]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13:06
二、芝麻开门:AMD从何时开始落后,单核效能谁更强,羿龙会更适合极限状态下玩游戏吗?
AMD从何时开始落后的,笔者为此寻找到了台式机酷睿的父亲——Intel Yonah移动处理器。以下是《对比评测 Intel Yonah与Athlon 64 X2》的数据。


笔者发现,Athlon 64 X2与Intel Yonah这两款处理器在相同规格时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性能基本在伯仲之间,游戏方面还是AMD稍强那么一点点。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台式机酷睿是从Yonah的下一代Merom发展来的,Merom是64位处理器,比Yonah强多了。那么我们再看看Merom究竟比Yonah强了多少,数据来源于《酷睿2 T5600性能解密!神舟承运L560T详细评测》。


除了处理器是Yonah1.66G Vs Merom1.83G外,其它规格基本相同神舟L560T和L240R相比较,常规性能提升明显,尤其是凭借增加的SSE4指令集,在SiSoft Sandra 2007 Home Pro SP1的Multi-Media Integer测试中,提升幅度达到惊人的153%。可是游戏性能呢,在扣除10%的频率优势后,Merom的游戏性能相对Yonah几乎是下降了。
照此推理,台式机版的Merom——酷睿游戏性能应该和K8相当才对呀,可事实是我们都知道就连最低档的E2游戏能力都比同频的K8强,显然还得另找原因。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单核效能吧,以下数据来源于《赛扬420后续超频评测:虐杀全系列闪龙》。


显然,除了极少部分数据经过处理出现误差外,酷睿版的512K L2单核Celeron420在整数运算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游戏能力完全不如同规格512K L2的K8,这个结果完全颠覆了酷睿单核效率优胜论。
这个结果也间接证明了AMD在浮点性能方面确实有优势,但X2游戏能力确实不如同频的E2。笔者认为现在的游戏都过于庞大,单论CPU对游戏的影响,除了主频、浮点性能外,还与CPU的数据吞吐能力有较大关系。这就是酷睿虽然浮点性能和内存效率不如AMD,但凭借大量的二级缓存极大地增强了数据吞吐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游戏能力。再者目前的游戏大多只能支持单核处理器,酷睿的共享缓存架构使得即使E2在游戏中的可用二级缓存也比512KB×2缓存的X2大一倍,再加上65nmX2二级缓存性能下降严重,对AMD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换作1MB×2缓存的6400+降频和E2比较,可能结果又不一样,可惜这样不同级别的评测实在无法找到。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游戏对数据吞吐能力的要求继续增大,大到酷睿的二级缓存也不能承受时,AMD内存效率优势是不是又会体现呢,这是笔者现在想验证的问题。可是现有条件下如何增大游戏对数据吞吐能力的要求呢?答案是提高游戏画质,诸如增大游戏分辨率、提升特效等。为了验证这个猜测,笔者找到了《12MB L2的威力 Core 2 Quad Q9450详测》一文。









[/url]
[url=http://bbs.pcpop.com/ImageBrowse.aspx?ImageUrl=http://bbsimg.pcpop.com/UpLoadImages/2008/12/5/1x1/14d8efa9-4f31-4b51-b14e-690e9b2c7898.jpg]



虽然只有寥寥4个游戏和3DMARK06,但笔者的猜测无疑被证实了,从低分辨率1024×768到高分辨率1920×1200,2.3GAMD Phenom9600在使命召唤4、冲突世界、狂野西部中都实现了从落后到反超,在英雄连对抗前线种则是一直维持领先,而3DMARK06也从得分最低攀升到逼近3.2G的QX9770,两者差距从32.3%变为0.1%都不到。而在另外两款AMD未实现反超的游戏PT Boats: Knights of the Sea和Bioshock中,AMD的降幅也比所有Intel处理器低。更为奇特的是在冲突世界这款游戏中,Phenom9600自始至终帧数维持在28,难道是AMD平台运行游戏几乎不依赖显卡,或者说是显卡AMD平台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我们看到这款显卡是——华硕EN8800GT TOP。
三、柳暗花明:N卡和AU互相排斥,3850比8800GT强,AMD是天作孽,犹可补,自作孽,不可活?
究竟是不是显卡拖了Phenom的后腿,笔者在《12MB L2的威力 Core 2 Quad Q9450详测》中也发现了端倪。
Crysis CPU测试


一切看来都符合笔者刚才的结论,Phenom9600反超了Q6600,落后于QX9770和Q9450,而且降幅不超过50%,Intel系降幅则全线超过50%。但是且慢,真正的元凶就要现出水面了。
Crysis GPU测试



真正的元凶终于找到了,除了在1920×1200分辨率下Intel平台下降明显之外,华硕EN8800GT TOP在AMD平台上发挥比Intel平台发挥要差得多,在1280×1024分辨率甚至几乎只有Intel平台的一半,果然拖了Phenom的后腿(注:文中在1680×1050分辨率AMD平台的分为33,超过了Intel平台,笔者综合前后数据考虑,估计是编辑失误,故此舍去)。
为了更充分的证明这一论点,笔者又查阅了2008年8月18日《电脑报·硬件评测》专栏,其中有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处理器&显卡组合测试,从文中我们得到了非常惊讶的数据。




笔者一直认为,目前主流显卡排名大致应该是:4870×2>GTX280>4870≥GTX260>4850>9800GTX>9800GT>8800GT>3870>9600GT>9600GSO>3850。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个排名应该意见不大,5款显卡在 E8200 平台成绩也基本符合这个排名,但是在AMD平台上就不同了,8750平台上3850平均得分比9600GT高12.6%,比9800GT高7.4%,而4850竟然比GTX260高大约43%。而且这个差距随着处理器性能的增加还在增大,在5000+平台上差距就要小一些。同时X2游戏能力还是不如同频E2,但8750搭配A卡就和E8200非常接近了,我们知道游戏大多不支持多核处理器,2.4G的8750能接近于2.66G的E8200,证明羿龙的游戏能力并不差。


同时笔者在中关村在线上看到一名叫澳大利亚袋鼠网友的文章——《超详尽1950、3850、4850搭配单核、双核、高端双核评测—多图杀猫》,其中的数据也很惊人。



这里澳大利亚袋鼠网友少了个E8400搭配3850的的成绩,不过他记得前三个场景跟搭配4400几乎一样,第四个场景是高出几帧,还没达到60帧的样子。
原来A卡+AU还有如此惊人的爆发力,看来AMD的蜘蛛平台还真不是白给的。此时笔者特别想知道AMD旗舰Phenom9950搭配4850或4870会有什么样的游戏成绩,可惜没有,一篇都没有,不是说9950没有,而是Phenom×4全系列都没有,想想单核的LE-1640都有一大堆评测,旗舰居然是如此下场,这是为什么?
Phenom9950评测笔者只找到一篇——《功耗还是性能?Phenom X4 9350e、9950 BE实测》,搭配的显卡是8800GTX,其中有两项游戏测试。一项是Crysis,成绩如下图:

另一项是F.E.A.R.,有了很令人惊讶的成绩:

可是这幅图笔者颇有疑惑,显然这个游戏是有利于AMD的,2.0G的9350e得分接近于2.4G的Q6600,那么9950和8750得分高也算正常,但凭什么9850只有那么一点?所以这幅图只作参考,笔者不想妄加评论。
笔者虽然没找到4核羿龙蜘蛛平台的表现,但三核羿龙蜘蛛平台评测还是找到了一些,例如《双龙斗睿AMD Phenom ×3 8750 CPU深度评测》。


我们知道AMD处理器搭配N卡游戏成绩是一踏糊涂的,但在蜘蛛平台下低频的8750却基本都能胜过高频的E8200,比之5000+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这里笔者在想,为什么绝大部分I&A对决都不用蜘蛛平台,而AMD也一直默不作声,难道N卡在A平台上发挥不佳是AMD故意做的手脚?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天作孽,犹可补;自作孽,不可活。”
为此,笔者不得不继续求证。这次笔者参阅了《全球首发!酷睿2核心奔腾E双核处理器深入评测》,这是AU+ N板+N卡测试。


还有AU+ A板+N卡的《单核时代彻底结束! 双核赛扬E1200评测》


    然后是AU+新A板+N卡的《决战主流 4款4XX元双核CPU对比评测》。


经笔者考证,《全球首发!酷睿2核心奔腾E双核处理器深入评测》成文于2007年7月,nForce550和8800GTX发布更早一些,8800GTX发布时间是2006年11月,而AMD收购ATI交易在2006年年底完成,这样的过程使AMD不可能去针对N卡作手脚。看来A和N搭配性能不佳是传统就形成的,而AMD系列芯片组搭配N卡性能还略有提升,更新的AMD芯片组搭配N卡后又有提升,笔者是错怪AMD了。
四、莫非真有隐情?
AMD游戏性能低下的传言已经被推翻了,但AMD的困境显然不只是在游戏方面,除却Super PI、PCMARK、SYSMARK和AMD不支持的SSSE3、SSE4指令集不谈,应该还有别的方面。
先说办公软件,凭借酷睿整数运算的优势和大容量的缓存,Intel在运行Excel等办公软件是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优势毋庸置疑。但办公性能优势显然不足以让AMD如此郁闷,笔者还得继续寻找。
再看看常用软件,例如WinRAR、PhotoShop、3DS及多媒体编码、解码类的。
WinRAR主要依赖内存,这是AMD的长项。
PhotoShop在前文《对比评测 Intel Yonah与Athlon 64 X2》中出现过,两者性能相若。
多媒体编码软件情况比较复杂,需分为两部分考虑。一部分是支持SSE4指令集的,诸如POV-Ray、DivX 6.8 with Xmpeg等,这些也算实际应用,但AMD先天不支持,是没有办法的跑赢的。另一部分是对双方都比较公平的,诸如Windows Media Encoder、x264 Encoding with AutoMKV等,笔者找到了《Intel酷睿2双核对决AMD三核评测》。还好,其中包括3DS的测试。




在这些大众软件的测试中,Intel并未表现出特别的优势,两家基本旗鼓相当。
如果说编码能力Intel凭借指令集的支持还有优势,解码则完全是AMD的天下了,可见三核的《羿龙×3对决酷睿2!4款热门产品大会战》。


双核的《对抗!AMD双核4600+与E2200对比详测》。




还有就是一些所谓的科学计算程序了,除去老将Super PI不谈,还有CineBench和Fritz Chess。这两个程序在E6时代还未见于评测中,更无论PD、P4时代了,是这一两年才突然大行其道的。正是这两个酷睿优势十分明显的程序有力的支持了酷睿单核优胜论和架构先进论。酷睿来源于P6,证明架构不先进,酷睿单核不如K8单核,证明酷睿单核并不优胜。Fritz Chess传说就是那个卡斯帕罗夫大战深蓝的程序,笔者印象中这好像是上实际的事情了,为什么现在才冒出来,以前干嘛去了?CineBench是从9.5版开始进入评测的,到现在是10.0版,那么以前的版本呢,干嘛去了?为什么酷睿一流行他们就流行了呢,莫非是因为特别适合酷睿才流行起来的?窃以为这些所谓的科学计算程序重点是算法,酷睿跑Super PI为什么快,那是因为其算法特别合适酷睿。如果说酷睿跑Super PI代表其某一方面的科学计算能力会非常强,那么同是这类的计算程序,酷睿跑不快的wPrime和System Stability Tester,是不是就代表酷睿某一方的科学计算能力特别弱呢?如果一款处理器游戏强、办公强、多媒体强,那是真的强,这些一般人用不了的东西,自己看看乐呵乐呵得了,当不得真的。AMD服务器领域还强呢,一般人接触得到吗?
后记:相约在明年
洋洋洒洒,不觉已逾万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酷睿是好,但也不是无所不能,并不是超越前生今世的火星科技。AMD是相对弱势,但AMD也并非一无是处,否则Intel也不必开发QPI和L3了,直接让酷睿前端总线上3G得了。AMD架构还是有优势的,可以说AMD没输在技术上,但输在了工程上,65nm工艺像是赶鸭子上架,功耗未降性能下降,如果不是芯片面积变小成本降低,可以说AMD的65nm完全失败。明明知道增加缓存可以提升性能,可是却无能为力。为嘛,还嫌9950的145W功耗不高啊,想让羿龙变P4啊。寄望明年吧,有蓝色巨人帮助的45nm想必不会那么艰难,即使架构不变,增加了缓存的Deneb还是会有性能提升的。反观Intel爱妻似乎也不是宣传的那样美,继承了内存控制器但功耗控制失败,从目前的评测常规性能增长不少,但游戏性能比胶水四核强不到哪里去,也许有人会说高分辨率下会有提升,可是K10高分辨率下也比胶水强啊,何况K10.5呢,也许明年两者真有一拼。一切等09年1月8日后自有分晓,现在吵闹无疑是庸人自扰。
太晚了,有点虎头蛇尾,拜拜!
最后的提示,AMD K8显然已经落后了,但K10性能还不错,如果选择A平台,建议显卡也选择A卡,不是说N卡不好,而是N卡再A平台确实发挥不如意.

[ 本帖最后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13:16 编辑 ]
作者: 印第安纳琼斯    时间: 2009-1-14 13:29
我用过K8,玩了几天就卖掉了。血的教训就是宁可E2不用K8。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4 14:03
不知道是当时的I太弱小还是当时的IBM太强大....可以这样欺负I记的:a160: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4 14:05
870×2>GTX280>4870≥GTX260>4850>9800GTX>9800GT>8800GT>3870>9600GT>9600GSO>3850这个笔者...同级别的卡全都排A在N前面:a102: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14:10
原帖由 3716363 于 2009-1-14 14:03 发表
不知道是当时的I太弱小还是当时的IBM太强大....可以这样欺负I记的:a160:

IBM=INTEL BA MA,INTEL和AMD的许多关于CPU制造工艺方面的核心技术都是IBM授权的;
可以说真正走在CPU前沿的是IBM
作者: 印第安纳琼斯    时间: 2009-1-14 15:52
在游戏卡大部分玩家选择N卡的情况下,所谓的AN搭配不好传言更是影响A主板销售进而影响AU销售。:a47:
作者: X人    时间: 2009-1-14 15:56
ls的言论 偶被雷到了
作者: lastfj    时间: 2009-1-14 16:12
HD 4870≥GTX260

?
- -||
作者: X人    时间: 2009-1-14 16:13
基本上 260稍微好点
作者: 印第安纳琼斯    时间: 2009-1-14 16:15
LS的你看完这篇文章没有:a47: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4 18:41
楼主辛苦啦
作者: liumiao73    时间: 2009-1-14 18: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18:53
我正不知道,为何总有人认为i7不强?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19:14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4 18:53 发表
我正不知道,为何总有人认为i7不强?

个人觉得,这一代的I7不算太成熟,四核心共享L3 8M却有着比Q9 12M更猛的功耗,功耗控制是能多少体现工艺技术的成熟度的;
QPI 3600M的总线速度,可能也无法满足DDR3 1600的192BIT三通道高达4800M的总线;
当然I7的效率是很强的,4.2G主频需要5.4G的AMD phenom II,才能搞定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4 19:23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19:14 发表

个人觉得,这一代的I7不算太成熟,四核心共享L3 8M却有着比Q9 12M更猛的功耗,功耗控制是能多少体现工艺技术的成熟度的;
QPI 3600M的总线速度,可能也无法满足DDR3 1600的192BIT三通道高达4800M的总线;
当然I7 ...

爱妻的晶体数俩太牛逼了
所以功耗很高 超频不佳 正常
性能实在牛逼
AMD新出的4核 晶体数量也很多 不过和爱妻比还是不行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19:53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19:14 发表

个人觉得,这一代的I7不算太成熟,四核心共享L3 8M却有着比Q9 12M更猛的功耗,功耗控制是能多少体现工艺技术的成熟度的;
QPI 3600M的总线速度,可能也无法满足DDR3 1600的192BIT三通道高达4800M的总线;
当然I7 ...


你应该知道QPI  uCore频率的倍频都是可以调节的。
完全可以适应ddr3 1600

至于功耗,比130w高的处理器多了,qx9 6全部都130多。i7高了多少?

再着,成熟不成熟是一回事情,但是提升是明显的。你不能指望,他在任何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的

不是i7不够强,是我们的预期太高了,而且我们的预期高于我们的需求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19:55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4 19:23 发表

爱妻的晶体数俩太牛逼了
所以功耗很高 超频不佳 正常
性能实在牛逼
AMD新出的4核 晶体数量也很多 不过和爱妻比还是不行


比起qx9系列,集成度更高了,性能也提高了,功耗还是130,我觉得很正常

而且,谁说i7超频不好?
难道q6 q9能随便上4g?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9-1-14 20:05
图拉丁的 孙子。。。。。。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9-1-14 20:08
一是因为Intel强行推出的PIII 1.13GHz几乎全都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恶劣。

****************************************************************************

我当初是直接烧掉一块的。。。。。。。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20:12
据我所看到的Q9能上4G的还算有那么一些吧

1.jpg (247.68 KB, 下载次数: 41)

1.jpg

500-1-1.jpg (123.46 KB, 下载次数: 33)

500-1-1.jpg

1228866776776.jpg (198.84 KB, 下载次数: 46)

1228866776776.jpg

ch95.jpg (205.92 KB, 下载次数: 41)

ch95.jpg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4 20:36
Q9比爱妻能超是事实
不过爱妻确实很强大也是事实哦
作者: kaka2080    时间: 2009-1-14 20:47
哇,字好多,不过还是支持下LZ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1:27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20:12 发表
据我所看到的Q9能上4G的还算有那么一些吧


能上4g的q9有那么一些~~~哈哈哈哈


i7可是基本都可以4G哦~

超四核,绝对是i7好超些

[ 本帖最后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4 21:33 编辑 ]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1:28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4 20:36 发表
Q9比爱妻能超是事实
不过爱妻确实很强大也是事实哦

q9根本不好超。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4 21:39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4 21:28 发表

q9根本不好超。

QX系列绝对比爱妻好超
你看看评测就晓得
5.8G也是QX超出来的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1:50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4 21:39 发表

QX系列绝对比爱妻好超
你看看评测就晓得
5.8G也是QX超出来的


那是极品
我可爱的游侠

他说的是q9系列
大片大片的9450 93 955 好超?

i7可以片片上4G
9系能有多少?也就qx9650了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21:52
应该说I7比Q9有前途一些;
倍频很高是事实,但是内存控制器影响了实际超频水品;
而Q9经过65NM到45NM已经基本在工艺上很成熟了;
假如I7能再改进一下,下一代估计更强;
我所见过的I7最强的还是空冷4.4G,但是已经跑不了测试了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1:54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21:52 发表
应该说I7比Q9有前途一些;
倍频很高是事实,但是内存控制器影响了实际超频水品;
而Q9经过65NM到45NM已经基本在工艺上很成熟了;
假如I7能再改进一下,下一代估计更强;
我所见过的I7最强的还是空冷4.4G,但是已 ...


你知道为何吗?那是因为i7太热了。

8个线程满载,4G 基本可以干掉所有风冷散热器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22:05
CPU核心,内存控制器,超线程技术,QPI搞到一起了成了LGA1366,当然热一点;
像Q9那样分开或许还是有一点发热方面的优势;
功耗控制不下来,热量自然高,就像当年的PD一样;
所以I7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2:11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22:05 发表
CPU核心,内存控制器,超线程技术,QPI搞到一起了成了LGA1366,当然热一点;
像Q9那样分开或许还是有一点发热方面的优势;
功耗控制不下来,热量自然高,就像当年的PD一样;
所以I7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这个和pd不一样
pd热完全是被抄出来的

pd才多热?实际上没有多热

i7也没有多热
但是i7一超频就太恐怖了。
不过超频后能不能稳定,完全在你自己提供得了足够的散热空间不

实际上都一样,q6 q9超过4G风冷基本也困难了
只是说i7超过4G风冷就完全没有办法了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2:12
这个根本不是功耗高导致的热量高

i7的功耗才几w?
但是你可以算算他的发热,水冷厂商可以按照4。0G   300w设计的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4 22:13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4 21:50 发表


那是极品
我可爱的游侠

他说的是q9系列
大片大片的9450 93 955 好超?

i7可以片片上4G
9系能有多少?也就qx9650了

Q9是倍频太低造成超频不佳
QX9系列就个个能超哦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2:19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4 22:13 发表

Q9是倍频太低造成超频不佳
QX9系列就个个能超哦


qx9多贵?

920 940多贵?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22:20
PD的早期的920,即使是默认频率,那个热量原装散热也扛不住;
还是换了拿破仑才镇下来了,空载5X度;
反正那以后咱是再不用PD了的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4 22:25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22:20 发表
PD的早期的920,即使是默认频率,那个热量原装散热也扛不住;
还是换了拿破仑才镇下来了,空载5X度;
反正那以后咱是再不用PD了的


你拿q66 q67 这些,原装满载,照样压不住的。
当然东北三省除外,哈哈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4 23:12
QX其实也不一定算是超频没压力的;
3XX外频一般的倍频调到11 -12就差不多极限了,还不一定比Q系列低倍频稳定;
咱见过的QX超频的多数是开的400*10冲的4G,高倍频不一定能有更高的主频。
相比还是觉得I7的超频压力小些
作者: X人    时间: 2009-1-15 10:14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22:20 发表
PD的早期的920,即使是默认频率,那个热量原装散热也扛不住;
还是换了拿破仑才镇下来了,空载5X度;
反正那以后咱是再不用PD了的



PD。。火炉一个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0:18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4 23:12 发表
QX其实也不一定算是超频没压力的;
3XX外频一般的倍频调到11 -12就差不多极限了,还不一定比Q系列低倍频稳定;
咱见过的QX超频的多数是开的400*10冲的4G,高倍频不一定能有更高的主频。
相比还是觉得I7的超频压力 ...

400外频是为了一比一超频
而不是说400外频以下就不能超频哦
希望你不要误会
但是QX9系列比爱妻能超是事实
爱妻也很好超
就是晶体数量庞大造成没有QX好超而已
但是相比QX还是强很多的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10:29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10:18 发表

400外频是为了一比一超频
而不是说400外频以下就不能超频哦
希望你不要误会
但是QX9系列比爱妻能超是事实
爱妻也很好超
就是晶体数量庞大造成没有QX好超而已
但是相比QX还是强很多的


我们一直在说Q9系列和I7系列

你非说QX9系列。

QX9系列那7000 8000的售价,不能超谁买?

920 940才几钱?都能上4G
你可不能说个个94 93 95都能上4G的
作者: DOUST    时间: 2009-1-15 10:32
好长啊,膜拜下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0:34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10:29 发表


我们一直在说Q9系列和I7系列

你非说QX9系列。

QX9系列那7000 8000的售价,不能超谁买?

920 940才几钱?都能上4G
你可不能说个个94 93 95都能上4G的

q9650还是可以的
倍频高
Q94就算了 倍频极低 怎么超频啊
我一直说爱妻很不错 但是决定不是Q9650超频的对手
不信你看看Q9650超到4.5G的大有人在 而爱妻就。。。。。
不说性能 说超频哦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11:17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10:34 发表

q9650还是可以的
倍频高
Q94就算了 倍频极低 怎么超频啊
我一直说爱妻很不错 但是决定不是Q9650超频的对手
不信你看看Q9650超到4.5G的大有人在 而爱妻就。。。。。
不说性能 说超频哦



偶,我可爱的游侠


我和他讨论的是Q9000系列和I7系列的超频性能

Q(X)9600只是Q9系列的一个小部分,怎么可以拿来和I7一个系列比

这个就是你断章取义了

[ 本帖最后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11:18 编辑 ]
作者: hardware001    时间: 2009-1-15 11:23
内容好多,好专业
作者: x_tf    时间: 2009-1-15 11:25
I7系列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游戏性能和Q9系列比没有显著提高,功耗太大,温度太高。
相对而言,目前玩游戏的话还是Q9系列优势比较大。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11:34
原帖由 x_tf 于 2009-1-15 11:25 发表
I7系列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游戏性能和Q9系列比没有显著提高,功耗太大,温度太高。
相对而言,目前玩游戏的话还是Q9系列优势比较大。


处理器又不是专门来玩游戏的

在其他方面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游戏性能又不比q9弱,那当然是买新的咯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5 11:51
不一定要Q9,其实45NM的Q系列配合好主板外频都是很好过超的;
QX系列可以说颗颗都是极品,在CPU的生产线上,
高端四核中合成高达6M*2的L2缓存极其困难,(AMD到现在依旧没有掌握每核心合成2M以上的L2工艺,可见高L2的复杂程度)
为了保证品质会切割最好的地方作为高端U的材料;
在良品率方面是不好控制的,假如在高L2的合成中的失败品会直接削减成Q8的L2 4M或者Q93 Q9400的L2 6M(这就好像E8的失败品砍去高缓存和SSE4变成E5一样),而这一些下来的失败品就成为Q8或Q9中的极品U;
而QX9系列为了保证品质则是在Q9450以上的U中挑选体质最好的U作为顶极的QX系列;
体制稍差的则锁住倍频8~9作为Q9系列,可以说QX9系列是建筑在Q9系列上精挑细选出来的极品中的极品,可能出N颗Q9才能出一颗QX9,价格想不高也难啊!
另外因为工艺的过渡从65NM到45NM,CPU的超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大多数的体制都在500外频左右,所以INTEL为了拉开档次只好把Q8定位7~7.5倍频,
要不然都想E2的"神U"那样,高端不好卖了;
至于Q6系列,个人觉得能上3.5G的占多数不属于雷U,因为一般老E6系列的极限就在4G左右,
两颗合成的Q6超不了3.6以上是正常的,
毕竟是65NM的工艺所限制外频往400以上超就比较困难了;
之所以大家觉得Q6很多都很雷,主要还是以45NM的标准或双核的标准
在要求65NM四核,自然觉得雷.
Q9系列中8-10倍频是最好超的,7.5倍频的也凑合,因为INTEL的45NM LGA775外频真的比较好超;
用45NM工艺材料垫底的E5大多可以4XX外频,更何况比较高端的45NM四核呢.
I7比较便宜的原因,主要还是L3 8M,比L2 12M的难度要小很多,(就连AMD 都可以合成L3 6M),所以便宜,

[ 本帖最后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5 11:53 编辑 ]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11:59
原帖由 albert2kiss 于 2009-1-15 11:51 发表
不一定要Q9,其实45NM的Q系列配合好主板外频都是很好过超的;
QX系列可以说颗颗都是极品,在CPU的生产线上,
高端四核中合成高达6M*2的L2缓存极其困难,(AMD到现在依旧没有掌握每核心合成2M以上的L2工艺,可见高L2的复杂 ...


这个是事实
但是我们讨论的是,q9  i7哪个系列更能超
这个就显然是i7了

q9450 93 91 大多都难超得很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5 12:09
:a5: 没必要那么追求极限嘛;
Q8 Q93 Q91即使超爆了,上4G都难
咱只要玩游戏不卡就OK了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12:21
所以啊,结论就是:i7平均超频能力很强


下午,第二个920就到了,哈哈哈~~~~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4:05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9-1-14 20:08 发表
一是因为Intel强行推出的PIII 1.13GHz几乎全都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恶劣。

****************************************************************************

我当初是直接烧掉一块的。。。。。。。
直接烧掉?可以保吧?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4:05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4 21:39 发表

QX系列绝对比爱妻好超
你看看评测就晓得
5.8G也是QX超出来的
QX和Q事有区别地...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4:08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4 22:11 发表


这个和pd不一样
pd热完全是被抄出来的

pd才多热?实际上没有多热

i7也没有多热
但是i7一超频就太恐怖了。
不过超频后能不能稳定,完全在你自己提供得了足够的散热空间不

实际上都一样,q6 q9超过4G风 ...
事实上...四核不用I7....Q66之流吵起来温度已经很恐怖了...没有必要指望I7太多,难道你想他其他所有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功耗下降,温度还更低...要求未免太高了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4:09
原帖由 liumiao73 于 2009-1-14 18:42 发表
哇~又是个裹脚布~
这样的文怎么是裹脚布?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4:10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10:34 发表

q9650还是可以的
倍频高
Q94就算了 倍频极低 怎么超频啊
我一直说爱妻很不错 但是决定不是Q9650超频的对手
不信你看看Q9650超到4.5G的大有人在 而爱妻就。。。。。
不说性能 说超频哦
那干嘛不拿E86和9650比....

[ 本帖最后由 3716363 于 2009-1-15 14:13 编辑 ]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4:13
咱们比超频,不比性能...
作者: x_tf    时间: 2009-1-15 15:04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4 22:11 发表


这个和pd不一样
pd热完全是被抄出来的

pd才多热?实际上没有多热

i7也没有多热
但是i7一超频就太恐怖了。
不过超频后能不能稳定,完全在你自己提供得了足够的散热空间不

实际上都一样,q6 q9超过4G风 ...



呵呵,i7不超频的确不热,只不过比PII X4 超到3.8G后高20度。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6:46
原帖由 3716363 于 2009-1-15 14:10 发表
那干嘛不拿E86和9650比....

忙点 你没搞清楚 Q9300或Q9400是倍频极低造成超频不佳
不是U的本身问题 而是主板和内存的问题
Q9650位什么好超频 是倍频高 不被主板内存约束
希望你搞清楚在说话
Q9实际上就是比爱妻好超频
爱妻上4G就很难
Q9上4G还是很简单的说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6:51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11:17 发表



偶,我可爱的游侠


我和他讨论的是Q9000系列和I7系列的超频性能

Q(X)9600只是Q9系列的一个小部分,怎么可以拿来和I7一个系列比

这个就是你断章取义了

Q9是不是包括Q9650
你偏要用Q9400来超频
怎么比不是每个主板都能上600外频 就算能 内存也上不了
怎么超频 实在服了你 我们只谈U的体制 那么Q9就是比爱妻超频体制好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6:54
原帖由 3716363 于 2009-1-15 14:13 发表
咱们比超频,不比性能...

比超频Q9比爱妻能超
不信就算了 不要谈Q9300和Q9400这样的7-7.5倍频来说U的超频问题
600-700外频 是什么概念 DDR2上1200-1400是什么概念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7:09
用最强的爱妻965和QX9770比一比超频就晓得谁最能超频哦
世界记录也是QX9770超出来的 爱妻的最高端超到多少 不妨说一说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17:11
原帖由 3716363 于 2009-1-15 14:05 发表
QX和Q事有区别地...

QX是Q系列的一部分
只不过是不锁倍频的U
外频是400起步的位超频而生的U
最强的是QX9770黑盒
价钱是1W元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9-1-15 17:34
原帖由 3716363 于 2009-1-15 14:05 发表
直接烧掉?可以保吧?


当时烧了一个U和一块主板。U换了,主板就直接损失了
作者: hhh0503    时间: 2009-1-15 17:35
CPU的确不是完全用来玩游戏的。

I7在游戏上看不出,但是在软件应用上很出色了。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9:13
原帖由 hhh0503 于 2009-1-15 17:34 发表


当时烧了一个U和一块主板。U换了,主板就直接损失了
卧槽...都是他害的...他不赔的:a33: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5 19:13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17:11 发表

QX是Q系列的一部分
只不过是不锁倍频的U
外频是400起步的位超频而生的U
最强的是QX9770黑盒
价钱是1W元
拿上万块的QX和I7比...有意义吗...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20:05
原帖由 3716363 于 2009-1-15 19:13 发表
拿上万块的QX和I7比...有意义吗...

爱妻也差不多这个价位哦
爱妻965什么价 你去看看先
作者: albert2kiss    时间: 2009-1-15 20:23
不锁倍频还是有些优势的;
45NM工艺的成熟,C0步进有LN2 上6G的,基本可以与Phenom II叫板;
估计C1步进的可能会更强!
但可惜INTEL貌似基本已经放弃用LGA775冲击纪录了;
I7冲7G的消息也没了音信,不知道INTEL什么时候真的拿出一个像样的I7搞定LGA775啊

6114.gif (345.1 KB, 下载次数: 47)

6114.gif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20:28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20:05 发表

爱妻也差不多这个价位哦
爱妻965什么价 你去看看先


你完全在钻牛角尖

除了qx9650 其他9系列你能保证全部4g?

除了965  
940 920可以全部都可以4g的

我们说的是q9系列和i7系列

你为何总拿qx9650和i7 965来比

平均超品能力又不是谁超品能超到最高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20:29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17:09 发表
用最强的爱妻965和QX9770比一比超频就晓得谁最能超频哦
世界记录也是QX9770超出来的 爱妻的最高端超到多少 不妨说一说


超频能力不代表一个系列里一个处理器的极限频率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21:31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20:28 发表


你完全在钻牛角尖

除了qx9650 其他9系列你能保证全部4g?

除了965  
940 920可以全部都可以4g的

我们说的是q9系列和i7系列

你为何总拿qx9650和i7 965来比

平均超品能力又不是谁超品能超到最高

是你在钻牛角尖吧
位什么这么多的Q9你偏要选7倍频的Q9呢
7*600=4.2G很光荣吗
搞不懂你 是在误导大家 还是和我过不去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21:37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21:31 发表

是你在钻牛角尖吧
位什么这么多的Q9你偏要选7倍频的Q9呢
7*600=4.2G很光荣吗
搞不懂你 是在误导大家 还是和我过不去


误导?
i7系列全系列都能上4
q93 q94 q95 q96
  就一个q96能保证上4

1/4和100% 何须钻牛角尖

我误导?真拿2000多来升级处理器,有多少人不买i7?

q9650之外有多少好超?你看到的也就那些极品。
你真买过用过吗?q94 95 93大多也几就3。6到头了。我都用过所以我知道。

q9系列大多数不能上4g  i7基本全能上4g
我说的是平均超频能力 没有说极限谁高,ok?
作者: yy8858yy    时间: 2009-1-15 22:17
长见识了
学习知识ing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22:21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21:37 发表


误导?
i7系列全系列都能上4
q93 q94 q95 q96
  就一个q96能保证上4

1/4和100% 何须钻牛角尖

我误导?真拿2000多来升级处理器,有多少人不买i7?

q9650之外有多少好超?你看到的也就那些极品。
你真 ...

Q9300多少钱
比爱妻便宜800元 你晓得吗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5 22:24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21:37 发表


误导?
i7系列全系列都能上4
q93 q94 q95 q96
  就一个q96能保证上4

1/4和100% 何须钻牛角尖

我误导?真拿2000多来升级处理器,有多少人不买i7?

q9650之外有多少好超?你看到的也就那些极品。
你真 ...

Q93不是不能超 而是主板和内存限制的超频
你怎么还不明白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5 22:30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22:24 发表

Q93不是不能超 而是主板和内存限制的超频
你怎么还不明白




既然都限制了,还说啥?不管是内存导致的超不上去还是主板总之是超不上去。
q9系列难道就一个9650?
93 94 95哪个能超?
920 940 965哪个不能超?


9650全能上4,95有一小部分,94 93绝少数能  
整个9系列也就2成左右能上4

920 940 965,你只要不人品大爆发买个超级雷
基本不可能超不到4的

20%和100%还用比沙?

[ 本帖最后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22:38 编辑 ]
作者: kkzy8888    时间: 2009-1-15 23:13
:a53:
作者: 3716363    时间: 2009-1-16 07:24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5 20:05 发表

爱妻也差不多这个价位哦
爱妻965什么价 你去看看先
那人家I7920和940才多少米...人家都可以上4G,你Q9都可以?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9-1-16 12:14
原帖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5 22:30 发表




既然都限制了,还说啥?不管是内存导致的超不上去还是主板总之是超不上去。
q9系列难道就一个9650?
93 94 95哪个能超?
920 940 965哪个不能超?


9650全能上4,95有一小部分,94 93绝少数能  
整个 ...

服了你
说了Q93不是U不能上4G
而是主板内存的原因哦
再说价位才1300元 怎么好玩儿爱妻2000比
作者: anniefan    时间: 2009-1-16 13:03
我的intel风扇不转了照用...真正的静音了!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6 16:24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6 12:14 发表

服了你
说了Q93不是U不能上4G
而是主板内存的原因哦
再说价位才1300元 怎么好玩儿爱妻2000比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6 16:24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6 12:14 发表

服了你
说了Q93不是U不能上4G
而是主板内存的原因哦
再说价位才1300元 怎么好玩儿爱妻2000比

作者: nVIDIADriver    时间: 2009-1-16 16:28
原帖由 游侠 于 2009-1-16 12:14 发表

服了你
说了Q93不是U不能上4G
而是主板内存的原因哦
再说价位才1300元 怎么好玩儿爱妻2000比



不管什么限制,导致的结果就是超不上去,那能怎么办~~~哈哈。你再能超,实际中超不上去,你还不是只有望着。

除了6000多的x9650\
没有任何q9可能和i7比超频的

i7超频基本就那几步,设置好了就超上去了
q9超频可就麻烦多了。而且成功率本来就小很多很多,对环境的依赖也大多了。

于是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
q9只有3成能上4,而i7基本100%
我们买处理器来超是不可能排除板子限制,排除内存限制,
所以事实就这样。
1:5的概率

[ 本帖最后由 nVIDIADriver 于 2009-1-16 16:30 编辑 ]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