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怎样挑硬盘 [打印本页]

作者: sunweipeng    时间: 2009-7-21 09:23
标题: 怎样挑硬盘
影响硬盘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不过主要看的有以下两点:  1.硬盘的单碟片容量。现在硬盘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多数的硬盘都采用MR(Magneto-Resistive Head)磁阻磁头技术和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局部响应最大相似性读磁道技术)读取技术。磁阻磁头是基于磁滞电阻效应工作的,核心是一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磁阻元件连着一个十分敏感的放大器,可以测出微小的电阻变化。所以先进的MR技术可以提高记录密度来记录数据,增加单碟片容量即硬盘的最高容量。IBM最新的Deskstar 16GP和14GXP硬盘采用了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这种磁头能比MR和MRX扩充式磁阻磁头更有效地提高盘面的存储密度。PRML读取技术,它能使盘片存储更多的信息,即增加容量,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读取和数据传输率。这种技术能在硬盘信号读取时避免因磁道过窄造成的信号干扰,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盘片的密度。单碟片的容量提高,即提高盘面的存储密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利于数据传输率的提高,使得在单位时间内和硬盘的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读取更多的数据。所以在选购硬盘的时候,要看一看该硬盘的单碟片容量,这样容易挑到一个速度快的产品。
  2.硬盘的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数据传输率包含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和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我们考察数据传输的一个单向过程发现,计算机通过接口将数据交给硬盘的速度与硬盘将数据记录在盘片上的速度相比,前者比后者要快好多,前者就是外部数据传输率,后者就是内部数据传输率,而在两者之间有一块缓冲区以缓解速度差距。外部传输率的最高值与硬盘采用的接口界面有关。EIDE(Enhanced Intel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接口硬盘,采用PIO(Programmed Input/Output) Mode 4模式可达到16.6MB/s,目前的多数硬盘采用Ultra DMA/33(ATA-4)技术可达到33.3MB/s,新一代Ultra DMA/66的硬盘高达66.6MB/s。同样的接口界面的硬盘,其外部传输率都是一样的,却在内部传输率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例如同样采用Ultra DMA/33,Quantum的FireBall EL六代的内部传输率达160Mb/s,FireBall EX七代的内部传输率达187Mb/s,Maxtor钻石四代硬盘的内部传输率约为136Mb/s。看到这里,各位是否有一点迷惑,136、160、187不是比33.3大么?笔者也一度糊涂,想了很久,找了一些资料才弄清楚。不明白的朋友请仔细看,别让大写的“B"和小写的“b"给欺骗了。出于一些原因,有的文章也把MB/s和Mb/s搞错(好在有的文章清楚写着“Mbit/s",一看就明白),其实B是Byte(字节),b是bit(位),一个字节由八个二进制数即8bit组成,所以1B=8bits。外部传输率的单位是MB/s(兆字节每秒),内部传输率的单位是Mb/s(兆位每秒),换算一下,33.3MB/s=266.4Mb/s,66.6MB/s=532.8Mb/s,136、187等与266.4和532.8相比较,足以明显地看出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的差距。所以内部传输率的大小,可以很直接地反映出硬盘的速度,于是,多数的用户都看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哈哈,说着说着,又讲到上述的单碟片容量的问题了。
  在这里,顺便看看硬盘的高速缓存(Cache),也有的叫作缓冲(Buffer)。高速缓存是硬盘控制器上的内存DRAM,其存取速度比硬盘要快几百倍,在硬盘的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它的大小对硬盘的速度有较大的影响。高级缓存包括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形式,回写式高速缓存比写通式高速缓存更能提高性能,目前的硬盘都是使用此类缓存。一般硬盘带有128KB、256KB或512KB的高速缓存,有的高档硬盘(SCSI接口)甚至达1MB、2MB。高速缓存的容量当然越大越好,现在的新系列的硬盘多数具有512KB的高级缓存,不过Maxtor的钻石六代在10GB以上的硬盘才带有512KB的高级缓存,似乎有点吝啬。
二、其他的一些方面
  1.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应该要大一点,如果是1G、2G的硬盘,一是容量太小,当你需要安装多一点的文件时会为容量而烦恼,除非你只是打打字、炒股票而已,否则,从网上拉下来的东西可能会让你吃惊;二是算一笔帐,你会发现1G的硬盘的每MB价格比4.3G的硬盘的每MB价格还贵,所以1G、2G的硬盘反而吃亏了。年初还说最好要4.3GB的硬盘,而现在已是5.1GB或6.4GB的硬盘,最好还来个8G的。
  2.硬盘的转速(Rotationl Speed)。转速有3000rpm、4500rpm、5400rpm、7200rpm、10000rpm,转速可以提高硬盘的速度,不过我觉得现在的7200rpm的硬盘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且发热量大,相对于5400rpm的硬盘并不是快好多,却是贵不少,而且硬盘的性能不能单单看转速,转速快的性能不一定比慢的要好,所以5400rpm的性能价格比要高一点。
  3.关于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所用的时间,一般在8ms~12ms(毫秒)之间。与之相关的有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和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通常商家给的是平均寻道时间,有时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把平均访问时间和平均寻道时间混淆。平均潜伏时间是指相应磁道旋转磁头下的时间,一般在2ms~6ms之间。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代表硬盘找到一块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最好选择平均访问时间在16ms以下的硬盘。稍稍对比一下,原来比较新的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都差不多,要么9.5ms,要么9ms。
作者: sunweipeng    时间: 2009-7-21 09:23
4.硬盘的稳定性。硬盘的稳定性是相当重要的,只要你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硬盘发生问题,所有的数据都丢失,你所失去的将是多年的心血。现在的硬盘都采用S.M.A.R.T、Read Solomon等技术防止数据丢失事故的发生。不过,从朋友中,用户中得到的对硬盘的口碑更能看出硬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我的选择

  硬盘市场上主要是希捷(Seagate)、昆腾(Quantum)、迈拓(Maxtor)、IBM、西部数据(WD,Western Digital)、三星(Samsung)、富士通(fujitsu)一同抢占市场,每一种硬盘都各有各的精彩。要哪个好呢,我们不妨想一想。

  1.讲求实用和廉价的用户。这种朋友一定不十分追求速度,而容量和价格更为重要。你可以选择QUANTUM大脚TX,单碟片容量高达4GB,内部传输速率为142Mb/s,平均寻道时间小于13ms,缓存为128KB,大脚TX采用了许多最新技术,它的价格很便宜,可谓价廉物美。不过,你也可以要个旧版本的硬盘,当然不是很旧,例如火球五代,钻石四代等等,因为Quantum、Maxtor的产品推出周期短,两三个月就有一个新产品,但性能差距不算大,于是旧版本的硬盘在价格降低的同时性能又好,也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可以省多一点钱买个容量大一点的硬盘。

  2.普通用户。Quantum、Maxtor的口碑都比较好,而Quantum的硬盘最受欢迎,Maxtor次之,这两家的硬盘真的不错。不过,论在超频下使用的稳定性看,Quantum更胜一筹。不过,我们好像少看了IBM和西部数据(WD,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的硬盘在欧美挺受欢迎,可见它的性能出众。而IBM是硬盘业的先驱者,其硬盘的质量正如“IBM"三个字,确实好。而且IBM的硬盘的性能相当好,很值得用户选用,只是IBM和西部数据的硬盘要稍贵一点。对于要瞧一瞧钱包的朋友,一可以选择三星(Samsung)、富士通(fujitsu)的硬盘,价廉物美,二也可以要个旧一两代版本的硬盘。

  3.发烧友。用户可以选择7200转的硬盘,有希捷(Seagate)的Bigbear大灰熊系列,Maxtor的金钻系列、IBM的Deskstar GXP系列等,对钱不担心的用户也可以要SCSI接口的硬盘,SCSI的性能更好,速度更快,能增加的外设更多(EIDE能提供两个通道,每个通道可挂两个EIDE设备,SCSI能连接7个SCSI设备),CPU占用率为4%到6%,提供更多的CPU资源。

  又要老调重弹,用户在购买时一定要看销售商的售后服务,确保买来的产品能得到好的保证,这样才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