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开启拉美新能源产业新篇章: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打印本页]

作者: 剑下雪    时间: 前天 08:21
标题: 开启拉美新能源产业新篇章: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2025 年 7 月 1 日,比亚迪在巴西南部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了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仪式,这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布局迈向全新阶段,为拉美新能源产业揭开了历史性的崭新一页,更是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坐落于卡马萨里市,这里不仅是巴伊亚州重要的工业与经济中心,而且拥有完备的汽车产业链配套和成熟的港口物流设施,为工厂的运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3 年 7 月,比亚迪宣布在此构建一座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高达 55 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 71 亿),涵盖了三座工厂。该基地的新能源整车生产线将专注于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生产,规划产能为每年 15 万辆,有望为当地创造 2 万个就业岗位。比亚迪还积极与本地**链伙伴合作,致力于构建本土化的产业协作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从 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进入巴西市场起,比亚迪便在巴西市场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当年销量仅为 260 辆,2023 年全年销量就一举突破 1.7 万辆,是前一年的 68 倍之多。2024 年销量更是达到 7.6 万辆,同比增长超 328%,荣获 “2024 年增长最快汽车品牌” 称号。2025 年 1-5 月,比亚迪汽车在巴西销量超 3.9 万辆,其中纯电车型在当地市场份额高达 92.16%,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也达到 35.8%,持续巩固当地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比亚迪巴西工厂的运营充分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用太阳能与水力电力,搭载雨水回收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严格遵循全球减碳标准,为巴西国家绿色转型贡献重要力量。同时,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也标志着比亚迪在拉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里程碑式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拉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动车制造中心,为巴西本地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共建:比亚迪全球化布局的典范
比亚迪在巴西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其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共建的深度转变。自 2013 年在圣保罗开设首个办事处以来,比亚迪已在巴西深耕十余年,在光伏、大巴、电池、轨道交通等领域持续布局,与可靠性和尖端技术画上等号,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品牌。


面对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比亚迪以本地化生产运营作为应对保护壁垒的有力策略。如今,比亚迪以 “中国智造” 改写拉美汽车竞争格局,成为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典范。近年来,比亚迪积极拓展海外产业布局,新能源足迹已遍布六大洲、全球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 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 47.21 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32%,预计 2025 年全年海外销售将超过 80 万辆。


为支撑全球业务拓展,比亚迪已在巴西、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匈牙利等地建立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全球**链网络。2025 年 5 月比亚迪欧洲总部正式落户匈牙利,标志着其本地化战略迈入新阶段。此外,比亚迪还组建了自己的滚装船队,其中 6 艘已正式投入运营,为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扬帆远航**有力支持。


在产品力方面,比亚迪同样表现卓越。海狮 07EV、宋家族等 7 款车型获得 Euro NCAP 五星安全认证,海鸥更是斩获 2025 年世界汽车大奖 “世界城市车” 称号,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品牌车型,充分展现了比亚迪向世界级汽车品牌迈进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披荆斩棘,比亚迪海外市场的艰难征程
然而,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背后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征途。在市场层面,比亚迪等中国品牌面临着品牌认知度鸿沟。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凭借深厚历史积淀和消费者信任,占据优势地位,而比亚迪等中国品牌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品牌建设,扭转 “廉价低质” 的刻板印象,证明自身在技术、品质、安全上的竞争力。
同时,不同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在偏好、审美、用车场景等方面与中国市场存在显著差异,比亚迪等中国品牌需要进行深入的本地化调研,调整产品设计、配置、营销策略和服务模式,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构建覆盖广泛、服务高效的销售网络、维修中心和零部件**体系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而初期覆盖不足可能会动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影响售后体验。


在法规与标准方面,各国在车辆安全、环保排放、数据隐私、车辆准入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各异,且不断变化。满足这些标准要求比亚迪进行大量的本地化测试、认证和产品适应性改进,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和周期。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是中国电动车出海面临的重大外部阻力。在巴西,受本土产业保护政策影响,政府宣布阶梯式上调新能源车的进口关税,给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也面临着选址、巨额投资、**链本地化、本地员工招聘培训、文化融合等诸多复杂挑战。


在政治与舆论方面,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部分政客和舆论基于意识形态的警惕和打压。由于电动车涉及大量数据和关键基础设施,更容易被无端贴上 “安全威胁” 的标签。部分西方媒体和政客还可能刻意渲染中国企业的威胁,放大**,从而影响公众认知和政策制定,为比亚迪的本地化运营和市场拓展制造舆论障碍。例如,在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建设过程中,文化差异等因素就被部分别有用心人士利用,对企业在海外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瞄准海外,比亚迪的未来展望
比亚迪在巴西的出海之路,是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市场隔阂、保护壁垒、政治风险和激烈竞争。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性。然而,正是通过直面这些 “不容易”,不断调整策略、加大本地化投入、坚持技术创新和合规经营,比亚迪才得以在国际市场上初步站稳脚跟,取得 “了不起” 的成绩。


比亚迪的出海经验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国企业的出海成功绝非坦途,而是一场需要战略定力、雄厚实力和持续韧性的长征。其在巴西从起步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历程,为其他中国品牌**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