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lisha 于 2006-11-17 17:41 发表
125X2
---------------
130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6-11-17 18:27 发表
AMD指的是INTEL的末代Netburst Xeon。
原帖由 男人的奶 于 2006-11-17 18:51 发表
没有AMD的话,大家都花数W的RMB去享受INTEL的四核吧~~~
原帖由 Tiger2000 于 2006-11-17 18:58 发表
”囧“这个字念什么??????
原帖由 Tiger2000 于 2006-11-17 18:58 发表
”囧“这个字念什么??????
原帖由 Dr.BT 于 2006-11-17 18:57 发表
搞笑
没有amd,你会发现双核低端就完全够用了
有amd,嘿嘿,你现在买的低端双核很快淘汰
这就是小白们所嚷嚷的竞争的好处![]()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6-11-17 19:09 发表
你也混了很久了。怎么还这样哦。
MS一家独大了吧。OS和APPs还是飞快更新。
原帖由 Dr.BT 于 2006-11-17 19:13 发表
ms的os和apps更新速度很快?
变花样和欧盟周旋变花样赚钱罢了![]()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6-11-17 18:00 发表
125x2是4x4系统,AMD在评价K8L.
不知道Intel四核每个178瓦的数据怎么来的。难道是指4个4核?可是Tigerton还没出来啊。应该是报道有误,要不一个堂堂大公司的发言人信口胡说未免有点让人失望了。
AMD发 ...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6-11-17 19:22 发表
钱在用户口袋里,改善产品,吸引客户掏钱购买和升级。这个你理解不?
按照你的理论,MS现在卖Office97就够了。![]()
原帖由 Dr.BT 于 2006-11-17 19:34 发表
没看到ms这里玩点限制那里玩点限制不让你就用97即可满足?
![]()
而且office的地位,还真难说是否稳固
ms给人的感觉就是每次都省着点
一点一点抠人的钱![]()
原帖由 Dr.BT 于 2006-11-17 19:34 发表
没看到ms这里玩点限制那里玩点限制不让你就用97即可满足?
![]()
而且office的地位,还真难说是否稳固
ms给人的感觉就是每次都省着点
一点一点抠人的钱![]()
原帖由 太平洋的水 于 2006-11-17 21:47 发表
四核需在少数特定的程序应用下才会显示出性能提升。根据现在的测试,跑游戏比双核甚至略慢。
Intel说提升80%,这是在蒙人。要么是媒体在骗,要么是Intel在骗,也可能它们有意无意合伙在骗。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6-11-17 18:27 发表
AMD指的是INTEL的末代Netburst Xeon。
原帖由 pjtomtai 于 2006-11-17 22:24 发表
Tulsa难道是4核吗?不是吧.AMD是针对clovetown说的.A引用的数字好象不准确.我相信K8L的idle power consumption会好于clovetown,但是在没有发布产品前(甚至还没有ES前)就对对手的发布产品做对等预测不是很应该.
原帖由 pjtomtai 于 2006-11-17 22:18 发表
specint和specfp是差不多提高80%,在支持4 parrallel threads的游戏里相信也回有同等的提高,这怎么能说是骗呢?难道C2D在DOS下表现不出性能就能说C2D的高性能是骗?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6-11-17 21:14 发表
偶发现gzmagic和这个AMD发言人很相似。![]()
![]()
原帖由 pjtomtai 于 2006-11-17 22:24 发表
Tulsa难道是4核吗?不是吧.AMD是针对clovetown说的.A引用的数字好象不准确.我相信K8L的idle power consumption会好于clovetown,但是在没有发布产品前(甚至还没有ES前)就对对手的发布产品做对等预测不是很应该.
原帖由 阿祥 于 2006-11-18 02:17 发表
AMD ATI 两个大话火星王
中国有句古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真是太对不过了![]()
原帖由 阿祥 于 2006-11-18 02:17 发表
AMD ATI 两个大话火星王
中国有句古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真是太对不过了![]()
原帖由 amu 于 2006-11-18 07:40 发表
估计那个80%是在节能对比方面取得的!不一定是满载的
原帖由 acqwer 于 2006-11-17 20:15 发表
Kentsfield好像就是第一款4核CPU。
原帖由 奭冥 于 2006-11-18 13:01 发表
无知的饭还是别来这丢人了。就像当年有人说A64是第一款64位CPU一样
8核Power5
![]()
原帖由 q3.lover 于 2006-11-18 14:56 发表
AMD 快点倒掉吧!
AMD 快点倒掉吧!
AMD 快点倒掉吧!
那样楼上的人们就能享受到¥10000/颗的奔腾处理器了
多好的局面阿:
1). 楼上的人们有¥10000/颗的奔腾处理器用了
2). AMD 也不用被某些人喷 ...
原帖由 Mr.Anderson 于 2006-11-18 15:52 发表
九几年的时候AMD没啥名气,也不见得INTEL卖多贵,所以AMD 快点倒掉吧!
原帖由 jaguard 于 2006-11-18 15:59 发表
还不贵啊?我的MMX 166,TX97和内存套装5K多
原帖由 jaguard 于 2006-11-18 15:59 发表
还不贵啊?我的MMX 166,TX97和内存套装5K多
原帖由 elisha 于 2006-11-18 16:03 发表
当年64m sd卖到1k,想来也是intel不好罗
原帖由 pjtomtai 于 2006-11-18 00:33 发表
用的到4 cores的人当然会觉得物有所值. 用只支持单线程的benchmark去测试4核本来就是有病,"甚至倒退"是因为频率低.
CPU的性能是要软件去挖掘的,就象没有合理运用SSE就说SSE没用一样---不合逻辑. ...
原帖由 elisha 于 2006-11-18 16:03 发表
当年64m sd卖到1k,想来也是intel不好罗
原帖由 太平洋的水 于 2006-11-18 16:20 发表
不用玩文字游戏了。
很简单的事情。
电源把峰值功率标称为额定功率是骗人。
只在极少数几个程序上有80%提升,就笼统的宣称性能提高80%,同样的是骗人。
原帖由 hopetoknow2 于 2006-11-18 17:34 发表
回想双核无用论, 你当时是站在什么立场上? 是什么时候, 双核无用论开始失去市场的?
你感到被骗又如何?
要打赌吗? 等AMD出4核的时候,大吹提升, 部分说这种话的人,就突然沉默了。
原帖由 嘉蓝 于 2006-11-18 17:42 发表
现在谁胸有成竹,谁战战兢兢不是一目了然?
原帖由 嘉蓝 于 2006-11-18 17:42 发表
现在谁胸有成竹,谁战战兢兢不是一目了然?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6-11-18 18:42 发表
底气不足也要说!太长时间没有引人注目的新品了,曝光率不足可不成。我要是AMD的发言人也会硬着头皮上,想起伊拉克那个新闻部长了...叫什么来着?![]()
原帖由 hopetoknow2 于 2006-11-18 17:34 发表
回想双核无用论, 你当时是站在什么立场上? 是什么时候, 双核无用论开始失去市场的?
你感到被骗又如何?
要打赌吗? 等AMD出4核的时候,大吹提升, 部分说这种话的人,就突然沉默了。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6-11-18 18:42 发表
底气不足也要说!太长时间没有引人注目的新品了,曝光率不足可不成。我要是AMD的发言人也会硬着头皮上,想起伊拉克那个新闻部长了...叫什么来着?![]()
原帖由 太平洋的水 于 2006-11-18 18:48 发表
没见谁说双核无用。但是见过很多说805没用,现在事实说明805确实没用。说805没用,不等于说x2 3800+没用,更不等于说双核没用。双核可是AMD先出。
现在普通用户听信Intel说有80%性能提升,去花1万元买四 ...
原帖由 hopetoknow2 于 2006-11-18 19:49 发表
虽然自己经常是在胡说。不过,误解的产生,一方面是个人的理解和经历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和知识层次有关。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6-11-19 02:12 发表
![]()
什么时候改研究哲学了。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6-11-19 02:43 发表
感觉和原来不一样了。
这次回来文绉绉的。![]()
![]()
其实么。
偶回忆段电影里的对白。
张无忌说:“师祖,你教偶的太极,偶都忘了。”
张三丰说:“忘了就对了。只要记住忘死了打那两个兔崽子就好。 ...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6-11-19 02:12 发表
![]()
什么时候改研究哲学了。
原帖由 hopetoknow2 于 2006-11-19 10:54 发表
您是大师啊。
错话说太多了,后来才知道。 知道的越多, 才察觉以前说错太多。大部是属于胡说
原帖由 scowl 于 2007-3-21 14:51 发表
恩
我记得奔腾MMX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是1W多一颗
说那时候CPU不贵的只怕都是在搞笑
那时候中端多少钱?
现在X2 3600+多少钱?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