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Nehalem到底有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呢?哈哈哈哈? [打印本页]

作者: sakeror    时间: 2007-3-15 20:44
标题: Nehalem到底有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呢?哈哈哈哈?
Nehalem到底有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呢?哈哈哈哈?
两年前我的预言是多么正确阿。No IMC on desktop!!


http://www.theinquirer.net/default.aspx?article=38232

Intel's Nehalem has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s

Codemappery

By Charlie Demerjian in Hanover: 星期四 15 三月 2007, 08:45
INTEL IS KEEPING quiet about its upcoming strategy for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s (IMC).

We all know they are coming, and even Kicking Pat Gelsinger confirmed it a week or two back. but what about details? The results will surprise you.

The one that is pretty well known about is the IMC for Stoutland, that part defintetly has an IMC. The config there is FB-DIMM 1 or 2 in a 4 + 1 channel setup. This is per CPU mind you, so a 4S Stoutland will have 20 FBD channels.

The volume part, Thurley, will have three DDR3 channels per socket. The memory is currently slated to run at 800/1066/1333, so bandwidth will not be a problem there. We understand Intel is adopting the micro-buffer strategy from AMD.

For laptops, things are quite the opposite, sources tell us that there will be no IMCs in laptop parts at all, quite a curious turn.

Desktops get murky quickly, bu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m will not have IMCs either. We hear the only candidate for IMCs on desktop parts are the EE/XE parts, extreme as in Jello.

When questioned why, Intel spokespeople say "we can not comment on future products", but other sources give us a range of answers. Some cite flexibility in memory architectures, others engineering bandwith, and that guy asking for quarters outside Moscone said it was sunspots interfering with the CIA mind control orbital lasers. No two will give you the same answer though, and that we find worrying.

Toss in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sockets coming for each application, and you have the potential for a right royal mess. Add in Jasper, a year or so later, and you have the potential for a short lived mess to be supplanted by a slightly longer life short lived mess.

In the end, it works out to be IMCs on Xeons and EE/XE, and nothing else. IMCs come in two flavours, possibly more if the moon is in the seventh house and Intel does something odd with the EE/XEs. Add in sockets aplenty, and you have Intel circa Q4/2008 and on. µ
作者: jaguar    时间: 2007-3-15 20:48
把楼上拖出去狠狠地打
作者: luojinzhuon    时间: 2007-3-15 21:13
要是桌面不使用IMC,YY度立马就下降了一半~
鄙视啊!
作者: ares1312    时间: 2007-3-15 21:21
不光是内存控制器吧.
原生4核恐怕都没.
作者: aligu    时间: 2007-3-15 21:23
and that guy asking for quarters outside Moscone said it was sunspots interfering with the CIA mind control orbital lasers.
我只才能说 ... W T F


CSI 提供的带宽足够取代 FSB 就好了,有没有 IMC 确实没啥不同,IMC 只有在 NUMA 的时候才起作用,试问哪个桌面用户玩 NUMA??? 站出来给我看看
作者: dtliu    时间: 2007-3-15 21:30
原帖由 HeavenPR 于 2007-3-15 21:23 发表


我只才能说 ... W T F


CSI 提供的带宽足够取代 FSB 就好了,有没有 IMC 确实没啥不同,IMC 只有在 NUMA 的时候才起作用,试问哪个桌面用户玩 NUMA??? 站出来给我看看
偶站出来了.
IMC主要就是距离短么,延迟低,配上NetBurst,那才是绝配。
配了K8,就好像鲜花插在牛X上。
作者: lanbiao    时间: 2007-3-15 21:31
你家里什么机子? AMD 4X4?? 如果是,我拜你一个~
作者: handsomefrog    时间: 2007-3-15 21:38
原帖由 HeavenPR 于 2007-3-15 21:31 发表
你家里什么机子? AMD 4X4?? 如果是,我拜你一个~
NetBurst
作者: xchq    时间: 2007-3-15 21:40
那叫 NUMA 嘛?! 你瞎站出来干啥,赶快坐回去!
作者: lanyue    时间: 2007-3-15 22:33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3-15 21:13 发表
要是桌面不使用IMC,YY度立马就下降了一半~
鄙视啊!
想要YY还不简单,买Xeon的桌面版咯,不过性能不见得有多大提高阿。
作者: king911    时间: 2007-3-15 22:46
弱弱的温一下~ numa是什么啊?
作者: szr999    时间: 2007-3-15 22:50
http://chlmx.spaces.live.com/blog/cns!404202A2C27CA6FB!408.entry
作者: Zodiac574    时间: 2007-3-15 23:01
原帖由 rage6 于 2007-3-15 22:46 发表
弱弱的温一下~ numa是什么啊?
Non-Uniform Memeory Acess

针对多处理器系统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给处理器分配专有内存,访问内存的速度由内存离处理器的距离决定,每个处理器访问自己专有的内存是最快的,访问别的处理器的内存延迟会大大增加。
作者: gterfly    时间: 2007-3-15 23:23
桌面没有IMC, 我觉得就不会有CSI。桌面可能还会继续沿用老将廉颇-FSB, 现在改名叫PSB了
我看这也挺好,桌面+移动这种commodity的东西用一套体系,xeon+itanium用一套体系,没必要用一个完全统一的架构,毕竟这两种应用环境完全不同。如果说server应用能从IMC+CSI得到100分的好处,桌面可能只有20分。现在的771xeon已经同775老死不相往来了,差别在大点也没什么。

如果Intel在桌面继续扛着FSB的大旗,一大部分也是从自身芯片组生意出发的考量。把MC和系统互联交给北桥可以有效降低cpu的生产cost, 增加chipset的售价。还可以提高chipset市场的门槛,VIA/SIS为什么萎靡不振? 因为内存控制器技术不行!

另外,charlie的文章。。。唉,我倒是希望能相信他一次。
作者: CHONGCHONGOO1    时间: 2007-3-16 00:05
对扣肉这种缓存大内存预取出色的架构来说集成MC降低延迟的作用的确不会太明显
作者: zcd1215225    时间: 2007-3-16 00:05
活跃度还在,太好了
作者: cainiaotiwen    时间: 2007-3-16 00:07
原帖由 89度热水 于 2007-3-16 00:05 发表
对扣肉这种缓存大内存预取出色的架构来说集成MC降低延迟的作用的确不会太明显
也可以集成MC,省点缓存嘛

不过集成MC那些地方,说不定都够做2M L2的。
作者: TIANYALANGZI    时间: 2007-3-16 00:09
这里的4+1通道应该怎么理解。
作者: oldhw    时间: 2007-3-16 00:09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7-3-15 23:23 发表
桌面没有IMC, 我觉得就不会有CSI。桌面可能还会继续沿用老将廉颇-FSB, 现在改名叫PSB了
我看这也挺好,桌面+移动这种commodity的东西用一套体系,xeon+itanium用一套体系,没必要用一个完全统一的架构,毕 ...
据某位A Fan的说法,800Mhz的前端总线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当然这位A Fan现在已经改名换姓,再也不踏足本版一步了。

不过,用CSI替代FSB其实还是不错的。

另外,charlie的文章,曾经是非常准确的。。。。
作者: redfalcon    时间: 2007-3-16 00:11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7-3-16 00:09 发表
这里的4+1通道应该怎么理解。
memory raid 5
作者: dongdong821029    时间: 2007-3-16 00:13
memory mirror?那这个实现成本真的蛮吓人了。不过无所谓了,反正是ws/server的,有这个需求。
作者: fschcq    时间: 2007-3-16 00:22
不是说内存控制器不咋的,怎么这么垃圾的技术Intel怎么可能采用啊
作者: zyjgd2007    时间: 2007-3-16 00:30
我觉得Intel的这个IMC可比AMD强太多了,至少比目前的强很多。
作者: yunzhao    时间: 2007-3-16 01:07
偶看不出4+1有什么好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传统北桥里弄个几百兆eDRAM.
作者: panzeriii    时间: 2007-3-16 04:40
不是强在速度上,而是强在对内存数据的纠错能力上
作者: xgm0144    时间: 2007-3-16 08:35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6 00:09 发表

据某位A Fan的说法,800Mhz的前端总线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当然这位A Fan现在已经改名换姓,再也不踏足本版一步了。

不过,用CSI替代FSB其实还是不错的。

另外,charlie的文章,曾经是非常准确的。 ...
这些东西你还是少说的好.你自己先在intel的产品库里好好查查
作者: qyj911    时间: 2007-3-16 08:46
原帖由 spinup 于 2007-3-16 08:35 发表

这些东西你还是少说的好.你自己先在intel的产品库里好好查查
某位A Fan又不是说你。你着什么急啊?
作者: xchengqx    时间: 2007-3-16 08:47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7-3-16 00:13 发表
memory mirror?那这个实现成本真的蛮吓人了。不过无所谓了,反正是ws/server的,有这个需求。
raid5是我随口乱说的啊,本贴中所有言论都是无责任乱猜想,你不要当真啊。
作者: 503967305    时间: 2007-3-16 10:00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5 22:33 发表

想要YY还不简单,买Xeon的桌面版咯,不过性能不见得有多大提高阿。
显然是米不起~
而且根据描述,新的XE nehalem显然是Xeon的马甲,和4*4异曲同工
光电源就够喝一壶的了
作者: daixh    时间: 2007-3-16 10:07
Xeon5140用起来还不错,不过班子上的ATI E1000的显卡就......
PS:同时小小的鄙视一下P大,让我们美好的梦想破灭了。
作者: songchuang    时间: 2007-3-16 10:11
原帖由 不老牛奶 于 2007-3-16 10:07 发表
Xeon5140用起来还不错,不过班子上的ATI E1000的显卡就......
PS:同时小小的鄙视一下P大,让我们美好的梦想破灭了。
看到Socket B和Socket H两种接口,再加上H只有715,心理边就蒙上了阴影
就像Yorkfield的L2是6*2的一样,这就为双管芯封装埋下了伏笔
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唉
作者: sdfg445    时间: 2007-3-16 10:30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3-16 10:11 发表


看到Socket B和Socket H两种接口,再加上H只有715,心理边就蒙上了阴影
就像Yorkfield的L2是6*2的一样,这就为双管芯封装埋下了伏笔
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唉
为什么有阴影?非要和AMD一样才YY?
双管芯有什么不好?开发简单,yield高,价格就便宜,用上IMC就无法实现MCM了。
我觉得这策略不错,2p及以上IMC+CSI。1p server和desktop就继续FSB。
作者: huoyueri    时间: 2007-3-16 10:44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7-3-16 10:30 发表


为什么有阴影?非要和AMD一样才YY?
双管芯有什么不好?开发简单,yield高,价格就便宜,用上IMC就无法实现MCM了。
我觉得这策略不错,2p及以上IMC+CSI。1p server和desktop就继续FSB。
IMC照样可以双管芯啊
CSI连接两个管芯,在CPU的基板上走线
两个管芯的MC各控制一个通道,另一个通道屏蔽就可以了

IMC可以降低延迟啊~
不是和AMD一样才YY,而是桌面和服务器一样才YY~
作者: zz1000    时间: 2007-3-16 10:45
翻译完了再贴上来.
作者: yinyingzhi    时间: 2007-3-16 13:06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6 08:47 发表

raid5是我随口乱说的啊,本贴中所有言论都是无责任乱猜想,你不要当真啊。
老P可真坏啊,挖个大坑。
作者: yhjm    时间: 2007-3-16 13:51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7-3-16 00:30 发表
我觉得Intel的这个IMC可比AMD强太多了,至少比目前的强很多。
老大仔细说说
作者: 14804100    时间: 2007-3-16 20:32
原帖由 ITANIUM2 于 2007-3-16 13:51 发表

老大仔细说说
同请~
作者: 790097    时间: 2007-3-16 20:53
其实集成MC确实意义不大。

还是偶上面说的那种方式最优。
作者: kenvivian    时间: 2007-3-16 21:14
I相当自信啊
作者: zqf7788    时间: 2007-3-16 21:29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7-3-16 20:53 发表
其实集成MC确实意义不大。

还是偶上面说的那种方式最优。
貌似印象中potomac一向认为Nehalem是3核
作者: glxlgt    时间: 2007-3-16 21:39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5 22:33 发表

想要YY还不简单,买Xeon的桌面版咯,不过性能不见得有多大提高阿。
啊?

是么

貌似看样子XE版就是4x4的类似品,CSI一般用户是享受不了了,

不过为啥XE版提升不大?

猜测IMC蛮有效的嘛



难道是因为普通版内存延迟已经够小,且还有内存预取做伴?
作者: wh083845    时间: 2007-3-16 22:28
原帖由 the_god_of_pig 于 2007-3-16 21:29 发表



貌似印象中potomac一向认为Nehalem是3核
现在还是这么认为的。
明年看好了。依旧应该是1/2/3。另外的就是2*2/3*2。
偶说的是桌面,不包括Xeon的。
作者: yang1981723    时间: 2007-3-16 23:01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7-3-16 22:28 发表

现在还是这么认为的。
明年看好了。依旧应该是1/2/3。另外的就是2*2/3*2。
偶说的是桌面,不包括Xeon的。
下面开始有奖竞猜:Nehalem到底有几个核?
作者: jacksun166    时间: 2007-3-16 23:40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6 23:01 发表


下面开始有奖竞猜:Nehalem到底有几个核?
3个核心有的软件会崩溃的!
绝对不会毛天下之大不韪~
作者: sglma    时间: 2007-3-16 23:52
原帖由 ITANIUM2 于 2007-3-15 20:48 发表
把楼上拖出去狠狠地打
应该割JJ
作者: jw1772    时间: 2007-3-16 23:56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6 23:01 发表


下面开始有奖竞猜:Nehalem到底有几个核?
奖一颗Nehalem
作者: ilbeyond    时间: 2007-3-16 23:58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3-16 23:40 发表


3个核心有的软件会崩溃的!
绝对不会毛天下之大不韪~
偶猜3核还是有点根据滴。
作者: nj13178    时间: 2007-3-17 07:34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3-16 10:44 发表


IMC照样可以双管芯啊
CSI连接两个管芯,在CPU的基板上走线
两个管芯的MC各控制一个通道,另一个通道屏蔽就可以了

IMC可以降低延迟啊~
不是和AMD一样才YY,而是桌面和服务器一样才YY~
没那么简单,不是说完全不可以,只是要付出的开发代价太大。
首先为了兼容同一个socket, 只能使用一个IMC, 那么没有IMC的那个核心如何访问内存呢?只能通过两个管芯之间的CSI或者HT, 访问另外一个拥有IMC核心所控制的内存。这样子延迟超级高,性能只怕还不如IMC外置。这正好是NUMA所要竭力避免的访问方式,到了这里占了至少一半的内存操作,你觉得性能会如何?
作者: 5026845    时间: 2007-3-17 12:11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16 23:01 发表


下面开始有奖竞猜:Nehalem到底有几个核?
我猜4核

对称产生美
作者: guyeyin    时间: 2007-3-17 13:05
原帖由 the_god_of_pig 于 2007-3-17 12:11 发表




我猜4核

对称产生美
要原生4核,等Nehalem-C吧。
作者: btest    时间: 2007-3-18 12:10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7-3-17 07:34 发表


没那么简单,不是说完全不可以,只是要付出的开发代价太大。
首先为了兼容同一个socket, 只能使用一个IMC, 那么没有IMC的那个核心如何访问内存呢?只能通过两个管芯之间的CSI或者HT, 访问另外一个拥有IMC核心所控制的内存。这样子延迟超级高,性能只怕还不如IMC外置。这正好是NUMA所要竭力避免的访问方式,到了这里占了至少一半的内存操作,你觉得性能会如何
我上边说的是每个核心使用半个IMC,各控制一个内存通道,而不是完全屏蔽一个核心的IMC
另外,难道处理器-》处理器-》内存 的延迟会高于 处理器-》北桥-》内存 么?不会的。
我说的情况和现在的双Op,每个使用一个通道的内存的情况是一样的。
测试的情况是即使在一个U访问另一个的内存的时候,延迟也比现在的Xeon模式好。
作者: qwguo    时间: 2007-3-19 14:05
原帖由 the_god_of_pig 于 2007-3-17 12:11 发表

我猜4核

对称产生美
赞同~!
作者: salas1    时间: 2007-3-19 14:24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3-18 12:10 发表


我上边说的是每个核心使用半个IMC,各控制一个内存通道,而不是完全屏蔽一个核心的IMC
另外,难道处理器-》处理器-》内存 的延迟会高于 处理器-》北桥-》内存 么?不会的。
我说的情况和现在的双Op, ...
各控制一个通道需要双倍的引脚,如何和现有socket兼容?如果单一IMC, 那么有一个芯片永远是slave模式,延迟要高很多。

你有数据说明处理器-〉处理器-〉内存延迟比FSB好?不要忘了AMD的L2要小得多,现在core 2的延迟已经不比amd差很多了,更不用说通过另一个处理器访问内存。


edit: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我没听说过有“半个”IMC的概念。
作者: lwjg037    时间: 2007-3-19 20:07
原帖由 zaarath 于 2007-3-19 14:24 发表


各控制一个通道需要双倍的引脚,如何和现有socket兼容?如果单一IMC, 那么有一个芯片永远是slave模式,延迟要高很多。

你有数据说明处理器-〉处理器-〉内存延迟比FSB好?不要忘了AMD的L2要小得多,现在c ...
诚如您说的,现在Core的延迟并不比K8大很多。
但是同样的,Core作为4发射的处理器,相对于3发射,即使相同延迟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也是更加严峻,更何况是更大的延迟呢?Intel这个更小的延迟是通过大得多的L2和先进的预读算法来实现的。更大的L2带来了更高的成本。而预读算法即使在IMC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发挥明显的所用,相得益彰的。如果作IMC的话,不仅可以降低缓存的数量,更可以取得远远优于K8的延迟。事实上,我认为就按照Yonah相对于K8就可以平起平坐,Conroe相对于K8的性能提升相对于其理论值还是不算很理想的,有可能内存的延迟起到了作用。而IMC正可以全面的释放这样的潜能。

至于所谓“半个”内存控制器,K8 754的内存控制器不就是939的屏蔽了一个通道,形成的“半个”内存控制器么。
这个早就有了~
作者: hlm750908    时间: 2007-3-19 22:09
希望能集成
作者: liuruiluo    时间: 2007-3-20 12:45
Current "Dual-Channel" memory controller use 1 set of addressing/command line and 2 sets of data paths. Sort of like a semi-dual channel.

If you want to have fully independent dual channel, i.e. 2 sets of addressing/command line that can access 2 channels independently, the price is gonna be sky rocketing
作者: ytx25051953    时间: 2007-3-20 16:03
  来晚了越爬越心凉,现在的双通道也是半工的啊
作者: 83884258    时间: 2007-3-21 00:16
原帖由 HeavenPR 于 2007-3-20 12:45 发表
Current "Dual-Channel" memory controller use 1 set of addressing/command line and 2 sets of data paths. Sort of like a semi-dual channel.

If you want to have fully independent dual channel, i. ...
感谢指教
现在知道问题处在哪里了~
地址和控制总线是共享的~ 唉
作者: jypclf11    时间: 2007-3-21 00:17
原帖由 CaptianGhostSSE 于 2007-3-20 16:03 发表
  来晚了越爬越心凉,现在的双通道也是半工的啊
貌似FB-DIMM是全双工的啊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