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高阶] [全球首发]R600物理Demo假象图(顶楼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woai597446974    时间: 2007-3-20 12:07
标题: [高阶] [全球首发]R600物理Demo假象图(顶楼更新)


[全球首发]R600物理Demo假象图(顶楼更新)
...借斯坦福CG大神的动画


http://graphics.stanford.edu/~fe ... rtain-front_new.avi


http://graphics.stanford.edu/~fe ... urtain-back_new.avi


http://graphics.stanford.edu/~fedkiw/animations/funnel_new.avi

PS: http://graphics.stanford.edu/~fedkiw/ 里面的东西是在太多了, 不看看是在是可惜
作者: zhangxinye2008    时间: 2007-3-20 12:10
这个不错,有动画看。
作者: skxsyl    时间: 2007-3-20 12:15
DX10版Hellgate London开始使用三维流体了。
作者: fgwhzing    时间: 2007-3-20 12:22
像胶水……
作者: rikilu    时间: 2007-3-20 12:24
这个水做的好厉害啊
作者: zjd821009    时间: 2007-3-20 12:25
看最后一个,是两部分叠加的。
目前这个动画只能说是柔体。
流体估计谈不上。
作者: wgq8998    时间: 2007-3-20 12:28
里面的粒子都稀里哗啦撒落了,怎么还不是流体。那块"布"是柔体,但是"水"就是流体了。
作者: qyyhz    时间: 2007-3-20 12:31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7-3-20 12:28 发表
里面的粒子都稀里哗啦撒落了,怎么还不是流体。
你仔细看最后一个动画的粒子和水。
那两个是独立的。

这个动画的演示,没能解算到融合和分离。
作者: wwh2007    时间: 2007-3-20 12:51
已经很强了,不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stere    时间: 2007-3-20 13:00
这个毕竟只是假想的,实际的效果可能和这个不一样。
作者: kxh    时间: 2007-3-20 13:14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7-3-20 12:31 发表

你仔细看最后一个动画的粒子和水。
那两个是独立的。

这个动画的演示,没能解算到融合和分离。
这个当然是流体, 没有疑问的。
只不过, 自由表面流体和粒子效应现在还不好在同一的框架下实现, 所以一般分成两套系统。
目前电影就是这样做的, 不过经过fine-tune, 足够以假乱真。Fedkiw大神, 就参与了《终结者3》的制作。
作者: daxueaen236    时间: 2007-3-20 13:16
支持AMD!!!!!!!
作者: lailiashaobing    时间: 2007-3-20 14:30
这动画不会是用realflow做的吧~~~
作者: qq1369549    时间: 2007-3-20 14:42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3-20 13:14 发表


这个当然是流体, 没有疑问的。
只不过, 自由表面流体和粒子效应现在还不好在同一的框架下实现, 所以一般分成两套系统。
目前电影就是这样做的, 不过经过fine-tune, 足够以假乱真。Fedkiw大神, 就参与了《 ...
用90年代的视觉效果看,还是可以的。
但是换成2007年,这个对流体的演示实在是不怎么样。
偶上个演示。
作者: lshb    时间: 2007-3-20 14:51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7-3-20 14:42 发表

用90年代的视觉效果看,还是可以的。
但是换成2007年,这个对流体的演示实在是不怎么样。
偶上个演示。
fedkiw先生是全球流体领域的翘楚, 您可以看看顶楼的网站。我只贴出相关R600传言的东西。
另外, 你的那个演示根本没有重构流体的自由表面, 仅仅是particle-based simulation. 流体的模拟有两种主流方案, 欧拉和拉格朗日法。particle只是其中一种, 某些方面比如不可压缩性有他的缺陷。
作者: sun10585    时间: 2007-3-20 14:55
看上去没有比G80的那个Smoke强多少啊
Smoke里面的烟和水都很传神
作者: kouzhong    时间: 2007-3-20 15:00
这个是水吗?

作者: wndnl    时间: 2007-3-20 15:01
原帖由 jhj9 于 2007-3-20 14:55 发表
看上去没有比G80的那个Smoke强多少啊
Smoke里面的烟和水都很传神
并没有什么东西是R600能做的而G80不能做;事实上G80的流体Demo在G70上就能跑。不过G80的水Demo在G70上效果比较怪。
作者: qinxiaofeng    时间: 2007-3-20 15:02
原帖由 youqibing 于 2007-3-20 15:00 发表
这个是水吗?
这个应该叫糨糊,用来做异型的体液or口水
作者: 8235687    时间: 2007-3-20 15:09
没有任何人说是这是纯净水。确切说仅仅是流体模拟。任何参数或稀或稠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目前非常罕见这种级别的自由表面实时模拟。G80那个Demo也许是第一个。不过外界约束条件比上面的动画要简单很多。
作者: cd148    时间: 2007-3-20 15:15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3-20 15:09 发表
没有任何人说是这是纯净水。确切说仅仅是流体模拟。任何参数或稀或稠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目前非常罕见这种级别的自由表面实时模拟。G80那个Demo也许是第一个。不过外界约束条件比上面的动画要简单很多。
这种水好看是好看,但是从技术含量还不如G80 Demo的云雾和烟的强
作者: recash168    时间: 2007-3-20 15:19
太牛了
作者: 0123asd    时间: 2007-3-20 15:29
原帖由 phk 于 2007-3-20 15:15 发表


这种水好看是好看,但是从技术含量还不如G80 Demo的云雾和烟的强
是不是说反了?


作者: yanglong    时间: 2007-3-20 15:33
G80的Demo是Keenan Crane这个人写的, 至于技术如何高深还要看等GPU Gems3了。
http://graphics.cs.uiuc.edu/svn/kcrane/web/project_fluid.html

云和雾比自由流体应该是简单的。水实质是两种流体(气态/液态), 而云雾则可以作为单一成分。
作者: starck    时间: 2007-3-20 15:43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3-20 14:51 发表


fedkiw先生是全球流体领域的翘楚, 您可以看看顶楼的网站。我只贴出相关R600传言的东西。
另外, 你的那个演示根本没有重构流体的自由表面, 仅仅是particle-based simulation. 流体的模拟有两种主流方案, 欧 ...
偶做几点说明。
1,偶对搞技术的人,都很尊重。
2,尊重并不能让偶不说实话。

你提供的动画对于柔体解算,确实非常好。
而偶提供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粒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至于表面的构建更说明这个问题。
Fedkiw的动画,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表面。缺少的就是分离和融合的过程。
作者: burningwu    时间: 2007-3-20 15:57
原帖由 potomac 于 2007-3-20 15:43 发表

偶做几点说明。
1,偶对搞技术的人,都很尊重。
2,尊重并不能让偶不说实话。

你提供的动画对于柔体解算,确实非常好。
而偶提供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粒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至于表面的构建更说明这个 ...
如果您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仅凭玩家的角度确实比较难以解释。Free surface flow本来就必须重构表面。至于你坚持说"只有一个表面", 我不是很理解你如何看出没有融合的过程。事实上液体的求解根本不是基于表面的算法。
Fedkiw网站的动画中, 有各种不同比重的流体的融合demo, 如果你无视的话, 我也没有办法。
作者: whyxsc7555    时间: 2007-3-20 16:09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3-20 15:33 发表
G80的Demo是Keenan Crane这个人写的, 至于技术如何高深还要看等GPU Gems3了。
http://graphics.cs.uiuc.edu/svn/kcrane/web/project_fluid.html

云和雾比自由流体应该是简单的。水实质是两种流体(气态/液态 ...
G80那个Demo既有烟也有水啊
作者: chinardw    时间: 2007-3-20 16:12
这个好像是很Y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 icecat    时间: 2007-3-20 16:13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3-20 15:57 发表


如果您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仅凭玩家的角度确实比较难以解释。Free surface flow本来就必须重构表面。至于你坚持说"只有一个表面", 我不是很理解你如何看出没有融合的过程。事实上液体的求解根本不是基于表 ...
从你说的来理解,这个水其实是用粒子系统,用很多粒子来模拟的,最后输出时进行粒子合并,并且计算表面来生成多边形?
作者: royguo    时间: 2007-3-20 16:22
原帖由 jhj9 于 2007-3-20 16:13 发表


从你说的来理解,这个水其实是用粒子系统,用很多粒子来模拟的,最后输出时进行粒子合并,并且计算表面来生成多边形?
在某个软件里,的确是这样,不过并没有你说的粒子合并这一过程
作者: vicky117    时间: 2007-3-20 17:27
原帖由 jhj9 于 2007-3-20 16:13 发表


从你说的来理解,这个水其实是用粒子系统,用很多粒子来模拟的,最后输出时进行粒子合并,并且计算表面来生成多边形?
这个应该不是粒子系统吧。有两种算法, 一种是跟踪单个粒子的运动, 另一种是计算离散空间中场的变化情况。fedkiw我记得主要是研究后者的。
作者: hexiubiao    时间: 2007-3-20 17:55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3-20 17:27 发表


这个应该不是粒子系统吧。有两种算法, 一种是跟踪单个粒子的运动, 另一种是计算离散空间中场的变化情况。fedkiw我记得主要是研究后者的。
下午,偶没细看。
下的结论武断。

现在偶逐祯看了动画。
确实有表面的分离/重建过程。
作者: APOLLO21    时间: 2007-3-20 18:05
看过<冰河世纪>系列的就知道那才叫水了
作者: kunkun22    时间: 2007-3-20 19:00
看了几篇Fedkiw的paper. 他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数值求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n-s方程,主要是有限差分法。
对于不同流体(multi-component or multi-phase)的界面(interface),他主要是使用了jump condition。这个边界条件主要内容就是设定在interface上的合力为零。当不用这个边界条件的时候,不同流体就会融合在一起。
Fedkiw的这些方法的好处是计算量比较小,现在的主流pc机就可以计算。但问题也比较多,虽然动画看上去很漂亮,但界面周围的速度场和真实的物理现象有比较大的出入。

楼上几位所提到的“一种是跟踪单个粒子的运动, 另一种是计算离散空间中场的变化情况”,从力学或数学的角度上讲就是拉格郎日法和欧拉法的区别。Fedkiw所使用的n-s方程是基于欧拉法的,这也是流体力学领域普遍使用的方法。拉格郎日法主要用于固体力学。
作者: 20314927    时间: 2007-3-20 19:05
学习贴
作者: noneedwin    时间: 2007-3-20 19:10
原帖由 baal33 于 2007-3-20 19:00 发表
看了几篇Fedkiw的paper. 他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数值求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n-s方程,主要是有限差分法。
对于不同流体(multi-component or multi-phase)的界面(interface),他主要是使用了jump condition。这个边 ...
呵呵。终于出现了一位认真看的人。
Fedkiw的算法其实不是interactive的, 而是电影级别的offline renderer. 他是大名鼎鼎的ILM的顾问。
至于Interactive自由流体方案, 倒是可能采用particle的算法。
作者: ku003    时间: 2007-3-20 19:23
原帖由 phk 于 2007-3-20 15:15 发表


这种水好看是好看,但是从技术含量还不如G80 Demo的云雾和烟的强
P大叔有点酸~~~
作者: zhangwei444    时间: 2007-3-20 19:45
原帖由 denliwei 于 2007-3-20 19:23 发表

P大叔有点酸~~~
这句……真是酸过头了
作者: YOYO0427    时间: 2007-3-21 02:26
这个网页 2,3 年前就已经有了
作者: liguancong    时间: 2007-3-21 07:59
不错不错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