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两个人的马拉松——你所不知道的NV和ATI在另一条战线上的较量 [打印本页]

作者: leifish    时间: 2006-11-20 05:18
标题: 两个人的马拉松——你所不知道的NV和ATI在另一条战线上的较量


两个人的马拉松——你所不知道的NV和ATI在另一条战线上的较量
最近GZ几乎全是口水贴,作为一个2003年就注册的老会员,看到这些情况当然有些恼火,遂整理发些有趣的东西,权当抛砖引玉
希望GZ以后能一路走好,保持自己的特色
本人水平有限,帖子中的差错还请各位海涵

下文仅供参考,本人不能保证其绝对的准确性。
原创文字,转载请预先告知。



    从G80发布前后截然不同的状况来看,ATI毫无疑问是一场漫长的情报战的失败者
但是,其中的来龙去脉,现在拿出来看,还是蛮有意思的


    如果你在Siggraph(美国数字图像协会)2001上丢一块砖头,大概就会砸到一个认为Nvidia是先说服Microsoft在DX8中采用其PixelShader技术,才因而得以充分运用其硬件的人。一些文章中早就提到,NVIDIA在DX7、DX8的切换过程中捞到了最大的好处,市场占有率增大了3倍以上
    不过,由于在产品线多样化上分散了过多的精力(nForce 2、Xbox),以及盲目的轻敌,更重要的是ATI在从R200之后几乎完美的情报战,在R300上终于将之前蓄积的所有怨气加倍奉还。R300没有预兆的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让人目瞪口呆,NV也根本没有准备。NV虽然知道自己由于工艺原因一拖再拖的NV30不可能与之对抗,但此时再做改动已经明显来不及了。
附图:R300——三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情报+技术+市场)



    由于GPU研发、产品周期和工艺转换的特殊性,NV和ATI是不可能再针对对手的产品为一款已经完成逻辑设计的GPU做重大改动的,所以提前获取对手的产品架构情报就成为决定自己下一代架构研发方向和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NV30到NV35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NV错误估计了DX8到DX9的过度时间,加上完全过时的情报和制程上的时间拖延,这个几乎还未出生就过时的架构在强调浮点算术运算能力的DX9中显得是如此的不合时宜。

    由于PS 2.0不支持混合精度以及非浮点精度的指令,NV3X的ALU算术运算能力实在是可怜。R300具备8个能全速运行的FP24 mainALU,它们都支持co-issue;具备3D+1D并行能力;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miniALU的帮助。而NV30只有4个具备4D FP32指令执行能力的mainALU,8个在DX9下毫无用处的FX12 combiner,而且mainALU居然不支持co-issue,RGB+A得分开执行。极端情况下双方的算术指令吞吐能力会相差4倍以上,加上寄存器方面的限制,NV3X被清除出高端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

    R3XX的Temp register策略(PS_2_0)完全是全速运行,基本上有多少就可以用多少,不会占用片外存储器。NV3X在编程上支持数量庞大的register(PS_2_a),但是所有的寄存器存取类似与材质fetch都不能在片内执行,而NV3X的片内register又数量不足,FP32 register的用量不能超过2个,FP16register 用量不能超过4个,否则register溢出会带来不可挽救的性能下降。如果一个FP32的shader用到5个Temp register,NV3X PS的Fill Rate就会降到原来的1/4。而NV35也只是把NV30的Combiner换成mini ALU而已,糟糕的寄存器策略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算术指令吞吐能力相比R3XX也非常寒酸。
附图:将NV3X问题推上顶峰的HL2 DEMO测试



    在遭受这个NV历史上最惨重的挫折之后,NV的整个产品策略,研发路线,乃至公司运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立刻着手于2个新架构的研发,情报战也被提上前台,因为NV知道情报战不仅仅意味着争取时间,它还是一件极富艺术化的进攻手段。ATI当然也不会示弱,它的情报机构在R3XX时代曾经成功的瞒天过海。于是,NV与ATI之前一场看不见但极其有趣的情报战就此展开了。

    在仔细分析了未来图形渲染发展的趋势后,NV50,也就是现在的G80体系,于2002年上半年被定项,它将是NV面向未来的架构,集中了众多的新玩意,支持DX10,风险较大,有一个比较长的研发周期。为了对抗R3XX及其后续产品,同时被提上日程的,还有NV30的改进版----NV40。也许马上就会有人出来反驳我,说NV40是全新的体系,跟NV3X没有任何关系,但请别激动,虽然NV40的前期工作可能早就展开,但从架构上来看,NV40确实是NV30的完美版,也肯定在NV3X的失败上吸取了教训。其实抛开运算能力不足这个大问题,NV3X的其他方面还算是不错的设计,加强的长指令槽,允许更长的shader,支持循环、子程序甚至是最初级的分支和流控制......可以说SM2.0a是SM3.0的雏形。

    NV3X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寄存器策略和浮点算术指令单元执行能力不足,NV40重点改进了这2个方面。寄存器的限制舒缓到每个shader用到4个FP32 register都能保持峰值吞吐量,而重新设计的超标量的ALU流水线可以达到NV3X 8-16倍的指令吞吐能力,加上NV第一代真正的多执行诸体系和前卫的SM3.0特性支持,NV40将之前的颓势一扫而光。首次引入的性能/成本/架构平衡式设计更是让中端NV43如鱼得水,在市场上连续击败了对手两代产品(X600 X700)。
附图:NV4X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为NV扭转了乾坤,但有谁能想到它只是阴谋的开始呢


    实际上,NV4X的成功与NV情报战的初次得手密不可分。ATI在R300的空前成功后,开始有些自大了,NV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于是,关于NV的复仇计划--NV4X的各种谣言漫天飞舞,NV宣称自己的NV40将是一款“8*2渲染流水线"的保守架构。不但各个网站,甚至连OEM端也透来了类似的消息,一切都表明NV的计划似乎已经被完全打乱,研发实力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强,“8*2”架构的NV40眼看就要重导覆折。这些消息成功的骗过了ATI的情报机构,由于风险过大,而且也确实遇到一些困难,眼下NV又“不构成威胁”,ATI将R300的正统后续作品R400的时间表向后推迟了整整一代——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著名的难产儿的名字叫做R520。 ATI自信地在E3 2003上宣称,我们的下一代架构(指R420)“将比竞争对手快30%”,甚至当时计划中的最高端AGP产品线都只有X800Pro一款,完整16Pixel shader的X800XT将留给PCIE。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ATI完全是措手不及。一个礼拜内,9800XT的后继者换了三个——从X800Pro到X800XT再到X800XT PE,至于再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3DMark05发布前夜版驱动”,“无敌AF(NV现在的AF也够无敌的,没资格批评ATI)”事件,不过是开始而已。高端还好说,X800XT PE依靠官方超频跟6800U基本处于均势,但由于ATI还在算着如何利用自己的领先架构多圈点钱,R4XX的低端根本就没做考虑——9600+PCIE接口的老掉牙的X300 X600系列在NV43面前形同玩具,X700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成本过高。加上后来SM3.0的迅猛势头,ATI在行销上完全矮了半截。这局ATI算是陪了夫人又折兵,高端市场占有率从R300时代的96%跌到30%以下,中端被6600系列灭门,低端如果不是X300SE旁上了Dell这个OEM大款,也凶多吉少。

   
    ATI在R4XX以后,也意识到了情报战,或者说是保密和战略欺骗的重要性。R520一直密不透风,发布前除了工艺遇到问题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消息。R5XX是一个相当先进前卫的架构,可以说是完全重新的设计。它借鉴了NV4X架构的突出处,其多执行褚架构,可编程MC,带MSAA的高动态范围渲染模式,每一个都可以在对手身上找到影子,但每一个都比对手做得更加完善。很明显的ATI风格——不实用的时候不做,做的时候就一定要实用。加上历来果断干脆的寄存器策略,全关联的Cache,以及独到的H-Z技术,ATI这次确实是用重金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完美体系。可以说是全面吸取了SM3.0精华的封刀之作。不过,本想卧薪尝胆雪耻的ATI,这次又陷入了NV早就算计好的圈套中。
    附图:R5XX发布前ATI自信满满,可惜这样一款优秀而超前的设计却因为市场原因注定以悲剧收场



     NV在这个节骨眼上,早有预谋的突然改变了产品线代号,之前的“NVxx”统统被改称为“Gxx”,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突然的变故又一次让ATi摸不着头脑,G70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传言有很多种,但在发布前恐怕没人能想到它是什么样子。G70就在众多的猜疑和R520的难产中诞生了。看到G70实物的ATI大松了一口气,确实,G7X将NV4X的两个ALU都改为全功能,加入改进版的带宽节约技术,引入初步的频率异步架构,也只能算是NV4X的改进版,就像GF3到GF4,算不得什么新设计,在NV改变命名规则之前,它叫NV47。
    附图:从NV47到G70,NV又一次暗渡陈仓



    但ATI很快就发现了NV新策略的致命之处——G7X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把一个成熟稳定,周遍支持充分,成本控制得恰倒好处的架构以最快的速度摆到ATI面前,也许发烧玩家会对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嗤之以鼻,但因为成本和功耗改善而受益的肯定是NV和大多数消费者,GF7的中端也确实普遍比同档次A卡实惠。R580虽然按时发布夺回了王位,但哪会料到G71根本就不打算与之正面冲突呢?NV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判断出了对手的弱点——R580成本过高,RV530又太弱,而短期内要在它们之间重新推出一款新产品,是根本不可能的。7900GT和7600GT直接切进了ATI产品线上的死穴,都是定位准确的经典教材。看到下面这张die size图,您就会明白谁才会是真正的胜利者了。
附图:R580 VS G71核心面积对比


ATI这局又失算了。赢了面子,输了肚子。7900GT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2XXX元的市场根本没有对手。Longbow Research同期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也说明了这点,技术上的领先有时候并不能说明问题。
附图:Longbow Research在2006年9月的市场调查报告


    不过,噩梦还没结束,既然整个NV4X和基于它的衍生架构G7X都是“权益之计”,那么NV30的“正统”后继者,又在哪里呢?答案当然是NV50。NV也为这个跨越4年的骗局,设下了一个完美的结尾。有谁还记得当年NV首席科学家David Kirk在谈他对统一Shader架构的看法时说出的那句“统一渲染架构不是DX10的必须,NV在短期内还不会采用统一Shader”?NV甚至还给了OEM客户两种完全不同的“G80”方案,还有人记得当年谣言四起的时候那个“16vs 32ps,两个vs可以当一个GS(或者说每个VS可以以半速跑GS),支持DX10”的“G80”吗?  这都是NV情报部门的杰作,我们大家,ATI,甚至还有OEM厂商,都被NV耍了。NV50到底是那张,G75?G80?G90?还是它干脆就已经被取消?NV突然变更产品线代号的做法再次让竞争对手的情报机构陷入两难。有谁可以想像得到一个厂商可以用两代产品和四年的时间,就换一个G80。ATI当然有理由对R600有信心,它们只是用NV40那套来对付NVIDIA,然后觉得自己的情报部门很高明,所以Roadmap上吹嘘自己是“全宇宙唯一正统US架构”,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NV的Roadmap也少不了各种王婆卖瓜的伎俩)。
附图:NV分离架构的“G80”,真是一张经典的暗度陈仓图



梦呓暂时说到这里,NV用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成功的在市场上击败了对手,从NV3X的失败,到NV4X的大改,到G7X的平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典失败”架构的起死回生。而从X800,X1800那眼花缭乱的衍生型号,到X1600 X1650 X1900 X1950的自乱阵脚,ATI给人的感觉就是每次都慢了半拍,每次试图夺回主动权的举动,都会陷入对手更深层次的陷阱中。NV成熟的市场运做能力不得不让人惊叹。

就体系的延续性来说,而从NV3X首次开始尝试更灵活shader设计,到NV4X把ALU算术运算和多执行诸架构提到前台,再到G7X的性能/功耗平衡,内部频率异步架构,看似不起眼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为NV5X(G8X)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NV终于在NV50(G80)上彻底报了NV30的一箭之仇。NV50是一款比之前任何一块GPU都更接近纯数学运算的架构,它带来的也许不只是图形领域的变化。让我们期待它的倍速shader array和Gigathread在GPGPU领域大放光彩吧。


PS:我希望这个帖子里大家都能放下FANS的外衣心平气和的讨论和发表看法,请大家发言的时候尊重我,也尊重自己
作者: swtswt    时间: 2006-11-20 05:34
累死了,沙发自己坐
作者: zzw1007    时间: 2006-11-20 05:50
小SF一样。。!
作者: SZF123    时间: 2006-11-20 05:51
原帖由 MONTOYA168 于 2006-11-20 05:50 发表
小SF一样。。!
第一个回贴居然是灌水....
作者: pi4pi    时间: 2006-11-20 05:53
哈哈哈哈
这么早没人的啊
作者: noneedwin    时间: 2006-11-20 06:25
好文 顶啊............!!
作者: vistafan    时间: 2006-11-20 06:35
写的好
把 NV 和 ATI 的恩恩怨怨情节化了,通俗易懂
其中又不乏技术的考量

其中提出的,NV40 是 NV30 的改进版 绝对是惊人之语
但是通读了作者对此的论证,还是合理的
细想 NV 的研发部再有奇人,也不可能截断自己技术和换代产品的承接
所以其中的联系是必然的

赞!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文章了,
远比那些”神秘化“乃至“神仙化"晶体管技术的浮夸之词好看
作者: chaldragon    时间: 2006-11-20 06:38
  现在坐着等看”挑刺“的

思考做好准备,好文归好文,然而狭隘之人总是有的
作者: 01082632    时间: 2006-11-20 06:39
好文一篇,学习到了,支持
作者: 9477316    时间: 2006-11-20 06:43
谢谢楼上几位的支持
我这种胡言乱语拼凑的东西,上不了正台的
我只是想创造一个久违了的讨论氛围,无论鲜花鸡蛋,都无所谓啊
作者: caihei    时间: 2006-11-20 06:50
ATI UP
AMD OUT
可惜以后这只能当史书书看了
作者: busipindao    时间: 2006-11-20 06:54
很少看见这样的文章了,竟是些骂街的
作者: lifusen    时间: 2006-11-20 07:25
好文啊。受益匪浅。
作者: bw0802    时间: 2006-11-20 07:55
nv自从nv30的失败以后学到了很多东西啊,现实中是没有凤凰可以在灰烬中重生的,依靠的还是自身的实力。
作者: rang    时间: 2006-11-20 08:10
nv习惯于把一代产品发布两次,赚2遍钱
所以大发了
作者: 86039890    时间: 2006-11-20 08:14
为什么我不是沙发  
作者: guoronglov    时间: 2006-11-20 08:17
思考老兄  再写点  不够看   
作者: coolcoolseven    时间: 2006-11-20 08:18
难道这次G80 ATI也同样被骗了????没有汲取教训吗????那是不是可以说R600的消息现在也是烟雾弹???
作者: tonyyqs    时间: 2006-11-20 08:25
原来情况是这样的!鹬蚌相争!顶!顶!顶!顶!
作者: godc    时间: 2006-11-20 08:28
呵呵,总之两家产品谁好就买谁,争来没意思
作者: bmbk    时间: 2006-11-20 08:29
好    问呀,顶楼主
作者: jingzhihu    时间: 2006-11-20 08:38
潜力贴,先点占个地
作者: maofeng2001    时间: 2006-11-20 08:44
感觉楼主写地很专业又很浅显易懂,好文章
作者: caimingxiong    时间: 2006-11-20 08:48
怎么没人关心INTEL啊
还有,amd入主ATI,会不会是ATI在oem上更进一步的胜利
作者: coolirving    时间: 2006-11-20 08:50
  哈.有点不大象思考大的文笔``
作者: qxqinlv    时间: 2006-11-20 08:53
同意此好文啊。
和学历史一样。
对我来说NV和ATI都是好样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快速的进步。
只可惜我一般用的都是NV的卡。以后再升级看情况,换换ATI的卡试试。
作者: guibaolin    时间: 2006-11-20 08:54
回复 #1 来不及思考 的帖子
其实ATI和AMD的合并,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两者在市场策略上都不如彼此的竞争对手.NV无论从市场推广上还是品牌认知上都高出ATI好多.可以说只会有人知道NV而不知道ATI,但反过来却很少发生.
在技术上,我始终觉得ATI更具实力,但是这次G80给我们带来的震憾也相当大.而在跳票中ATI也拿起了市场大旗.无论从更名13XX系列,还是CTM的发布,都是想告诉世人,ATI还在继续走着.
R600从任何角度上来讲,都是一款绝对值得期待的产品.如果能R6XX系列能同期发布,并在产能上很好的解决,市场的逆转绝对是可能的.要知道高端只是用来证明研发实力的,只有中端才是MARGIN最高的.
作者: aquacn    时间: 2006-11-20 08:58
我们的论坛就需要这样的帖子............
作者: chen9627    时间: 2006-11-20 09:04
支持一下!这篇好文也让我基本了解到ATI和NV的各代卡大概的性能对比了,以前一直不是太清楚。
作者: zwahui    时间: 2006-11-20 09:09
不错的帖子,事实上我的感觉和文章里的一样,76GT就是66GT的高效低能版,实际游戏里都是一样的,上1280就吃力,
不过实际使用上,我还是不习惯那些电老虎
作者: yoouootoo    时间: 2006-11-20 09:15
这种文章发到这里就是浪费,还不如发给媒体或者杂志社呢,这里的饭我没见到几个是用小脑思考问题的。
作者: wei083    时间: 2006-11-20 09:24
作为一个2003年就注册的老会员
-----------------------------------------------
你小子明明是今年注册的
作者: wangying5117    时间: 2006-11-20 09:35
原帖由 他老人家 于 2006-11-20 09:15 发表
这种文章发到这里就是浪费,还不如发给媒体或者杂志社呢,这里的饭我没见到几个是用小脑思考问题的。
用小脑思考问题的 ....  
作者: goal009    时间: 2006-11-20 09:35
好不容易看完了,虽然是菜鸟很多东西看不太明了,但楼主写的很有见地,大家来支持!
作者: dldcwsq    时间: 2006-11-20 09:44
  
好贴
很好贴
非常好贴
少见的好帖
真他妈的好帖
难得一见的好帖
千年等一回的好帖
好得不能再好的好帖
惊天地且泣鬼神的好帖
让人阅毕击掌三叹的好帖
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好帖
让人奔走相告曰须阅读的好帖
让斑竹看后决定加精固顶的好帖
让人看后在各论坛纷纷转贴的好帖
让人看后连成人网站都没兴趣的好帖
让人看完后就要往上顶往死里顶的好帖
让人看后不断在各种场合重复引用的好帖
让人一见面就问你看过某某好帖没有的好帖
让人半夜上厕所都要打开电脑再看一遍的好帖
让个读过后都下载在硬盘里详细研究欣赏的好帖
让人走路吃饭睡觉干什么事连做梦都梦到它的好帖
让人翻译成36种不同外语流传国内外世界各地的好帖
让人纷纷唱道过年过节不送礼要送就送某某帖子的好帖
让国家领导人命令将该帖刻在纯金版上当国礼送人的好帖
让网络上纷纷冒出该帖的真人版卡通版搞笑版成人版的好帖
让人在公共厕所里不再乱涂乱化而是纷纷对它引经据典的好帖
让某位想成名的少女向媒体说她与该帖作者发生过性关系的好帖
让人根据它写成小说又被不同导演拍成48个不同版本的电影的好帖
让某名导演跟据此贴改拍的电影在奥斯卡上一连拿了11个奖项的好贴
让人大代表们看完后联名要求根据该贴的内容对宪法做适当修改的好贴
让人为了谁是它的原始作者纷纷地闹上法院打官司要争得它的版权的好贴
让各大学府纷纷邀请该贴作者去就如何发表优秀网络文学为题目演讲的好贴
让人为了该贴而成立了各种学会来研究并为不同的理解争得眼红脖子粗的好贴
让美国警察于今后逮捕人说你有权保持沉默还有权阅读某某贴子要不要啊的好贴
让本拉登躲在山洞里还命令他手下冒着被美军发现的危险去上网下载来阅读的好贴
让萨达姆被捕时被发现他随身携带的除了一把手枪之外还有的就是它的复印件的好贴
让比尔盖茨在懂事会上发给与会者人手一份该贴命令仔细阅读后才讨论其他事宜的好贴
让诺贝儿奖理事会破天荒地因该贴的出现而开会讨论一直决定今后设立最佳贴子奖的好贴
让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将它译成宇宙语由中国神州六号升空后不断播放看有没有外星人的好贴
让人看完后IE锁死连瑞星诺顿都没法修复只好格式化硬盘重装启动后主页看到的还是它的好贴
让某人稍对本帖加以修改制成专题网页不出一天点击率超过搜狐新浪网易所有之历史总合的好贴
让全世界网民一上网就只欣赏这张帖子因特网其他网页几近瘫痪某大侠提出查封立即被群殴的好贴
让全宇宙时空混乱各星球外星人收到讯息后为抢先来地球欣赏这张帖子展开宇宙大战同归于尽的好贴
作者: vicky117    时间: 2006-11-20 09:53
这个支持一下~~~
作者: isadmin    时间: 2006-11-20 09:54
意思就是NV比ATI聪明.
作者: jxsr43    时间: 2006-11-20 10:01
R300确实是ATI的翻身战,可惜ATI没有抓住机会把NV打死。
一直很纳闷那时候ATI出9800PRO、9800XT完全是应付一下
NV(5900U和5950U),虽然应对从容,但却没想把nv打死,
不思进取啊。设想一下,要是NV出5900U之前,ati要是
搞个500/1000mhz的9800出来,NV35不就是全灭门了吗。
作者: zhaorui11988    时间: 2006-11-20 10:03
這篇應該是一篇更完整文章的縮水版吧....
基本上我的看法大半和思考差不多,這篇的內容立論部份也有些是我們討論的結果;
以這樣多數的小動作來做晶片代號的變換,意圖迷惑對手的方式,基本上也只會發生在GPU界,
因為只有GPU界異常地大幅依靠晶圓代工的產品技術進步,而必須和敵人在同一個生產地裡面共處,
情報本來就是很容易外洩的;但是巧妙地利用這點特性,讓真假情報交錯進而混淆對手的判斷,
隱蔽主力產品的推出時間與配套,都非常有趣,值得研究。

而且GPU市場產品更新速度過去又被NVIDIA大幅度地強迫提升,跟不上的廠商早已被市場淘汰,
主要依靠的就是公司本身的設計能力、對基礎研究的長遠性,設計通常就沒辦法深耕,
而是靠library和自動設計很快的拼湊出來,才會讓情報戰與產品配套如此地受用。
AMD和Intel之間就完全不是這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考驗技術部門的體力,產品能不能照Roadmap發布,
和GPU界有很多的不同。

"NV50"的架構觀念提出非常早,驗證時間也非常長,但是這個結構的產品推出卻一直都是個謎。
而且這樣的結構有很多特性對GPU市場是"不適合"的,比方說公開的ISA,就很可能會綁住產品的未來性,因為如果你要公開ISA的話,就不可避免地難以改變ISA,否則依循公開的ISA來開發的軟體就難以維持相容性,而失去公開ISA的意義。
那這套ISA自然需要非常長的驗證時間;但是就像上面提到的,GPU市場上的產品常常靠fabless方的模組設計就要很快推出,
而且架構也需要常常調整與改變,才能滿足每代產品性能加倍的要求。

其實說直接的,就是公開ISA這種接近CPU設計方針的路線,對GPU市場而言是很難想像的,NV50可說同時具備GPU市場未來趨勢的所有特性,很多設計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實作,設計時間拖長是可以想見的;但是又要同時兼顧高複雜性結構的導入、快速而靈活的產品配套、以及產品的未來性(衍生性),這個結構設計時間之長自然可以想像,這點也使得"NV50"推出的時間很難被捉摸,還包含了使用90nm的可能性,進而使得"G8x是舊結構的延伸"這點得以說服對手,因為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到今年(2006年)6月為止,ATI的roadmap都還完全認定G80是舊結構,真的是非常令人拍案叫絕。

NV4x(含G7x)與R5x0的恩怨情仇大概是整個故事裡面最值得注意的部份。
事實上發現,NV40發表到G80發表,從2004年4月到2006年11月,這個結構的壽命幾乎有兩年七個月;
但是R5x0呢?
2005年10月R520發表,到2007年1月R600發表(預定),只有一半以內的一年三個月。
強烈意識對手的結構,大幅度地投入資源並且加以改進,從結果來看,SM3的執行效果應該是R5x0較為出色,但是這個結構的市場壽命卻只有對手的1/2,這個系列的高階產品能賺入的利潤也可以想見。
作者: 13871019146HZG    时间: 2006-11-20 10:05
思考发论坛做甚?这种贴不如去拿稿费哦...
作者: tbcxu    时间: 2006-11-20 10:06
思考的文章很好~
ati的实力是无庸置疑的,只是在市场运作上失败了~但愿它能扭转形势,哪怕是换了个名字...
作者: 9936104    时间: 2006-11-20 10:08
原帖由 kaedechan 于 2006-11-20 09:24 发表
作为一个2003年就注册的老会员
-----------------------------------------------
你小子明明是今年注册的
论坛换过你不知道。偶还是03年注册的呢
作者: ssc306796813    时间: 2006-11-20 10:11
原帖由 他老人家 于 2006-11-20 09:15 发表
这种文章发到这里就是浪费,还不如发给媒体或者杂志社呢,这里的饭我没见到几个是用小脑思考问题的。

作者: zmdlq    时间: 2006-11-20 10:16
期待AMD的帝国反击
作者: saxxp    时间: 2006-11-20 10:18
"将比竞争对手快30%"这句话记忆犹新新啊
作者: alway77    时间: 2006-11-20 10:19
原帖由 beckyoung2 于 2006-11-20 10:08 发表


论坛换过你不知道。偶还是03年注册的呢
俺新来的,啥都不懂
作者: DIYCC    时间: 2006-11-20 10:22
007之NVIDIA帝国?
作者: Eawa    时间: 2006-11-20 10:33
好文
作者: BZD666    时间: 2006-11-20 10:35
原帖由 jackpeng33 于 2006-11-20 10:18 发表
"将比竞争对手快30%"这句话记忆犹新新啊
ATI自打嘴巴活动的开始~~~~`
作者: fgang    时间: 2006-11-20 10:35
好文,思考兄应该拿去投稿
作者: aoshikuangyun    时间: 2006-11-20 10:38
好长,来不及思考
作者: 10261234    时间: 2006-11-20 10:42
思考    比两年前进步了好多啊,以前看过你的帖子,怀念gz啊
作者: xhjcbq    时间: 2006-11-20 10:50
加深了对NV和ATI之间的认识~
作者: haishou520    时间: 2006-11-20 10:52
自己也曾想过相关的一些事情,但是绝对没有想得这么全面。
ATi和NV这几年来的恩恩怨怨算得上是一场漂亮的商业战了吧……
作者: yangergu    时间: 2006-11-20 10:53
这篇文章真的很不错啦。强烈建议去投稿啦。
呵呵。楼主 文笔真不错。
了解到 显卡界。的间谍战。。
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演。。GPU 无间道。。
作者: xiangxin099    时间: 2006-11-20 11:01
回复 #28 flymjj 的帖子
我始终都觉得ATi的技术能力虽然不错,但是还没有达到NV的高度,NV的追求的是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即高端的技术转化为实际利润,或者说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眼前更实惠的好处的能力。这一点上ATi从来就没有做好。NV在推出GF256DDR这一高高在上的产品以后,立刻在GF2GTS的基础上就推出了一个当时号称“穷人的法拉利”的GF2mx,这和之前的TNT2m64如出一辙。迅速的扩大的市场的占有率,而且无论某些fans再怎么诋毁,事实是这样的策略给普通万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及时地体验到当前的一些新技术。之后的GF3ti200,GF4mx440,GF4ti4200, GF6600,GF7600,都是严格的执行了这个策略。反观ATi,从Rage128开始到R8500这一阶段,根本没有推出过什么像样的中端产品,甚至最初根本就没有,而定价方面一向高高在上,流失大面积市场也使可想而知了,好不容易在R3xx时代推出了辉煌的9500和9550,但是这个好传统刚开始就又被打乱,之后的x600,x700都乱成一团,与高端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削减的太弱了。感觉就是ATi在中端这一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价格/性能定位始终找不到状态。这方面我个人觉得不完全是市场运作方面的问题,而是公司的对于技术的考量的着眼点不同,一个公司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应该更多从技术转化为优秀市场产品能力上来看,一味的追求理论上的技术的完善,我个人认为不能算是一流的技术公司。NV在技术的驾驭能力上显然要更胜过ATi一筹,这也是我一直对NV佩服有家的地方,特别是David Kirk,我觉得这样一个既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又有出色眼光和策略的科学家确实是很难得的,ATi可能就差在这点儿上了。
作者: shiquziwo    时间: 2006-11-20 11:07
总是来不及思考,那时思考还是个超级大PRO-A
作者: xiaoyao19    时间: 2006-11-20 11:12
好文....................
作者: zhangdeli    时间: 2006-11-20 11:22
写的挺精彩的,虽然猜测的成分比较大

不明白为什么当时R420并没有比NV40弱,但却依然很轻易的被NV重新夺取大部分市场?
作者: fkjnqp    时间: 2006-11-20 11:25
原帖由 单晶硅传奇 于 2006-11-20 11:22 发表
写的挺精彩的,虽然猜测的成分比较大

不明白为什么当时R420并没有比NV40弱,但却依然很轻易的被NV重新夺取大部分市场?
SM3.0宣传攻势
作者: pp8761    时间: 2006-11-20 11:25
原帖由 单晶硅传奇 于 2006-11-20 11:22 发表
写的挺精彩的,虽然猜测的成分比较大

不明白为什么当时R420并没有比NV40弱,但却依然很轻易的被NV重新夺取大部分市场?
SM3和高成本害死了它
作者: hewy035anns    时间: 2006-11-20 11:27
SM3.0这一致命弱点呀,而且即使抛开这一点,性能上6800u在同频上也是有优势的。R420的确在某些方面类似于NV3x,虽然没有nv3x那么惨
作者: mark981087    时间: 2006-11-20 11:28
星期一就收到大礼,绝对的靓文,思考速度发到MC吧,让更多人缅怀N和A的历史较量
作者: haxsl    时间: 2006-11-20 11:29
原来论坛可以发这种文章,呵呵

我也来一篇,虽然比较长
作者: chen827    时间: 2006-11-20 11:30
不错的好文,支持一下思考
作者: pyxl945    时间: 2006-11-20 11:30
的确好文。

不过我感觉楼主有一点没有说到的,那就是NV的芯片组的功劳。NV3X时代NV经历了那么沉重的惨败都还能重新振作起来,他的nforce2芯片组实在是起了救命稻草的作用。特别是R9550制霸的时代,nforce2+R9550+Barton2500+几乎是那个时代的不二选择。另一方面,“N记主板配A记显卡不稳定”的谣传也帮NV的显卡分担了不少压力,毕竟对普通用户来说稳定比速度更重要。这样FX5200之类的显示芯片再烂也还是有人去选择的。在NV最困难的那段时期,如果没有芯片组把他的命吊着,说不定就已经落到今天ATI的下场了。

NV4X系列、G70系列之所以能快速占领市场,nforce4系列芯片组也有很大一部分功劳,低端方面C51系列也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对X300系列、X1300系列的狙击。当然这段时期Intel的不争气以及AMD的大量抢占市场也从另一个方面帮了NV很大的忙。
作者: caihao2002    时间: 2006-11-20 11:34
原帖由 beckyoung2 于 2006-11-20 10:08 发表


论坛换过你不知道。偶还是03年注册的呢
换过这知道,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老ID还在呢?
作者: wangdaobiz    时间: 2006-11-20 11:36
原帖由 zzhang 于 2006-11-20 11:27 发表
SM3.0这一致命弱点呀,而且即使抛开这一点,性能上6800u在同频上也是有优势的。R420的确在某些方面类似于NV3x,虽然没有nv3x那么惨
r420没有任何地方类似nv3x,不论性能还是成本
作者: jiangzike    时间: 2006-11-20 11:37
很好的文章,比较公正基本无商业利益个人感情夹杂其中,support一下!


呵呵,但结论部分
“虽然对它的某些FANS不齿,但ATI一直是我很敬佩的一个公司,”有失偏颇,这个论坛上应该是无良的Pro-Ns更多,当然ncard的用户基数更大,而且Pro-As的技术见解明显弱于有些Pro-Ns,所以....
作者: maanmin    时间: 2006-11-20 11:37
是啊,我的老ID也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登陆了,在重新来过吧,呵呵。
作者: mytjcn    时间: 2006-11-20 11:40
实际应该是6600和g7x最后扭转市场份额的,n40最多在宣传意义和开拓性上
原帖由 单晶硅传奇 于 2006-11-20 11:22 发表
写的挺精彩的,虽然猜测的成分比较大

不明白为什么当时R420并没有比NV40弱,但却依然很轻易的被NV重新夺取大部分市场?

作者: noneqing    时间: 2006-11-20 11:50
老长..看不完...
作者: bbgocccc    时间: 2006-11-20 12:03
原帖由 whsyjt 于 2006-11-20 09:09 发表
不错的帖子,事实上我的感觉和文章里的一样,76GT就是66GT的高效低能版,实际游戏里都是一样的,上1280就吃力,
不过实际使用上,我还是不习惯那些电老虎
高效低能是什么意思?
76GT约等于2x 6600GT
作者: msd    时间: 2006-11-20 12:06
nv就像盟军,ATI就像德国佬。盟军赢了信息战,所以赢得了战争。
作者: leejacky    时间: 2006-11-20 12:10
原帖由 xrzhlr1218 于 2006-11-20 11:30 发表
的确好文。

不过我感觉楼主有一点没有说到的,那就是NV的芯片组的功劳。NV3X时代NV经历了那么沉重的惨败都还能重新振作起来,他的nforce2芯片组实在是起了救命稻草的作用。特别是R9550制霸的时代,nforce2+R ...
那时nv的功臣是nv34。虽然nv30/35和nv31/36被R350/R360/RV350/RV360打压得抬不起头,但nv34凭借其DX9的规格打压打压缩水到极致的RV280还是可以的。记得当年nv号称其占了DX9市场的7成,不过在高端被A的R3xx系攻下9成。


功臣2是微软,Xbox让nv的收入增色不少
作者: zh2oho    时间: 2006-11-20 12:22
原帖由 aibo 于 2006-11-20 12:06 发表
nv就像盟军,ATI就像德国佬。盟军赢了信息战,所以赢得了战争。
完全不是什么一回事

盟军就算从头输到尾,最终胜利的也一定是他们
作者: wormkit    时间: 2006-11-20 12:29
还有大家有无想过近期的X800的跳楼价抛售,当年NV30在桌面市场上无法继续下去之后,NV马上来个新包装,变成了QUADRO在专业市场大卖,而且利润比桌面更高。然而同样情况下的ATI芯片只能在新世代来到后亏本大卖。 所以个人觉得NV比起ATI更能发掘出产品的市场潜力。哪怕是玩家认为性能极度颓废的NV30
作者: gshxyx    时间: 2006-11-20 12:32
原帖由 z1978 于 2006-11-20 10:01 发表
R300确实是ATI的翻身战,可惜ATI没有抓住机会把NV打死。
一直很纳闷那时候ATI出9800PRO、9800XT完全是应付一下
NV(5900U和5950U),虽然应对从容,但却没想把nv打死,
不思进取啊。设想一下,要是NV出5900U ...
问题也没有那么简单 NV的铁杆fans的数量在那里摆着呢
就算当时5900的性能糟糕成那样 还是N多人冲向5900U
我身边就是 朋友都认为nv好 都买了59U 只有我买了98p

不能不说nv在市场运作宣传上确实比ATi高明 就好像Intel
而一样 在市场上认知度明显高于A 所以就算吃老本也不会那么
轻松就死翘翘的

不管你是fanN还是fanA 两个挣的越很 你就得益越多
从技术层面上好好分析还是挺有意思的
好长时间论坛里为了这个成天都是骂架帖子 真没什么意思
感谢lz扔了这么好的一块砖头   
作者: diooo    时间: 2006-11-20 12:45
支持讨论......论战只能让人离开这里
作者: 542775011    时间: 2006-11-20 12:49
不错 不错 受精吧
作者: wslwwhwh    时间: 2006-11-20 12:49
原帖由 pharaohs1024 于 2006-11-20 12:29 发表
还有大家有无想过近期的X800的跳楼价抛售,当年NV30在桌面市场上无法继续下去之后,NV马上来个新包装,变成了QUADRO在专业市场大卖,而且利润比桌面更高。然而同样情况下的ATI芯片只能在新世代来到后亏本大卖。 ...
专业卡看重的是OpenGL的性能,DX基本无视. NV30的Open性能不差
作者: llxufo    时间: 2006-11-20 12:49
原帖由 super_no_air 于 2006-11-20 12:32 发表


问题也没有那么简单 NV的铁杆fans的数量在那里摆着呢
就算当时5900的性能糟糕成那样 还是N多人冲向5900U
我身边就是 朋友都认为nv好 都买了59U 只有我买了98p

不能不说nv在市场运作宣传上确实比ATi高明 ...
你说的当年是什么时候,如果是5900和98P年代,5900确实没比98P差多少,nv的优化策略是在nv40出来后才显出疲态,这个要清楚
作者: CTB139    时间: 2006-11-20 12:56
感觉ATI死就死在中端上 9550以后没一款性能 价格过的去的中端
作者: kyming    时间: 2006-11-20 13:00
看了叫人感慨。只求AMD/ATI不要缩减或取消的独立GPU研发部门,否则到时独立GPU市场可就是NV一家说了算了,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可是一场重大灾难。
作者: gyyb67    时间: 2006-11-20 13:00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6-11-20 06:43 发表
谢谢楼上几位的支持
我这种胡言乱语拼凑的东西,上不了正台的
我只是想创造一个久违了的讨论氛围,无论鲜花鸡蛋,都无所谓啊
你也知道是胡说八道啊
作者: xct5986    时间: 2006-11-20 13:03
那是相当的好贴
作者: nhc2008    时间: 2006-11-20 13:07
羡慕LZ哈,经历过那么多世代卡,了解并熟知,更重要的是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个性玩家。我只对众饭说说我的看法

当市场的脚步越发迅速的时候,经济化大潮的牵引力就越发明显。一代又一带代更高设计更低价格的产品涌现,无论是设计研发,还是板卡的制造业都在力争追求一个平衡点,来应付市场的千变万化。用疲于奔命的状态来形容研发并制造着的新品公司比较合适。至于引导市场……那是intel和ms的事情,人家有钱砸,不怕市场的局部失策和败退

更新的技术?更低的价格?更强悍的性能?更稳定的量产?
回顾以往,所有IT企业的成功背后都有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支持,有点像武侠里常说的“一招鲜打遍天”——但面对多变的市场,面对不断变化的对手,面对核心构件需要他人代产的时候,恐怕技术力量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拉开与敌人的差距。我不禁要问:NV和ATI究竟各自有多少100%的王牌?谁都不能保证研发的产品处于技术上绝对领先(跑分除外)。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过去拥有独特技术的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被兼并,要么就垮台。道理自然大家都清楚,技术和市场就是天平上两侧的砝码,小心摆放。

但是市场不允许给你时间思考,说的难听点,如果NV没出G80市场份额急剧下滑,ATI量产R520且重夺王者之位,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两个厂家活着并挣钱,只是挣的多少有很大不同而已,但更重要的是ATI和NV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股东,年底分红没钱的话,没人会关心你采用什么渲染架构。于是不断设计,不断生产,不断宣传,不断讨论,不断争吵,然后循环。社会浮躁了,DIYer也浮躁了。一方面是厂家的勾心斗角,市场的运筹帷幄,复杂异常;另一方面是DIYer仿佛找到了大一统的真理,分数至上,特效至上,简单的很。矛盾么?

市场大潮中的道理很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却是不变的真理,A N到底谁更强悍鬼才知道,这有点像跑步,你领先一下就YY,我返超了就再YY,一切都是暂时的结论,把终点线拉长一点又可以继续看谁领先、谁YY。我们又不是媒体,炒作干吗,谁知道谁笑在最后

双胞胎从小长大,先比身高,一年一个样,谁都可能领先,长大了发现都是180,然后比长相。模样也差不多啊,一个眼睛大点,一个鼻子挺点,各有MM喜欢。最后比事业,一个是集团老总有钱,一个是国家干部有权。唉,人和人比没尽头大家都清楚,为啥不理解厂家也是一个道理世间都是这个道理?就事论事的评价某个时期的某个产品就行了,泛泛而谈说的完?要不我在这里注册3个ID,一个说ATI必胜,出资10000元打赌 另一个说NV必胜出资10000元打赌,最后一个说NV ATI都要跨出资10000元打赌,然后50年后在来看,再来鄙视你们?

这里提一下YC,又搞了特色,水冷+调节器。短短几周时间搞定,全厂上下一定是忙的很,还压力很大(搞不出特色就白浪费时间了,还不如抓紧出货),特色还是有的,能在IT产品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时代继续坚持,高水平,想起了耕升。不过因为特色研发自然比其他各厂的东西晚了点,好在市场上的缺陷用产品特色来弥补,天平再次平衡。这个策略蛮好。

去骂G80不好?去骂ATI不行?不如放开眼界看看手机芯片、看看主板芯片组吧!倘若哪天用上了对手的芯片,难道你会砸掉?
作者: gushiyouyu    时间: 2006-11-20 13:15
难得的好文,将两家的恩怨分析的清清楚楚。
作者: qq357494828    时间: 2006-11-20 13:25
果然是好文!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的GZ
作者: hendskal    时间: 2006-11-20 13:33
感谢大家的支持

实际上,这贴有点虎头蛇尾了,后面NV4X,G7X,R5XX都说得比较匆忙,也没扯进去太多技术介绍
而且前面那位仁兄提到的芯片组的问题,我其实也想到了,但心有余,力不足啊
作者: 521gpy    时间: 2006-11-20 13:38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6-11-20 13:33 发表
感谢大家的支持

实际上,这贴有点虎头蛇尾了,后面NV4X,G7X,R5XX都说得比较匆忙,也没扯进去太多技术介绍
而且前面那位仁兄提到的芯片组的问题,我其实也想到了,但心有余,力不足啊
在发个姐妹篇吧
作者: lenovohourh8    时间: 2006-11-20 13:44
好久没有回到这样的氛围了,还只有03年有很多这样的感受
作者: weichengu    时间: 2006-11-20 14:03
还是这一贴技术含量高,欢迎多发。
作者: jinnb    时间: 2006-11-20 14:06
呵呵,思考的好文,支持一下,实在让人感慨连篇!其实这种IT业背后的事情也想写写东西来说说,但是实在是有心无力。而且就算说了,很多现今年少的饭们也全当故事看完就了事了。实在可惜。

现在有几个Fan是真正像我们一样从Rage128和Riva128玩起的呢?其实从那个时代长大起来的玩家对于IBM Intel AMD ATI NVidia SIS VIA,etc背后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远远比现在的"米饭"们来的深刻的多。对于这些IT公司给玩家带来的憧憬,破灭,希望与失望之间辗转反侧,有岂是一个简单的“成功”与否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现在屹立着的IT公司固然让人心存敬意,但是那些逝去的昔日英雄们才是真正值得人们敬仰的。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硅谷传奇>的书,是从仙童公司那个时代讲起的。读了那么书才知道这些IT公司背后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和发展传奇。其实远非简单的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关系这么泾渭分明。
作者: wenxin035    时间: 2006-11-20 14:10
希望ATI不会变成第二个Voodoo吧……怀念一下我的G100+Voodoo2 Sli……
作者: lxin919    时间: 2006-11-20 14:24
偶素ET4000和ET6000开始的。还有那传说中的S3 765 S3 86X(忘了)
作者: ahwy    时间: 2006-11-20 14:24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6-11-20 13:33 发表
感谢大家的支持

实际上,这贴有点虎头蛇尾了,后面NV4X,G7X,R5XX都说得比较匆忙,也没扯进去太多技术介绍
而且前面那位仁兄提到的芯片组的问题,我其实也想到了,但心有余,力不足啊
如果能發個完整版就好了,再放到置頂
作者: 8858258    时间: 2006-11-20 14:29
鉴于本文并非用事实依据来严格论证的文章,而仅仅是一种作者个人的推理分析,建议题目改成
"两个人的马拉松——我眼中的NV和ATI在另一条战线上的较量"

PS.文章写得还是很有意思的,赞一个。
作者: looksea    时间: 2006-11-20 14:36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6-11-20 06:43 发表
谢谢楼上几位的支持
我这种胡言乱语拼凑的东西,上不了正台的
我只是想创造一个久违了的讨论氛围,无论鲜花鸡蛋,都无所谓啊
谦虚归谦虚,你技术层面还是令人受益匪浅的---------拍马屁不是为了你的叉药酒武陵叉踢叉的主卡,莫搞错哒。
作者: xjfhhlb    时间: 2006-11-20 14:56
支持原创~~~~~~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www.itheat.com/activit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