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三——电子词典
以笔者长期接触随身听的经验,似乎具有电子词典功能的随身听在数量上可能要稍微比具有闹钟功能的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身听的电子词典功能就不算是鸡肋。抛开词汇量不说,最让人恼火的相信是单词输入的麻烦。
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的电子词典如文曲星、快译通等,一个按键专负责一个字母,手机的英文输入也不过一个按键负责三个字母。但随身听要输入英文字母,则必须使用上下左右四个按键来将光标移动到想要的字母上,分摊下来就是一个按键负责26÷4=6.5个字母,可见平均要输入一个字母,按压按键的次数少则3、4次,多则7、8次绝不是夸张。
倘若要查询的单词超过10个字母,输入起来不仅费时还特别费精力,对于按键也很容易由于频繁的按压而缩短使用的寿命,完了最后屏幕显示“无此词”的时候,简直就会把人给气疯。
鸡肋四——拍照、摄像
纵观当今随身听市场,具有摄像头的随身听可以说比比皆是,这类播放器不仅支持拍照和摄像,有的甚至还能充当网络摄像头,支持视频聊天等功能。在这么多的带有摄像头的播放器中,不少标称的象素都比较高,甚至有达到600万象素的,加上倍显专业化的摄影参数设置如白平衡、曝光补偿等可供调节,足以媲美一款主流的家用DC。然而通过一系列的实测显示,随身听的拍照功能虽然表面参数专业,但实际的拍摄效果就足以让其沦为鸡肋。
由样张不难看出,画面的畸变较大,色彩黯淡,解析力过低以致画面缺乏细节,宽容度不够以致通常要么局部过曝要么局部一片暗黑。最后象素插值、数码变焦等还会对画质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再者,不少手机都已具备了摄像拍照的功能,而且不少高端手机的摄像头还具有自动对焦、光学变焦等性能,相比较之下,随身听的拍照、摄像功能就显得过于儿戏了。因而随身听的摄像头不仅算是设备的重复投资,而且还得不到应有的价值体现,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际应用,十足的摆设,纯属鸡肋。
鸡肋五——RM/RMVB视频格式支持
许多人对视频MP3和MP4依然持观望态度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不能直接支持RM/RMVB视频格式的播放。虽然近来一些产品确实可以支持RM/RMVB的视频格式,但也仅仅是有条件的支持,播放器对该格式文件的最大画幅、最高帧率均有要求,高于其最高支持的规格,便会造成播放器无法识别以致不能正常播放,因而离真正的即拖即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绝大多数PC中的RM/RMVB格式文件都要先使用播放器随机的软件进行降低画幅和播放帧率的处理,才能真正被播放器播放。
鸡肋六——电话本、通讯录功能
支持电话本、通讯录功能的随身听在较早的一段时间便有出现,但该功能还是难免要被扣上鸡肋的帽子,使用过具有该功能随身听的朋友一定也会有同感。支持通讯录功能的随身听通常配有一款小软件,用于在PC中编辑通讯录,而后再下载至播放器,所以对于通讯录条目的增加、删减和修改,均不能在播放器中直接进行。
如果条目过多,查找起来也会特别麻烦,因为是不支持关键字查找功能的,只能一条一条地翻看,实用性便会大打折扣,沦为鸡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鸡肋七——歌曲关键字搜索
索尼A1000 支持歌曲的首字母查找功能
对于目前动则上GB的大容量随身听播放器,储存海量的歌曲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如何能够方便地管理和查找想要的歌曲,无疑通过关键字查找会是非常方便和有效的途径。而支持歌曲关键字搜索这一功能,也仅出现在高端的MP3产品之中。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要在随身听中实现文字的输入,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单是英文字母的输入就要磨蹭上半天,更别说中文汉字的输入了。因而即便歌曲关键字搜索这一功能可以说系出名门,但在中国这么个使用汉字的国度,也只能沦落到与鸡肋的称号为伍了。
总结:
所谓术业有专攻,MP3/MP4虽然不断地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和特性,但其本质还是音频和视频播放的功能,各厂商还是应该先专注和完善播放器的本命功能,而后才开始考虑其他的附属功能,切不可本末倒置。作为精明的随身听爱好者在选购播放器的时候,还是应该抱着宁缺勿滥,贵精不贵多的态度,以及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衡量和筛选,才能避免重复投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价值,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