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世界首台!国产一体智能造桥机投入使用,和北斗芯片强...

[复制链接]

339

主题

339

帖子

25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22
QQ
发表于 2022-5-5 23:06:29



国产科研再取突破!据国资委网站,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工业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共工号”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在深汕高速西段上,顺利完成了10跨作业。这台造桥机的下线投产,标志着中国桥梁建造技术开始引领世界,进入“造桥3.0时代”!



何谓智能造桥机呢?如果以以往的传统方式造桥(尤其是铁路桥),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搭设脚架、修筑施工便道、挖基坑、浇筑混凝土、打桩等方式进行,且遇上湖泊、沼泽、湿地等特殊地貌时,步骤会更加繁杂。



但如果有了智能造桥机,造桥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占用线外用地,搭建便道、现场浇筑等步骤也可以直接省去,与传统单跨桥梁施工相比,不仅可以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效率,还能极大降低施工扬尘和噪音,减少对保护区植被和环境的破坏,可谓事半功倍!


有了“共工号”这样的“造桥神器”后,显而易见,造桥、施工的简易程度将迅速下降,在建筑深汕高速公路的公路桥、高速铁路的铁路桥时,成本就会更低,效率就会更高,即省钱又省事。

而除了打桩、跨度、引孔这样的造桥“基本功”外,“共工号”身上还有一项技术特性非常值得注意——那便是其打桩方式,采用了中国自主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系统。


众所周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之一,造桥的打桩对精度要求极高,而“共工号”能实现北斗系统进行打桩,意味着国产自主定位系统北斗、以及造桥机上的北斗芯片设备的精度已经高得可以满足精密建造的需要,实力不凡!


而这样的“造桥机”+“卫星技术”+“芯片技术”三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技术的强强联合,正正证明了一个道理——不同领域的技术正如科学学科一般,早期起步时看似互不相关,但只要发展到一定层次阶段,就能强强联动,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正是我国正不断推动各领域技术向前发展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造桥机的例子里大家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的话,那么一个更贴近我们身边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了。


为什么美国能成为全球中手机产品做得最好的大国之一?正正就因为美国掌握了通信技术(基带,来自高通、英特尔),芯片技术(处理器,来自高通、苹果),软件技术(苹果、谷歌)这些看似不太搭调,在“智能手机革命”来临时,美国的苹果、谷歌等才能一下拿出当时业界最好的产品出来。


而我们的华为为何能后来居上能成为世界一线呢?也是同样的理由,因为华为聚集了通信、芯片(麒麟)、软件等多项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才有条件借助自己的力量“联动”各类技术,打造出更好的产品出来。

如今,因为老美打压,华为暂时折戟,但值得庆幸的是,经此一役,许多国产科技企业都领悟了“自主技术1+1>2”的道理,持续推进不同领域技术的齐头并进。


例如,另一头部手机品牌小米,就在一直推进着不同领域技术的研发。目前,小米在充电(120W)、软件(MIUI系统)、屏幕(与国产面板产业链京东方、华星光电合作)等方面已经做 到自主且业界领先,但小米依然在持续发力不同领域的新技术,例如无线(隔空)充电、影像算法、液态镜头,等等。


而小米目前发力的一大重点技术方向,则是芯片。在五年前,小米已经有研发SoC芯片的尝试,而后,也依然在持续发力芯片研发。例如,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间,小米就成功推出了两枚自研芯片——用于影像处理的澎湃C1和用于充电管理的澎湃P1。


而借助这两枚芯片,搭载芯片的小米产品在数项功能上,都达到了“1+1>2”的效果:例如,澎湃C1配上小米的独门计算摄影算法,手机的拍照能力就更进一步;而澎湃P1配上小米的独家系统省电优化与电池功耗调度,手机的充电就能更快,续航也能更长。


如今,在取得如上的研发成就后,小米却仍然并未就此止步,而仍在技术自主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据此前雷军在产品发布会上透露,在未来的5年中,小米将投入超1000亿元进入技术研发领域,相信有了大手笔的投入之下,无论是芯片、屏幕、通信还是各领域的技术,都将取得更大的成绩,而“1+1>2”的效果,也将很快再现,甚至进化为“1+1>3”、“1+1>4”……


只有不同领域的技术科研齐头并进,在技术发展至一定水平之后,“联动”“合体”而实现更好效果的“1+1>2”的现象才能发生。期望国内各科研领域的企业和科技人员能继续不断探索,让科研量变促成质变,实现更好的发展!

吕金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