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下载工具的个人使用手记(不涉及FTP下载等工具)
个人菜鸟一个,所以有什么地方有错,欢迎指正。另外,再次说明一下,这只是个人一段时间内的对某些软件的某些版本的感觉,我不懂技术,不作技术层面的分析,因为我做不来——这只是个人随意的而非刻意的使用感受(而且这感受不关注“速度”)。
机器上目前使用的3款http协议为主的下载软件(FTP、PUB等下载工具不包括在内):
1.影音传送带(Net Transport)2.01.304(肚朝前)
2.迅雷5.1.5.189(免安装版,感觉要真的叫绿色版还够不上,忘记谁二次加工的了)
3.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IDM) 5.02汉化版(宋国母制作,目前刚换了5.03beta,因为支持了mms协议)
我的感觉:
一、一种麻烦?或者也是一种幸运?
目前下载工具还不能缩减为1个下载,这是一个因为没有1个下载工具可以满足全部的需求。要缩减为2个也是不行。麻烦啊。但是其实也是说明了存在着竞争,也可以算是一种幸运吧。
二、无法割舍的理由
1.影音传送带在下载非http协议的东西时,还是无法被取代的。比如用迅雷下载mms协议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会出错的,可能可以看某一段,但是要想正常收看下载的全部内容,基本上不可能的(有时候出现速度为几M的虚假速度,狂汗)。IDM据说开始支持mms协议了,但是效果如何,还没有试过。但是影音传送带的使用感觉有点别扭,最小化的时候竟然不能收缩到“通知区域”,直挺挺地耗在任务栏。还有就是那个悬浮窗,不知道是不是破解版的缘故,没有显示什么信息,比如速度什么的。
2.迅雷,下载以后,放到了我的C盘后,一启动,我的防火墙就显示自动跟某个IP地址链接了,这就是所谓的p2p的缘故吧。相比较于IDM,有2个决定性的优点,就是可以无限制地尝试下载,这对于在国内的某些地方下载东西(比如mofile),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还有就是可以限制速度,而IDM是不行的,有些时候不限制速度的话,那怎么可以呢。至于缺陷,跟影音传送带相比较的劣势已经在上面说了,跟IDM相比较的缺陷在下面说。
3.IDM是彻底的发射后不管导弹。但是输也输在太过自动化,机械化。除去5.03以前的版本跟影音传送带相比,有支持协议单一的缺陷外,有很多地方实在是不爽。除了不能无限制尝试下载、不能限制速度外,如果不去掉那个“集成到IE……”那个选项,一打开某些网页,就自动地哗啦哗啦下载某些东西(当然也可以编辑一下自动下载的文件类型),很烦的。还自做主张地给你选上系统一开始就启动,自动链接网络等等,真是“强”啊,而且保存位置也很机械了些。 但是跟迅雷、影音传送带相比却又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重新导向”能力强(要点击右键,选择“用IDM下载”,如果直接左键单击下载,那比较容易在下载重新导向的文件的时候出错)。迅雷跟影音传送带在下载重新导向的文件的时候,经常是只能下载到错误的网页的(就我的那两个版本而言)。
以前IDM还有个容易“注册失效”的问题,现在基本上可以算是解决了,但是现在发现,有时候明明是点击单个文件的下载,却出来“下载全部链接”的对话框,再次狂汗……
三、对下载软件的一些想法
现在大家都在说,那个下载速度快?但是,我感觉,速度能差别到哪里去呢?能相差一个数量级吗?不大可能的事。其实这个速度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除去p2p的话。速度吸引了眼球,但是真的有那么重要?只有发现需求,适应需求,才是王道,个人感觉。但是我想这种差异化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专业化,未必是坏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