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hifi基础知识——读完此贴你瞬间成为一等一的高手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0 15:59:13
音质评价“发烧语”的技术特性

翻开音响杂志,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音响评论家的评述文章,尤其是现在,有关“发烧”的文章很多,里面使用的音质评价术语多种多样。尽管我国声频工程界已将有关主观音质评价的诸多方面(包括音质评价术语)进行了规范,并上升为国家标准。但在如今的音响发烧热潮中,发烧友们常常有自己的一套主观音质评价“发烧语”,因其语言生动形象,发烧味足,在发烧圈内十分流行。初入发烧圈的朋友,对发烧界的一些“发烧语”,要么似懂非懂,胡乱套用;要么浑不解,不明白到底是怎样一个意思。即使已有一些资历的发烧友,对一些音质评价“发烧语”的含义及技术特性也不是十分清楚。鉴于此,研究一下这些音质评价“发烧语”的含义及其技术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明确了这些“发烧语”的含义,大家才能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进一步弄清楚这些“发烧语”的技术特性,在自己动手制作音响设计才可以自如地掌握音质设计,在选购音响设备时,才可以根据其技术特性来想象音色,购得适合自己口味的音响设备。



现将一些常见的关于音质评价的“发烧语”归纳如下,并简述其技术含义。



1.声音有水份: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份。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发干,干涩。



2.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中低频也得来,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阻尼好,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硬。



3.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成份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谐音上较慢的衰变过程,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糊,灰暗。



4.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平均能级较高,混响合适,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单薄。



5.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模糊,浑沌。



6.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份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力度不足,无力。



7.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空。



8.声音木:高频及中高频欠缺,低频及中低频成份较多,但量感不足,混响时间偏短,听起来不活跃、呆板。



9.声音缩: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中音,混响声少,响声低,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10.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份过多,低频成份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11.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kHz~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12.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且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份欠缺,在3kHz~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13.声音发飘:声能平均能级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造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14.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高频及中高频成份过多,且在高频段有噪音,有过载削顶失真。



15.声音发破(劈):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有“噗噗”的杂声。



16.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听觉上感到声音沙哑。



17.声音发毛:高频有中高频成份过多,且在这个频段有噪音及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有高频附加音,声音毛糙不干净。



18.声音发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听觉上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19.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中央委员太长,例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提升过多也会产生哄的感觉,影响清晰度。



20.铜皮声(或称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在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欠阴尼,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动圈传声器或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且伴有一种铜皮声,俗称为金属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9:00
音箱选购基础知识问与答

●音箱由哪几部分组成?



    市面上的音箱形形色色,但无论哪一种,都是由喇叭单元(术语叫扬声器单元)和箱体这两大最基本的部分组成,另外,绝大多数音箱至少使用了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喇叭单元实行所谓的多路分音重放,所以分频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音箱内还可能有吸音棉、倒相管、折叠的“迷宫管道”、加强筋/加强隔板等别的部件,但这些部件并非任何一只音箱都必不可少,音箱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三部分:喇叭单元、箱体和分频器。



●为什么有些音箱用两只喇叭单元,而有的要用三只,还有用四只、五只的,用一只行吗?



    喇叭单元起电-声能量变换的作用,将功放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是音箱最关键的部分,音箱的性能指标和音质表现,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喇叭单元的性能,因此,制造好音箱的先决条件是选用性能优异的喇叭单元。对喇叭单元的性能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承载功率大,失真低、频响宽、瞬态响应好、灵敏度高几个方面,但要在20Hz-20kHz这么宽的全频带范围内同时很好兼顾失真、瞬态、功率等性能却非常困难,正如道路警察,如果管得太宽肯定会顾此失彼,而各管一段就容易得多,喇叭单元也是这个道理,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就是分频段重放。为此喇叭厂生产了不同类型的单元,有的只负责播放低音,称为低音单元,播放中音的叫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只负责播放高音,这样便可采取针对性的设计,将每种单元的性能都做得比较好。



    所以,尽管可以采用一只全频带喇叭来设计音箱,不过出于上述考虑,用多个单元的组合来覆盖整个音频频段的设计方式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具体用几只单元,取决于音频范围的频率划分方式,如果是简单地分成高音和低音(或中低)两段的二分频音箱,选用一高一低(或中低)两只喇叭就够了;如果是分高、中、低三段的三分频音箱,那么最少也得用三只单元,现在两只低音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方式也很流行,这样总的单元数便可能达到四只;有些大型音箱的频段划分得更细,如果再采用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总的喇叭单元数就会更多。在音箱的资料或说明书上通常有“X路X单元”这样的文字,就是对音箱的分频路数和所用单元总数的具体说明,例如“三路四单元”,表示这是三分频设计的音箱,总共用了四只喇叭单元,其余依此类推。



●分频器是做什么用的?



    由于现在的音箱几乎都采用多单元分频段重放的设计方式,所以必须有一种装置,能够将功放送来的全频带音乐信号按需要划分为高音、低音输出或者高音、中音、低音输出,才能跟相应的喇叭单元连接,分频器就是这样的装置。如果把全频带信号不加分配地直接送入高、中、低音单元中去,在单元频响范围之外的那部分“多余信号”会对正常频带内的信号还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使高音、中音单元损坏。



    从电路结构来看,分频器本质上是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的LC滤波网络,高音通道是高通滤波器,它只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止低频信号;低音通道正好相反,它只让低音通过而阻止高频信号;中音通道则是一个带通滤波器,除了一低一高两个分频点之间的频率可以通过,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都将被阻止。在实际的分频器中,有时为了平衡高、低音单元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还要加入衰减电阻;另外,有些分频器中还加入了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抗补偿网络,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线尽量平坦一些,以便于功放驱动。



●喇叭单元有那些种类?



    喇叭单元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按电-声转换的原理来分,有电磁式、电动式、静电式、压电式等不同类型的单元,最常用的是电动式单元;按照单元振膜的形状来分,有锥盆单元、平板单元、球顶单元、带式单元等类型,其中锥盆单元和平板单元比较适合做低音和中音,而球顶单元和带式单元比较适合做高音,也有部分中音单元采用球顶式设计;从所覆盖的频带来看,喇叭单元又可分为低音单元、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和全频带单元。



    目前最常见的低音单元和中音单元从换能原理上讲都属于电动式扬声器,它们多采用锥盆状的振膜,因为这形状的振膜设计成熟、性能良好。振膜材料则多种多样,有传统的纸质振膜,也有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丙烯)制作的振膜,还有铝、镁等金属材料制作的振膜。对振膜的要求是刚性好(不易产生分割振动)、重量轻(瞬态响应好)、具有适当的内阻尼特性(抑制谐振),但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同时满足,纸质振膜的重量和阻尼特性都能达到要求,但刚性不够强;金属振膜的刚性很好,但阻尼又欠佳;聚丙烯振膜比较好地兼顾了各个方面,近年来获得较多的应用。此外,还有些厂家采用很复杂的工艺制造振膜,“三明治”复合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上下两个表面之间夹着蜂巢结构的中间层,整体上具有很高的刚性,同时又有重量轻、阻尼好的特点,很有发展前途。



    高音单元最常用的是球顶式高音,从工作原理上讲也属于电动式单元。球顶高音的振膜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如铝、钛、铍等),称为硬球顶,也可以用软质的织物制造(如蚕丝、化纤),称为软球顶,通常,硬球顶的高频响应比较好,而软球顶的声音比较柔和。近年来,带式高音和静电高音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它们共同的优点是振膜特别轻盈,因而高频响应出色,声音纤细透明,不过,这两种高音的生产还不如球顶高音那么容易,应用不太普及。还有一种号角高音,由球顶式的驱动部分加一个喇叭状的号角构成,它的特点是声音指向性强,而且效率高,因而在专业扩音领域的音箱中应用很普遍。



    还有一种同轴单元,实际上是低音和高音单元的组合,具体特点详见相关问答。



●喇叭单元为什么要装在箱子里?不装箱行吗,比如用个支架来固定它们?



    不行,准确地说是低音单元必须要装箱,高音则可装可不装。有两个原因使得低音单元必须装在箱子里:一是为了消除“声短路”现象;二是为了抑制喇叭单元的低频谐振峰。先说第一个原因。低音单元的振膜在前后运动时,除了有向前方辐射的声波,也有向后方辐射的声波,两个方向的声辐射相位正好相反,即相差180度。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很长,其绕射能力是很强的,也就是说低频声波的方向性很弱,如果喇叭单元不装箱的话,后向辐射的声波就会绕到前面来与前方的辐射异相相消,总体上的前向声波辐射能量就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声短路”。“声短路”现象必须设法消除,否则低频根本无法有效地辐射。如果把喇叭单元装在箱子里,振膜后方的辐射被箱子阻隔,也就不会形成“声短路”了。



    第二个原因,每一只电动式低频单元都有一个低频谐振点,在此谐振点上的输出达到一个峰值,但失真也很高,瞬态响应非常差,如果对此谐振峰不加以抑制,势必严重影响重放的音质。如果将单元装箱,箱内空气的劲度就会对振膜的运动产生抑制作用,这样就达到了压低谐振峰、改善性能的目的。另外,通过合理选择箱体的结构和参数,可以达到拓宽低频响应的目的,设计良好的倒相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都能获得这样的效果。



    高音单元为什么可以不装箱呢?因为高音的波长短,绕射能力弱,不存在“声短路” 现象,也不象低音单元那样需要抑制低频谐振峰,所以,对于高音单元,音箱的作用只是一个支撑。



●箱体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



    箱体一般用木质材料制作,因为木材容易加工,表面处理之后能得到和家具一样的质感,容易跟居室环境协调一致。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人造中密度纤维(MDF)板,这种材料强度高,而且不易变形,不开裂,表面还非常平整,无须打磨就可以直接粘贴木皮或PVC装饰。有些音箱也采用刨花板制作箱体,刨花板也有不易变形开裂、表面平整的特点,强度也可以,不过一但受潮后就容易损坏,所以通常只用于廉价的低档音箱。还有用天然实木板制作箱体的,不过天然实木成本比较高,而且处理不当容易开裂变形,所以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少,一般只用于高档音箱,主要是取实木的质感比较高级(特别是名贵木材)这一优点。当然,箱体不一定非得用木材来做,用塑料、用金属甚至用石板都可以,但这些材料制作的音箱并不普遍。



●实木音箱的声音比人造板音箱好吗?



    不能这么说。理论上讲,箱体只要足够坚固不发生振动,用什么材料都没有区别。音箱的声音主要是由喇叭单元、箱体结构设计、分频器这三大要素决定,而跟箱体材料用实木还是人造板,甚至用塑料、用金属都没有关系。



●音箱是如何分类的?



    音箱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按音箱的声学结构来分,有密闭箱、倒相箱(又叫低频反射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之分,它们各自的特点详见相关问答。倒相箱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从音箱的大小和放置方式来看,有落地箱和书架箱之分,前者体积比较大,一般直接放在地上,有时也在音箱下安装避震用的脚钉。落地箱由于箱体容积大,而且便于使用更大、更多的低音单元,其低频通常比较好,而且输出声压级较高、功率承载能力强,因而适合听音面积较大或者要求较全面的场合使用。书架箱体积较小,通常放在脚架上,特点是摆放灵活,不占空间,不过受箱体容积以及低音单元口径和数量的限制,其低频通常不及落地箱,承载功率和输出声压级也小一些,适合在较小的听音环境中使用;按重放的频带宽窄来分,有宽频带音箱和窄频带音箱之分,大多数音箱其设计目标都是要覆盖尽量宽的频带,属于宽频带音箱。窄频带音箱最常见的就是随家庭影院而兴起的超低音音箱(低音炮),仅用于还原超低频到低频很窄的一个频段;按有无内置的功率放大器,可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没有内置功放而后者有,目前大多数家用音箱都是无源的,不过超低音音箱通常为有源式。



●密闭箱的特点是什么?



    密闭音箱的喇叭单元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箱体内,这样,振膜向后辐射的反相声波就被箱体完全阻隔,不会跑到箱外去和振膜前方的正相声波相抵消,解决了“声短路”问题,使低音能够有效地辐射。密闭箱的低频衰减特性比较其他类型的音箱都平缓,形同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的衰减曲线,这意味着它具有各类音箱中最好的瞬态响应。同时,密闭在箱内的空气形成一个强劲的“空气弹簧”,能有效抑制振膜在谐振频率处的位移量,减少非线性失真。不过,空气的劲度也使喇叭单元的低频谐振频率上升,使音箱总体的低频下限比单元在自由空间的条件下有所上升,与倒相箱、传输线音箱这些设计相比,密闭箱的低频下限相对要差一些。还有,振膜后向的辐射得不到利用,致使其效率也要低一些。



●气垫式音箱和密闭式音箱是一回事吗?



    气垫式音箱最早由美国的H.Olson和他的伙伴J.Preston提出后获得专利,1950年代被AR公司推广,代表性产品是当时名扬四方的AR-3(港台的发烧友称之为“阿三哥”)。气垫音箱是密闭箱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使用高顺性的喇叭单元并将箱体设计得足够小,使箱内空气的劲度大大高于单元振动系统的劲度(一般要超过3倍以上),对单元的振动系统而言,箱内的空气对它的作用仿佛一个弹性强劲的气垫一般,这种音箱因此而得名。气垫音箱的失真低,瞬态表现相当好,曾一度深受欢迎,不过,这种音箱由于采用高顺性的单元,灵敏度一般比较低。



●倒相箱的特点是什么?



    倒相箱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音箱,它在密闭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截导管(倒相管),导管一端跟箱内的空气连通,另一端通过箱壁上的开口(倒相口)通往箱外。当喇叭单元的振膜运动时,一方面直接对外辐射声波,另一方面又压缩(或扩张)箱内的空气,使箱内的空气从倒相口排出来,这样,倒相口就成了策动空气的“第二振膜”,如果设计得巧妙,倒相管-箱体系统可以刚好将振膜后向辐射的声波倒相180度(倒相箱因此而得名),这样从开口处辐射出去的声波就与振膜前方辐射的声波同相了,而同相的辐射使声能得到叠加,于是加强并延伸了音箱总体上的低频响应。倒相箱和密闭箱比较,同样的箱体容积能获得更低的低频延伸,而且由于巧妙利用了振膜的后向辐射能量,因而效率比较高。不过,倒相箱也并非十全十美,除了设计调试比密闭箱困难以外,开口处急速流动的空气容易造成气流噪声。另外,倒相作用本质上是利用声学谐振来达成的,因而由开口辐射的声波瞬态响应比较差。



●无源辐射器音箱又有何特点?



    无源辐射器音箱又叫空纸盆音箱,其实是倒相箱的一种变体,它的工作原理与倒相箱十分相似,只不过用无源辐射器代替了倒相管。无源辐射器的结构跟喇叭单元类似,有折环和辐射声波的振膜,但没有音圈和磁路系统,振膜的运动完全受箱内空气的控制。无源辐射音箱的特点跟倒相箱差不多,即用较小的箱体就可以获得较好的低频响应,效率也比较高,但它也有区别于倒相箱的特点。优于倒相箱之处是克服了倒相口容易产生气流噪音的问题,不过无源辐射器音箱具有比倒相箱更陡峭的低频衰减特性,意味着瞬态响应比倒相箱还差。美国Polk Audio公司是生产无源辐射器音箱最具代表性的厂家。



●传输线音箱有什么特别之处?



    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或倒相箱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利用了1/4波长的传输线来达到吸收单元谐振、抑制振膜位移、拓展低频下限这些目的。传输线音箱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低音单元后面接有一跟长长的导管(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取单元低频谐振频率(或稍高一点的频率)的1/4波长,为了实用化,导管通常折叠于箱体内部,看上去象一个迷宫;连接喇叭单元那端的传输线截面积至少比单元的辐射面积大25%,然后逐渐变小,到传输线的出口处刚好等于单元振膜的辐射面积;传输线内敷设羊毛或玻璃棉等阻尼物质。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和倒相箱等设计相比,具有更为深沉的低音,但以英国著名音箱专家Martin Colloms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传输线音箱较难避免因传输线谐振所造成的音染。




●什么是同轴音箱?



    一般的音箱,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由于平面地排列在音箱的面板上,所以它们的发声中心不可能重合为一个点,这样,高音和低音到达聆听者的距离就有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相位偏差从而影响声像的正确还原。同轴音箱用的是同轴单元,这种单元实际上是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的组合体,高音巧妙地放置在低音振膜的中心处,因此能保证高、低音的声学中心是同一个点,从而解决了相位偏差的问题。最著名的两种商品化同轴音箱都是英国的产品,一个是使用“郁金香”同轴单元的Tannoy(天朗),另一个是使用Uni-Q同轴单元的KEF。



●什么叫哑铃式的单元排列?



    就是高音单元紧夹在一上一下两只完全相同的中/低音单元中间,形式上有点象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哑铃式排列可以获得近似于点声源的发声效果,对立体声的声像定位有好处,所以近来这种设计比较流行。



●什么叫双线分音?



    常规的音箱只有一组输入接线柱,从功放出来的全频带信号用一组喇叭线送到音箱,在音箱内部才通过分频器将高、低音分开。双线分音(Bi-wiring)则用两组喇叭线来连接功放和音箱,让高、低音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大家互不牵扯。双线分音需要把分频器的高音通道和低音通道的输入端分开,因此音箱必须提供两组接线柱。当然,能双线分音的音箱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单线接法,只要用随箱附送的金属短路片将两组接线柱并接为一组就行了。



    类似双线分音,如果用三组喇叭线分别传输高音、中音和低音,这样的连接方式就叫三线分音(Tri-wiring)。不过,三线分音不如双线分音普遍。



●双线分音一定比常规连接好吗?



    双线分音主要理由是有的喇叭线适合传输低频,有些适合传输高频,如果分开传输就能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线材,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不过,这种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也有人认为双线分音弊大于利的,例如著名的音箱厂Dynaudio和Thiel就坚持不用双线分音,他们认为不同线材的传输特性不一致,会破坏高、低音相位的一致性,如果用相同的线,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为什么通常较大的音箱低音也比较好?



    音箱的低频下限和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个是喇叭单元的谐振频率,一个是箱体的容积。在不装箱的情况下,低音单元的低频谐振频率通常被认为是单元的有效频响下限,口径越大的单元,谐振频率一般也越低,所以用大喇叭有利于还原更低的低频。此外,较大的振膜面积在同等振幅的前提下可以推动更多的空气,容易获得更多的低频量感。当喇叭单元装箱以后,其谐振频率受箱内空气劲度的作用会上升,箱体容积越大,空气对单元的作用就越小,谐振频率上升也就越小,有利于获得更低的综合低频响应。大音箱一方面便于使用大口径的低音单元,另一方面又有更大的箱体容积,所以低频通常比较好。



●音箱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客观衡量音箱性能的技术指标有很多,我们在产品目录或音箱的说明书上经常看到的有:频率响应、阻抗、灵敏度、最大承载功率以及最大输出声压级。



    频率响应表示音箱输出声压级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如果画成图,就是一条以频率为横坐标、以输出声压(或者声压的分贝数)为纵坐标的函数曲线。这条曲线在中频段的总体趋势是水平的,当然中间可能有很多因为系统不够完美造成的小波动。在低频端和高频端,曲线出现下跌的趋势,音箱的输出会减少,通常把低频端和高频端的输出相对于中间水平段下跌3dB的那两点成为低频截止点和高频截止点,这两点之间的频带就是该音箱的频响范围。显然,频响范围越宽越好,这样就能还原音乐信号更宽广的音域。对于目前的音箱来说,高频端不是问题,早已达到音频的上限20kHz,有的产品还远远超出,困难在于低频端,一般书架箱达到50-60Hz左右、落地箱达到30-40Hz左右就很不错了。另外,频响范围内的曲线越平坦、波动越小越好,这表示该音箱对频带内的所有频率信号都能一视同仁地重现,不会出现平衡度的扭曲。



    阻抗通俗地说,就是对输入电流信号阻力的大小,单位为欧姆(Ω)。音箱最常见的阻抗值有8Ω、4Ω和6Ω三种,当然还有3Ω、5Ω、10Ω等其他值,但不常见。需要特别说明一点:音箱的阻抗只是一个标称值,音箱的实际阻抗大小是随频率变化的,譬如标称8Ω的音箱,只有在某些频率点上阻抗才为8Ω,在其他频率可能为10Ω、20Ω,另一些频率又可能低至6Ω或4Ω。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在音箱的阻抗曲线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种变化增加了放大器驱动的难度。



    灵敏度是衡量音箱电-声转换效率的指标,单位是dB/W/m,含义为输入1W的功率时,距音箱轴向1m远处能获得的声压级大小,比如灵敏度90dB/W/m的音箱,表示输入1W的功率,在音箱正前方1m远处就能够得到90dB的声压级。灵敏度高的音箱比较节省放大器的功率,应该算优点。不过,有时灵敏度和其他性能指标不易兼顾,权衡之下,往往宁可牺牲一点灵敏度来换取更好的其他性能,这是因为目前大功率的放大器很普遍,价格也不算太高,灵敏度低一些不算很大的问题。



     最大承载功率是音箱的安全指标,表示该音箱能够长期承受的输入功率大小,低于此值的输入显然是安全的,如果长时间都超过这个极限,就容易使音圈过热烧毁。最大承载功率这一指标为我们安全使用音箱提供了参考,但也应该注意到“长时间”这个前提,短时间超过最大承载功率是允许的,例如音乐信号中有许多短暂的峰值,其功率强度超过平均功率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持续时间都非常短暂,也就是转瞬即逝,播放这样的信号,只要平均功率不超过音箱的最大承载值,则完全没有问题。



    最大输出声压级表示在失真不超过某一标准的情况下音箱最大的输出能力,通俗的说法就是这只音箱最大能够放多响。通常,家用音箱的最大输出声压级在100dB~110dB左右,少数高输出音箱可达120dB左右。显然最大输出声压级越高越好,如果这一指标过低,就容易出现动态压缩。



●评价音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一款真正优秀的音箱,应该同时兼具优秀的客观性能指标和良好的主观聆听评价。优秀的性能指标包括宽阔而平坦的频率响应、很少的失真、快速的瞬态反应、高声压输出能力、高功率承载能力、合适的阻抗特性以及合理的灵敏度。而什么是良好的主观聆听评价,则是一门“艺术”了,每个人的标准不尽相同。理论上讲,既然音箱是还音系统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对还音质量影响最明显的最终环节),那么就应该绝对忠实地还原,音箱本身不带任何个性,不能对原音乐信号进行任何扭曲或修饰美化,如果达到或接近这样的标准,就是一款好音箱,这就是所谓“唯真派”的观点。然而也有人认为,既然音箱是用来再生音乐的,那么声音好不好听就是检验音箱好坏的标准,这就是所谓“唯美派”的观点。“唯美派”容许音箱对音乐信号进行合理的修饰润色,也不太在乎技术指标是否完美,只要放出来的声音“好听”就行了。“唯美派”的观点更适合我们这些把听音乐作为娱乐的爱好者,不过,对于什么叫“好听”并无统一标准,而且不顾性能盲目追求好听或者个性很容易陷入误区。因此客观地讲,即使“唯美派”认可的好音箱,也应该建立在保证基本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4Ω的音箱能否接8Ω的功放?



    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存在概念错误的问题。“8欧姆的功放”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正确,提问者可能看到有些功放上标有“100W/8Ω”之类的字样,便以为这台功放的输出阻抗是8Ω,其实是个误解,正确的解释是:以8Ω负载为测试条件,这台功放的输出功率为100W。



    功放无论晶体管机还是电子管机,都属于恒压输出功放,其输出阻抗是很小的,晶体管机一般在0.1Ω以下,电子管机要高一些,但一般也在1Ω以下,而不是8Ω。晶体管功放的带负载能力很强,原则上接任何阻抗的音箱都可以,当然也要注意,阻抗不能低到让功放吃不消甚至过载,例如,接一对2Ω的音箱(假如有的话),大多数中、小功率的功放会吃不消。对于电子管功放,有一个“最佳负载”的问题,即负载阻抗为某个值时电路的性能最好,这个最佳负载阻抗通常为几千欧到几十千欧,而音箱的阻抗只有几欧姆,相差太大,所以要用输出变压器进行阻抗变换。电子管机的输出变压器一般设有不同的抽头,无论音箱的阻抗为多少,只要选择输出变压器上数值相同(或者接近)的那组抽头,都能够“映射”为功放需要的最佳负载。综上所述,功放在搭配音箱时,根本无须操心音箱的阻抗,晶体管机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而电子管机可以通过选择输出变压器的抽头来适应各种阻抗的音箱。



●为什么有的音箱很吃功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两个原因:第一,可能音箱的灵敏度比较低。灵敏度相差仅3dB的音箱,要获得同样的音量大小(或声压级),输入功率相差就达到一倍,比如一只90dB/W/m的箱子,若要在1m远获得100dB的声压级,只要输入10W的功率就够了,而对于87dB/W/m的音箱,就需要20W的功率才行。倘若音箱的灵敏度差异有10dB,那么同样输出声压条件下的输入功率就达到10倍之差。比如将前面87dB/W/m的音箱换成80dB/W/m灵敏度的音箱,还是在1m远获得100dB的声压,所需要的输入功率就高达100W,比90dB/W/m的箱子高出10倍。



    第二,也许灵敏度不算低,但阻抗特性有异常。例如有些音箱,灵敏度87-90dB/W/m以上,已经不低了,但再看它们的阻抗曲线,在某些频率点的阻抗可能低至2Ω甚至1Ω,这么低的阻抗对于普通放大器而言已经接近短路了,还怎么推啊?肯定在这些频率处会产生很严重的过载失真。要驯服这样的音箱,只有出动Krell、Mark Levinson这些负载阻抗降至1Ω时功率还能保持线性增长的超级强力功放才行。如果同时遇到灵敏度又低、阻抗特性又怪异的箱子,对放大器的要求就更苛刻了。



●有人用功率只有几瓦的电子管功放推一对很大的音箱,这样做有道理吗?



    有人认为大音箱用的大口径喇叭很重,功率小的放大器推不动,其实是一种想当然,音箱对放大器功率的需求主要跟音箱的灵敏度有关,而跟单元的大小无关。不少大音箱,特别是采用大口径纸盆低音单元的箱子,例如美国JBL、Klipsch等公司的产品,其灵敏度都相当高,通常在90dB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5dB以上,对于这样的音箱,用一台输出功率几瓦的电子管单端功放就可以将它们推至爆棚。有些发烧友可能知道,在日本,采用8W的单端300B胆机推高灵敏度的JBL音箱是一种很流行的玩法呢。



●我的音箱是100W的,用50W的功放推得动吗?如果用200W的功放推,会不会烧喇叭?



    首先要明确,音箱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明的100W功率,是指音箱的承载功率,意思是说只要不长时间输入超过100W的功率,音箱就不会损坏,而不是指需要使用100W的功放。至于需要多少瓦的功放才能推动,主要看音箱的灵敏度高低和需要的输出声压级有多大,跟音箱的承载功率没有关系。一般说来,灵敏度特别低的音箱总是少数,而且普通家庭环境下需要的声压级也不会很大,50W的功放已经可以满足很多音箱了。当然,有些音箱的阻抗特性比较特别,对放大器是很严峻的考验,这时就需要大功率、高电流输出的强力功放才能驯服它们。



     再看第二个问题:用200W的功放会不会烧喇叭?这要看你怎么使用这台功放。确实,200W已经超出了该音箱的最大承载功率的一倍了,如果将音量开到最大,一直让功放处于满功率输出,那这对音箱必烧无疑。但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没有人会把功放的音量猛然拧到尽头来使用的,事实上,当音量大到接近过载失真(破响)时,肯定不会有人再继续猛增音量(等于增加输入到音箱的功率)来使音箱彻底发出破响,反而会减小一些音量让喇叭发出正常的声音,这样,输入到音箱的平均功率始终都控制在它能够承受的安全范围内,就算功放的功率再大,也只输出了音箱能够承受的那一部分,又怎么会烧喇叭呢?相反,用大功率的功放提高了功率储备量,能避免瞬间的大动态峰值音乐信号出现过载失真,对保证放音质量还有好处。



●音箱铭牌上标的“20-200W”是什么意思,它的功率到底为多少?



    这不是音箱承载功率的指标,而是建议的放大器功率范围,即厂家推荐使用功率在20-200W这一范围的放大器来驱动。



●音箱在使用时,面网摘下好还是戴上好?



    面网看起来是薄薄的一层纱,实际上对声音辐射是有影响的,如果用仪器分别测一下有面网和无面网时的频响,你会发现二者有不小的差别。大多数音箱出厂时的测试和调校都在无面网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使用时也应该将面网摘下。当然,有少数音箱据说是在戴上面网的条件下测试和调校的,听音时就不宜取下。据说美国Avalon的音箱就是如此。



●家庭影院系统对音箱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家庭影院系统一般都采用环绕声放音系统,所以声道数多,目前流行的杜比数字和DTS系统要使用五只宽频带音箱构成前方和后方声道,另外还有一只超低音。对这些音箱的要求跟对高保真双声道系统的要求没什么两样,仍然是频响宽、失真低、音染少、瞬态响应好等共通的要求,原则上,只要听音乐表现出色的音箱,用于家庭影院也没问题,只不过那些动态输出能力较弱的音箱(如LS3/5A)不太适宜,否则遇到大动态的火爆场面时容易过载失真。由于中置音箱一般放在电视机上使用,因此应该具有防磁性能。另外,各个声道的音箱音色应该协调一致,最好用同厂家同系列的产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8:42
胆机单管放大输出与推挽放大输出

    时下,胆机在市场上的品种五花八门,发烧友在选择胆机的时候,往往眼花缭乱,不知哪一款更适合自己,很难正确把握住分寸,对不同型号胆管的音色也缺乏深刻的了解。
    胆机与晶体管不同(也有相同处)。严格来说,不同的胆管所发出的声音也各有千秋。而电路设计的不同,音色也有不同的变化,其中推挽放大电路的形式在数量上,占市场的主流地位,它的最大特点是相对于单端放大电路来讲,效率较高输出功率也较大。当然,电源利用率也比较高一些。比如我们常见的KT88、KT100、6550、EL34、6L6等,在推挽放大电路输出级里应用的就比较多。推挽放大电路由于推挽管分别放大信号的正负半周,在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回路里,对于电路内感应所形成的噪声、交流声等杂音信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没有经过倒相的信号,在推挽放大电路中,是不能耦合到输出牛输出端子上的。所以该电路信噪比相对比较好。同时,由于推挽输出变压器不存在直流磁化作用,输出变压器可以同电源变压器一样采用交*迭放硅钢片的方式制作,这样可以相对单端放大来讲,缩小输出牛的体积,使成本降低,由于上述这些显著的优点,所以胆机厂家比较乐意采用。
    在推挽放大电路里,因为最少要用两只输出管分别放大信号的正负半周,所以必须在电路中设计倒相电路,以分配给功率输出管合适相应的信号,这样才能满足推挽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条件。
    在胆机的倒相电路中,有采用变压器倒相的,也有用胆管进行倒相的。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屏阴分割倒相,及长尾倒相电路等等,但不管使用哪能种方式倒相,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利用变压器做倒相电路的设计由于成本高,且不能用大的负反馈来改善音质,很少有人使用。而电子管倒相电路很难保证信号从低频到高频正负半周分割的一致性。倒相电路这些缺点,使音质的重放在这个环节上多了一个障碍。
    单端放大的功率输出电路,在效率方面比推挽放大电路要低,使电路比推挽电路要简单得多,使用的元器件也比较少,故障率比推挽放大电路要低得多。单端放大电路由于没有倒相电路这一环节,信号直达末级功放管的输入级,所以不存在倒相电路的种种麻烦。在推挽放大电路中,倒相后的正负半周信号,要分别送至“上下”推挽管在栅级进行推挽放大,由于最少要用2只功率管来协调工作,这就要求每对功放胆机的一致性能要好,这样才能保证推挽放大后的波形完整不失真,而实际上每对推挽管的性能很难保证从低频至高频的一致。所谓配对亦只不过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配对而已。如果工作在乙类状态的推挽放大电路,还会存在交越失真的危险性。而在单端放大电路中,因为信号的正负完整波形都在一只功放胆机内进行放大的,又由于单管放大电路大都是工作在甲类状态,而甲类放大电路的工作点又都是选择曲线平直部分的中间部分,所以不存在有交越失真等问题。另外一个对比就是胆机之所以比晶体管好听(相对而言),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晶体管机虽然各项指标做得比较高,但三次谐波失真比胆机大,即奇次谐波比较大,而胆机二次谐波失真比晶体管机要大,即偶次谐振动波失真大于晶体管机,但从听感上来讲,人耳对奇次谐波失真比较敏感,它给人带来的印象是一种生硬的感觉,比较让人讨厌,但耦次谐波失真带给人的是一种柔和的感觉。人耳比较容易接受,好比适量的调味品一样,这也是胆机好声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对推挽放大胆机电路与单端放大胆机电路来讲,两者比较,单端放大输出电路的奇次谐波失真更低于推挽放大电路,它所存在的大都是耦次谐波失真,所以更好声。
    单端放大电路虽然简单易制,但对电路间元件的排列要求较严,设计不合理,极易产生交流声。而单端输出的变压器,比起推挽输出的变压器来讲,制作更为复杂,这是因为单端放大电路的输出变压器初级有直流高压通过,会产生磁饱和作用,推挽输出牛虽然也有直流高压通过,但可以抵消这种现象。所以一般在硅钢片投入时,要留有一定的间隙、空气隙。而气隙的大小要视电路要求及输出功率大小来调整。因为硅钢有气隙的存在,使整个输出牛的导磁率大为降低,所以要采用截面积较大的硅钢片来制作,成本比推挽输出牛在同等输出功率时体积及制作的难度要大一些。 单端输出放大电路,由于电路简洁,音质又好,故障率极低,所以非常受资深发烧友的青睐和追求。别忘了世界上有许多的胆管成名,全有赖于单管输出电路的设计所发挥的迷人音色。比如素有“白马王子”之称的WE300B、胆王845等,它们所再现出的高贵音质,只有在单端输出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8:32
扬声器的效率、阻抗与动态

经由十余年来多次的接触,我发现消费者在选购扬声器时,常会询问:它的效率是多少?阻抗是多少?但却鲜有人问:它的最高音压是多少?音响史上确实有几款著名喇叭以低效率闻名,例如Rogers的LS-3/5a及AR-3a。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杂志社小编辑时,曾亲眼所见,音响名师林宜胜先生,谈到3/5a时,脸上竟泛起一阵神光说:它的效率其低!但当日在板桥陈正修先生(音响闻人,早已移民旧金山)家里,有三对小喇叭的试听比较,3/5a上阵还不到五分钟,就被另外一位音响闻人高真民先生一阵xxx给开骂、炮轰了下来!


更早之前,那时只有LP没有CD,我到上扬唱片公司买唱片。在挑选唱片时,觉得背景音乐怪怪的,男高音Domingo怎么感冒了?鼻音这么重!问清楚后,才知一切都是「闷葫芦」3/5a搞的鬼─当时Rogers喇叭是由上扬公司进口销售。


我对3/5a的恶感就是这样而来,没想到全球闻名的BBC-3/5a,竟然是个「闷」葫芦。等到试作DaLine后,才知BBC 并未将KEF单体性能发挥极致,LS-3/5a的好处只是体型小、售价低,难怪有人会卖了3/5a换用我的DaLine传输线喇叭。道理很简单,依3/5a低音单体B-110之规格计算,根本不能装在那么小的音箱里!这点有必要说明,其实英国BBC并非不会设计喇叭,而是为了携带方便,不得不将喇叭音箱设计得很小,这是没办法的妥协。当初BBC是想设计出比例为十分之一的喇叭,这样测试的方法比较简单,也比较便宜,于是就诞生了LS-3/5a。


低效率喇叭确实曾风光过,但CD开始逐渐流行后,就有人对低效率喇叭抱着怀疑态度,名乐评家、莹升公司负责人曹永坤先生,就曾经说过CD的高动态会自然淘汰低效率喇叭。


晶体管机的瓦=真空管机的瓦


经过20年,CD系统已渐趋成熟,但低效率喇叭依然存在于市场,而且低效率=高音质的观念好像并未动摇;直到最近这几年才有了些许改变。


真空管又回头了,老厂新厂纷纷出笼,但管机后级的输出功率普遍比晶体机低。有音质至上,非WE300B不用,而且还只要单端不要推挽。300B做单端只有7至8W左右的输出,7W能推什么喇叭?当然,也有人用不到10W的管机后级推ATC喇叭─那是有声音,却无法呈现ATC应有的动态。 古早时代的Altec、JBL、EV…等大型落地式喇叭都是高效率,因为它们的亲蜜伙伴就是管机。所以当管机推Altec A7「剧院之声」时,气势就大大的不同,有谁能说管机后级没啥动态?


Watt就是Watt、瓦就是瓦,所以管机的7W差不多完全等于晶体机的7W─差异性是管机有输出变压器,输出功率较不易随负载阻抗变化而改变。因此若有人说管机的7W比晶体机的7W够力,那是无稽之谈,因为事实的真相是:晶体管机的7W,大多时候会比真空管机的7W够力,绝不骗你。有两个特例,一是 OTL无输出变压器管机后级,另一就是著名的LS-3/5a小喇叭。


喇叭的效率是用dB值表示,但与阻抗有关联。故效率完全相同,但阻抗不同的两对喇叭,其需求电压也不相同。因为8Ω喇叭的1W是输入2.83V电压,而4Ω喇叭的1W是2V输入电压。因此效率相同、阻抗不同的两对喇叭,接上同一台晶体后级也必定会有不同的声音表现。


扩大机输出功率 ︳ 8Ω负载 ︳ 4Ω负载


1W ----------------------2.83V----------2V


2W ----------------------4V--------------2.83V


3W ----------------------4.9V-----------3.47V


4W-----------------------5.66V---------4V


10W---------------------8.95V---------6.33V


4Ω喇叭的需求电压虽然比8Ω低,但需求电流却比较高,以4W输出为例,8Ω喇叭是0.7A,而4Ω喇叭则吃1A电流,因此大家都说低阻抗喇叭比较难推。


dB是分贝,它的计算式会因功率或电压、电流之倍数会有所不同,喇叭的效率是以功率计算。我们现在以阻抗变化甚大的某喇叭为例,说明大多数情况下,7W的晶体机的比7W的真空管机来得有力─重点就是低抗时的电流。


喇叭阻抗 │晶体管机功率 │ 真空管机功率


8Ω--------------------7W------------------7W


4Ω--------------------14W------------------7W


2Ω--------------------28W------------------7W


只要驱动电流够,晶体机的输出功率会随着喇叭阻抗的降低而提升,故不只是7W而已。但管机有输出变压器交连,功率不随喇叭阻抗变动。所以此时是不是晶体机的7W比真空管的7W够力?这就是最简单的奥姆定律。


3/5a既是低效率又兼高阻抗


具恒阻特性的喇叭并不多,因此当喇叭阻抗猛往下降时,管机就可能使不上力,所以管机后级推Dynaudio喇叭比较不容易发出好声,因此时喇叭欲吃电流,但真空管却是电压组件,无法提供电流;可是换成LS-3/5a就不一样了。


3/5a阻抗 | 晶体机功率 | 管机功率


15Ω-------------- 3.7W--------------- 7W


11Ω-------------- 5W----------------- 7W


8Ω--------------- 7W------------------ 7W


7W的晶体机接上第一代3/5a就只剩大约3.7W,接第二代3/5a也不过是5W;可是管机就一直维持7W输出。故遇到3/5a这对高阻抗喇叭时,管机的7W就比晶体机的7W来得够力。因此就晶体机言,高阻抗喇叭较不好推。但为何3/5a的阻抗会高至11~15Ω?它采用的KEF T-27A高音单体及B-110A低音单体都是8Ω。这就是诡谲之处,依KEF单体规格设计分音器及音箱,不必讶异,你会发现LS-3/5a根本是错误的设计!


若是高阻抗再加上低效率,那这对喇叭铁定难伺候,偏偏3/5a就有这种特性。因此有人用大power推它,但3/5a又吃不下大power,功率太高就容易将它的低音推到触底─它的KEF低音单体没啥动态。现在我们来看看喇叭效率与扩大机功率的关系,比对的喇叭是LS-3/5a及Klipsch的Klipschorn,从下表就可看出低效率喇叭较难伺候。


Klipschorn大喇叭 │  LS-3/5a小喇叭


104dB /1W----------------------------81dB /1W


107dB /2W--------------------------- 84dB /2W


110dB /4W--------------------------- 87dB /4W


113dB /8W--------------------------- 90dB /8W


116dB /16W--------------------------93dB /16W


119dB /32W--------------------------96dB /32W


122dB /64W--------------------------99dB /64W--?


125dB /128W--?--------------------102dB /128W--?


第一行104dB与81dB是两款喇叭的标称效率,3/5a的99dB打个?号,代表3/5a根本无法承受64W连续输入,因低音会触底,50W连续输入就已是最大值。而Klipschorn喇叭在1W输入时,就得到104dB的音压,这是LS-3/5a打破头也无法做到的事。至于125W加个问号,那是原厂公布Klipschorn最高连续承受功100W,故当128W连续输入时,Klipschorn也会不了。由于Klipschorn的效率高达104dB,若扩大机的讯号杂音比(S/N)不够高,那不用转音量旋钮,喇叭就会发出恼人的嘶声和哼声。对于扩大机的残留杂音及哼声,高效率喇叭倒是具有明察秋毫的效用。


3/5a的效率到底是多少?本文假设它是81dB,记忆中好像也是。但1995年10月号Audio年鉴上,KEF 3/5a的效率注明是85dB,阻抗则仍维持11Ω。最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这对小喇叭竟然飙涨到US$1450一对!老天,KEF 3/5a有这种身价吗?如果它有1450美金的音质,那我也毫不脸红,传输线设计的DaLine一对卖2400美金!可惜卖到现在,DaLine喇叭已全数售罄。81dB/W/m绝对是低效率,美国Apogee以生产平面式喇叭闻名,它的Duetta.2只有78dB/W/m,由于效率过低,被评为「反应迟钝」,非得用每声道250W的大power推不可。注:英国KEF及Celestion这两家喇叭公司早就出售股权,目前的老板是香港商,因此改变营运方针;KEF高音单体T-27及低音单体B-110皆已停产。


不论有什么改进,3/5a的最高音压却仍不及Klipschorn的基本标称效率。再计算「标称效率」至「最高音压」的范围,3/5a大约是18dB,而Klipschorn大约是21dB。


这里透露着两点,一是以300B单端每声道7W管机推Klipschorn喇叭,它的表现绝对会比40W×2的晶体后级推3/5a喇叭来得轻松自在、有魄力。第二点则有赖大家共同研究,是不是高效率也同时代表高动态?


若果真如此,曹永坤先生就有先见之明。准此原则,吾人当选用高效率喇叭,这样后级输出功率不必动辄数百瓦。当然,上百dB的高效率喇叭通常体型庞大,若是紧贴墙摆,又完全听不出音场、深度。但以一般家庭聆听音乐或观赏AV用,效率似乎也应在90dB以上。然而,低效率喇叭就代表低动态?很不幸,3/5a及本人的DaLine却是明证。当然ATC可能会不同意,ATC的SCM20为8Ω/83dB─效率比DaLine略高,但它的连续承受功率竟然是200Wrms,因此计算其最高音压竟然高达106dB,绝非LS-3/5a或DaLine之辈能比。


晶体机驱动高阻抗喇叭会降低功率,但也有例外,McIntosh虽是晶体机,却因为有输出变压器,故其输出功率不会随负载阻抗变动而变动。好在音响圈中特例不多,没有输出变压器的真空管机不多见,有输出output的晶体机也唯有McIntosh。而标称阻抗高过 8Ω的喇叭,这些年来也很少见。故现代管机的输出变压器,理应只须要有4Ω及8Ω两个绕组输出。


应选用高效率、高动态喇叭


接驳低效率低动态喇叭时,后级的输出功率不能太低,以免推不动;但输出功率又不能太高,以免喇叭受不了,故常两难。「低效率低动态」六个字若不能理解,改成「低效率低最高音压」八个字就比较明显。


世上喇叭何其多,但在规格表上明确注明最高音压者,却不及百分之一。若有最高承受功率─是连续不是瞬间,就可从效率计算过来。例如效率86dB的某款喇叭,其连续承受功率160W,我们就可轻易计算出它的最高音压是:108dB。利用工程型电算机按几个键,160 log×10=22,86+22=108(dB);而22dB大致上就是此喇叭的动态。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之值以dB表示,数值愈高愈好。音响器材性能表中有动态范围者,大概只有CD唱盘及影碟机;扬声器厂商几乎都不会注明此规格,以避免自曝其短。动态范围可说是由最低到最高的变化、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也由最弱到最强、由最暗到最亮的变化。音响器材动态愈大,就愈能表现由最弱音到最强音的变化。CD唱盘的动态甚少低于90dB,但扬声器却甚少高25dB。


这种直接比较合理吗?当然不正确,因CD唱盘的动态范围是电压倍数的变化,而喇叭的动态范围是功率的计算。我们常说前级的十倍放大具有20dB的增益,但10W功率却换算成10dBW,而不是20dBW,请看底下的说明。


都是dB值,功率的计算是:数值log×10,电压、电流计算是:倍数log×20,因此100倍的电压放大就是40dB。若某前级具14dB增益,它的放大倍数是多少?利用工程型电算机按几个键:14(dB)÷20÷inv log=5(倍)。若是某效率86dB喇叭的最高输出音压是105dB,换算成最高承受功率就是105-86)÷10÷inv log=79.5W。而105-86=19(dB),就「大约」是它的动态。


分清楚电压增益的dB与喇叭功率的dB,你就会明白为何Hi-End厂都反对将后级扩大机的输出功率标示成dBW。因50W是16.9dBW,而500W虽是超大power,但也仅是26.9dBW。看起来似乎50W与500W之输出功率差不多,故厂商可能以「消费者不容易懂」做理由,一直反对标示dBW。


若喇叭的最高音压-效率即是它的动态范围,那一般家用喇叭的动态有多少?不论是Avalon Asent、Thiel CS5i、B&W 801,都绝不超过25dB!往专业领域找,Rey Audio的RM-8V效率是100dB,最高音压是130dB,有30dB动态,30dB正好是1000W,亦即RM-8V可承受1000W。Rey Audio还有音压更高的RM-1800,其型号有两个意义,一是采用两只18吋低音单体,一是喇叭高度为1800mm。有一年「恰客与飞鸟」在大阪开演唱会,就用了4对RM-1800。再思考一个问题:若两对喇叭的阻抗与效率皆相同,用同一台扩大机驱动,是否会得到相同的音压?─数字通常是不会骗人的。


不会一样,经多年实际操作经验显示,差异性极大。在无响室内所测出的效率,不一定能含盖低、中、高频,因此同样都是95dB/8Ω的两对喇叭,其最低驱动功率(扩大机输出功率),可能一是20W,一是50W。


但高效率喇叭也确实有其优点,以102dB来说,那是指1W输入;若是0.5W输入,它也有99dB!就算是0.25W输入,也高达97dB。以一般家听音乐,很难有机会发出97dB的音压,故7W输出绝对够用啦。


通常高效率喇叭的体型都比较大,其共同特点则是低频不足,或是说:它们无法发出真正的低音。想测试它很简单,用电影配乐CD一试便知。主要原因是单体的Fs不够低,当年它们须要的是高效率、干净有punch的中低频,又没有电子合成器,故极低频可以牺牲。若是早期的大型高效率喇叭,低频不凝聚不说,喇叭贴着背墙、侧墙摆,左右相距又仅一米,应该有的音场及深度,都会被遮蔽掉;基本上常是糊成一团,毫无透明感。


聆听环境的背景噪音要低


理想扬声器是高效率、高音压,因为这样才可以将音乐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变化完全表现出来。不过要谈动态范围,那可千万不能遗漏环境噪音这个重要因素。


听音环境愈安静愈佳,但除非是专业录音室,一般经过略为装修的音响室,其背景噪音也都在35dB以上─这是指夜深人静时的量测,大白天的情形更糟。而背景噪音之高低也与动态范围有直接关联,噪音愈大,就愈需要喇叭发出高音压以呈现乐曲的最弱音符。故聆听环境的背景噪音及器材的残留噪音绝对是愈低愈佳,就算是欣赏5.1声道的AV,要求也是一样。


由于背景噪音高,因此「声音」要更大,才能听到音乐的全部细节。但就算器材表现没问题,高音压也会带来困扰,一是邻居会向你**,二是对耳朵有可能造成伤害。在热门迪士可舞厅,为了营造气氛,也为了压抑消费者说话的声浪,它们的PA音响常开足马力,音压都超过120dB,长时间处于那种环境下,极有可能会对人耳造成伤害。


居家不同舞厅,而家用音响因管机又回头流行,不仅名管WE-300B重新生产,JBL、Altec老喇叭也逐渐重回市场。不过这些号角喇叭虽效率颇高,但体型也都甚为硕大,一般家庭并不适合摆放。此外还有一个疑虑:这些喇叭的音质与其效率成正比吗?好像不是吧。


小功率匹配高效率


为了避免浪费能源,及得到正确的搭配,我个人有两点伟大的建议,但需要全球音响界认同:一、效率低于90dB的喇叭,不准制造、销售、进/出口,而且阻抗应尽量恒定于8Ω;二、高过90W输出─8Ω/ch─的后级/综合扩大机,不论晶体管、真空管,也是不准制造、销售、进出口(当然,专业器材不受以上的限制)。


果真如此,则Dynaudio、VIFA、ETON…等著名喇叭厂,就会开发出不是号角型,而且体型又不很大的高效率喇叭。又因扩大机输出功率降低,电源变压器、滤波电容…都可减小,故材料成本、重量、体型及售价都可降低,这绝对是消费者、爱乐者之福。您说对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8:14

一、音响审美的特点

    按照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人之所以能够实现审美,是因为事物运动或形体结构本身与
人心理——生理结构有某种同构对映效应,使得对象的表现是人的感情的“移入”。所以审美即是
对象在人心理上的内化,并与每个人的经历、观念、性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联系等有着密切关系,
是人的实践和超越功利性的结果。并由此认为,人的美感建立和审美包括以下过程:

    1、最初的审美态度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注意而产生审美判断;
    2、由审美判断产生对审美的感知、想象、理解、感情多种因素的交融;
    3、在上述基础上形成审美趣味和理想;
    4、完成审美的理念化与心理共鸣。

    音响的审美是利用电子方式恢复放大经过复制或模拟的声音信号来实现的,它与听音乐会的
根本差异是在聆听中总要存在某些失真,缺乏人际交流及其气氛,参与性和临场感差,注意力容易
受环境干扰,聆听质量受到软件、硬件和传播空间的制约。但听音响审美的目的性强,过程比较主
动,所听的多为符合自己趣味的音乐,对作品的背景也较熟悉,又可反复聆听,使审美体验更加强
烈。

    音响审美大体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声音的欣赏,这与一般的音乐欣赏并没有什么大的
差别;其二是对声音的音响创造审美,它包括了录音处理后形成的新美感、聆听者对音响器材选择
的声音改变、聆听环境对音响效果的影响等。其在美感的建立上,仍然一如古希腊音乐理论家阿里
斯托塞诺斯所说:“对于一个演奏的旋律的了解,可以归结为:用听觉和理智感受一切声音产生的
一切区别——要知道,旋律同音乐的别的部分一样,是处在不断产生当中的,所以音乐的理解是以
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由感觉和记忆组成的。需要感受正在产生的东西,用记忆把握已产生的东西,
因为用别的方法不能跟踪音乐”,“个性知觉的精确性几乎是基本性质,因为没有好的知觉就不能
很好地叙述他完全没有领会的东西”。

二、影响音响审美的因素

    1、软件是实现音响审美的源头,在声音欣赏中直接影响聆听质量,除了录音、制作的产品品
质外,它还受录音环境、乐队位置、录制技巧、录音师素养等的影响,不好的软件其音乐效果将会
被严重扭曲,甚至改变原作品的审美价值。

    2、硬件作为实现声音放大还原的器材,在音响审美中必须是Hi-Fi的,以保证对音源的准确
还原。但这也不尽然,随着音响控制器材的增多,为满足某些个性化听音的需要,对一些人来说,
利用改变音效的功能器材加强审美效果也是很必要的。

    3、传播空间——聆听室环境在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欣赏效果上,作用甚至超过了器材。这是因
为,一方面聆听环境对声音传播的频率响应、混响时间、泛音结构、声音风格的表现都有影响,关
系着器材效果的发挥;另一方面聆听环境的舒适性也能对聆听者的审美情绪、审美感受带来影响。

    4、聆听时的个人情绪是造成音响审美的情趣来源,并将左右声音欣赏的感情变化,使审美心
理集中向某些音乐要素,形成联想,加强或削弱对它们的审美作用。

    5、聆听气氛可对审美情绪带来影响,所以在国外参加一些高档音乐会时,组织者都会对人们
的衣着、行为举止提出一些要求,以在演出和欣赏中创造良好的气氛,提高审美的效果。由于音响
审美中面对的只有器材,所以个人聆听时要创造一定气氛比较困难,故有的发烧友在聆听前有洗
手、冥思、听一些音乐引子的习惯,使自己进入聆听的意境。而有一些朋友一起共同聆听时,则可
以在聆听中产生心理和思想的互动,获得更多的声音感受和审美效果。

    6、人的个性和人格差异会对声音的强弱、高低、声调、旋律、节奏产生不同的感受,形成有
差异的审美体验,所以也就因此产生了对声音欣赏的多样化现象。

    7、此外,近代的研究还表明,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交往、价值观念等变化也能够引起审美
趣味的改变。这大概在音响审美中也不会例外吧。

三、音响审美的观点
    据我分析,目前人们对音响审美的看法大体可分为以下3种观点:

    1、唯真观点
    这种观点主要认为,为了欣赏到声音的真实,经过音响复原的声音就应该保持录音时的所有
特质,即使一时还办不到,至少也要尽量将还原出来的声音趋近于原来的声音。这其实是艺术欣赏
中的照相主义观点,无论审美对象的真实对审美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都必须一律保留,只有这样
的才是“好东西”。由于,今天的音响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将声音真实还原的程度,所以它仍然是一
个在音响审美中令人兴奋的追求目标,使不少人希望着某一天将世界上自己感兴趣的声音都搬到家
里来。

    有很多人认为,如果通过音响出来的声音与真实的声音无异,那么听一听真实的声音不就可
以了吗?而且处在实际的听音情况下,可能对听音审美会更加深入。其实不然,从技术美学来看,
不论你是配机,还是DIY,或是用什么方法,能够将音响重复出来的声音更加接近真实,这本身就
是一种成就,在许多发烧友来说,它所带来的愉悦并不逊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另外,如果音响真
的能够发出“真实”的声音,那么在任何时候你都能原汁原味的欣赏到令你感兴趣的声音了,这又
怎么不使人更能丰富审美呢!甚至比较不同录音版本的细微末节,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

    对唯真观点,从其欣赏趣味不同也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质感真实的追求,这类人是侧重于
声音客观性质的鉴赏者,主要对发出声音的实体的真实感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乐器的声音、发声
的具体位置、形状大小、演奏技巧的影响、乐队的规模大小和摆布、乐队中个人的行为……在他们
都要不折不扣的表现,使整个声音听起来都要“看得见,摸得着”,有点象是欣赏一幅工笔画或楷
书的情况;其二是对意境真实的追求,这类人虽较有个性,但一般都坚持对声音的客观审美判断,
他们对声音质感的还原要求不太高,而是追求对还原声音中强弱、节奏、旋律、动感、和声……表
现意境的声响表达有很高要求,以实现声音对情绪的真实表现与还原,犹如欣赏写意画与行草书的
感觉一般。而在实际中,更多的人是介于中间的,但仍有所侧重而已。

    2、以真为基础的唯美观点
    我以为,受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多数发烧者应属此种观点的拥护者。因为,一是中国人从
来都是遵循“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的审美原则的,是追求于真与美在欣赏上相
统一的;二是许多人是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其忧,回(指颜回)也不改其乐”走
进发烧的,受经济、技术等条件所限。

    这样的观点认为,声音离开了真实的表现,就只是虚妄,而在欣赏中不能带来享受,则就失
去了欣赏声音的价值,所以体现真实,还必须好听。其实所谓“好听”,就是要使声音听起来符合
自己的感受,只要让人心里舒服,虽有些音染也无大妨。于是有很多人都追求于英国音、德国音、
美国音、甜美柔和之声、暴棚效果、大动态感受等某些声音的表现,并要求器材也能实实在在地表
达出这些声音的特点。但是,他们对“美”的要求还是与“唯美观点”有很多不同的,其突出的一
点就是坚决反对用美去抹杀真,认为在音响欣赏中对美感的追求是被动的,有限的,如果两者相
悖,就应以真作为标准,从真中去寻找自己所追求的美。

    这类人趋向于联想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判断,因此他们所追求的音响欣赏标准是象印象派绘画
那样的一种美。

    3、唯美观点
    此观点认为听音响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欣赏声音的美,所以应当把所发出来的声音能否使自
己愉悦作为听音的标准。而且,听音响也是具有个性的一门艺术,应当有与真实声音相区别的特
点,满足人们心理的多方面要求。所以,在欣赏音响中,让声音最大限度的发挥“美”是第一位
的。

    采取唯美观点的人也可大体分成两类,一种是客观的求美者,他们主要是一些联想极为丰富
的人,并能在听音中有较强的意象构造能力,使心绪与声音产生紧密的互动变化,这类人对听音的
基本要求是,声音只要不失之美丽,能在审美中将心里的意象与听到的声音相对应,虽有些失真也
再所不惜,就象是在欣赏达利画作时所产生的意境;第二种是主观的求美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声
音对自己心理的影响上,主张用个人的主观意识对声音进行判断,是音响审美中最具能动性的一些
群体,他们除了对器材质量仍然要求是Hi-Fi的外,其在行为、思想上已不再遵循任何现有的Hi-
Fi观念了,所以他们常常利用SRS、BBE、频率均衡器、时间延迟等声音控制技术和设备,改变声
音原有的特征,来实现对音响的审美,他们是Hi-Fi中很有争议的一派,有许多人认为他们不能算
“发烧友”,因为他们的想法、做法是不符合Hi-Fi的,但这难道不是对音响的一种审美吗?只不
过,他们要欣赏的对象更加抽象罢了,就如同毕加索的画,或是色块艺术那样。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如果在求美的基础来求真是否可以呢?我认为这样的审美关系是不会有
的。因为这种用主观来强求于客观的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一些人的所谓先于欣赏的音响观
念,其实也是来自他们长期形成的审美意识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先于对真实的认识而自然产生出
来的美了。

    四、音响审美的趣味

    音响既是技术的,也是声音欣赏的,所以它的审美包括了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上的审
美,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音响配置
    许多人认为选择音响只是“用耳朵听一听,把你喜欢的东西搬回家”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可
以欣赏的对象。而在专家看来,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它乃是要通过恰当方法来实现的对音响审美期
望的选择,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体验价值。如果你搞配机,那么这种审美是来自长期听音经验
积累所形成的,是对不同器材及组合所生产的美之差异的认识与把握,每一次的器材选择也就是一
个审美判断和美的理念的建立的环节;如果你是搞制作或摩机的,那么音响的设计、制作、实验、
调整都将是一个为了使器材趋向于审美理想的过程,而随之提高起来的审美体验也就会成为掌握电
路结构、元件、参数变化中美的变化的关键;如果你搞音响工程,那么你将会在遗憾和成功中得到
美感的升华。这样,终于有一天你就能准确地说出音响中各种美妙之处所产生的原因了。

    2、音响审美中的品评
    有比较才会有提高,这对音响审美也是一样的。由于从声音中获得的美感是十分抽象的、多
意象的、情绪化的复杂心理变化,可以在多次欣赏中引起不同的印象和感受,所以音响审美的获得
除了与审美目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有关外,一般还需要多角度欣赏和反复品味,以审美知觉的
选择为基础,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受。不同的音乐流派、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在音
响欣赏中心理感受的获得和喜悦程度是不同的,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说:“听者对通俗、流行音
乐,在其被重复较少次数时愉悦程度已经很高,面对古典音乐的喜欢则要在其被重复较多次数后才
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前卫音乐虽也因重复而喜欢强度有所增加,但总的喜欢水平较低。古典
音乐被专家认为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的重复使对它喜欢的增长也是最明显的”。在对音响审美的
比较里,对相同内容软件间、器材间的比较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有很多的审美体会和对其微妙差异
的感受就是在这种比较中获得的。

    3、音响对声音作品的再创造
    因为音响放音是通过声音录制、电子放大、空间传播来实现的,所以在这些环节都可以根据
自己对声音对象的审美理解进行再创造。
    在录音方面,如果你是录制派发烧友,那么你对声音的控制是以主动的方式进行创造的,当
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对声音美的诠释时,其实你已经找到了对声音美感的特有的表达,以不同的
观察角度建立了新的一个美的理念。
    利用器材进行声音作品的再创造是比较被动的,我们除了可以改变一些音色变化外,能做的
并不多,但随着电路结构、元件制造技术的发展仍有一些让人们发挥审美理想的空间,使声音符合
于自己的审美要求。例如,一些发烧友欣赏胆机要保留轻微的交流声,就是对胆机审美的一种特殊
的肯定方式;一些发烧友希望通过音调、混响时间、声场的控制,主观地改变声音欣赏的角度,也
是为了使自己审美的观点得到升华。
    建筑声学研究表明,改变声音传播环境的形状和性质都可以引起声音的变化,例如矩形的房
间与椭圆的房间对声音的还原是不同的,房间面积的大小不同对声音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有
条件的朋友在建立自己的聆听室时,应当多进行一些了解与比较,选择适当的方案,使聆听室的装
修更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

    4、对声音的鉴赏
    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很多,这里就恕不赘述了吧!

五、音响审美的价值

    音响的审美,其价值是多样化的。它既有声音欣赏给人带来的听觉愉快、情绪满足、心灵抚
慰和对欣赏者各种审美趣味的适应;还有技术成就感、审美理想在技术上的实现……所带来的满
足;而且在音响审美的实践中,对个人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人的审美心理形成、鼓励人对“美
好”不断的去探求和追寻……都有重要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8:02
音箱的寿命与保养

    一、音箱的寿命到底有多长,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正常使用应该说15年绝对没问题,保养好的话时间甚至更长,如劲浪907Be,只要保养的好,保你用上20年绝不会有问题的。在我自制的音箱中使用超过15年的有N对,而且仍在正常使用。但为什么有的音箱用到几年就损坏了呢?这与使用和保养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就涉及音箱等有关问题简述一下:

    音箱主要有喇叭单元、分频器、箱体、倒相孔、接线柱、线材等组成,从保养的角度去看,前三项为主要,后三项为次要。
    1、喇叭单元。喇叭单元的主要构造由扼环、音盆、定芯支片、磁路(包括磁体、T铁、音圈),盆架等组成,而影响音箱寿命除音圈被非正常使用烧毁外,主要就是扼环和音盆了。扼环:扼环材料寿命顺序为布边、胶塑复合边、硅橡胶边、泡沫边……。较易损坏的是泡沫边(如JBL有一种LX系列音箱),由于采用了泡沫边的喇叭单元,在正常使用3-5年里就折裂几乎报废,我帮朋友修过N只这样的喇叭,无一例外都很泡沫折环损坏。当然泡沫边的材料成份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其寿命也会不尽相同。其次就要数硅橡胶边了,原来国产“飞乐”低音喜欢用此扼环,它的缺点主要是如果工艺不当,时间长了,容易老化而产生惰性变形和龟纹,而影响使用。当今扬声器制造厂还是广泛采用硅橡胶扼环和胶塑扼环为多数。
    而使喇叭单体的寿命大大延长的扼环,是布边扼环 ,它大部分用在专业扬声器上,但也有用在民用产品上,如南京生产的12寸低音扬声器YD315-8b采用的就是布边扼环。
    2、音盆。音盆在喇叭单元使用中,采取了多种材料形式:其防弹布、纤维编织盆、PP盆、云母聚丙烯盆、铝镁合金盆之类的问题倒不大,主要是纸基或纸基复合盆,由于蛋白纤维的存在,在南方潮湿地区几乎不可避免的被霉菌侵蚀,即我们常见的霉点与白斑而令人头疼。这种音盆的所表现出的音色柔美、淳厚而倍受扬声器厂的青睐。如美国的“JBL”,丹麦的“威发”,挪威的“西雅士”均生产出大量的纸基或纸基复合音盆的喇叭单元,那么怎样保养的问题,尤其是对高挡喇叭的保养倍受发烧友们关注。
    3、盆架:盆架目前广泛彩的有二种材料,即薄铁皮冲压盆架和铝盆架,当然还有其他材料的,如尼龙塑料盆架(奥普802和西雅H545)都是采用此种盆架的。进口和国产高档喇叭单元大部分采用的是铝盆架,它强度高和抗震性能优越,比普通冲压铁制盆架要好得多。不过小口径的单元倒也无所谓了。还有定心支架(即黄板)都是经过特殊工艺生产的布麻制品,只要不脱胶,也没啥好说的了。
    4、磁体:磁体几乎无须保养,不过时候长了会有一点失磁现象,但对整体表现影响并不大,顶多是灵敏度有点下降,仅仅是微乎其微而已,防磁喇叭要比普通不防磁的情况要好得多。

    二、如何保养音箱及喇叭单元,我把多年来保养的经验告诉大家:

    1、箱体最好选原木制造的,外饰用高耐磨、高强度油漆制品较好,但比较少见;大部分是用高密度机制板外饰木纹纸或木皮(外表如果没有油漆的,建议重新油漆N遍)。摆放位置应该在干燥的房间里,尽可能地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千万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防止高密度机制板遇潮而澎胀,那就麻烦了。而且音箱也不要长期搁置不用,每月至少要用1-3次,每次用一小时以上,否则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如材料的静态疲劳,分频器中无极性电解电容漏电等,轻则影响正常工作,重则影响它的寿命。
    2、喇叭单元的保养,(无论是箱体里的或是新购的喇叭单元。)
   (1)将成品箱中喇叭单元细心拆下,一定要小心,并在箱体和喇叭上用油性笔做好位置记号,以便保养好后复位安装。
   (2)准备一盒进口车腊(进口品牌轿车上用的)均匀地抹在磁钢上下二层T铁上,一般此T铁均为铁制镀锌品,如果盆架是铁盆架也须这样处理,让腊就附在上面,不要把它擦掉,可防止N年不被锈蚀。
   (3)喇叭单元从音卷引至接线端的二根抛物线状的编织软铜线上,也须涂上腊,并用手指来回弄均匀,也不要把 它擦掉,以防止时间长了,该引线发黑变得弹性减小而影响工作。
   (4)如是纸基或纸基复合盆出现霉点白斑,请用医用酒精棉球,从背部细心快速擦之(酒精棉球要拧得半干半湿,不能太湿了,也免渗到音盆的表面)。如表面有霉点白斑时,只能用40-45°的温开水,加几点洗手液香波,用干净的软毛巾蘸水拧干擦净即可,掌握适度,不要多次反复的擦。切不可用酒精之类,带有挥发性的有机溶液擦之。
   (5)高档喇叭在煲透后(一般1-3个月),再用一段时间,大约在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再将音箱上的中低音单元拆下(高音不要再动了)旋转180度方位再装回去(第一次保养已做了记号,这次只要上下颠倒位置安装即可),以使喇叭在自身重力影响下更趋平衡,同时查看一下有无需要补腊的地方,如需要再补上。
   (6)分频器的保养。首先看一下分频器,有一只是串接在分频器中并通往高音喇叭的那只电容,是不是高质量的MKP分频电容(一般容量与耐压为2.2-6.8uf/100-400v,视分频点的不同而容量也不同),如采用了那就不要动了,反之无论如何也要换上一只高质量的MKP分频电容。如法国的“苏伦”,德国的“威玛”或美国的“MIT”等品牌,既可保证音色的再现,又因漏电流小而不易损坏高音喇叭。
    分频器改好后用车腊在印板反面再均匀涂一层腊。或者如有条件最好用快干绝缘清漆刷二遍即可,这样效果会更好,我自制的分频器都是采用刷快干绝缘漆的方法,二度即可,可防止铜泊氧化生绿锈和发黑。
    以上仅是个人的保养经验,对于缺乏动手经验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行事,尤其是在拆进口成品音箱时,除了拆卸螺丝需要专用工具外,对实际操作要求颇高,最好在拆卸时有二人协同为妥。一句话,音箱如果使用得当和适当保养,用上15年或更长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7:52
胆机故障六大种类
一、输出功率变小,声音变得软弱无力

1 功率管老化。可以测量功率管的屏流。用100mA的直流电表,负表笔接屏极,正表笔接输出变压器,开启高压就能从电表中读出屏流数。在偏压正常情况下,如测得屏流小于正常值,就可以说明功率管衰老。如测得的屏流大于正常值,则可能有几种情况:A、功率管屏压过高,特别是帘栅极压过高;B、功率管本身质量有问题,本身屏耗大,输出功率势必减少。如果测不到屏流,说明功率管已经损坏。

2 栅偏压不正常。在自给栅偏压的功放电路中,常见栅偏压的故障有:A、无偏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功率管失效无屏流、阴极电阻两端无电压降,阴极旁路电容器被击穿等几种。B、偏压小,原因为功率管衰老或屏压低。C、偏压高,原因有屏压增高、特别是帘栅压增高使屏流增大、阴极电阻阻值增大、栅极交连电容器漏电或击穿使栅极上加有正电压等几种。此外,阴极电阻开路也会使偏压增大,此时屏流很小,线路存在寄生振荡。

3 输出变压器局部短路。将造成屏流增大,而使屏极发红、输出减少且失真增大。如果是初级局部短路,那么在空载时输出电压不会减少,在接上负载或负载很轻的情况下,只要栅极激励电压达到额定值时,则功率管全部屏极发红,这是个典型现象。检查输出变压器初级是否局部短路时,可将输出变压器初次级接线与电路全部断开,从初级端上送进220V市电,用万用电表交流挡测量两个初级端与B+中心头的电压,正常时,两线端电压相等。有局部短路时,则一线端电压低于另一线端电压。如果一接上220V市电就立刻烧毁保险丝,则说明局部短路很严重,必须更换输出变压器。

 检查输出变压器次级有无短路故障前,首先要检查次级上并联的高频抑制电路和负反馈电路元件有无变质、失效和击穿等情况,然后再检查次级线与铁芯之间有无击穿短路。

4 推动级激励电压(或功率)不足。功率管栅极激励电压(或功率)不够,无**率管工作状态怎样正常,仍不能有额定的功率输出。

5 多管并联推挽工作,其中一只或数只管的屏极抑制电阻或栅极抑制电阻开路,此时不仅失真大,而且输出功率小。

6 自给栅偏压的阴极旁路电容器失效形成开路,产生电流负反馈,对某些胆机来说,可能影响输出功率。

二、功率放大级高压加不上

 高压加不上有两种情况:一是通电时,保险丝立即烧断,二是胆机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发生烧断保险丝而切断高压电源。将放大器的输出变压器中心头高压B+与高压电源连线断开,然后开启高压,如果此时仍然烧断保险丝或不能启动高压,则故障不在功率放大电路,而在电源电路;若断开高压B+连线后,能启动高压,那么可以肯定故障在功率放大级。

功率放大级的高压电源加不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检查:

1 观察或测试功率管内部是否各电极相连。

2 检测输出变压器是否击穿短路。常见是初级或次级线圈间被击穿短路。

3 负载过重或负载短路。负载过重或短路能致使屏流增大而过载,烧断保险丝或加不上高压。

三、寄生振荡

 放大器出现如“嘶啦嘶啦”的高频振荡和“扑、扑”的低频振荡等寄生振荡声时,轻则屏耗增大,屏极发红,输出减少,重则不能工作。产生寄生振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负反馈电阻等元件变质或损坏。

2 输出变压器次级并联的旁路电容器开路或击穿引起高频振荡。

3 多管并联推挽工作的屏、栅极电阻损坏或变质也容易引起振荡。置换栅极电阻,千万不可用线绕电阻,因为它的电感将引起振荡。

4 功率管尤其是高互导式功率管及抑制振荡电路中的元件使用日久后参数变化,也容易产生振荡。

5 电源电压过高。因供电电压过高,破坏了功率管正常工作状态也能引起振荡。

四、功率管屏极发红

  放大器在正常工作时,如果在较明亮的环境中看到屏极发红,就是不正常的现象。引起屏极发红的原因可能是:

1 负载过重引起屏流过大。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扬声器阻抗配接不当,或外线有短路、或输出变压器初级线圈局部短路。

2 负栅偏压减少,或无负栅偏压,或出现正栅偏压。负栅偏压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负偏压电源滤波电容器失效或容量减少;分压负载电位器中心滑片调得过低;整流管衰老;偏压电源变压器次级局部短路;自给栅偏压的阴极旁路电容器漏电严重;输入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或耦合电容器)轻微漏电等问题。无负栅偏压的原因可能是:输入变压器中心抽头断路;偏压电源滤波电容器短路;偏压负载电阻损坏。整流管或偏压电源变压器损坏;自给负栅偏压阴极旁路电容击穿;栅极电阻或输入变压器次级断路;管座损坏,使栅极管脚与管座脱离。

3 后级功率管的屏压或帘栅压升高,使屏流增加,屏极发红。屏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A、高压电源变压器初级线圈局部短路,使次级高压线圈的交流电压升高;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增加;B、泄放电阻断路,输出电压升高。C、滤波扼流线圈局部短路,电感量减少,降压减少,输出电压升高。帘栅电压升高(指采用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做功率放大级的机器),吸收电子的能力增强,使屏流增加,屏极发红。其中的几种原因可能是:A、高压电源变压器初级局部短路,使次级高压升高,整流输出直流电压增加。B、次级高压电位器调整不当。C、次级高压滤波扼流圈匝间局部短路,使输出电压升高。D、泄放电阻断路,输出电压升高。

4 超音频或高频寄生振荡,致使屏极发红。这两种寄生振动荡是由于后级的总寄生电容的正反馈引起的。有效的判断方法是,当屏极发红时,将负载阻抗换成放大器输出功率1/20左右的电阻,阻值等于输出阻抗。开机不送入讯号,几分钟后,手摸电阻如果感到发热,那么就存在高频寄生振荡了。

5 推挽管衰老,破坏推挽平衡,引起屏极发红。在推挽功放中,尤其是在并联推挽(如150W的扩音机中一般用KT-88管每两只并联)中,其中一边的管子衰老,内阻增加屏流减少,没有衰老的管子负担过重,屏流增加,屏极发红。

6 输出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边局部短路,破坏了推挽平衡,使该边的屏流增加,屏极发红。

7 输入讯号过大,使输出电流和电压超过额定值,引起屏极发红。

8 有些放大器本身设计不当。因屏压、帘栅压、灯丝电压过高,或负栅偏压太小,静态屏流过大,甚至静态时,也会使屏极发红。

五、失真

  所谓失真,是指经放大器的输出与输入波形相差过大,放大器放大出来的声音与原来输入的声音不一样。主要几种原因分析如下:

1 推挽功率管或推动级推挽管有一只衰老(或损坏),使两管的增益不一样,或者输出变压器初级(或输入变压器的次级)一边局部短路或开路;屏极和栅极的防振电阻变值,也会破坏推挽平衡,引起失真。

2 有的放大器推挽与前级是用阻容耦合的,当一边的耦合电容器变值(容量变小、失效、漏电等)时产生失真。如果该电容漏电,还会使下一级电子管的负栅偏压变小,甚至变成正电压,产生栅流,引起失真。

3 固定负栅偏压过高或过低,使电子管的工作点发生变化,或输入讯号过大等,都能使电子管工作于非线性部分,引起失真。

4 小功率放大器功率管一般都工作于AB1类(或A类)推挽放大,如果输入讯号电压峰值大于负栅偏压时,功率管将出现栅流,由于这类工作状态的栅路内阻较大,因此容易引起失真。

5 在**率以上的放大器中,功率管一般都工作于AB2类(或B类)推挽放大,如果推动级的输出功率不足或由于推动管衰老使内阻太大时,会引起失真。推动级要用内阻小的电子管,并用降压变压器进行倒相,才能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

6 屏极负载电阻、阴极电阻或帘栅极电阻变值,使电子管的工作点变化,工作于非线性区,引起失真。栅极电阻断路,引起阻塞失真。同时负载阻抗太轻或太重,使电子管的输出阻抗不匹配引起失真或音轻等。

7 电源电压不稳定或过高过低,都会改变各级电子管的工作点,引起失真。

六、交流声

  一般来讲,由于后级电压放大倍数不大,因此,由功率放大级故障引起的交流声不十分明显,但有几种故障却能出现明显交流声。

1 功率管内部栅阴两极短路或漏电,阴极与灯丝连极短路,灯丝电源变压器接地不良。

2 固定偏压滤波不良。

3 推动变压器初次级间漏电,或栅极交连电容器漏电使栅极带正电等。

4 整机接地不良。特别是搭棚焊接和灯丝用交流电供电的胆机对接地要求很高,在调试过程中要不断试用各个接地点以获得最佳信噪比,另外接地点的电阻越小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7:41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胆机)的线路比晶体管机简单,容易制作成功,并且有较好的音乐重播效果,特别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更是专长,所以胆机复起以后很受发烧友的青睐。胆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胆味,阁下所焊的胆机是否也具有温暖、醇厚、顺滑、甜美的胆味呢?如果没有,声底和晶体管机差不多,或比晶体管机还硬、还干涩,或自制的胆前级、缓冲器接入放音系统中,放音系统音色的改变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立杆见影”时,就应该测量一下各管的工作点,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上,否则就要进行认真、仔细地调整。只有各电子管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发挥线路和每只胆管的魅力,达到满意的放音效果。

  工作点未调好的胆机,除了音色表现不佳以外,还有音量轻和失真的现象出现。一台放大器音质的好坏,影响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终还是决定于制作的水平。发烧友在制作器材时,一般是根据手中积攒的胆管和元件,再选择优秀的线路或按照名机的线路按图索骥,进行焊接,元件的规格、数值虽然与线路图上的要求相差不大,但由于元件的排位,走线的长短、焊接的质量,或其它方面的差异,如B+电压的高低等原因,都会影响到放音的表现,所以焊出的胆机,不一定是胆味浓浓的。没有胆味不要紧,只要通过适当、合理地调整、校验,使放大器各级胆管工作在最佳状态,便能达到放音的要求。

  胆机调整工作的内容,除了将噪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和更换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牌号或容量,以改变音色以外,最重要的是调整屏压、屏流和栅负压,使胆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使放音系统放出好声,而这一点正是一些文章中谈得较少或用很简单的二句描述带过去了,要不就是“不需任何调整”就可以工作。如果胆管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再换名牌电容,胆味也不会出来。

  调整胆机时,要根据电子管手册上提供的数据,作为电路的依据,无电子管手册时,要尊重线路图中所给的参数数值或附加的胆管资料进行。三极管的工作点由屏压和栅负压决定,屏压确定后可调整栅负压来调工作点,束射管或五极管的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帘栅压的变压会对工作点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调整帘栅压和栅负压来选定工作点。

  降低胆机噪音和更换耦合电容调整音色的方法,一些文章已有介绍,本文不再重复,这里就调整胆管工作点的方法谈一谈体会。

一、 栅负压电路
 调整胆管的工作点时,经常会涉及到栅负压,因此首先将栅负压电路说一下。电子管是电压控制元件,三大主要电极(灯丝、栅极和屏极)是要供给适当电压的,供给灯丝的称甲电,供给栅极的称丙电,供给屏极的称乙电。栅极电压一般是接的负压,习惯上称“栅负压”或“栅偏压”。为了使胆管工作稳定,栅负压必须用直流电来供给。按胆管的工作类别不同,栅负压的供给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电子管屏流(或屏流+帘栅流)流经阴极电阻所产生的电压降,使栅极获得负压,则称自给式栅负压,一般用在屏流较稳定的甲类放大电路上。另一种是在电源部分设一套负压整流电路,供给栅负压,称作固定栅负压,主要用于屏极电流变化大的甲乙2类或乙类功率放大级。使用自给式栅负压,胆管比较安全,采用固定式栅负压时,当负压整流电路发生故障,胆管失去栅负压后,屏流会上升过高而烧坏胆管,因此没有自给式栅负压工作可*。
 自给式栅负压产生的过程如下:图1表示电路中电流的流经过程,当电子管工作时,屏极和帘栅极吸收电子,电流从电源高压的负极经阴极电阻RK、屏极、输出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帘栅极的电流一起到高压的正极,成为一个负荷回路,当电流流过RK时,RK就产生一个电压降,RK两端的电压,在地线的一端为负极,在阴极的一端为正极。这样,阴极和地线间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栅极电阻R1将栅极和地线连接,所以栅极和阴极间也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由于不同的电子管所需要的栅负压不同,阴极电阻的阻值也不同,如6V6的阴极电阻300Ω,而6L6的阴极电阻170Ω。阴极电阻的阻值可用欧姆定律求得:阴极电阻=栅负压/放大管电流(屏极电流+帘栅极电流)。当栅极输入信号时,屏流立即被控制而波动,阴极电阻上的电流也就是波动的,所产生的电位差也是波动的,阴极电阻上电压波动的相位恰巧和输入的信号相反,因而减弱了输入信号,这种情况通常称本级电流负反馈,这种作用减低了本级放大增益。引起阴极上电压波动成份是音频交流成份,所以一般在阴极电阻上并联一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将交流成分旁路,阴极电阻的直流电压就比较稳定了。
 还有一种产生栅负压的方式,称接触式栅负压,产生的过程见图2,这种栅负压是电子管自己产生的,当电子从阴极奔向屏极时,经过栅极,如果栅极上没有任何负压时,电子经过栅极就没受到拒斥,则在奔向屏极的路上就不时碰到栅极上,碰到栅极上的电子就由栅极电阻R回到阴极,电子流动方向是从栅极到阴极,所以电子流过R时产生电压降,栅极是负端,阴极是正端,因为碰触到栅极的电子很少,造成的电流还不到1μA,虽然R的阻值很大,以10MΩ计算,但所产生的电压不过1V左右。这种栅负压供给的方式见得较少,只能用在输入端小信号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小于1V的放大级,如拾音器输出只有几mV,用此栅负压电路很合适。
二、 电压放大级的调整
 电压放大级担负全机的主要放大任务,不能有失真,所以要求工作在甲类状态。甲类状态时,它的工作点在栅压-屏流特性曲线的线性段的中间,此时,栅负压是放大管最大栅负压的一半,工作电流应在放大管最大屏流的30%~60%之间为宜,不应过小。
 调整方法很简单,只要调整阴极电阻的阻值即可,首先将电流表(最大量程稍大于该管最大屏极电流,如6SN7屏流为8mA,可用10mA的电流表)串在阴极回路中,如图3a V1的阴极回路中所示,电流表正极接阴极电阻,负极接底盘,若阴极电阻无旁路电容,为了避免电流表和接线对该级工作状态不发生影响,最好在电流表两端并联一只100μ/50V的电解电容,图中的虚线CA。若阴极电阻RK有旁路电容,电流表的接法见图3b,也可以将电流表串入屏极电路中。然后改变RK的阻值或V1的屏压,使V1的工作点达到最佳状态。也可以用测量阴极电阻RK两端电压的方法,再用欧姆定律(A=V/R)算出电流。
 不同的放大管所需要的工作电流不一样,如6SN7可调到3~4mA,胆管屏流增大,声音温暖、丰厚,但噪声也会增大,噪声是电压放大级的重要指标,噪音不能大,所以在调整时一定要噪声和音色兼顾。具体到某一台胆机上,屏极电流调到多少为宜,也可以通过边调边听音来找到一个音色最佳的工作点。
 当屏极负载电阻R2的阻值用得比较高时,失真小,但这时必须整流输出有较高的电压才行,有条件者,可以将RK和R2用不同的阻值组成几组试听,找出噪音小,声音醇厚、丰满而通透度又好的一组组合换上。
 栅负压应大于输入信号电压的摆动幅度,如用6SN7作电压放大,输入信号来自CD机,CD机输出电压为0~2V,则6SN7的栅负压应调到-3V以上。如12AX7、6N3管的栅负压设计为-2V,若输入信号电压较高,可以在输入端设置信号衰减分压电阻,见图4,使输入信号电压适当降低,保持不失真放大。
 12AX7是音乐化的胆管,一般都喜欢用它制作前级放大器,使整个系统的音乐感更好,在调整工作点时要注意,因为12AX7的屏流很低,最大才1 2mA。
三、 倒相级的调整
 调整倒相级的目的是要输出端的上、下二个输出信号对称相等,以减小失真。
 屏-阴分负载式倒相电路,此电路是公认的好声电路,国内外有相当多的名机采用此种电路,电路中V的屏极与阴极输出电压相位相反,而且流过R2、RK的音频电流相等,所以只要R2和RK相等,则屏极和阴极的输出电压大小相等,因而得到相位相反、振幅相等的输出信号,因此一般线路图中都要求此两只电阻要数值相同并配对使用,但实际上由于输出阻抗并不相同,使负载上的输出电压也不是相等的,所以用同一阻值的负载不一定是最佳状态,因此要采用略有差别的阻值,无仪器测量时,可以通过试听是否有明显的失真来判断。本刊1997年举办胆机制作大奖赛时,采用的电路中RK的阻值取43k,稍大于R2(36k),可以得到对称的输出,减小失真。
 阴极耦合倒相电路,又称长尾式倒相电路,这个电路的频率特性非常平坦,也是很多名机采用的倒相电路,一般要求两个屏极负载电阻(R1、R2)也要相同,如果测得上、下两个输出电压振幅差较大,或放大器有失真,经调整各管的工作点,失真未能彻底消除时,可试将RK的阻值加大5%~10%左右,可能失真就会小些。
四、 功率放大级的调整
 甲类功率放大级,功放管的工作点是在栅压与屏流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栅极的输入信号的摆动不超过负压范围值,超过时将发生失真。甲类功率放大的特点是工作电流在强信号或弱信号输入时,保持不变,工作稳定而失真低,利用这一特性可检验功放级的工作点是否合适。检验时,将电流表串在功放管的屏极回路中,见图3a,当栅极有信号输入时,如果功放管的屏流升高,则说明栅极负压过低,若屏流降低,则表明栅负压过高,必须调整到屏流变化最小为止。屏流的大小要适当,屏流大时,音质听感好,失真小些,屏流小时,对胆管的寿命有利,可根据需要来调整。
 调整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功放管的最大屏耗,甲类工作状态时,功放管的屏压×屏流等于它的静态屏耗,超过后屏极会发红,时间一长就会烧坏功放管,一般要求胆管用到极限值的参数不得多于一个,更不能超过极限参数,屏流一般调到最大屏流的70%~80%为宜。
 调整方法是调整阴极电阻R5的阻值,R5的阻值是根据放大管的栅负压、屏流和帘栅极电流的总和而定的,图3a中6V6的屏流可调到30mA左右(最大屏流为45mA),阴极电压10V,屏压280~300V。当屏压较高时(300V以上),帘栅压的变化对屏流的影响较大,可适当的调整帘栅压和栅负压选取工作点,有条件者可以将帘栅压采用稳压电路,使功放管工作更稳定。
 推挽放大级的调整是使两只推挽功放管要平衡,两只功放管的栅负压和屏流要相等,以图7为例,栅负压不相等时,调整栅负压电位器RP,屏流不一样时,将屏流大的功放管阴极电阻加大或再串上一只电阻,如图7中的RK,如果屏极电流相差较大,说明功放管不配对,应换一只功放管。有的线路图上,功放管阴极接一只10Ω电阻,它是为了检查功放管的工作状态的,调整时只要测量此电阻的电压降,就可以知道屏流的增减。
 调整屏流时,还应该注意B+电压的变化,如果屏流较大时,B+电压降低很多,则说明电源部分的裕量不够或电源内阻较大,滤波电阻阻值大,扼流圈的线径细或电感量大,可减小滤波电阻阻值或将去功放管屏极的B+接线,改接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这时虽然B+的纹波较大,但对整机的交流声影响不大,仍可以在能够接受的水平。
五、 负反馈的调整
 线路有了负反馈后,会减少谐波失真,但会影响到瞬态表现变差,因此负反馈量不宜过大,一般有6dB左右为宜,调整方法是改变负反馈电阻的数值,如图3a中R6,图7中的Ra,反馈量的大小根据放音效果如音场、定位、人声的甜美、音乐感等来决定,以耳听满意为准。如果负反馈电路刚一接通,放大器便发生叫声,这是反馈的极性接反了,只要将负反馈的连接线改接在输出变压器的另一端上,此端改为接地即可。有的负反馈回路并联一只小电容,这只电容如果数值选择不当,可能会引起失真或自激,因此,发现此现象时干脆去掉它。
 经过上述方法的调整,各电子管已经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再放熟悉的唱片,放音效果一定会不同,胆味会增加不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7:32
Hi-Fi基础知识——音箱

   一、音箱的分类
   按音箱结构可以分为封闭式音箱、倒相式音箱、空纸盆音箱、迷宫式音箱、号筒式音箱等种类。
   1、封闭式音箱:封闭式音箱在所有的音箱中是最简单的扬声器系统,它的外形结构除前面留有安装扬声器的开口外,箱体全部进行密封,而且在箱内填充有多孔纤维吸音材料。当有音频电流通过扬声器时,扬声器振膜产生振动,推动扬声器纸盆前面的声波向四周辐射,而纸盆后面的声波则被吸音材料所吸收,这就将扬声器的前向辐射声波和后向辐射声波完全隔离开来,从而有效避免了声短路现象。又由于密闭式箱体的存在,增加了扬声器运动质量产生共振的刚性,使扬声器的最纸共振频率上升,提高了低频响应。这种音箱的声音有些深沉,但低音分析力好。由于封闭式的箱体一般较小,容积有限,箱内空气对扬声器形成一个附加的弹性作用,纸盆后面的气垫会对纸盆施加反驱动力,这种作用会使扬声器的固有谐振频率提高,而使低频响应变差,所以现在常采用谐振频率低的像皮边扬声器制作音箱。封闭式音箱的灵敏度较低,但可使用输出功率大的放大器,而且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容易设计,方便放置,所以广泛地应用于家庭及小型娱乐场所。
   2、倒相式音箱:也叫低音反射音箱,这种音箱在箱体前面开一个或几个出声孔,音箱外形结构开孔位置和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只开一个孔,有的开几个孔。大多数孔内还装有声导管,声导管的形状也有多种多样。它的工作原理是:扬声器向后辐射的声波与箱内空气发生共振,然后通过声导管将声波相位倒转180度,由声导管开口处辐射出去。由于从扬声器纸盆后面辐射出的声波在相位上同扬声器前向辐射的声波正好倒相,所以称这种音箱为倒相式音箱。由于从声导管开口辐射出的声音与扬声器前向辐射的声音在到达音箱前方时是同相叠加的,所以它能提供比封闭式音箱更宽的频带,低音扬声器单元的辐射效率也由此大大提高。为使重放频带内声导管开口辐射出的声音与扬声器前向辐射出的声音正好同相,就必须很好地选择所用扬声器的参数值,精心地设计音箱。在理想情况下,重放频率要从扬声器最低共振频率的80%开始,均匀平坦地展开,以获得宽广的频率范围。
   倒相式音箱用较小的箱体就能重放出丰富的低音,失真比较小,性能也比较稳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种类型,但它的设计及制作较为复杂。近年来为展宽低音重放频段,将吸声材料填充在声导管内,作成半封闭箱以控制倒相作用,使之缓冲一些,用降低共振频率来达到展宽低音重放频段的目的。结果使倒相音箱变成了半封闭状态,这种音箱叫阻尼型倒相音箱。
   3、空纸盆音箱:又叫被动式低音辐射音箱或无源辐射器,是在倒相式音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扬声器系统。它是用空纸盆代替倒相式音箱中的声导管,由普通的扬声器、一个空纸盆装置装在封闭式箱体内构成的,空纸盆装置是普通扬声器去掉音圈和磁路系统只用其纸盆和支撑系统构成。目前,常将空纸盆装置设在音箱面板的下部,这样,不仅中、低音频段的声压不易受到地板的影响,扬声器的高度也恰到好处,使音像定位在恰当的高度。另外,空纸盆工作在超低音频段时,可以利用地板的反射作用来提高辐射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低音效果。
   空纸盆音箱是利用了箱内空气和振动系统(主要是纸盆)的质量形成的共振,由扬声器的振动再通过空气去激励空纸盆,便之作相应的振动。从这点看,它类似用声导管内空气质量和音箱内空气所形成的共振原理,和倒相扬声器系统十分相似。它们的基本工作过程也是相同的,都是扬声器后向辐射声经过一定装置倒相后,与前向辐射声处于同相。但是,在超低音频段,空纸盆音箱的振幅比倒相音箱的振幅更低些,更接近于封闭音箱,即空纸盆音箱在整个频带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抑制扬声器振动幅度的增长,抑制了倒相音箱中反射出声孔的不稳定的声音。空纸盆音箱还具有重放频带灵敏度比较高、具有安装方便等特点。
   4、迷宫式音箱:这是倒相式音箱的一种变形,其结构在扬声器背后设置有吸声性壁板做成的声导管,这种导管的长度正好等于需提升的低频声波长的一半,这样,导管开口的辐射声正好与的扬声器前向辐射声同相叠加,从而使总辐射声压得到了加强。但是,当导管长度等于四分之一波长时,情况正好相反,会产生逆共振现象。因此,在设计时要设法将这个低频下限值选为扬声器的最低共振频率。理论上讲,声迷宫音箱会衰减来自锥盆后面的声波,阻止反射到开口端而影响低音扬声器的辐射。而实际上,它具有轻度阻尼和调谐作用,增加了扬声器在共振频率附近或以下的声输出,并在增强低音输出的同时能迅速减小振幅量。
   5、号筒(角)式音箱:有前向号筒(角)、背向号筒(角)式、组合号筒(角)式等类型。它的箱体背面全密封,箱体内的空气压力都加至扬声器锥盆背面,为保持锥盆前后压力平衡,号筒(角)装置一般都放在扬声器前面。前向号筒(角)式音箱的低音重放效果相当于一种超大型音响重放系统,背向号筒(角)式又叫反射号筒(角)音箱,在结构上可以直接看到所用的扬声器,它的号筒(角)大部分向后折叠。组合号筒(角)式就是将前向号筒(角)音箱和折叠号筒(角)音箱组合起来构成的音箱形式。号筒(角)式音箱的号筒(角)一般采用木质材料,号筒(角)口的大小取决于所要求辐射的截止频率。截正点频率要求低的话,号筒(角)的口径就要大。号筒(角)式间箱的作用原理与倒相式音箱相类似,但低频响应不如封闭式音箱和倒相式音箱好,但它的声音传输效率最高,多用在厅常、剧场主扩音系统和效果扩音系统上。
除此之外,还有对称驱动式音箱、克尔顿音箱、声矩阵式音箱、多导管式音箱等。
   二、音箱(扬声器系统)的性能指标
   1、声压频率特性:一个性能优越的扬声器系统,它的重放频带范围,理想情况下应该在人耳能听到的16-20kHz频率范围。结合较大声压级的超低音重放、尽量减少失真的要求,一般都把重放频率范围设定为30-20kHz,而且希望系统在各个听音点的响应特性尽量均匀。通俗地讲就是,在整个听音环境里,每个地方听到的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
   2、指向性和指向频率特性:在扬声器系统正面轴向水平30度和60度方向上测得的频率特性叫做该系统的指向频率特性,指向性指的是扬声器系统输出的声压级随声音辐射方向变化的特性。它受分频点频率、音箱结构形式、扬声器配置方法和分频网络元件值等因素的影响。所用的扬声器种类不同时,低音、中音和高音辐射到空间的指向性、声平衡性等特性都不相同。
   3、最大输出声压级:扬声器系统的输出声压级与扬声器一样,是指在输入1W噪声电压信号的条件下,将标准测量传声器放在扬声器正面1m处测得的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使用扬声器系统时,在某个距离上系统的声压量是否满足要求,都是用最大输出声压级这个参数来衡量的。
   4、阻抗特性:扬声器系统的电气阻抗特性由所用扬声器单元的种类、性能以及分频网络元件等许多因素决定。针对不同的频率点,阻抗会不相同,一般用阻抗频率特性曲线来表示系统的阻抗特性。扬声器系统结构形式不同,阻抗特性也有明显变化。
   5、谐波失真特性:扬声器系统的谐波失真特性与单个扬声器单元的谐波失真特性不同,它是由各个低音、高音等单元的失真特性综合而成的,而且还和音箱箱体、分频元件等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在设计、使用扬声器系统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重放频带内尽量使失真减小到最低值。否则,扬声器系统的失真特性会不理想。
   6、耐输入能力:加到扬声器系统上的输入信号是通过分频器将低音、高音分开后,分别供给各个扬声器单元的,所以加在每个单元上的输入信号的大小是不同的。从系统整体性能考虑,主要是要限制集中于高频段的连续信号,防止高音扬声器单元过载损坏;低音、中音扬声器单元应该考虑能输入功率比较大的信号。
   三、音箱分频网络
   由于单只扬声器重放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故高保真音箱通常采用多只不同频率的扬声器单元组合放声。要使不同频带的扬声器单元组合放声。要使不同频带的扬声器单元工作在各自的最佳频率范围,则需要性能优良、设计合理的分频网络。分频网络又称分频器,其分频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电子分频器,另一类是功率分频器。
   电子分频又称有源分频,分频器设置在功放之前。它设计制作调试都较简单,能获得较好的分频效果。但分频后的信号,各需独立的功率放大器,故整体电路复杂,成本高。
   输入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后,其输出信号送入电子分频器,从分频器输出的低频、中频和高频三个频段的信号分别经各自的放大器放大,去推动三个扬声器。这种电路由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调试较困难,家用音响中较少使用,它只用在少数高档放音系统中。
   功率分频又称无源分频,它设置在功放输出端,便于与音箱装在一起,使用方便。缺点是分频器中的元件要随很大功率和电流,而且,由于扬声器本身阻抗随频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分频特性,因而调试较难分频点有较大误差。
   功率分频器通常采用R、L、C 组成的无源网络,按分频段数分有二分频、三分频、四分频等。按衰减率分有-6dB/oct、-120dB/oct、-18dB/oct等。按连接方式分有串联式、并联式等。分频频率的选取,对于二分频器,一般分频占取在800-2000Hz之间,三分频器的第一分频点一般在250-1000Hz之间,第二分频点取在5000Hz附近。
   功率分频电路采用一个功率放大器,对其输出信号进行分频。这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易出故障在家用音响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功率分频电路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二分频电路,另一类是三分频电路。
   功率分频器除具有分频作用外,还具有平衡各频段功率分配的作用,即根据各频段扬声器单元需要的功率恰当分配,以免出现如低音不足而中、高音过强,甚至损坏中、高音扬声器单元的情况。如果分频网络不能完全满足功率分配的要求,一般可加接衰减器使之平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5:57:18
Hi-Fi基础知识——扬声器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确切地说,扬声器的工作实际上是把一定范围内的音频电功率信号通过换能方式转变为失真小并具有足够声压级的可听声音。
    扬声器的种类很多,分类方式也五花八门,一般可根据其工作原理、振膜形状以及放声频率范围来分类。
    一、扬声器的构造
   我们最常见的电动式锥形纸盆扬声器。电动式锥形扬声器即过去我们常说成纸盆扬声器,尽管现在振膜仍以纸盆为主,但同时出现了许多高分子材料振膜、金属振膜,用锥形扬声器称呼就名符其实了。锥形纸盆扬声器大体由磁回路系统(永磁体、芯柱、导磁板)、振动系统(纸盆、音圈)和支撑辅助系统(定心支片、盆架、垫边)等三大部份构成。
    1、音圈:音圈是锥形纸盆扬声器的驱动单元,它是用很细的铜导线分两层绕在纸管上,一般绕有几十圈,放置于导磁芯柱与导磁板构成的磁疑隙中。音圈与纸盆固定在一起,当声音电流信号通入音圈后,音圈振动带动着纸盆振动。
    2、纸盆:锥形纸盆扬声器的锥形振膜所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一般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两大类。天然纤维常采用棉、木材、羊毛、绢丝等,人造纤维刚采用人造丝、尼龙、玻璃纤维等。由于纸盆是扬声器的声音辐射器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扬声器的放声性能,所以无论哪一种纸盆,要求既要质轻又要刚性良好,不能因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形。
    3、折环:折环是为保证纸盆沿扬声器的轴向运动、限制横向运动而设置的,同时起到阻挡纸盆前后空敢流通的作用。折环的材料除常用纸盆的材料外,还利用塑料、天然橡胶等,经过热压粘接在纸盆上。
    4、定心支片:定心支片用于支持音圈和纸盆的结合部位,保证其垂直而不歪斜。定心支片上有许多同心圆环,使音圈在磁隙中自由地上下移动而不作横向移动,保证音圈不与导磁板相碰。定心支片上的防尘罩是为了防止外部灰尘等落磁隙,避免造成灰尘与音圈摩擦,而使扬声器产生异常声音。
    二、场声器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类: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扬声器主要分为电动式扬声器、电磁式扬声器、静电式扬声器和压电式扬声器等。
    1、电动式扬声器:这种扬声器采用通电导体作音圈,当音圈中输入一个音频电流信号时,音圈相当于一个载流导体。如果将它放在固定磁场里,根据载流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的原理,音圈会受到一个大小与音频电流成正比、方向随音频电流变化而变化的力。这样,音圈就会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并带动振膜振动,振膜前后的空气也随之振动,这样就将电信号转换成声波向四周辐射。这种扬声器应用最广泛。
    2、电磁式扬声器:也叫舌簧式扬声器,声源信号电流通过音圈后会把用软铁材料制成的舌簧磁化,磁化了的可振动舌簧与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拆,产生驱动力,使振膜振动而发音。
    3、静电式扬声器:这种扬声器利用的是电容原理,即将导电振膜与固定电极按相反极性配置,形成一个电容。将声源电信号加于此电容的两极,极间因电场强度变化产生吸引力,从而驱动振膜振动发声。


   4、压电式扬声器:利用压电材料受到电场作用发生形变的大原理,将压电动元件置于音频电流信号形成的电场中,使其发生位移,从而产生逆电压效应,最后驱动振膜发声。
   按振膜形状分类:扬声器主要有锥形、平板形、球顶形、带状形、薄片形等。
    1、锥形振膜扬声器:锥形振膜扬声器中应用最广的就是锥形纸盆扬声器,它的振膜成圆锥状,是电动式扬声器中最普通、应用最广的扬声器,尤其是作为低音扬声器应用得最多。
    2、平板扬声器:也是一种电动式扬声器,它的振膜是平面的,以整体振动直接向外辐射声波。它的平面振膜是一块圆形峰巢板,板中间是用铝箔制成的峰巢芯,两面蒙上玻璃纤维。它的频率特性较为平坦,频带宽而且失真小,但额定功率较小。
    3、球顶形扬声器:球顶形扬声器是电动式扬声器的一种,其工作原理与纸盆扬声器相同。球顶形扬声器的显著特点是瞬态响应好、失真小、指向性好,但效率低些,常作为扬声器系统的中、高音单元使用。
    4、号筒扬声器:号筒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动式纸盆扬声器相同。号筒扬声器的振膜多是球顶形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这种扬声器和其他扬声器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声辐射方式,纸盆扬声器和球顶扬声器等是由振膜直接鼓动周围的空气将声音辐射出去的,是直接辐射,而号筒扬声器是把振膜产生的声音通过号筒辐射到空间的,是间接辐射。号筒扬声器最大的优点是效率高、谐波失真较小,而且方向性强,但其频带较窄,低频响应差。所以多作为扬声器系统中的中、高音单元使用。
    按放声频率分:可分为低音扬声器、中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全频带扬声器等。
    1、低音扬声器:主要播放低频信号的扬声器称为低音扬声器,其低音性能很好。低音扬声器为使低频放音下限尽量向下延伸,因而扬声器的口径做得都比较大,一般有200mm、300-380mm等不同口径规格的低音扬声器,能随大的输入功率。为了提高纸盆振动幅度的容限值,常采用软而宽的支撑边,如像皮边、布边、绝缘边等。一般情况下,低音扬声器的口径越大,重放时的低频音质越好,所承受的输入功率越大。
    2、中音扬声器:主要播放中频信号的扬声器称为中音扬声器。中音扬声器可以实现低音扬声器和高音扬声器重放音乐时的频率衔接。由于中频占整个音域的主导范围,且人耳对中频的感觉较其他频段灵敏,因而中音扬声器的音质要求较高。有纸盆形、球顶形和号筒形等类型。作为中音扬声器,主要性能要求是声压频率特性曲线平担、失真小、指向性好等。
    3、高音扬声器:主要播放高频信号的扬声器称为高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为使高频放音的上限频率通达到人耳听觉上限频率20kHz,因而口径较小,振动膜较韧。和低、中音扬声器相比,高音扬声器的性能要求除和中音单元相同外,还要求其重放频段上限要高、输入容量要大。常用的高音扬声器有纸盆形、平板形、球顶形、带状电容形等多种形式。


   4、全频带扬声器:全频带扬声器是指能够同时覆盖低音、中音和高音各频段的扬声器,可以播放整个音频范围内的电信号。其理论频率范围要求是从几十Hz至20kHz,但在实际上由于采用一只扬声器是很困难的,因而大多数都做成双纸盆扬声器或同轴扬声器。双纸盆扬声器是在扬声器的大口径中央加上一个小口径的纸盆,用来重放高频声音信号,从而有利于频率特性响应上限值的提升。同轴式扬声器是采用两个不同口径的低音扬声器与高音扬声器安装在同一个中轴线上。
    三、扬声器的性能指标
   扬声器是扬声器系统(俗称音箱)中的关键部位,扬声器的放声质量主要由扬声器的性能指标决定,进而决定了整套的放音指标。扬声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额定功率,额定阻抗、频率特性、谐波失真、灵敏度、指向性等。


   扬声器的性能优劣主要通过下列指标来衡量:
   1、额定功率(W)
   扬声器的额定功率是指扬声器能长时间工作的输出功率,又称为不失真功率,它一般都标在扬声器后端的铭牌上。当扬声器工作于额定功率时,音圈不会产生过热或机械动过载等现象,发出的声音没有显示失真。额定功率是一种平均功率,而实际上扬声器工作在变功率状态,它随输入音频信号强弱而变化,在弱音乐及声音信号中,峰值脉冲信号会超过额定功率很多倍,由于持续时间较短而不会损坏扬声器,但有可能出现失真。因此,为保证在峰值脉冲出现时仍能获得很好的音质,扬声器需留足够的功率余量。一般扬声器能随的最大功率是额定功率的2-4倍。
   2、频率特性(Hz)
   频率特性是衡量扬声器放音频带宽度的指标。高保真放音系统要求扬声器系统应能重放20Hz-2000Hz的人耳可听音域。由于用单只扬声器不易实现该音域,故目前高保真音箱系统采用高、中、低三种扬声器来实现全频带重放覆盖。此外,高保真扬声器的频率特性应尽量趋于平坦,否则会引入重放的频率失真。高保真放音系统要求扬声器在放音频率范围内频率特性不平坦度小于10dB。
   3、额定阻抗(Ω)
   扬声器的额定阻抗是指扬声器在额定状态下,施加在扬声器输入端的电压与流过扬声器的电流的比值。现在,扬声器的额定阻抗一般有2、4、8、16、32欧等几种。
   扬声器额定阻抗是在输入400Hz信号电压情况下测得的,而扬声器音圈的直流电阻R直≈0.9R额。
   4、谐波失真(TMD%)
   扬声器的失真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谐波失真(多由扬声器磁场不均匀以及振动系统的畸变而引起,常在低频时产生)、互调失真(因两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同时加入扬声器,互相调制引起的音质劣化)和瞬态失真(因振动系统的惯性不能紧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信号失真)等。谐波失真是指重放时,增加了原信号中没有的谐波成份。扬声器的谐波失真来源于磁体磁场不均匀、振动膜的特性、音圈位移等非线性失真。目前,较好的扬声器的谐波失真指标不大于5%。
   5、灵敏度(dB/W)
   扬声器的灵敏度通常是指输入功率为1W的噪声电压时,在扬声器轴向正面1m处所测得的声压大小。灵敏度是衡量扬声器对音频信号中的细节能否巨细无遗地重放的指标。灵敏度越高,则扬声器对音频信号中所有细节均能作出的响应。作为Hi-Fi扬声器的灵敏度应大于86dB/W。
   6、指向性
   扬声器对不同方向上的辐射,其声压频率特性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扬声器的指向性。它与扬声器的口径有关,口径大时指向性尖,口径小时指向性宽。指向性还与频率有关,一般而言,对250Hz以下的低频信号,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对1.5kHz以下的高频信号则有明显的指向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