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步司机大逃离 看只有用户没有粉丝的悲哀

从优步司机大逃离 看只有用户没有粉丝的悲哀

晨雾 / 2016-09-19 10:49122716

什么情怀,什么信仰,什么忠诚度,什么用户黏性,在钞票的面前,都是空中楼阁,低价才是生产力。

有报道称,网约车市场在取消了对用户和司机的“善心”补贴之后,用车成本大幅提升,目前的费用已经比8月份之前高出了5%到10%。这也直接导致了捞不到实惠的专车司机大量流失,乘客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

我们不谈涨价行为是对是错,这其实也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无所谓对与错,无论是法律还是道义都没什么可以指责的。我们只是有一点感慨,滴滴和优步用几十亿的庞大资本去圈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和用户黏性,但圈到的也只是想一直占便宜的用户。

优步CEO卡拉尼克曾表示,优步在中国一年的补贴投入或者说经营损失就超过10亿美元。而滴滴一年的补贴费用至少是优步的2倍,也就是20亿美元左右。

但巨额的投入根本没有换来所谓的粉丝,用户也是很聪明的,我用你不过因为你便宜,仅此而已。你一旦贵了,让我感觉不开心了,我掉头就走没有一丝留恋。也就是说,用大量的真金白银培养的所谓用户黏性,完全没有吸引力,说掉就掉。

用户已经太习惯滴滴、优步们的廉价服务了,甚至认为,你们就是应该廉价,涨价了我都不认识你们了,岂有此理。司机也会认为你们就应该给我补贴,补贴一旦取消,司机们跑得比谁都快。

确实有一部分中高端用户不在乎价格,更在乎搭车的舒适体验,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中高端用户自己还没有车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所谓专车的优势就是低价,什么乘坐舒适性、可以随叫随到、个人定制化服务等,都远不及低廉的价格更有杀伤力。他们宁可花15元坐在脏兮兮的桑塔纳里,也不愿意花16元坐在整洁一新的帕萨特里。

所以,类似于苹果公司那种粉丝经济,互联网公司们其实根本没有学会,他们只有“见利忘义”的用户而没有粉丝,前面的路依然漫长。


发表评论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