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百度地图大战的背后 是扑朔迷离的数据标准之争

高德百度地图大战的背后 是扑朔迷离的数据标准之争

晨雾 / 2016-10-17 10:3797147

近两天,业界最有意思的新闻,莫过于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撕X大战了。

这场战事首先是高德挑起来的。就在近日的云栖大会上,高德总裁俞永福高调地宣称,高德地图在日活数据上已经完成对百度地图的超越,目前排名市场第一。

高德的底气来源于两家第三方数据公司。首先,它已经允许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进行嵌入代码监测验证。

其次,来自艾瑞mUserTracker的监测数据显示,高德地图手机客户端的最新每日活跃设备数在地图导航类目中排名第一。此外,在每日使用频度和时长方面,高德也排名第一。

而这一下子就触怒了百度的神经,并很快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有意思的是,百度搬出来的是另外三家第三方数据。

首先,百度地图援引的中国联通9月份”沃指数“移动App排名中,日活数据超过高德地图近50%。其次,易观国际9月移动App排名数据中,根据日活、环比增幅等维度,百度地图也排在高德地图之前,且易观数据中,高德在9月环比增长为-3.02%。

最后,在QuestMobile公布的秋季数据中,百度地图的排名也在高德地图前。

这一场战争,百度援引的第三方数据,至少从数量上,3:2领先高德。

但问题其实并不在这里,而是为什么这么多第三方数据,提供的竟然都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联想到之前智能手机市占率的数据打架事件,甚至经济领域GDP和CPI统计数据的互相矛盾,可以说,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已经被绕懵了。

从国际经验看,统计数据的发布并不仅仅是一连串数据的公布,更应当包括数据的来源、方法、意义和适用范围等的公开。发达国家统计机构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往往提供详尽的数据来源、生产过程、适用范围等。

如果把统计数据看作是产品的话,理应有着详细的“说明书”。缺少“说明书”,数据的使用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对数据的误读难以避免,甚至会影响数据的公信力。

所以,尽可能在业界树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当务之急,否则这些互相打架的数据和机构,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和迷惑,也会影响我们对数据的判断。


发表评论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