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摩拜亦非ofo 永安行成共享单车第一股

既非摩拜亦非ofo 永安行成共享单车第一股

肖逸文 / 2017-04-07 11:35119311

共享单车的竞争中,大多数人关注到的或许还是摩拜和ofo的烧钱大战。但在证监会4月6日发布的文件中可以看到,一直从有桩自行车开始就默默耕耘,2016年下半年才进入无桩共享单车的“永安行”,其IPO申请已经通过审核,共享单车第一股即将诞生。


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和引发的争议都不小,尤其是在摩拜和ofo再现烧钱抢市场的手段,让人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越发担忧。

永安行共享单车所属公司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板发行审核已获通过,但发审委同时也提出了质询,其中除了有对永安行运营状况的质询外,也隐隐透出对共享单车盈利方式和盈利能力的关注,以及对“扫码解锁”这种使用方式可能带来的专利纠纷。

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本就坎坷颇多。最开始的有桩单车需要“定点取,定点放”,虽然管理上给运营者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使用时让人感觉限制太多,体验不佳。去年莫名火爆起来的无桩共享单车,于短短几个月间在全国投放了数千万辆,以有些“无赖”的方式让几乎所有的人行道都成了共享单车的停车场。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使用者得到了极为便利的体验,运营者却难以管理。而且,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蓄意损坏、强占私用等问题层出不穷,押金去向问题也饱受争议。最关键的是,尽管资本市场对共享单车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包括很多共享单车创始人在内,谁也不知道共享单车的盈利方式到底应该是怎样。

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出台管理政策,上海的政策中就有3年强制报废的规定,这无疑又是对共享单车盈利方式的一次拷问。普遍一元钱一次的低价收费,3年强制报废的规定,高损坏率带来的维修成本,让人不禁怀疑光靠运营单车租赁业务真的能让共享单车实现盈利吗?还是说,数以千万计的共享单车只是流量入口,日后可能在单车、软件上出现的广告才是盈利点呢?不得而知。

如今,共享单车市场日趋饱和,对盈利方式的探索也逐渐成为关键问题。就这一点而言,不像摩拜和ofo那般激进,在公共自行车领域潜心多年的永安行,或许能更快向大家交出答卷。


发表评论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