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安波福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软件赋能,智行无界”的媒体技术分享会。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领衔,和多部门骨干一起,就本土化战略、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供应链安全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本次分享会的核心内容整理。
本土化与全球化: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
近年来,本土化与全球化成为车企和供应商共同关注的焦点。杨晓明表示,安波福早在全球50个国家布局制造基地,其中中国拥有20个生产厂,这种布局并非单纯为了规模,而是为了应对全球产业链变化带来的风险。同时他强调“本土化不仅是生产本地化,更是技术、供应链和服务的全面自主可控” 。
安波福提出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还通过技术创新为全球化铺路。例如,其风河操作系统完全由中国团队开发,知识产权归属中国,符合国内数据管理要求。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为供应链出海提供了机会。“真正的‘在中国,为全球’是将中国创新的技术输出到国际市场。”杨晓明说道。
智能驾驶:回归安全本质,稳步推进技术
近期,行业对智能驾驶的宣传口径从“自动驾驶”调整为“高级辅助驾驶”,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唐海宜认为,这并非技术倒退,而是行业回归安全本质的体现。“任何主机厂开发的系统目前都是L2级别,而L3及以上需要完全不同的系统架构和安全标准。”
安波福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系统化的安全架构。从车端系统设计到软件部署,安波福采用航空级的风河操作系统,确保毫秒级响应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此外,其端到端模型开发强调数据质量和验证闭环,以交付技术可信、系统可靠的产品。“我们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功能安全认证,这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唐海宜补充道。
超级电容CPM: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
电动车在极端情况下(如完全失电)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安波福推出的超级电容CPM(碰撞保护模块)成为本次分享会的亮点之一。该模块可在车辆失电后10秒内实现12个车锁的三次解锁,确保乘客能够及时逃生。
唐海宜解释道:“传统的机械备份在新场景下可能失效,而超级电容通过瞬时放电驱动电机,解决了电动车无电状态下的解锁难题。”这一技术不仅符合功能安全C级标准,还体现了安波福“安全优先于舒适与智能”的理念。
供应链国产化:自主可控与全球协作并行
芯片国产化是安波福本土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杨晓明表示,安波福在中国的产品已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国产化。“国产化不仅是转向国内企业,更是确保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他提到,部分国产芯片已通过车规级认证,为行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供应链出海方面,安波福通过整合中国供应商的优势资源,帮助合作伙伴适应海外市场的法规和成本要求。例如,其铜材供应商凭借快速响应和成本优势成功进入欧洲市场。“中国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产能,更在于灵活性和创新速度。”杨晓明说道。
操作系统之争:专业化的价值
针对车企自研操作系统的趋势,唐海宜分享了安波福风河系统的差异化优势。与开源系统相比,风河系统作为商用级产品,能够降低车企的间接投入,提供高安全性和实时性支持。“开源看似免费,但维护和定制化开发的成本可能更高。”他举例道,风河系统已应用于航空、医疗等高要求领域,其可靠性在智驾场景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感知技术未来:多模态融合是方向
关于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争议,唐海宜表示,安波福更倾向于多模态感知方案。“每种传感器都有其局限性,融合才能实现全天候可靠性。”他预测,未来毫米波雷达将向卫星化发展,信号处理集中至域控制器,从而提升算力和感知精度。尽管激光雷达成本较高,但其在某些场景下的不可替代性仍值得关注。
结语
安波福的技术分享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智能驾驶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仍是不可妥协的底线。通过本土化创新、系统化安全架构和全球化协作,安波福正推动行业迈向更稳健的未来。正如杨晓明所言:“无论是本土化还是全球化,最终目标都是为市场提供可信赖的产品。”
发表评论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