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的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首发评测:送给大众用户的真香预警

脱胎换骨的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首发评测:送给大众用户的真香预警

徐伟杰 / 2019-07-07 21:0095019

从Zen架构诞生之日起,关于AMD的逆袭故事就在我们眼前一步步上演——从第一代锐龙的略显青涩但足够惊艳,到底第二代稳步推进的深度补强,用性价比和口碑引爆销量。如果说这个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主题,那“真香”就是最恰当的注脚。AMD用一个架构两代产品逆境翻盘,如今在消费级市场攻城略地不亦乐乎。

风头正劲,那自然要用新产品进一步扩大战果。

image001.jpg

 第三代锐龙处理器正是在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环境中问世。Zen2架构、7nm制程、PCIe 4.0接口……等等等等,AMD恨不得把能用上的新技术都堆砌上去,高调的宣发让也让外界对新U的性能有着诸多猜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

技术简析

尽管AMD新U上的新技术纷繁复杂,但从使用的角度理解起来却并不难。具体的技术解析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没那么复杂:从使用角度告诉你三代锐龙到底强在哪?》 

image003.jpg

简而言之,AMD在这代产品上将技术重心放在了提升用户日常和游戏体验上,新的架构、制程、和技术将CPU的单线程与游戏性能提升到了上代锐龙无法企及的水准,与目前Intel CPU在游戏及日常表现上旗鼓相当。 

Cinebench R20作为性能测试基准,AMD官方称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在单线程性能上比上代旗舰强出了21%。这足足五分之一的巨幅进步,四成得益于7nm工艺和频率提升,六成则得益于架构方面的优化。而L3缓存翻倍、内存频率和管理调度方面的进步,则可以视为在游戏方面的专门优化 

image009.png

除了硬件层面的提升,AMD还与微软在软件层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一是线程分配策略从混合线程扩展转向线程分组,这样的策略转变会让三代锐龙处理器在线程数较少的任务场景下表现更优,例如游戏。二是ramp-to-load频率跳变能力大幅提升,通过Collaborative Power Performance Control 2技术,将Zen2架构的频率提升时间降低至仅为1-2毫秒,远胜于Intel,用户会发现日常应用程序的开启速度更快了。

不难看出,新的线程分配策略从侧面说明了一件事:AMD真的对他们的单线程性能很有信心。

产品图赏

本次首发评测,我们拿到了两颗CPU,分别为AMD锐龙9 3900X和锐龙7 3700X。 

image011.jpg

锐龙9 3900X定位于旗舰,包装盒为提拉式,而锐龙7 3700X则是常规的盒装,与上代产品差别不大。 

AMD锐龙9 3900X规格为1224线程,频率3.8-4.6 GhzAMD专门为其扩容了高达70MB的游戏缓存,TDP 105W。锐龙9 3900X的定位为消费级旗舰,售价上与Intel酷睿i9-9900K为同档。但需要注意的是,AMD为其官方钦定的对手其实是同为12C24Ti9-9920X不过众所周知,HEDT平台的成本比起普通的家用消费级来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这里还是选择各方面成本相接近的i9-9900K作为比较对象。 

AMD锐龙7 3700X规格为816线程,频率3.6-4.4 GHzTDP 65W。同样的,锐龙7 3700X的直接对标对象为Intel酷睿i7-9700K,定位于高端游戏/家用处理器,价位也非常相近。 

image021.jpg

二者都标配了Wraith Spire Prism散热器,四热管直压式足以应对非超频的日常使用。

评测配置介绍

本次评测的性能实测,我们分别准备了AMD和Intel平台进行对比,通过实际的测试看看锐龙9 3900X、锐龙7 3700X与同价位的i9-9900K和i7-9700K之间的性能差异,具体配置如下: 

image023.jpg

两套平台都采用其基本频率和睿频策略,无手动超频,Intel平台配置4热管风冷散热器以使得散热水平接近。

性能实测:基础性能

首先,我们先测试处理器的基础性能,这一环节采用常见的CPU-Z、wPrime、7-zip、以及WinRAR进行基准测试。

1. CPU-Z 

CPU-Z.png

2. wPrime 

wprime.png

3. 7-zip 

7-ZIP.png

4. WinRAR 

WinRAR.png

5. 小结

可以看到,AMD锐龙9 3900X相较Intel酷睿i9-9900K在CPU-Z的单线程性能测试中甚至还占有微弱的优势,不过总体来说处于相当的水准。而在多线程应用这一AMD的“传统强项”中,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相较同价位竞品直接强出了一个数量级。

性能实测:专业软件

这部分的测试针对专业用户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类渲染场景,采用软件包括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Blender Benchmark和Corona Benchmark。

1. CineBench R15 

CinebenchR15.png

2. CineBench R20 

CinebenchR20.png

3. Blender Benchmark 

BlendrBenchmark.png

4. Corona Benchmark 

CoronaBenchmark.png

5. 小结

在专业应用领域,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多核心多线程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即便Intel能在单核效能上占点便宜,但在多核碾压下,同价位的锐龙处理器依然是完全胜出。

性能实测:游戏性能

当然,作为定位于家用顶级的CPU,广大普通用户最关心的永远是游戏性能。在这一环节,我们采用3DMark、《刺客信条:奥德赛》、《地铁:逃离》、《古墓丽影:暗影》、《杀手2》、《最终幻想15》进行实测。

1. 3DMark-FireStrike 

FireStrike.png

2. 3DMark-TimeSpy 

TimeSpy.png

3. 《刺客信条:奥德赛》

《刺客信条:奥德赛》中,画面质量预设极高,开启DX12,分别在1080P、2K、4K分辨率下进行效能测试。

刺客信条.png

 4. 《地铁:逃离》

《地铁:逃离》的Benchmark中,画质Ultra,开启DX12,分别在1080P、2K、4K分辨率下进行测试。 

地铁.png

5. 《古墓丽影:暗影》

《古墓丽影:暗影》中,画面质量为预设最高,SMAA 4x锯齿,开启DX12,分别在1080P、2K、4K分辨率下进行性能测试。 

古墓丽影.png

6. 《杀手2》

《杀手2》中,画面质量预设默认,开启DX12,分别在1080P、2K、4K分辨率下进行性能测试。 

杀手.png

7. 《最终幻想15》

《最终幻想15》Benchmark中,画质预设High Quality,分别在1080P、2K、4K分辨率下进行测试。 

最终幻想.png

8. 小结

在游戏测试环节中,我们发现了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在跑分与游戏实际表现中的差异。3DMark中,由于多线程的优势,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很占便宜,比起同价位竞品的分数高很多。不过在实际的游戏中,却并没有反映出这一巨大优势。

一定要提醒的一点是,这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高分低能”,在保证同等游戏体验效果下,多线程能力自然越强越好。因为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可能如我们的评测一样,只以一个“纯净”的系统环境单跑一个游戏程序,包括社交软件、浏览器、甚至是游戏多开才是玩家们的日常应用场景。专业跑分软件中多出来的那一大截,虽然在帧率中看不见摸不着,却会在真正使用时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影响的是整体的使用感受。

无论如何,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游戏表现已经基本与对手相持平,反映到帧率中差异只有个位数。对于AMD来说,这是相当长足的进步,也是至关重要的特性。新一代锐龙处理器在游戏上的表现称得上是脱胎换骨,这也会成为吸引小白用户们购买的关键因素。

PCIe 4.0:战未来

最后,就是聊一聊PCIe 4.0了。我们对AMD平台上的PCIe 4.0 SSD用CrystaldDiskMark进行了测试,得到了高达5000+MB/s和4200+MB/s的顺序读写速度,以及相当可观的4K读写性能。

image055.png

但,尽管在数值上高出了目前的主流产品许多(最多3500+MB/s),它的实际用途在现阶段却有些尴尬——PCIe 4.0对于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们来说都太过于超前了,无论是配套硬件的开发还是软件的适配优化都需要时间才能逐步跟上。换言之,目前PCIe 4.0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足够的生态去展现。据我所知,它目前在8K级别的视频剪辑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可普通人有几个会用到呢?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PCIe 4.0是无用的。相反,我认为在下游厂商们反应过来后,PCIe 4.0将迎来真正的火爆。这是一块产品层面的处女地,一种新接口新标准的推行背后所代表的市场远不止小小的SSD,尤其是对于PCIe这样的主力接口来说,它有着更多、更多、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说,PCIe 4.0是新一代锐龙平台上真正“战未来”的技术,并且,属于它的未来很快就会到来。

总结:这一次的真香,会更多地来自普通用户

从实际的评测结果来看,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用一句“脱胎换骨”来形容是不为过的。相较上一代的Zen+,Zen2架构不愧是数字迭代的升级:IPC和制程两方面的合力让单线程性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这带来了足以比肩竞品的游戏性能;尽管转变了线程分配策略,但多核心的硬件优势依然能在工作场景中带来碾压性的效率优势。保有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补齐的原先的短板,这让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竞争力直接上了一个台阶——毕竟,每个用户都是潜在的游戏玩家。 

image057.jpg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Zen架构从原先的青涩粗粝,一步步被打磨到今天逐渐开始熠熠生辉。AMD终于把它盘圆润了,那么下一步,真正的战争就无可避免。可以说当代的PC消费者是幸运的,AMD此刻的逆袭脚步一如十数年前,年轻的读者恐怕不知道,当年AMD风头正盛之时,曾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不是夸张的的修饰词,是实打实50%以上的市占率。

AMD不想要重返盛况?

话说到这里,我们作为消费者理应会心一笑。每当两强相争之时,就是技术快速迭代、性能飞速提升的时候。真正的刺刀见红之际,谁都不会存有挤牙膏的心思,AMD已经明确表态不会有,首当其冲的Intel就更不会有。所以,尽情期待吧,这一次的推荐不仅给追求高性价比的专业工作用户,也给更广大的游戏和家用用户。

相信只要吃到了,就难逃一句“真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