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涨价背后:收割的季节到了!

滴滴涨价背后:收割的季节到了!

晨雾 / 2016-09-07 09:2173336

滴滴终于还是涨价了。近日起,在北京市内,滴滴顺风车一人搭车起步价(包含三公里里程)由10元调整为12元,此后每公里收费由1.3元上调至1.5元,涨幅约20%。

所谓互联网思维,无非就是利用重金和血本砸市场圈用户,最终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排挤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垄断优势;二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尤其是黏性,让你慢慢适应、喜欢直到离不开我。

显然,滴滴的两个目的基本都已经实现了。有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而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更加坐实了中国专车市场的头把交椅。滴滴这只气球已经膨胀到无穷大,掌握了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和控制权,这也就意味着,收割的季节到了。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烧钱赔本做买卖的,烧钱只是目的,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就要考虑收支平衡并进一步盈利了,不仅要把烧掉的钱给捞回来,还要加大马力产生新利润。以前对你笑脸相迎甚至各种谄媚,好吃好喝伺候着,打折优惠补贴促销极尽讨好,今后可就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了,因为你们的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化,主仆关系彻底颠倒,而且,这个市场已经没有替代品了。

所以,滴滴不停跳价,并不是没有底气的,一方面他们也到了该收割韭菜、产生利润的季节,一方面他们也不怕你用户不买账,除了滴滴你们还有啥可以用的?不用我们行吗?品牌已经创出来了,用户黏性也已经栽培成熟了,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没得选。

当然,滴滴方面也一定是做了周密的考量,在用户接受度和赚取利润之间取得一个相对平衡,同时还要保证司机的利益。所以目前的涨价幅度,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但我们依然担心,掌握了垄断优势的滴滴,会不会日益变本加厉?

企业追求盈利当然是很自然的事情,但问题是,作为滴滴来讲,其实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自行控制好价格,互联网时代的精髓就是尽可能把实惠让给用户,为用户让利。至于成本压力和盈利,是滴滴自己需要解决和消化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只靠涨价,把成本简单转嫁到用户身上,这是有违互联网的理念的。

我们原本寄希望于滴滴这样的互联网新贵可以打破传统的出租行业的垄断,可没想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却形成了新的垄断。现在只希望,对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趋势进行有效的遏制,给予其他互联网公司一些开放空间,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价格机制进行有效监管。另外,也希望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能够与时俱进进行变革,吸收互联网的新鲜理念,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


发表评论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