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35岁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与意义?

高通35岁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与意义?

小小的世界 / 2020-07-06 18:1629416

2020年7月2号,高通(Qualcomm)终于迎来了自己的35岁生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通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这个来自美国的企业为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智能手机提供心脏(骁龙系列处理器)。其极富争议性的专利授权模式帮助无数厂商方便、快捷地打造出优质产品,但也因此被冠以“专利流氓”的名号,受到无数的诉讼与罚款。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与发展,这家通讯领域的巨头注定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

那么高通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个位置的?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高通还能延续自己的强大影响吗?本篇文章,我们将从高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出发,试图拨开迷雾,探寻这其中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意义。

微信图片_20200706170225.jpg

CDMA,一项源自好莱坞的技术

尽管高通在1985才成立的,但是它的故事却可以从一位40年代的好莱坞女星讲起。海蒂·拉玛是一位犹太人,大学专业学的是通信工程。不过因为实在太漂亮太豪放太叛逆,海蒂·拉玛大学上了一半就转行进入演艺圈,之后也是顺利地进入了好莱坞。因为文章主题以及篇幅的缘故,关于海蒂·拉玛的故事不会讲述太多,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和钢琴家安塞尔借鉴同步演奏钢琴的原理发明了“跳频技术”——通过频率跳变来扩大通讯容量并对信息进行加密。他们本来是希望美国政府可以利用该技术来阻止日益丧心病狂的纳粹。然而,该技术在二战之后的冷战时期才获得了应用(最先由霍夫曼公司商用)。

timg (2).jpg

时间拉回到1985年,这一年前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艾文·雅各布联合另外六个合伙人,在圣地亚哥成立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高通公司(Qualcomm),这个名字其实是Quality Communication的缩写,意为提供高质量通信。代表这雅各布和同事创业之初的梦想和期望。但伟大的梦想掩盖不了现实的骨感,事实上,高通的起步还是比较寒酸的,最初整个公司只是一家比萨饼店楼上的一间办公室。

timg.jpg

艾文·雅各布)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所有的成功企业从建立伊始,都会有可靠的创始团队、严密的商业计划以及清晰的商业模式。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在高通这里不是这样子的。根据艾文·雅各布日后的访谈记录,他是这么说的:“高通创立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详细的商业计划,也不知道实际的产品会是什么,但是我们坚持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数字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一定会在未来人们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听起来热血澎湃,但初期的高通还是如无头苍蝇一般,大家都在各领域摸索,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维持公司运转。无论对雅各布还是他的合作伙伴们来说,这都算不上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11643598773748657055.jpg

有一次,高通接到了一个关于卫星系统移动通讯项目,而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该项目成功的而关键所在。问题十分棘手,但在通信领域深耕多年的雅各布还是思考到了解决办法——以“跳频技术”为基础开发CDMA,使得网络容量可以提高四十倍,彻底解决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但创业初期短缺的资金还是严重的束缚了高通。为了生存,高通不得不暂停CDMA网络的研发工作,并将接到的项目改为OmniTRACS系统——一个利用卫星帮助长途卡车实现与总部之间通讯及定位的工程,以便于管理这些卡车的物流传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在市场不断地摸爬滚打,艾文·雅各布认定CDMA将成为日后通讯领域的基础架构。而凭借这对OmniTRACS系统不断地深耕与运营,高通也慢慢积累起自己的技术实力与资金。这一次,高通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致力于CDMA技术的商用。

时间到了1989年,高通公司和旧金山太平洋电话公司一起合作,实现了CDMA技术在的首次成功实验。此后,高通开始在CDMA技术的演进道路上蒙眼狂奔,公司上下全体行动了起来,拉客户、作演示、完善技术,不断在世界各地游说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研究人员。终于,在高通同仁的全力推动下,CDMA终于在1993年7月成为了全球标准,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

成功出圈的高通还来不及高兴,就被残酷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因为市场早已有重磅玩家登场——TDMA(时分多址技术),该技术在1989年就已经被业界认可,而欧洲地区更是早已广泛部署基于TDMA技术的GSM网络制式,刚诞生的CDMA想突出重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为了在夹缝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高通开始了一系列尝试。1994年,全球第一个CDMA商用移动通信网络在中国香港和记电信运行,效果很一般,但CDMA的发展浪潮已经不可阻挡。1996年,韩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也开始部署CDMA网络,并大获成功,特别是韩国市场,在商用第一年就达到了100万用户的目标。

但彼时的高通又迎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说服更多的终端厂商加入自己的行伍。高通也是非常直接,能说服就说服,不能就直接自己上。1998年8月21日,高通发布了自己的CDMA手机——高通pdQ,然后将其销售到全球各地去,同时高通还生产芯片和通讯系统设备。在这种“软硬结合”的推广方式下,CDMA网络也慢慢具备了与GSM一较高下的实力。

3a4cce48cb80301fe5cc4f0ee853e67f.jpg

(高通pdQ-800)

正所谓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之,高通的努力为CDMA建立了宝贵的发展环境,而它自己也即将迎来公司发展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高通的黄金时代

1999年,国际电信联盟将CDMA技术选做3G技术的背后标准,高通在行业中的地位被无限拔高。从当时三个主要网络制式的名字里面,我们就能看出端倪。WCDMA、TD-SCDMA、CDMA2000,这些标准全部都和CDMA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毫不夸张的说,3G的时代就是高通的时代,高通好日子就要来了。

timg (2).jpg

(国际电信联盟)

高通能取得如此高的行业地位,既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仰仗历史进程的推动。当时CDMA的老对手TDMA也遇到了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运营商想要承载更多的用户,就需要投建更多的TDMA基站,成本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这使得不少运营商对此颇有微词。而CDMA依托“跳频技术”,从诞生伊始就自带大网络容量光环。高通曾邀请全球250家运营商参加了一次技术演示,在演示中,采用CDMA技术搭建的网络能支持的用户数量为初代模拟信号网络的10到20倍,相比之下,TDMA只有3倍。艾文·雅各布眼光的确毒辣,CDMA远比TDMA更适合作为未来通讯技术的基石。

尽管当时的高通手握未来,但其本质依然是一家体量有限的小公司。之所以能够纵横四海,自然也离不开背后美国政府的强大推动力。当时欧洲各国抱团搞“通信欧标”,美国见状也急于强调自己的话语权,毕竟主导国际电信标准的制定是掌控电信产业主导权的关键,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就这样,以美国的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后盾,明里暗里的在本国以及日韩等小弟身上推行CDMA技术。无论是底层的CDMA技术,还是高通牵头的CDMA2000标准,庞大的美国本土市场以及游说来的附加市场都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和用户,为CDMA做大最强构建了基本盘。

在一系列操作之下,凭借着核心技术、海量专利以及政府后盾,高通站在整个行业的金字塔顶端。任何需要使用CDMA技术的厂商都必须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而高通也将强者恒强的故事应用到商业法则中,通过更多的研发来构筑自己的技术壁垒,逐步构建起一堵恐怖的专利墙。

为了让其他厂商们能够更加放心大胆的使用CDMA相关技术,高通放弃原有的通信设备和手机业务,退出了与第三方厂商的直接竞争,转而将公司的重心专注于技术开发、授权以及半导体芯片研究。然而,正是这个决定为高通开辟了一条更为光明的康庄大道。

0b55b319ebc4b745457d6247d8fc1e178b8215f1.png

高通的芯片研发实力一直都不弱,从2000年开始,高通就一直在芯片领域尝试更多的可能,包括集成GPS、电源管理IC以及蓝牙芯片。而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SoC化设计趋势来临,高通也凭借着这些年磨砺出来的多功能统一整合能力迅速上车,并渐渐成为行业霸主。

通常的SoC包含CPU、GPU、ISP以及调制解调器等多个部件,与一般人所认知的不同,CPU、GPU是SoC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却不是最为关键的,最为关键的部分是调制解调器。德州仪器、英伟达的移动SoC产品之所以会淡出市场,也正是因为做不好这个玩意。但这对通信行业起家的高通来说并不算是一个问题。在此之前,高通也通过收购AMD手上imageon公司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了强大的Adreno系列图形处理器。有了强大的调制解调器和图形处理器,再配合其他一些同样领先业界的设计,高通的移动SoC成为了市场上的广受热捧的存在。

timg (3).jpg

2007年11月,高通正式推出了QSD8250,这是第一款被冠以骁龙名号的产品,同时也是第一款主频达到1GHZ的移动设备处理器,而这款处理器最终用在了索尼爱立信的XPERIA X10、谷歌的Nexus One以及HTC Desire等经典机型上。但让高通真正被消费广为熟知的应该是MSM8260,当时的小米手机一代就采用了这款芯片,在雷老总疯狂营销之下,高通也变成了高性能芯片的代名词。

之后,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宣传工作,高通将旗下的芯片重新划分为200、400、600以及800系列,分别对应不同的价位的手机。之后,高通又陆续推出骁龙800、801、660、835等多款经典产品。时至今日,顶级安卓芯片也依然要仰仗高通。

有了先进的芯片技术,又握有大量的核心专利,这两项元素构成了高通在市场上“征税”的基础,这就是高通饱受争议的QCT以及QTL业务。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向各大智能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用,无论是在3G网络技术智能手机时代的CDMA、WCDMA技术、还是4G网络技术智能手机时代LTE技术,高通都拥有众多核心标准技术专利。这便意味着,如果智能手机厂商不采用高通的核心技术,就没办法达到标准执行3G、4G网络技术通信。

timg (4).jpg

作为世界通行的标准,交专利费其实无可厚非,只是高通的收费方式比较过分。高通的收费标准是按照手机类型的售价来决定的,尽管你可能在硬件上与高通没有任何的关系,但高通依然要向你收取一定定价比例的费用。其实高通敢如此横行霸道也并非完全没有底气,除了我们一直所说的核心技术壁垒,高通推出的专利保护伞模式也是其敢于“征税”的基础。

所谓专利保护伞,是指厂商与高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的同时,高通一般还会与手机厂商签署一个反授权协议。即手机厂商把自己申请的专利,反向授权给高通,并放弃对其他与高通签署同样协议的手机厂商的起诉权。平心而论,这固然伤害了很多大厂商的利益,但也给了很多初创企业喘息的机会,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OPPO、vivo,其发展进程中也都享受过这一模式的红利。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过去的小厂商慢慢都羽翼丰满了起来,不再需要高通提供什么所谓的庇护。相反之下,高通异于市场的收费标准使得厂商们不堪重负,推翻“高通税”已经成了一项历史使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高通的苦日子似乎要来了。

帝国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高通从2G时代开始发家,在3G时代横行霸道,予取予求,凭借这行业垄断地位肆意妄为。而天下苦高通久矣,如何在4G时代终结高通的垄断地位,就成为了全世界通信行业的心照不宣研究命题。

为了摆脱CDMA技术的桎梏,饱受压迫的通讯行业同胞合力搬出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作为4G LTE的基石。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两种技术各有优劣优势,但OFDM技术历史十分悠长,早期因为基础物理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开发,其中包含的绝大多专利都已经失效,厂商们所受到的制约以及需要缴纳的专利费用都要少很多。

看到大事不妙,高通开始牵头打造3GPP2组织,并继续往UMB(超移动宽带)方向走,但大家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只能自讨没趣,最终也停掉了CDMA的未来演进,停掉了3GPP2。

好在高通在行业里面的根基足够稳固,早年通过收购Flyrion公司,在OFDM技术领域也算是有所布局,抛弃UMB与CDMA并不能让通信企业完全摆脱高通的魔抓。只是相对于3G标准,4G LTE标准的核心专利相当分散,华为、三星、爱立信等都持有相当数量的4G核心专利,高通的专利优势被明显削弱,而随着华为、中兴等企业在行业里的地位越发提升,那个高通一手遮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高通曾经用技术法律相辅相成的手段在市场上大肆劫掠。如今全世界也以相似的手段回报高通,除了上一段我们提到行业内相关企业联手,在技术上排挤高通。高通在原本引以为傲的司法领域也饱受挫折。高通首先面对的是各个国家、地区的反垄断部门调查:2010年1月,韩国政府在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后,对其处以2.36亿美元罚款; 2015年1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反垄断罚款60.88亿元人民币;2015年7月,欧盟委员会对高通公司展开了反垄断调查,并处罚了12.29亿美元;2016年12月,韩国监管部门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宣布对高通处以8.8亿美元罚款………

除了各国的反垄断部门,高通也受到了很多通信企业的反垄断诉讼: 2005年7月,博通公司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诉讼,最终高通赔付了8.91亿美元; 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根据Nokia等六家公司举报,对高通进行了反垄断调查,最终以和解结束; 2016年4月,黑莓公司抗议高通公司收取的特定专利费用过多,在仲裁之后,黑莓获得了高通8.15亿美元的赔款; 2017年1月,苹果起诉高通“垄断无线芯片市场”,并提出了近10亿美元的索赔,从而开启了两者长达817天的专利大战。

timg (3).jpg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高通的厄运还远不如此。为了在汽车电子、物联网产业等领域有所建树。2016年10月,高通公司首次提出以约3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恩智浦(NXP),但遭遇一些恩智浦股东的阻力,随后高通又将收购价提高至440亿美元。而在苦苦争取两年之后,该案最终以高通公司放弃收购而告终,为此高通还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timg (6).jp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高通饱受官司以及恩智浦收购案折磨的同时,它自己也被另一个半导体巨头盯上。2017年11月6日,美国博通公司(Broadcom)提出的以每股70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的收购高通。高通公司以低估高通价值为由拒绝的博通的收购提议,到了2018年2月份,博通又将收购总价进一步上调至1210亿美元,并加紧了对高通股东与董事会的游说。

高通,似乎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timg (7).jpg

否极泰来还是回光反照?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尽管压力山大,高通最后还是打退了咄咄逼人的苹果,也最终避免了被博通收购的命运。

高通首先选择对苹果正面出击,2017年5月17日,高通在美国加州指控富士康等四家苹果代工厂侵犯其专利;7月19日,高通又在德国起诉苹果;10月14日,高通也在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对苹果发起23起司法诉讼,并要求禁售苹果的产品。虽然最终在美国的官司高通失败了,但在中国,高通却拿回了主动权。2018年12月10日,中国福州中级法院授予了高通对苹果及其4家中国子公司提出的两个诉中临时禁令,苹果的iPhone 6S、iPhone X等多款机型遭遇禁售,而苹果也不得不推送更新改变iOS的系统过渡动画来规避风险。截止到2018年6月,苹果和高通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50多场诉讼,涉及6个不同的国家以及16个不同的司法辖区。

终于,这场大战在2019年以和解收尾,双方达成了一份于2019年4月1日生效的为期六年的技术许可协议,包括一个延期两年的选项,以及一份多年的芯片供应协议。根据高通的说法,与苹果达成的协议包括苹果对高通的赔款,苹果将一次性支付赔款,但这两家公司并未披露具体金额。

timg (8).jpg

在与博通的斗争,高通也凭借着自己手中丰富的资源慢慢取得了上风。出于对博通会大幅砍掉高通的研发支出的担忧。从2018年1月开始,包括小米、OPPO等众多与高通公司建立深厚关系的行业伙伴开始声援高通,它们甚至公开表示如果高通被博通恶意收购,他们可能会转头主推其他供应商的芯片,不惜与"双通"集体翻脸。

2018年3月10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通知博通公司,不得随意采取行动将总部迁往美国。不管有任何措施,都要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CFIUS。而到了3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签署总统行政令,正式否决博通收购高通案。根据特朗普的说法,“禁止收购者提议收购高通公司,禁止任何实质上相同的合并、并购或收购计划,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至此,高通所面临的两大阴霾彻底被一扫而空。

timg (9).jpg

(博通CEO陈传福与美国总统特朗普)

从现在的角度回看,高通之所以能够“拳打”苹果,“脚踢“博通,还是跟它自己领先的行业地位有着很大关系。苹果之所以会选择和解,是因为面对5G时代的风口,自己的战友英特尔并不能及时为iPhone提供5G调制解调器支持。而环顾四周,华为的产品难以进入美国市场,况且作为直接竞争对手,也很难将后背交给华为。联发科和三星的技术都还不够成熟,苹果同样也难以和他们展开合作,市场就只剩下一个高通可以依仗了,这也是苹果的无奈选择。

而CFIUS和特朗普会在关键时刻出手保护高通,同样也是要保护高通的行业领先地位。根据CFIUS发言人的说法,目前,高通拥有大量3G、4G网络技术专利,同时在5G技术方面也拥有强势地位,政府则担心博通收购高通后削减研发经费,从而削弱高通乃至美国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最终还是高通强大的技术实力挽救了自身的危局。

timg (10).jpg

但5G时代的到来,还是让高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既与行业内竞争加剧存在一定关系,也在某些程度上与市场大环境有关。早在去年底的一次采访中,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普夫就表示:“中国的5G部署速度非常惊人,以往的新科技浪潮都是由美日韩这些国家引领,中国通常会晚个5年甚至10年,但这次中国在第一年就推出了”。从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第一个同时支持SA/NSA以及毫米波技术的基带是华为的巴龙5000;第一款将5G基带集成进SoC的是华为的麒麟990 5G;首发5G双载波技术的是联发科的天玑1000系列处理器。尽管骁龙865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华为和联发科的产品,但较高的成本也打击了其市场竞争力。

根据小米公司CEO雷军的说法,骁龙865处理器的成本价格比上代增加了500到600。再算上比以往要求更高的散热以及射频需求,骁龙865以及相关配件的成本逼近1000元。这大大限制了厂商们的发挥空间,搭载麒麟990(荣耀V30、Nova6 5G)以及天玑1000+(iQOO Z1)的产品已经将价格下探到了2000元档以下,虽然在性能上不敌骁龙865,但赶上今年形势特殊,性价比就是最吸引客户的买点。反观高通阵营,手握骁龙865的厂商受限于成本无法下场贴身肉搏,只能用骁龙765G苦苦支撑。而根据目前的情报,下一代的骁龙875价格也不会有什么优势。

除了具体的芯片业务,高通在推动5G技术的演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众所周知,5G所需要的主力频段,为Sub-6GHz厘米波和毫米波两大频段,由于此前厘米波频段在美国已被军用雷达、专用私人无线电、非授权频谱、星地通信占据。基于这样的现实基础,如果美国的通信技术公司希望能在本土尽快部署5G,就必须搞定毫米波技术。而高通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自然也不能例外。

然而推动毫米波技术的直接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毫米波自身特性受限,虽然其短波长和窄光束特性让信号分辨率、传输安全性以及传输速度得以增强,但传输距离大大缩减。此外,毫米波很容易被墙壁、树叶和人体等障碍物阻挡,更增加了建站成本。虽然在高通与合作伙伴的努力下,已经有一些支持毫米波的终端被投放市场,但反馈却算不上理想。

毫米波必然是5G发展的必经阶段,相比Sub-6GHz厘米波,毫米波能提供更高的下行速率以及更大的网络带宽。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Sub-6GHz厘米波终有一天会像当年的TDMA那样遭遇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而未来最理想的状态还是依靠两条腿走路——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相辅相成,实现覆盖范围和网络性能的更优搭配。

只是现阶段想要应用毫米波还比较困难,高通受限于自身国情赶着头皮上也很无奈。而包括中欧在内的大多数其他国家由于发展基础和美国不同,虽然大家都同意毫米波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在毫米波技术研发、设备投资以及政策规划部署也都没有停止脚步,但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在于发掘Sub-6GHz技术潜力。毕竟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还是实现5G网络快速覆盖,而这暂时只能靠Sub-6GHz。

所幸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斥资97亿美元加速回购3.7GHz-4.2GHz频谱,这意味美国本土也可以开始大力发展Sub-6GHz厘米波,高通也总算可以缓一口气了。

结尾:一场跨越35年的话语权之争

timg.jpg

纵观高通公司的发展史,其本质上就是一场国际通信话语权的争夺史。从一开始的与欧洲争夺2G话语权,到3G时代垄断话语权,再到4G时代开始逐渐丧失话语权,高通在35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无数的荣耀与阴谋,也见证了无数传奇与落幕。

如今的5G产业正在重塑格局,更是凹显了5G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三星、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来之汹汹、不断蚕食骁龙芯片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紫光展锐等中国芯片力量逐渐占据上风,以中国为核心的5G产业正逐步实现领先。尽管美国政府不惜撕破脸皮,亲自下场遏制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但有道是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科技行业的高光时刻早已不可阻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