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S2021 | EM3袁野专访:构建个人显示设备与传统显示器共存互补的未来

CTiS2021 | EM3袁野专访:构建个人显示设备与传统显示器共存互补的未来

Flying195 / 2021-06-10 15:3840694
标签:CTiS2021

在五六年前,VR/AR行业迎来第一轮热潮,这波浪潮下诞生了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和人们对此过高的期望,虚拟现实这个车轮并没有被推动起来,当行业的泡沫破裂陷入沉寂,VR/AR设备也成为一个寥若晨星的高端玩具。

DSC08164副本.jpg

可随着VR/AR从业者变得冷静,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产品分类背后涉及的信息技术网络、AI、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领域,这一行业开始回暖,朝向更为理智且务实的方向发展,这期间也再一次诞生了众多新兴VR/AR设备品牌,而EM3就是这一行业中的一员。

DSC_6785.jpg

EM3作为VR/AR行业新晋选手,在上个月迈出了自己在VR/AR领域的第一步,推出了EM3 STELLAR。EM3 STELLAR想要解决的首个问题,是传统显示设备“便携”和“沉浸”的矛盾,因此EM3 STELLAR在107g的可折叠轻巧机身下,能够呈现出相当于在桌面办公28寸的OLED显示器或者是在客厅观影120寸高清电视的画面效果。

DSC08056副本.jpg

面对VR/AR这一重回视野的新兴领域,热点科技在第一届CTiS展会上,对EM3头戴式显示器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兼COO袁野进行了采访,就个人AR显示设备这一全新品类的未来及应用方式进行了沟通。

DSC_6763.jpg

1. 目前主流显示设备依然是传统屏幕,EM3是如何看待未来个人显示设备发展?

头戴显示器和传统显示器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参考音响和耳机的关系,它们在性质上很像,都是音视频类的设备,向可穿戴的方向发展。之所以我认为头戴显示器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可以参考耳机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原理来看,头戴显示与传统显示相比,在满足用户显示需求方面有一些先天性的优势。

比如,它可以解决大屏和便携之间的矛盾;可以轻松地呈现3D立体、全景环绕的影响;可以保护使用者的隐私,减少对周围人的打扰。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显示技术所不具备的。

当然,头戴显示技术也一些相对的弱势,比如它更适合个人使用,而不太适用于影院、商场这类公开场合。另外,可穿戴设备会面临使用负担的问题,即使是耳机这么成熟的产品,也无法让用户全天候地佩带。

所以,头戴显示和传统显示各有优劣,它们之间不会存在谁完全替代谁的关系,而是会各自发展,互相补充,共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屏幕使用需求。就像耳机发展到现在,也并没有让音响的数量减少一样。

之所以头戴显示器还没有普及,主要原因是受到技术限制,它能给用户带来的收益不能超过使用它的成本,所以,这也是EM3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要不断提升画质、丰富显示功能,给用户更多使用它的理由;

其次需要提高连接适配性和人机工学的设计,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舒服;

当然好看也很重要,因为眼镜这个品类带有强烈的身份象征性,所以外观对眼镜来说十分关键。

目前,头戴显示器已经发展到了可用的状态,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很快它就会成为像耳机一样大众化的数码产品。

2. 手机是目前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随身电子设备,相比手机这种能直接放在口袋出门的传统显示设备,EM3的优势会有哪些,普通用户是否会有需要来支撑这项功能?

长远来看,我们是期待XR设备能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的。与现在的手机相比,它可以真正做到解放双手,而不仅仅是一只手,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信息处理效率,突破手机屏幕的局限性。但是从目前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我认为在5年内,甚至在10年内,替代手机都不太现实。

一个基本的逻辑是,想要替代手机,性能需要全面超过手机,但是也意味着产品的体积重量不会比手机小,用户不会愿意从早到晚戴着这样的设备。

虽然这几年光学显示模组的体积越来越小、计算单元部分也有了针对智能眼镜的芯片;但是电池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步,加上VR、AR、5g等相关技术的功耗非常高,以目前的水平,一个一万毫安时的充电宝,也只能支撑智能眼镜运行不到半天。所以,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性能超过手机、能够全天候佩戴、无线一体化的智能眼镜。

我认为在近几年,智能眼镜会以两种主要形态存在:

一种是像耳机一样的外设,配合手机或者电脑使用,主要负责提供特殊的显示效果,比如当作一个便携大屏,或是3d显示器,EM3的首款产品STELLAR就是类似的定位。

第二种是可以独立使用,纯无线一体的产品形态,但是他们一定是用来满足某种特定需求的。因为虽然技术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可以针对特定的场景需求,通过产品配置上的取舍 ,牺牲掉一些参数比如体积、续航或者价格,但换取另一些关键的功能让它在这个场景下比手机更好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生产力工具ipad以及专门用来玩游戏的switch。这些设备在特定场景下确实比手机好用,但是他们无法完全替代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 虽然VR/AR设备已经诞生一段时间,但这一设备并没有像手机一样成为主流产品,那么你是如何看代当前头戴显示器的大环境?

如果说,我们认为主流的定义是像手机、电视这样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的设备的话,那VR/AR设备在近几年之内很难发展到那个量级,因为这种量级的产品,一定是满足了某些全民级的刚需,才会有那么大的需求量。而VR/AR目前更多的是用来提升效率和提升体验的,所以在未来的5-10年里,我觉得它更有可能发展为像ipad、耳机这样级别的的数码产品,当然,这些品类的市场量级也相当大。

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于VR/AR设备的需求程度会一成不变,他取决于我们生活方式和信息形态的变化。

比如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大家用小灵通、大哥大也同样能正常生活。但如今,非智能手机已经无法承载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形态了,没有了微信、视频、移动支付,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困难。

同样,一定会有一天,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不再只是图片、视频,而会变成3d图片、全景视频,因为这样能记录更多的信息;人们远程沟通的方式也不再只是视频会议,而是会变成VR虚拟会议,因为这样我们能获得更高的沟通效率。到了这个时候,VR/AR就会逐渐成为刚需。

这种信息形态的进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人们有明确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发展。

信息形态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往往是互相牵制的,但一旦形成闭环,这个轮子就会持续不断地滚动起来,并且越滚越快。近两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良性循环的形成,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一个健康的生态正在被建立起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