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胶片影像周抢先看 “遍地”中画幅相机

富士胶片影像周抢先看 “遍地”中画幅相机

Napoleon Chan / 2023-10-19 20:2754947

在10月19日,筹备已久的FUJIKINA富士胶片影像周在上海展览中心抢先与广大摄影师、媒体、KOL朋友见面,这是富士在2023年最重磅的线下活动,也很有可能创了中画幅相机密度之最,它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在10月20号正式开幕前夕提前一起进去看看。

DSCF1824.JPG

在2012年,富士胶片推出了微单/无反相机——X-Pro1,这是富士首款去掉反光镜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也是富士首款“自立门户”,完全摆脱其它相机厂依赖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它带有旁轴光圈取景器,整机采用旁轴相机外观的复古造型,直接奠定了未来数年富士无反相机基调。

DSCF1778.JPG

DSCF1723.JPG

不过在FUJIKINA富士胶片影像上,唱主角不是历史更悠久的X系列无反相机,而是拥有中画幅传感器、更适合办影展的GFX系列,而且GFX相机密度之高,在展区、试用区里只要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台展示机,或是有数台试用机摆在你眼前。

DSCF1679.JPG

DSCF1719.JPG

在2017年,富士推出旗下第一款中画幅数码相机GFX 50S,正式与哈苏展开竞争。其实早在1948年富士就推出旗下首款中画幅相机FUJICA SIX,这是一款6x6画幅的皮腔相机,搭载了一支75mm F3.5。到了1954年推出了其历史唯一一款双反相机——同样使用了6x6画幅的FUJICAFLEX,它搭载了一支FUJINAR f2.8/83mm镜头。

DSCF1700.JPG

DSCF1701.JPG

在胶片时代富士没有停止过中画幅相机业务,在1986年推出了FUJIFILM GX680巨型电动6x8单反相机,在2003年更是为这系列机型推出2068万像素数码后背。不过在数码化大潮下,富士终结了难以数码化的中画幅相机,2002年推出的FUJIFILM GF670成了绝唱。

DSCF1732.JPG

DSCF1729.JPG

新推出GFX 50S没有延续胶片时代的画幅,而是使用了一块50MP、44x33mm大小CMOS图像传感器,传感器面积明显小于645画幅,但比全画幅要大50%左右,像素更高、画质也更好。GFX 50S问世代表了富士与哈苏展开正面对抗,在数码时代,哈苏、飞思是唯二坚持做645画幅中画幅相机的品牌,哈苏44x33mm数码相机延续传统思路,机身做工精细,价格高,使用的是镜间快门而不是帘幕快门。GFX 50S更像是一台全画幅相机放大版,使用帘幕快门,转接全画幅单反镜头更好用,机身价格更便宜,镜头更多、更新速度更快。

DSCF1717.JPG

更关键的一点,富士在2019年抢先推出GFX 100,率先在十万元以内机身中实现一亿像素,与全画幅拉开了差距,也抛开竞争对手。在今年9月,富士推出了两支移轴镜头GF30mmF5.6 T/S、GF110mmF5.6 T/S Macro,它们是首款原厂无反移轴镜头,成像圈远超全画幅移轴镜头,进一步巩固了富士在44x33mm中画幅市场的优势。

DSCF1663.JPG

DSCF1816.JPG

DSCF1761.JPG

在FUJIKINA富士胶片影像,富士大量围绕GFX系统设展,涉及到人像、风光、微距、星空、建筑、航拍多种不同摄影题材,两支移轴镜头也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DSCF1757.JPG

DSCF1763.JPG

DSCF1819.JPG

除了以中画幅为核心的摄影器材外,富士在8600㎡+展厅,挑选了1000+幅来自全球各地、600+合作摄影师的摄影作品进行展示,当中包括了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赛作品以及玛格南展览专区。

DSCF1776.JPG

DSCF1695.JPG

DSCF1692.JPG

对于摄影活动来说,讲座已是必不可少,富士在为期三天影像周中准备了多场讲座,比如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Free solo 徒手攀岩》中国地区的制片人兼摄影师王振分享的《勇者爱山——川口塔峰探险》幕后的故事;有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文物摄影师孙志军的《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留存的意义》;摄影师余嘉将与文物修复师们一同讲述《用影像对话三星堆》。

DSCF1772.JPG

如果你想在FUJIKINA富士胶片影像留下更多纪念,记得前往“与你共伍“X-SPACE五周年展区域,发小某书领购物袋与胸针等礼品。

DSCF1800.JPG

DSCF1677.JP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