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赔偿500万!谁来管管汽车圈保密协议?

一不小心就赔偿500万!谁来管管汽车圈保密协议?

中环吴彦祖 / 2025-09-20 16:0517776
标签:汽车

前两天,有媒体曝光了厂家为他们准备的保密协议,粗粗一看,违约只要赔偿500元,而仔细一看,好家伙,是赔偿500万元!

这种行为已经属于欺诈,不是正常车企能干出来的。

u=1949726696,250870412&fm=253&app=138&f=JPEG.jpg

这两年,有关汽车保密协议是越来越离谱,一方面,赔偿金额从5万10万,再到50万500万,甚至还有1000万的,好像谁的保密协议赔偿金额更高,谁就更有面子一样。

同时,保密协议更加普及化,不止新车亮相,一张新座椅、一个新政策,都能成为保密协议的核心内容。

MTAwMTE0XzE3MzU5OTc3MzgyNTA=.jpg

当然,保密协议签得多了,总有违约的时候。例如,2025年1月,知名车评人陈震在其社交平台发布道歉视频,因公司违反保密协议提前发布领克新车型视频,已收到领克品牌方律师函。

律师函要求陈震方支付500万元赔偿金,原因是他团队的工作人员误将发布时间设置为早上8时30分而非晚上8时30分,导致新车信息提前泄露。

之后,陈震将这笔赔偿款付给了领克,此事告一段落。

001ZmGemgy1i5ivya88uoj62dc35sb2b08.jpg

不过,高额索赔事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声音。有网友评论认为这可能是一次“事件营销”,也有网友质疑是否为剧本。一些“鸡贼车企”可能故意调高违约金金额,并买通媒体,让他们提前发布,然后通过巨额赔偿来吸引全网注意,获得大量流量,起到为新车造势的目的。

7f437bb3ly1hxrdv34f9cj20j609jwft.jpg

由于媒体赔偿金是厂家和媒体之间的私事,到底有没有赔,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所以关注泄密事件的网友,成了厂家的免费宣传资源。

总之,合理的保密需求媒体们也都能理解,但一些明显带有营销意味的保密协议,要尽量减少。不然当保密协议脱离了保密的本意,变成营销手段,将会让正常的保密协议变得没有公信力。



发表评论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