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厂商在发布一款新产品时,往往会有AMD和Intel两种不同处理器的版本供用户选择。以目前的主流商务本为例,选购时注重性价比的话,典型配置差异就以AMD锐龙7 8745H和Intel酷睿7 240H处理器为代表。这个价位段的商用本,除了处理器之外,其余的规格配置基本接近,是选择AMD的处理器更好,还是Intel的更好呢?
这一次我们拿到了两台除了CPU其它配置都几乎一致的两台商用笔记本,其中锐龙版的是联想昭阳X5-14笔记本,搭载了AMD锐龙7 8745H处理器;而另一台则搭载Intel酷睿7-240H处理器,来实测看下CPU的不同,让这两款笔记本性能到底会有多少差距?孰优孰劣呢?
处理器参数介绍: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两款处理器参数。
AMD锐龙8745H:采用AMD创新的Zen4架构,领先的4nm制程,默认TDP为45W。
CPU为8核心设计16线程,基础频率3.8GHz,最大加速频率4.9GHz,L2缓存8MB,L3缓存16MB。GPU为Radeon 780M集显,12核心数,最高频率为2.6GHz。
Intel酷睿7 240H:采用Intel Raptor Lake架构,Intel 7工艺,默认TDP为45W。
CPU为10核心16线程设计,包括6颗性能核和4颗能效核,性能核基础频率2.5GHz,最大加速频率5.2GHz,能效核基础频率1.8GHz,最大加速频率4.0GHz,三级缓存24MB。GPU为Intel Graphics核显,64个执行单元,最高频率为1.55GHz。
此外这两台笔记本均搭载了32GB 5600MT/s的内存,1TB大小的SSD,以下是性能测试结果。
性能跑分测试:
废话不多说,我们使用多款软件进行性能测试,直接分数对比一较高下。
Cinebench 2024,酷睿7 240H的单核110分表现不错,不过多核性能上表现有些拉跨,580分要远远落后于AMD的876分,锐龙处理器足足高出酷睿51%!
3D Mark Fire Strike与Time Spy项目测试,这里我们主要看处理器内部GPU部分的表现,可以看到Radeon 780M还是要远远强过Intel Graphics。前者Radeon 780M的得分分别为8299与2925分,而Intel Graphics的得分则分别是4999与1425分。Fire Strike项目锐龙领先66%,Time Spy项目锐龙更是领先酷睿高达105%!所以尽管只是商务办公本,但是两者的图形能力表现锐龙已经是断层式的巨大领先。
7-Zip主要测试CPU文件的压缩解压缩性能,在这个测试项目中,Intel酷睿7 240H的评分为80.589 GIPS。
而AMD锐龙7 8745H的评分为99.183 GIPS,领先酷睿幅度23%,对于大型文件处理速度锐龙优势同样是比较大的。
Blender Benchmark主要测试处理器的渲染能力,其中包括monster、junkshop以及classroom三个测试项目,而在这三项测试中Intel全都落后于AMD。
AMD锐龙7 8745H三项测试分别为94.88分,66.52分以及50.05分。
Intel酷睿7 240H的三项测试分别为83.78分,52.83分以及32.23分。锐龙7 8745H分别领先酷睿13%、26%、55%。
看完常规的处理器测试部分,我们再对比下PCMark 10 Extended测试,涵盖了日常网页浏览、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等基础场景,文档编写、电子表格在内的生产力场景,还有照片编辑、视频剪辑等中高负载任务在内的数字内容创作场景以及游戏场景。
AMD锐龙7 8745H的总分实测为6891分,常用基础功能10231分,生产力得分9767分,数位内容创作得分9280分,游戏得分6571分。
Intel酷睿7 240H的总分为5558分,常用基础功能11352分,生产力得分8069分,数位内容创作得分7512分,游戏得分3749分。
除了常用基础功能部分Intel酷睿7 240H稍微领先外,其他方面的得分均落后于AMD锐龙7 8745H。生产力和数位内容创作方面,锐龙7 8745H领先酷睿7 240H 分别高达21%和24%,而游戏部分锐龙则更是高出酷睿75%之多!
UL Procyon的照片编辑测试,通过脚本控制Adobe Lightroom应用程序,测试笔记本实际执行主流图片编辑时的性能表现,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实际性能体验。在UL Procyon的照片编辑测试中,我们测试得到以下结果:
AMD锐龙7 8745H总得分为6654分,其中图像修饰分数为8768分,而批处理分数则是5050分。
Intel酷睿7 240H总得分为5904分,其中图像修饰分数为7775分,而批处理分数则是4484分,均落后于AMD锐龙7 8745H大约13%。AI越来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而一些人士由于工作原因,更加追求稳定性与安全性,需要部署端侧的AI,那么这两台不同处理器的笔记本在部署本地AI后,谁的表现又更好一些呢?
我们使用Ollama进行了测试,需要注意的是Ollama默认是采用CPU进行AI计算。我们部署了大家最常用的DeepSeek R1 7b大模型,然后进行文字问答测试。
可以看到:
AMD锐龙7 8745H达到了12.22 token/s,提示词处理时间为218.04ms。
Intel酷睿7 240H达到了13.62 token/s,提示词处理时间为342.7492ms。除了DeepSeek R1,我们还用Ollama部署了Qwen 14b大模型,然后进行同样的测试,可以看到:
AMD锐龙7 8745H达到了6.05 tokens/s,提示词处理时间为594.8549ms。
Intel酷睿7 240H达到了6.08 tokens/s,提示词处理时间为930.4869ms。
可见,在Ollama上,无论是部署DeepSeek的模型还是Qwen模型,两款处理的token/s表现都很接近,Intel虽然要快一点点,体验上并不明显。但是Intel的提示词处理器时间太长,几乎都快达到AMD的两倍,综合来看的话,AMD的整体AI体验会更好一些。
如果说Ollama的测试没有明显展现出AMD锐龙7 8745H与Intel酷睿7 240H在AI体验上的差距,那LM Studio相信会给大家更直观地了解。
LM Studio也是很多人常用到的AI部署工具,它能够更好地发挥GPU的性能进行AI运算。我们使用LM Studio部署了DeepSeek R1 8b以及Qwen3 14b大模型,然后进行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在搜索大模型时,最好选择有标明“可能能够完全加载进GPU显存”标注的版本,这样我们可以把GPU卸载拉满,让GPU火力全开获得更快的速度体验,否则进入CPU+GPU混合运算模式,可能会降低速度。
Intel酷睿7 -240H测得在R1 8b大模型下的速度为6.22 token/s,而首个token用时达到了142.69s。
AMD锐龙7 8745H测得在R1 8b大模型下的速度为11.81 token/s,而首个token用时只有15.01s,首token用时几乎是酷睿7 240H的十分之一,差距巨大,体验迥异。
在Qwen3 14b大模型下酷睿7 240H的速度为3.76 token/s,首个token用时为131.48s。
在Qwen3 14b大模型下的速度为7.00 token/s,首个token用时为30.17s,AMD锐龙7 8745H也是遥遥领先酷睿7 240H数倍。
通过数据相信大家也能够看出来两者有多大的差距,那我在使用两款处理器进行AI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Intel会慢很多,比如同一个问题提出后,AMD思考用了28.01秒,而Intel思考竟然用了1分16秒。
无论是前面文件解压缩速度、处理器渲染、照片与视频编辑等能力锐龙的优势,还是在AI方面锐龙的速度领先,真的是肉眼可见。随着AI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被应用,AMD锐龙7 8745H相较于Intel酷睿7 240H带来的效率提升,可能不会只是一点半点而已。
除了进行以上的测试,我们还对两款笔记本进行了CPU的压力测试,谁的散热表现又会更好一些呢?
使用AIDA64的FPU测试项目将CPU占用率达到100%,然后持续了半小时,最后我们可以看到AMD锐龙7 8745H的功耗释放达到42W左右,其中CPU的频率为3.6GHz,温度为89.5℃。
而Intel酷睿7 240H的功耗释放达到32W,CPU的P核频率为2.89GHz,E核频率则为2.29GHz,温度为79℃。
很明显,Intel酷睿7 240H在长时间的满载运行中出现了降频,频率与性能释放都不如AMD锐龙7 8745H。
既然AMD锐龙7 8745H处理器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都要比Intel酷睿7 240H更强一些,那么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来了,在相同容量的电池下,谁的续航表现会更好一些呢?
我们使用PC Mark10进行续航测试,屏幕亮度统一设置到80%,音量30%,电池性能设置为平衡,最终测试得到AMD锐龙7 8745H版本笔记本的续航时间为11小时2分钟,而此时性能分数为6946分。而Intel酷睿7 240H版本笔记本的续航时间为10小时整,性能则是6139分。
没错,AMD锐龙7 8745H在性能得分领先约13%的情况下,续航还比Intel酷睿7 240H多出了1小时。真的是锐龙处理器性能更高反而功耗更低了。
总结:
通过以上的测试不难看出,AMD锐龙7 8745H在面对Intel酷睿7 240H处理器时,很多方面都有优势,常见的文件解压缩速度、处理器渲染能力、照片与视频编辑性能、端侧AI表现、功耗续航表现,以及长时间高负载下的性能释放表现,几乎是全方位的碾压。
所以,如何在这两款笔记本之间做出选择,已经有了答案。
发表评论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