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CEO王高飞的一则回应,将平台对汽车领域KOL的禁言行动推上了风口浪尖。一纸公告背后,是中国互联网内容治理从“流量至上”向“质量优先”转变的缩影。
“发这些尺度的跟酒驾一样,可能你酒驾好几次都没被查,但是有一天碰上就是行拘。”王高飞近日在回应多名汽车领域KOL被禁言时这样比喻。
他的表态紧随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公告之后,该公告宣布对多名汽车领域KOL用户予以禁言90天、禁止广告收益180天处置。
这些处罚指向的违规行为包括:恶意抹黑诋毁企业、散布涉企虚假信息、集纳企业负面、引导并煽动用户攻击企业等。
微博公布的典型违规案例,揭示了这次整治行动的针对性。
@小马甲不小 捏造称“某大厂研发的AI算法、招聘的211和985高才生全用来‘算计’经销商”。
@兲虎 未经核实就散布交通事故虚假信息,声称“使用智驾追尾导致四名乘客全部死亡”。
@科技Finder 断章取义炒作企业营销策略。
@地球上的Alex 攻击抹黑企业“背刺用户”。
@happynerd 直接攻击辱骂某品牌用户群体。
@DSP-Charles 造谣企业操纵舆论。
这些案例显示,涉事KOL的违规行为已从一般性意见表达升级为捏造虚假信息、煽动用户对立。
王高飞在回应中特别强调,这次禁言是“经历了取证/投诉/应诉/复核多个流程环节才禁言的90天”。
微博此次整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积极响应网信办“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一部分。
该专项行动旨在持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
就在不久前,9月20日,微博还因热搜榜单管理问题被网信部门约谈,随后承诺“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针对热搜榜单生态治理问题进行专项整改”。
这么多领域,为何专挑汽车KOL下手?
一方面,汽车品牌投放预算高,KOL通过极端观点更容易获取流量;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专业信息需求强烈,为KOL提供了影响力基础。
所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博主们在指点江山的同时,也别忘了法律的红线。
发表评论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