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2800亿,退订率高达19%!小米汽车陷入信任危机?

市值蒸发2800亿,退订率高达19%!小米汽车陷入信任危机?

中环吴彦祖 / 2025-11-03 11:2835971
标签:汽车

一家新势力车企,从人人追捧到人人喊打,可能只需要短短几个月。

v2-658b25cb4d119339f6ee2f305ab0ba87_r.jpg

两天前,港股小米集团股价下跌2.17%,收于43.20港元,创下一个令人瞩目的纪录:2025年10月,小米市值已累计蒸发超过2800亿港元,成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大的单月市值损失。

与此同时,小米YU7的退订率高达19%(据《汽车人杂志》公开的数据),预售订单量连续四周下滑。这场从资本狂欢到信任崩塌的风暴,正席卷这家跨界造车新势力。

回顾小米的造车之路,资本市场的冷淡并非一日之寒。

7a863f1c-5f51-4bd4-b293-763eabd174f5.png

早在官宣造车后的首个交易日,小米股价就仅在盘中一度翻绿,收盘时小幅上涨0.59%,与此前花旗银行预测的“更高估值”相去甚远。

这种现象持续贯穿了小米汽车的成长周期。从第一辆工程车下线,到雷军首次公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二级市场始终反响平平。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小米造车能力的质疑。

530596149_1751004495557.jpg

今年9月,242名小米YU7准车主因超长等车周期与定金不退问题提起诉讼,形成了规模罕见的集体诉讼。

事件的导火索是消费者在看到“8月开启首批交付”宣传后下单,却面临长达50多周的等待。

在车辆未下线、交付时间仍未明确的情况下,小米汽车却向部分准车主发送付款通知,要求“7日内支付全额尾款”,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订单,已付定金不予退还。

这种“超长等车+定金锁定”加“未交付先全款”的模式,彻底激怒了消费者。

一位准车主愤怒地表示:“车还没见着就要全额付款,这完全违背了‘先交付后结清’的行业惯例。”

b6b5571a791712d912d1aec14c98da84c7034b8a.jpg

小米汽车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既承载着市场的高度期待,又无法摆脱交付困境的尴尬。

YU7上市首日订单就突破了28.9万辆,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惊人,但首月实际交付只有6024辆。巨大的反差导致用户排队等车,而小米却优先生产交付利润更高的高配版。

行业内通用的“先买先得”原则,在小米汽车这里变成了“先贵先得”。因为配置不同,消费者的待遇天差地别。

这种策略不仅拉大了信任裂口,还催生了黄牛和订单转让的套利空间。

78d15208c5844551aadd47b5530ac2a7.jpg

小米长期以“高性价比+用户信任”建立的品牌形象,正因汽车业务而受到侵蚀。

所以,相比加快生产节奏,缩短已下单用户的等待时间,重新树立公众对小米品牌的信任,才是目前火烧眉毛的事情。



发表评论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