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母体孕育的两个高端品牌,在整合运营后却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岔路口。
今年2月,极氪与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极氪科技集团正式成立,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集团形成了“前端独立、中后台高度共享”的运营模式。

然而合并后的两个品牌却走向分叉:领克销量一路高歌,10月销量突破4万辆,同比劲增29%;而极氪10月销量21,423辆,同比下降14%。同在一個屋檐下,两者为何表现如此迥异?
吉利控股集团推动极氪和领克战略整合,正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2024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官宣对领克汽车进行股权结构优化,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

这种整合带来了实质性的协同效应。在研发方面,原本分开的两个智能化团队合并管理,极氪与领克品牌今后都将使用极氪自主研发的极氪浩瀚智驾系统。
产品委员会的统一管理,让两个品牌之间的内耗竞争减到最小。

更重要的是成本节约。至2024年年底,产品研发方面的整合已经帮助双方降低15%的研发费用。在终端渠道方面,极氪可以借用领克的渠道和投资商资源,尤其是在下沉市场。
然而,与领克的高歌猛进相比,极氪的表现显得颇为挣扎。
根据集团规划,极氪品牌应以大中型车为主,聚焦30万元以上市场。但在消费者心目中,极氪的品牌认知度还不够高。

产品线方面,极氪被指“过于杂乱,从轿车到SUV再到MPV,几乎涵盖了所有车型,但却缺乏爆款车型”。与定位清晰的领克相比,极氪的产品策略显得不够聚焦。
更严重的是,极氪频繁的改款策略引发了消费者信任危机。仅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一年内,极氪001便进行了三次升级,迭代速度之快堪比电子产品。

尽管进行了组织调整和资源整合,极氪科技集团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最大的压力来自于2025年销量目标——集团总销量目标为71万辆,其中领克39万辆、极氪32万辆。
从目前进度看,领克完成目标的可能性较大,但极氪前10个月仅完成16.5万辆,距离32万辆的年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极氪与领克的不同轨迹印证了一个市场真理:清晰定位与稳定品质才是赢得消费者的不二法门。
对于已重回吉利控股怀抱的极氪而言,如何在与领克的协同中找回自己的节奏,将是决定其能否迎头赶上的关键。
领克卖疯,极氪下滑!两个品牌合并后为何南辕北辙?
中环吴彦祖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5758号
发表评论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