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继续追踪】AMD delays the R600 yet agai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5 13:41:00
删除的到底什么内容,谁看到了贴一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3:44:00
原帖由 happypunisher 于 2007-2-25 13:36 发表

(运行温度是4.9K) 指的是用的液氦沸点温度还可以相信 如果说是GPU温度,那是胡扯 你可以问一下上液氮大炮的几个,沸点77.35K(-195.74)温度显示会是多少~~ 再来关注 ...
你不会认为流片测试的时候跟现在OC一样还要PCB,然后给PCB加散热设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3:47:00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7-2-25 13:23 发表



公平的说,从NV10开始,ATI就总是在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期间只有R300一个例外
在这种奋力追赶中,某些大跃进是难免的

实际上,R400,R520上市之前都有着极为曲折的过程,为了把R520造出来,很多人付 ...
这方面的现在应该不是秘密了,有空写点出来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nv40这边有什么疯狂的努力么?作为nv的翻身之作,应该也有不少秘闻可以写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3:49:00
原帖由 EveningRain 于 2007-2-25 13:41 发表
删除的到底什么内容,谁看到了贴一下吧
贴出来继续被删?

基本上就是说,r600的工程样品初期完全不能用,和设计预想相差太大,召唤ibm接手以后终于走到只需要解决把基板装上pcb这一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3:51:00
原帖由 happypunisher 于 2007-2-25 13:50 发表

一句话,要通电不?
牛角尖就不必钻了
前面我也说了具体情况我不知道

但实验室里的情况,很多时候是无法用正常思维去衡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3:52:00
原帖由 westlee 于 2007-2-25 13:47 发表


这方面的现在应该不是秘密了,有空写点出来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抱歉,半导体工艺制程方面我的水平跟大家一样,都只懂点皮毛。甚至更低

不过我可以考虑鼓动别人写我转述,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3:57:00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7-2-25 13:52 发表



抱歉,半导体工艺制程方面我的水平跟大家一样,都只懂点皮毛。甚至更低

不过我可以考虑鼓动别人写我转述,呵呵
看来nv工艺制程上的保守是很多教训得来的经验。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4:02:00
happypunisher是个思维很严谨的人,但有时候,跳出先入为主的思维你会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比如下面这个东西,它可以将一组标准平面电路冷却到0.005K

类似的冷却设备IBM有数套,适用于不同大小不同温度环境的平面电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4:04:00
PS:现在的极限是单个门电路-7次方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25 14:06:00
既然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把前面那贴补上吧,厚道一回
R600第一个版本的频率,电压,电流,没有一个跟实际的最终版本吻合。R600的第六个流片在65MHz上通过的基本物理检测,然后ATI就跟我们放出消息说是ALL CLEAR了
其实这是第3次系列流片,大概时间是11月份,当时IBM已经做好了接手擦屁股的准备
而且所谓的400MHz也不是常规环境,而是应ATI方的“好奇”做了个极限,运行温度4.9K……本来这个时候的芯片也不是常规芯片了。返工之后ATI在IBM接手之前的所有流片都是平面摸型,也就是说没有互连层,所有电路都是平铺的,这个时候低温只要基底受得了电路是没有问题的,反正没有力学性能要求。4.9K是硅晶体的解体点,再冷点就够量子计算机的环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