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拨乱反正说矮轴,酷冷至尊SK650 矮轴机械键盘体验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54

帖子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9-7-2 16:19:15
最近经常会看到有些朋友聊到酷冷矮轴机械键盘,各种论调都有,有人说矮轴便携、适合办公用;有人说触发太快,初上手不适应;也有人说酷冷的矮轴键盘搭配了平板键帽,对手感影响比较大等等。但其实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实际用过,只是想当然的得出了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且不论这些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一种新型轴体出来后,不尝一下鲜怎么算得上一个合格外设玩家呢?有一句话叫“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本着不做什么期望的态度,尽量客观的来分享一下这把SK650的体验感受。


Cherry 的矮轴从去年发布以来,市面上一直都少有成品,而且目前只有红轴一种,从cherry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矮轴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银轴的基础上,保持触发压力不变,再次降低了总行程和触发行程,理论上来说应该会有更快的触发和响应速度。这种轴体主要应该是针对笔记本键盘,或者是超薄机械键盘而开发研制的。



简开箱


SK650的外包装看起来非常狭长,主体图案是键盘的灯效图,风格还是一贯的家族紫白风。


背面的内容略微多一些,将键盘的六个卖点进行了单独介绍,包括矮轴、上盖材质,以及灯光等内容。


包装盒有两层,内盒是纯黑,此外键盘和附件分别用绒布袋和纸盒进行了归类。


这款SK650较为轻薄,绒布袋应该是为了方便携带而附赠的。不过个人认为便携的话,也许同系的SK630或者SK621要更方便点。键盘四周有一圈黄色保护膜,不撕掉的话看着挺违和。


钢丝拔键器和Type-C 接口的黑色尼龙编织线。




外观细节展示

第一眼的感觉,SK650和笔记本的巧克力键盘其实挺像的,只不过是标准的美式104布局而已。


键盘的长宽大概是428*125mm,这个尺寸比常见的窄边框机械键盘都还要窄一圈。


键盘平均厚度大概和1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SK650的各排键帽的高度完全相同,侧面看过去就是一个平面。


单看外观,SK650其实并不像一把我们认知中的机械键盘,甚至很多人都说它的手感也接近薄膜,前面的观点我同意,但手感方面我不敢苟同,后面的部分会具体说到轴体和手感。


键盘四周的高光倒角,包括中间的透光夹心层,细节和做工还是挺不错的,过渡平滑,没有明显的参差,缝隙也大小一致。


上盖采用了拉丝工艺的铝合金材料,很有质感,右上角的指示灯设计成了正方形,并且做了简约处理。


Type-C 接口好评,键线分离设计也比较方便携带。


底壳就比较简单了,只有四个防滑贴在四个角落,然后就是中间的酷冷logo了。



键帽和轴体

这是一套键帽镭雕工艺的ABS透光键帽,表面使用了类肤涂层,在常用功能键位上也都将对应功能图标印制了上去。使用起来会比较方便,但是这类键帽都需要打理勤便一些,否则会比较容易打油。


大键位采用的是简易平衡杆,怎么说呢,手感调校其实还好,而且一致性也还不错,但简易平衡杆对于后期更换键帽是一个硬伤。因为轴体变短,暂时没有配套的平衡杆和卫星轴可以搭配,所以目前采用简易平衡杆应该也是一个折中的做法。


cherry矮轴在十字立柱的周围增加了一个圈,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Cherry 矮轴的运行过程动图,整体的工作原理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将轴体的厚度进行了压缩。


MX Low Profile 矮轴比标准MX轴体的高度缩短了35%,由18.5mm降低为了11.9mm。


实物的对比会更直观一些,上图左边为MX轴体,右边为MX Low Profile 矮轴。


很公允的说,SK650的这套键帽对手感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用惯了传统机械键盘的人多数应该会觉得不适应,但如果是习惯了笔记本键盘的用户应该会非常的欢喜。我尝试更换常规的OEM高度键帽,更换后的手感更接近传统银轴的手感多一点。但大键位没办法更换,这样一来两种键帽之间的高度差就比较大了,看起来有点违和。


刚好我家里有一套超薄键帽,高度与SK650原装键帽相仿,换好后不同排的高度差也出来了,手感比原装键帽的手感要更让我喜欢一点。


重要的是整体并没有太明显的违和感。如果SK650的大键位不做成简易平衡杆的话,后期用户在键帽的可选择性上就会自由很多了,但目前来说这种设计暂时也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只期待官方会有可替换的键帽推出吧。



专业测试

本部分测试数据由@观纬测评 使用专业设备测试所得,已得到观纬测评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测试设备】:按键克重曲线分析仪
【原理】:将键盘保持默认状态在水平测试平台上,以模拟人手使用作为测试场景。模拟按压操作过程,感应器以缓慢且极高的灵敏度准确抓取各个点的压力变化,测出按键的克重和行程关系的曲线图,并计算实测与理论的偏差率。最后结合按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其手感特点、顺畅程度和导通特点。


【测试方法】:测出普通键(X1倍)的曲线作为参照标准,再选择操作频率最高的大键(带平衡结构的如Space)的各个测试点作测试对象,模拟人手操作习惯,将大键实际测出的曲线图与标准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偏差率,最终得出该键盘在实际体验时大键手感的优劣。


Cherry 矮轴的参数是3.2mm总行程、1.2mm触发,和45cN导通力。上图为MX Low Profile RGB轴的实测曲线,能明显看出是类似红轴的风格。


普通键位:线型保持和裸轴轴体测试数据基本一致,数据标准,各项参数偏差都很小,接近理论值,从系统打分(根据偏差率)来看,评分达到93.23分。


【SPACE空格键】:中心触发表现出色,在系统中拿到95.45的高分。而在左、右两侧的平衡杆支点处同时出现“总行程”和“导通行程”都有增加。因为左右侧在按压触发时,依靠平衡杆进行平衡后,会让下压和回弹的阻力有所增加,从而增加行程。并且这两项数据增大是必然的,我们只需要看它是否落在UI界面左下侧的“标准参数”上下限范围内。值得庆幸的是,Space键的左、右点触发得分都在80分以上,而且各项参数都顺利“绿”过了测试,不过左卫星轴阻力增大较多,右卫星轴预紧力低到接近临界的25.80cN,轻微的松垮还是存在的。其它大键位的数据都要比空格键更优,就不重复阐述了。



实验数据分析结论:
数值越接近100分,就说明对应键位的手感和直接按压轴体的手感是越接近的,也就说明键帽或者平衡杆对于手感的影响越小。从数据的稳定性来看,这款SK650矮轴键盘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理论上来说,它的大键是具备优秀手感的。


以上数据均为设备测试所得,真正的手感是否优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这里只是摆出数据以供参考。




驱动程序

使用Cooler Master Portal通用驱动进行安装SK650驱动,整体界面很简单,分为LED、宏、按键映射和配置文件四个部分。LED部分可以设置预置的多种灯效,或者进行自定义。其中有一个多层灯效有点意思,一共可以自定义四层不同的灯效同时进行展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曾经镭拓的MXX刚推出双层灯效系统的时候,很是惊艳一把,没曾想在SK650这里看到了四层灯效。


宏的录制和分配。


已经单个按键的自定义分配,都是很简单的图形界面,设置起来也简单。



灯效展示

矮轴的发光效果和传统RGB轴相差不大,灯珠位置也是在上侧,透明上盖显得整体都是光源。


正常单层灯效模式。这把键盘可以免驱调节灯效,通过FN+F2/F3/F4进行三原色的增减来调节灯光颜色。



四层灯效给我的感觉,有点像过于亢奋了的状态,有时间和兴趣的话,倒是值得好好研究,变化实在太丰富了。


还有一些特殊的游戏模式灯效。


因为悬浮轴四周灯光透出较多,周围这一圈灯带其实有点不太起眼。键盘灯效很多,就不一一展示了。



使用感受和总结


首先,这把键盘厚度比传统机械键盘低,所以即使不使用手托也不会感觉到明显不适应,但因为没有脚撑的设计,可能会有部分用户会觉得有些不适应;


其次关于键帽对手感影响的问题,从我习惯使用传统机械键盘的主观角度的来看,原始键帽虽然表面积要更大一点,但敲击的手感的确要稍微差一些,可能习惯用巧克力键盘的人会非常喜欢。按压手感类似于巧克力键盘和机械轴的混合体。而我更换不同高度的超薄键帽之后,手感有明显的提升;


然后是轴体行程问题,有很多人没有使用过就开始吐槽,说银轴已经是极致了,再短手感就不如薄膜了云云。也有人说行程太短,会导致按到钢板后反震到手指酸。我本人平时就比较喜欢使用红轴和银轴,也习惯使用蜻蜓点水式的敲击键位方式,就我的主观角度来看,矮轴依然是典型的直上直下的线性轴机械手感,与银轴相比较压力克数不变,只是行程更短,触发更快了而已。如果本身就没有按压触底习惯的话,那么在使用矮轴的过程中应该是不会有太多不适应的。也许我本就很习惯用银轴,所以适应矮轴也很快,键程短是很明显的能感觉到,但是误触真的没有。


对于SK650来说,这是一款比较领先的产品,也存在很多争议点,前面使用感受的内容我应该算是给出了比较客观的观点。超薄、简洁,做工和细节都到位;不足之处或者说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最主要就是平板键帽对手感带来的影响,其次是没有脚撑。至于轴体的手感好坏,我只能说喜欢银轴的朋友,应该会很快能适应矮轴。说到底还是每个人对不同轴体的偏好,决定了他对矮轴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个新轴体的键盘来说,与其凭空武断好用与否,不如摸到一探究竟了再下结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