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到微软Surface产品特性以及设计理念之后,我们对微软总部机械工程设计高级总监Andrew Hill、微软公司Surface产品经理Matt Chapman、以及微软中国Surface高级产品市场经理孙峪做了采访,他们对我们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专访的内容吧。
Andrew Hill(右二)、Matt Chapman(右三)、孙峪(右一)
记者:我们杂志是关注建筑设计领域的。刚刚听几位的介绍,我发现Surface这些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工程师解决难题。那么我想知道具体到建筑设计师这个群体,Surface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难点和痛点?介绍里说到Surface可以流畅地运行CAD应用,那其他的建筑设计软件呢?我们现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在推欧特克的软件Revit,它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行业有很多设计师为了用Revit,可能需要下大功夫更新硬件。不知道微软在设计Surface的时候有没有专门针对这个行业的考虑和设想?
Matt Chapman:建筑设计师毫无疑问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群体。他们所面临的工作上的挑战与我刚才所介绍的工程师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是完全一致的,包括对移动性、便携性的需求,以及对触控笔的支持和与新用户界面交互的需求。
Andrew Hill:其实我们自己就可以现身说法来介绍。在设计Surface的时候,我们也展开了很多需要利用3D, CAD的工作,而这些都是在Surface Book上完成的。它的分量比传统笔记本电脑有明显的减少,对工程师、对我们自己的设计师来说是非常便携实用的。
Matt Chapman:我们新推出的性能增强版 Surface Book(Surface Book Performance Base)正在进行相关领域的软件支持的认证。上一代Surface Book已经通过了多家合作伙伴的认证,包括西门子和欧特克。我们任何一款产品包括周边设备的开发,都非常注重合作伙伴的认证。我们也会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开发。
孙峪: 这是一个建筑行业的案例视频。在建筑行业,有很多的客户都希望能够与同事进行快速分享,包括设计的稿件和在施工现场得到反馈等等。原来传统的做法是需要工程师们拿纸和笔记录下来,或者配合用手机拍照,然后带回办公室再整理到一起。但是有了Surface产品之后,就没那么复杂了。所有的东西可以随时进行分享,采集到的内容可以随时编辑上传。因此也可以证明,我们的Surface产品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的用户非常好的选择。
记者:目前Surface这款产品,是否有针对汽车厂商的调研数据和需求的研究?在实际应用当中有没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Matt Chapman:我们确实也有针对汽车厂商的应用。例如英国的英菲尼迪。这家汽车企业在伦敦有一个大的展厅,利用Surface设备布置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数字化感受的展厅,帮助销售人员进行产品的展示。而在德国,我们也有很多的主机厂商客户在广泛使用我们的产品。
孙峪:大家可以看一下英菲尼迪这个案例的视频。英菲尼迪的4S店是坐落在商场这样一个租金非常昂贵的地方,所以由于空间限制,它能够展示的实体样车的数量非常少。但是客户在意的是如何能够得到更多定制化的感受,例如车辆的颜色的更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细节的变动会带来怎样的驾车体验的转变。那么如何在狭小空间里一一快速展示这些内容给客户呢?Surface就能帮上很大的忙了。
此外,Surface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它搭载Windows操作系统,这就意味着汽车厂商无需过多的开发,就能够使用它为客户服务。而且,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以及设备本身的丰富借口还支持多种外设的使用。例如在展厅里,动心的客户可以随即拿出信用卡,完成购买。这样一来,从客户定制到结算付款,一气呵成,全部通过一台小小的Surface就能完成。这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为客户带来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刚才介绍的Surface,都是从工程师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这个角度进行的。但是Surface还有其他的商用和家用的场景。能不能更广泛地谈谈它的优势?
孙峪:事实上,Surface在中国的销售业务非常乐观。中国的Surface是与全球其他地区同时发布的,到今年已经四年了。我们在销售Surface的过程中,不仅仅面向商用客户,也面向消费者。我们通过实体门店,以及合作伙伴,如苏宁、京东等,进行销售。同时,对于商用客户,我们还有很多认证的合作伙伴,通过解决方案的方式帮助我们销售Surface。在这个层面,我们其实是针对更广泛的人群,因为不仅仅是设计是,很多的客户其实都需要这样的二合一设备。
Surface业务增长的速度非常快。IDC的市场调研数据表明,整个二合一市场内,在这个价位的二合一设备基本上是由Surface主导的。因此,从某种角度上可以理解为,微软创立了二合一这样一个产品类别。
Matt Chapman: Surface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面向诸多人群的。不仅能提供独特的使用体验,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无论是轻薄便携的外观,还是触控笔的应用和触摸屏的性能,都将帮助不同人群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记者:之前我们的介绍都着重于工程师这个群体,突出的是他们对设备的严苛要求。但是其实普通的上班族可能并不那么在意产品的性能,而是更加在意人性化的设计、便携型或者只是单纯的喜欢一个设备的外观。其实Surface的定价并不低,那么微软是否有想法推出一款配置稍微偏低,同时价格也比较亲民的产品呢?
Matt Chapman:事实上,我们的产品,从Surface Pro,Surface Book,到Surface Studio已经能够基本覆盖不同的使用群体,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使用需求。
记者:我认为用户是很难区分一台设备到底是供消费者使用的还是专门针对某一类用户的。我认为所有的电脑都应该是大众产品。
Matt Chapman:我们的设计理念其实与您的观点是相近的。我们所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还是会面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的。而行业案例其实只是作为应用案例来向大家展示它在更加具体的使用场景中的优势而已。因此,在设计之初,我们希望有更大面积的受众覆盖,通过我们的设计吸引到更大的群体。因此,目前在我们典型的用户当中,大家可以发现,不但有学生,也有众多普通消费者,当然也有很多行业内的专业用户,包括今天大会所关注的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等等。我们很高兴的发现,他们的反馈相当积极,证明了他们对我们的设计理念的高度认可。
记者:刚才的很多影片都介绍了用户痛点和难点。但是我觉得很多方面,微软其实也在引领用户进行使用习惯的改变。我们在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是怎样给它做出这样的定位呢?此外,我也想知道,我们每次在设计这样的产品的时候,是如何了解用户的痛点难点的呢?除了市场调研和过往用户的反馈,有没有其他的渠道?
Andrew Hill: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大家提升生产力。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实现用户的期待,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不断的提高性能和易用性。
Matt Chapman:其实我们专门有一个部门来对用户进行焦点访谈。这个部门的核心工作就是定期与用户开展访谈,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使用我们产品的过程当中他们所发现的问题,进而最终实现我们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我们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受众,我们知道,不管是Surface Pro 4还是Surface Book,它们都是那些经常需要出差的人士常用的设备。所以,我们在总部实验室安装了一个飞机座椅,以模拟乘坐飞机座椅的状态时使用我们的产品是不是仍然能够发挥它的独特优势。
孙峪:我也补充一下。在中国,我们也会在每个季度,专门针对消费和企业CIO安排定期的面对面沟通。我们会倾听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以及行业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反馈。
而刚才您也提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除了这些客户反馈之外,其实也需要更前瞻性的调研。这就回到了为什么我们将Surface设计为一个二合一产品,而不是简单的把笔记本和平板进行合二为一。因为,我们深知,平板对于用户而言更多的是消费数据的时候使用的,而笔记本则是用于创造数据的。因此我们的Surface就表现出了它独有的前瞻性——我们将创造数据和消费数据合在一起,帮助用户只持有一个设备,就能兼顾两方面的使用需求。可以说Surface很好地体现了微软在前瞻领域的领先性。
记者:即便Surface是一个大众产品,在中国市场,进行产品推广的时候确实需要区分行业。我们刚刚看到很多宣传片,其实都在展现Surface如何帮助设计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增强协同工作的特点的。那么接下来,微软在中国会不会进一步针对具体行业做深入的推广?
孙峪: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针对国内的几个重点关注的、与设计相关的行业开展推广和合作,也收获了很多成功案例,例如在汽车、制造和建筑领域。而且,我们在其他领域,包括零售、教育和金融行业,也有很大的进展。这几个行业是我们商用Surface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领域。
记者:建筑行业有一个国标电子库,在中国,相关部门其实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去开发iPad的版本。其实咱们可以找相关的设计机构或者标准制定机构区开展合作,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真正帮助和方便国内建筑工程设计行业。
孙峪:您这个分享非常有价值,非常感谢,我们会认真考虑的。谢谢!
发表评论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