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谁有nVIDIA的完整的编年史?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07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发表于 2007-1-31 22:07:00
谁有nVIDIA的完整的编年史?
奇了怪了!
百度搜索只搜到ATi的编年史,有每一代产品的介绍和详尽说明。ATi现在出到第10代产品了。
可我怎么搜也搜不到完整的nVIDIA编年史?难道nVIDIA不够ATi强马?

强烈要求高人提供nVIDIA编年史!!!!!!!!!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发表于 2007-1-31 22:09:00
这个,以后我收集下资料,我来做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31 22:11:00
我也想要这么一份资料………………貌似PCI有份图片形式的…………不过好像信息不是很全…………而且那个不方便添加以及时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41:00
1.NV3是NVIDIA的第一代具备管线概念的显示芯片,基于它的显卡产品被命名为RIVA 128,但这一代产品并没有GPU的概念,其数据是通过CPU来处理的。不过,顶点和像素管线数目都只有一条,3D性能一般,并且问题较多,算不上一款成功的产品(NV3没有火起来,让NVIDIA在这一时期经济上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基于NV3核心的RIVA 128ZX显卡

另外,基于NV3的显卡还有一款,名为RIVA 128 ZX,管线数和其他参数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RIVA 128 ZX具备8MB显存,而RIVA 128则只有4MB显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44:00
2.NV4和NV5核心是同一年推出,它们的顶点/像素管线完全相同,均为1个顶点管线和2个像素管线。不同的是,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NV4的生产工艺为.35um,而NV5则是.25um),它们所集成的晶体管数有很大差距,NV4只有700万晶体管,而NV5却有1500万,是NV3的2倍有余。

基于NV4核心的TNT显卡

应该说TNT是NVIDIA崛起的功臣了,当年由于具备与VOODOO 1相媲美的性能,但价格却比VOODOO 1要便宜近半的价格,在家用3D游戏应用市场迅速打出了一片天地。不过,TNT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所以NVIDIA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推出了它的继任者TNT2。


基于NV5核心的TNT2 Ultra显卡
真正让NVIDIA击败VOODOO显卡的自然是TNT2了。在TNT广受好评的基础上,改进了引擎执行效率、管线传输速度的TNT2发布了,NVIDIA再次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因为TNT2的性能表现已经能够超越当时人人羡慕的VOODOOO2显卡了,而且价格更低廉。强劲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这两个征服市场的必要条件TNT2都具备了,其击败VOODOO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不过,此时的3DFX并未被NVIDIA逼上绝路,他们还有一定机会和实力,然而后面发生的事则彻底让3DFX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45:00
传说中未被Dream Cast使用的NV2有资料否~~



NV1DIAMOND 帝盟 EDGE 3D 3400XL 芯片组:nVidia NV1 nVidia 的第一块显示芯片     台湾著名的 DearHoney 数位音乐工作室 是这么评价此卡的:“這一張是史上第一張 PCI 音效卡,亦是 nVidia 第一張顯示卡,具有強烈的歷史指標意義。當年這一張音效卡搭配 SEGA 的遊戲,本想要在個人電腦上打下 3D 遊戲的基礎,但出師不利,最後宣告失敗。然而顯示晶片大廠 nVidia 就從這裡爬起來,之後的 nVidia Riva128 成功的寫下了 nVidia 輝煌的序章。雖然 nVidia 暫時放棄了音效卡的研發,但是畢竟是曾經耕耘過,也因為是第一張 PCI 音效卡所以格外的具有歷史意義。”     可见此卡意义非凡:1、第一块PCI声卡、也是帝盟的第一块PCI声卡;2、如日中天的nVidia的第一块显示芯片 、唯一的声音芯片。     芯片组:nVidia NV1     显卡左上角形状与网卡接头相似的好象是插当年专为世嘉土星游戏手柄。     2M VRAM+2M VRA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47:00
3.  在TNT2取得了空前胜利之后,NVIDIA并没有停止其前进的步伐,仍然遵守着他每6个月发布一款新品的承诺——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GeForce 256发布了。GeForce 256是首个基于GPU概念的产品,GPU将以往需要CPU处理的一些“活”,“揽”了下来,在显示芯片中“就地解决”,大大降低了CPU的负担。这是NVIDIA对于3D图形处理技术发展的最大贡献。并且NV10也是NVIDIA首款具备4条像素渲染管线的显示核心。从那时起,GPU的概念深入人心,管线的光芒完全被当时火热的GPU所掩盖。


基于NV10核心的GeForce 256显卡

从NVIDIA第一款四管线产品推出至今,NVIDIA先后共推出了9款4管线的显示核心,可谓非常丰富,但不同核心,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就像素渲染管道来看,有的是4x1,有的是2x2。4x1的意思是说,4条渲染管道,具备1个着色引擎,2x2是指2条像素渲染管道具备2个着色引擎,是变相的4管线产品。顶点管线也是因核心的不同而不同。

基于NV11核心的GeForce2 MX显卡

其中采用4x1结构的显示核心最多,包括古老的NV10,第五代核心NV31、NV34、NV36和第六代核心NV44及NV44A。NV10对应的产品是GeForce 256;NV31对应的产品是GeForce FX 5600系列,NV34对应的产品是5200系列,NV36对应的是GeForce 5700系列;NV44及NV44A所对应的产品分别是GeForce 6200和6200A系列。其中,基于NV10的顶点管线只有1个,NV31/34/36的顶点管线为2条,而GeForce 5700系列的顶点管线则为3条。

基于NV17核心的低端经典——GeForce4 MX440

采用2x2结构的显示核心,有NV11/17/18三个核心,分别隶属于GeForce2 MX和GeForce4 MX系列,是NVIDIA定位于低端的产品。NV11所对应的产品是基于GeForce 2 MX系列;而NV17/18所对应的产品都是GeForce4 MX系列,不过基于NV18的产品只有一款,就是GeForce4 MX4000。顶点管线方面,NV11/17/18都只具备1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50:00
4.  NVIDIA的任何一代核心,具备8管线的都属于高端产品。自GeForce2开始出现4x2结构的8管线产品起,它就一直保持着高端的姿态,例如,GeForce2 Ti,GeForce3 Ti和GeForce4 Ti以及现在的GeForce 6600显卡等等。

NV最早的8管线产品——GeForce2 Ti显卡(基于NV15核心)

NVIDIA8管线的产品也比较丰富,与4管线一样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4x2,一种是8x1。4x2结构的产品比较老,包括NV15/20/25/28/30/35/38。NV15所对应的产品是GeForce2 GTS/Ti/Pro/Ultra4款当时的高端产品,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的不同,管线数是一样的。

基于NV25核心的经典——GeFoce4 Ti4200显卡

   NV20对应的产品是GeForce3 Ti系列产品;NV25/28对应的产品都是GeForce4 Ti系列,其中NV28是为当时的顶级显卡GeForce4 Ti4800单独设计的核心,不过与NV25相比,在特性上没有区别,区别在于NV28能够上到更高的频率。

基于NV30的大家伙——GeForce FX5800显卡(气势不比6800差)

NV30对应的产品是当时为了和ATI Radeon 9700Pro抗衡的GeForce FX 5800系列显卡;NV38对应的产品则是为了与Radeon 9800Pro抗衡的GeForce 5900系列显卡。

基于NVIDIA首款8x1结构的8管线核心——NV43的GeForce 6600GT显卡

其中,NV15/20只具备1个顶点管线,NV25/28则具备2个顶点管线,NV35/38则具备3个顶点管线,基本上每升级一代产品,顶点管线都增加一个。

    8x1结构的核心,在NVIDIA第六代产品中才被采用,并且只有NV43一款核心。他所对应的产品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了——GeForce 6600系列产品。从这款核心衍生的产品非常之多,既有PCI-E平台的也有AGP平台的,包括6600标准版,6600GE,6600GT三大系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51:00
5. 在被ATI的9XXX系列显卡弄得灰头土脸之后,NVIDIA在2004年发布了第六代显GeForce 6800显卡,无论从从性能还是特性上来说,GeForce6800都要略好过ATI的X800,可以说在去年NVIDIA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紧接着NVIDIA又发布了GeForce 6800的升级版本6800GT和6800Ultra。

基于NV40核心的昔日“擎天柱”——GeForce 6800Ultra显卡

GeForce 6800GT/Ultra在特性上与GeForce 6800一样,只是像素渲染管线比GeForce 6800多出了一倍,达到了16条,性能提升也几近一倍。GeForce 6800GT和GeForce 6800Ultra的核心是重新设计的,代号为NV40U。而且,6800GT/Ultra的顶点管线也达到了6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2-1 08:57:00
原帖由 ikinari 于 2007-2-1 08:45 发表
传说中未被Dream Cast使用的NV2有资料否~~

NV1DIAMOND 帝盟 EDGE 3D 3400XL 芯片组:nVidia NV1 nVidia 的第一块显示芯片     台湾著名的 DearHoney 数位音乐工作室 是这么评价此卡的:“這一張是史上第一張 ...
黄仁勋在LSI Logi平步青云,但到1992年底,一个更有挑战性的机会摆到面前。

   黄仁勋在为LSI Logi工作的过程中,结识了克里斯(Chris Malachowsky)与普雷艾姆(Curtis Priem),两人以前都是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渐渐觉得应该干一件过瘾的事情,成立一家图形芯片公司。

   克里斯与普雷艾姆找到黄仁勋,力邀既懂技术又擅管理且年龄最小的黄仁勋加盟,一起创业,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而此时年届而立之年,在LSI Logi干了8年的黄仁勋正摩拳擦掌,准备开创自己的天地,三人一拍即合,黄仁勋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担任副总裁,普雷艾姆担任首席技术官。

   1993年1月,Nvidia正式成立。据说,黄仁勋还把第一天上班的时间定在2月17日,刚好是他30岁生日。不管是有意,还是巧合,黄仁勋兑现了自己30岁成立自己公司的诺言。

   在1993年进军图形芯片,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但算不上极具开创性的主意。据Bay Area公司图形芯片业的分析师乔恩(Jon Peddie)回忆说:“当时黄仁勋还专门打电话,咨询关于图形芯片市场与未来的走势,我告诉他,这个市场上还没起步已经乱成一团了,现在已经有将近30家公司,你最好别干这个。”

   黄仁勋后来对乔恩开玩笑说,那是他没有采纳的最好的建议。

   乔恩的说法并没有夸张。1993年,英特尔刚刚推出80586,并给这个系列取名奔腾。这位芯片巨头当时最大的努力就是甩开AMD,至于图形芯片还无暇顾及;SGI仍然只给一些工作站提供图形加速器;LSI Logi也尚未专做图形芯片;已经成立8年的ATI自己仍没什么产品,还在吃代工(OEM)市场;Matrox尚未专做显卡;Rendition(1993年成立)以及后来掀起3D革命的3Dfx(1994年成立)尚未出生。连微软的DOS系统都还尚未一统天下,更谈不上什么标准。

   更何况,当时显卡与声卡集成在一起,尚未形成专门的独立芯片市场。可以说,图形芯片市场接近于一张白纸,白得连一个箭头都没有。黄仁勋认为,这是领跑的绝好时机。

   黄仁勋费尽周折,拉来风险投资之后,马上组织研发,力图掀起一场革命。1995年,Nvidia终于推出第一款图形芯片产品NV1,但出乎黄仁勋预料,NV1没人叫好。

   黄仁勋通过总结意识到,此时的Nvidia还欠缺很多东西。首先,在摩尔定律主宰的IT界,两年时间才开发一款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其次,NV1并不是专门的图形芯片,它集图形处理、声卡及游戏操作杆等功能于一体。还有,Nvidia只是一家无名小卒,没有几家显卡生产商愿意跟它走。

   最重要的,NV1选择了只有几家游戏机公司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术,而其它公司有的选择三角形,有的选择多边形,没有标准,也没有龙头。

   参与NV1研发的Nvidia副总裁克里斯回忆说:“我们最大的错误是NV1采取了集成战略,在显卡上集成了声卡、游戏柄等多项功能,而当时的个人电脑市场正力图将三者分开。”

   黄仁勋后来也承认,NV1的多项技术都非常领先,但这个产品是失败的,因为主流变了,产品根本卖不出去。

   当时最大的主流不是来自3Dfx,而是在整个图形芯片业群龙无首,没有标准的时候,微软推出了Windows95,很快风行世界,成为操作系统的霸主,全球几乎所有软件与硬件开发商都转向Windows95。更重要的是,微软这一年趁机收购一家英国的图形标准公司,利用对方的技术,很快开发出属于微软的图形接口Direct3D标准,支持多边形成像技术,很快号令天下。而英特尔仍在致力于大集成战略,没有意识显示芯片独立的契机。

   微软这一招无异于宣布,黄仁勋跑多快都白跑了,因为微软已经确立了新方向。

   而此时,Nvidia第一笔风险投资已经花得所剩无几,黄仁勋只能痛苦地宣布裁员。他试图再拉一笔风险投资,但失败了。就在Nvidia揭不开锅的时候,游戏机巨头世嘉递来了橄榄枝。

   1995年,索尼还没有推出PS,微软更没有进军XBOX,所以日本游戏机巨头主要就是世嘉与任天堂。当时,世嘉刚好推出一款新游戏机,叫土星,准备用它大战市场。巧合的是,Windows95在日本还没有流行,而土星刚好支持正方形成像技术。更巧的是,NV1附加功能中的游戏操作杆就是以世嘉为模本。所以世嘉就找到Nvidia,请它开发土星游戏机的第二代图形芯片,并给了700万美元订金。真是天不绝Nvidia!

   黄仁勋承认,如果当时没有世嘉这700万美元订金,Nvidia肯定早就消失了,但即便有了这700万美元,Nvidia同样差一点消失,因为Nvidia仍然对自己的技术方向执迷不悟,气得世嘉差点解除合同。

   更重要的,历经一年多时间研发出来的NV2几乎就是个废品,因为市场上已经有明确的标准,而这款产品与主流格格不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