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K10 Q2又没戏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19:47:00
原帖由 the_god_of_pig 于 2007-3-8 19:43 发表



http://it.sohu.com/20061116/n246434295.shtml

翻译版的文我也收过了,


说白了,就是技术不够,

IBM作cache的水平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就是"技术不够"的IBM首次实现了shared L2 CACHE(早在1999),对此您有何感想?另外,要不要比较一下Montecito和POWER5+的CACHE晶体管密度?或者说POWER6和CONROE(暂时没有Tukwila DIE size的详细构成数据,只能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8 19:49:00
原帖由 the_god_of_pig 于 2007-3-8 19:46 发表



就冲k8,power5的表现,Tukwila也会足够狠毒


何必IBM就该在天上?
看看power5的L2延迟吧,估计IBM自己也不会觉得很光彩
麻烦您分析一下POWER5+在核心架构上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再看POWER6应该就会有一些了解了

最简单的说OWER5+和Montecito各自面临的瓶颈是不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8 23:29:00
原帖由 嘉蓝 于 2007-3-8 18:31 发表

看看intel自己的P1264和P1265,哪些参数有区别,性能差别是多少吧
你以为P1264和P1265分别是造什么东西的?Merom和Conro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8 23:32:00
原帖由 ghrs2010 于 2007-3-8 18:51 发表


要这样说的,Tukwila也谈不上另起炉灶阿(当然客观地说改进幅度确实比较大)
现在有几个人知道Tukwila设计成什么样子?你就敢说改进幅度多大?

Netburst发布没几天,Nehalem和Tukwila(那个时候叫Tanglewood)就已经开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8 23:52:00
原帖由 ghrs2010 于 2007-3-8 18:47 发表



研发成本是所谓的沉没成本,至少短期运营商完全不考虑的;因此唯一的问题是:单位产品的收益能否支付制造成本,这一点POWER6和Opteron没有可比性

至于说POWER6的频率,多说无益,到时候我们就来看看到不到得 ...
你根本对处理器成本和售价毫无概念。

Barcelona如果打不过Tigerton/Clevortown,他就一文不值,就算制造成本200美元,也救不了AMD。
如果能领先Tigerton,那就可以卖到2000美元一颗,就算制造成本高达1000美元,照样赚钱。

如果单凭65nm能提高频率1.5倍,Barcelona就可以轻松跑到4G-4.5GHz,几乎可以让Intel服务器产品线全线崩溃。凭着目前与Sun/HP/Dell/IBM的关系,将服务器市场抢下70%都不是不可能。无论如何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果有机会让Barcelona跑到4.5G的话,AMD都绝对不会放过。

而且AMD的Fab厂使用的APM本来就可以灵活调整工艺参数,即便在Barcelona产品线上采用低良品率高频率的工艺,他也完全可以在同一条线上使用高良品率低频率的工艺生产桌面产品线。


AMD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根本不存在这种工艺可以提高频率一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9 00:00:00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8 23:52 发表

而且AMD的Fab厂使用的APM本来就可以灵活调整工艺参数,即便在Barcelona产品线上采用低良品率高频率的工艺,他也完全可以在同一条线上使用高良品率低频率的工艺生产桌面产品线。
INTEL为什么没有这种东西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9 00:30:00
原帖由 89度热水 于 2007-3-9 00:00 发表


INTEL为什么没有这种东西啊?
AMD很长时间只有一个工厂,一边要研发新工艺,一边要进行生产,必须要具有在同一条线上调整工艺的能力。

而Intel做法都是copy exactly,所有的工艺都是在D1D研发完成,良品率完全稳定之后再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其他的工厂。以保证每个工厂从投产第一天起,良率就很稳定。

所以,Intel的新工艺从投产头一天开始就比较完善,即便到最后退出市场,做的改进也不多。但是AMD的很明显,同一个线宽下面,会存在一个慢慢改进的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9 03:11:00
下面的重头戏就看GPGPU是IA32的还是IA64的。
如果是IA32的,IA64就等死了。

不过偶个人看法,为IA32的多核之战以后准备的也只能是VLIM。
所以GPGPU直接切入的可能性更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9 08:50:00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9 00:30 发表

AMD很长时间只有一个工厂,一边要研发新工艺,一边要进行生产,必须要具有在同一条线上调整工艺的能力。

而Intel做法都是copy exactly,所有的工艺都是在D1D研发完成,良品率完全稳定之后再原封不动地复制 ...
That is why I think there will be improvement for AMD 65 nm down the roa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3-9 08:58:00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3-9 00:30 发表

AMD很长时间只有一个工厂,一边要研发新工艺,一边要进行生产,必须要具有在同一条线上调整工艺的能力。

而Intel做法都是copy exactly,所有的工艺都是在D1D研发完成,良品率完全稳定之后再原封不动地复制 ...
90nm以下出现了很多特别的情况.参数的变更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还有许多变化不能通过微调解决.而这些变化对性能会起决定性影响.
intel自己的工艺就有不同的微调.早先嵌入式低功耗芯片难道和netburst用完全相同的工艺?
只不过到65nm,分歧已不能通过微调解决.两种不同工艺设计规范和制造流程都可能有明显区别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