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版 轻轻松松的安装 Linux 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0 09:18:26
□ 什麽是Linux
在谈完了DOS以及Unix之後, 笔者终於回到主题, 什麽是Linux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 Linux 是一套作业系统, 对 Linux的发展来说,
Linux 字眼尤其是指 Linux 的 kernel (系统核心服务程式) 而言。
对我们一般 Linux使用者或管理者来说, 我们所谈的 Linux, 并不是
这一小区块, 我们是指一个可以具体提供某些解决方案的作业环境,
用电脑术语来说, 就是包含有 Linux kernel utilities (系统工具
程式) 以及应用软体的一个整体。 换句话说, 不论我们从网路或从
CD-ROM取得 Linux, 我们取得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完整作业环境的套
装软体。
前面讲过, 照本书的看法, Linux是 Unix的一种, 细节上来说,
Linux 是一套相容於 System V 以及 BSD Unix 作业系统, 至於这相
容字眼, 後者来说, 目前可以说有source level的相容, 对於前者
System V 则已经有 binary 相容。 所谓 source level相容, 就是
把软体程式码拿到 Linux底下重新编译之後就可以跑, 至於binary相
容, 就是软体执行档直接拿到 Linux下也可以跑。 我们观察到一个
有趣的现象是, Linux与Unix的相容, 恐怕胜过於不同版本Unix之间
的相容程度! 但这究竟如何, 各家见解有所不同, 笔者也不敢强迫您
据以相信。 至於Linux 原创者 Linus本人的说法, Linux 是一套遵
从 POSIX规范的一个作业系统, 至少在系统 kernel是如此。
Linux於1991年四月, 由芬兰人Linus Benedict Torvalds
(torvalds@kruuna.helsinki.fi) 所独立草创, 之後, 历经无数版本
的演进, 才渐渐变成一个完整的作业系统, 这发展过程吸引了全球的
玩家以及部份商业组织的叁予, 这样的一个软体发展模式也只有透过
Internet才有可能。 另外, 光有系统核心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们这
里所推荐的 Linux, 是指经过整合过的 Linux套装软体, 比方像
Slackware Linux Debian Linux及 SLS Linux等等都是, 本书主要
介绍Slackware Linux为主。
Linux 主要是架构在 386/486/Pentium等等 CPU的电脑上的一套
作业系统 (未来也有可 能在 Alpha PowerPC 等 CPU的机器上跑),
至於该 PC 可以是传统 ISA bus EISA VESA Local或 Intel PCI
等汇流排架构都无所谓, 读者朋友若要选购一部PC来跑 Linux, 当然
是以能够支援 EISA VESA Local及 PCI等等的PC为主要考量。
在硬体其他细节上, Linux支援有相当多的各式各样硬体设备。
几乎所有类型的萤幕显示卡及萤幕都可以跑 (有关 X Window图形显示
模式不在此讨论范围) 各式各样的滑鼠装置 几乎所有类型的 SCSI
界面设备 (像是CD-ROM 硬碟⒋糯机等等), 大部分的 IDE界面硬
体也都支援, 其中像 Misumi CD-ROM Panasonic 562/563 CDROM
(Linux最多支援 16部 Panasonic CD-ROM) Sony CDU31A/CDU33A
CD-ROM等等。 更详细的细节, 读者们有必要叁考附录『 附录一.
Linux支援哪些硬体设备』。
接下来我简单的负面列表。 Linux不能在 80286 CPU的机器上执
行, 记忆体比 2MB少的机器也不行, 通常少於 4MB的话, 有时连安装
都安装不起来, 想跑 X Window 的话, 8MB 算是勉强可行。 一个有实
用功能的 Linux, 至少要有 16MB的记忆体。 至於硬碟空间, 从零到
几 GB byte都行, 假如想安装在硬碟的话, 最基本的 Slackware
Linux 大约只要 10MB的空间就可以了, 假如把基本系统工具程式
常用应用软体以及完成 TCP/IP网路软体安装的话 (就是AB及N系列
编号软体), 差不多40-50MB之间, 至於所有软体原完整安装的话, 大
约150MB - 200MB之间。
截至目前为止, 在台湾已经有相当多的公私立单位采用 Linux,
尤其是把 Linux 拿来提供 Internet 网路服务。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笔者经营的「 UUserv 社区网路」, 提供这社区网路服务的机器就是
一台 Linux的机器, 这机器出了连接 Internet之外, 同时也接受拨接
(Dialup) 连线。 这机器的配备是, Intel 486DX50 CPU 32MB记忆
体 两颗 IDE硬碟 (Seagate 420MB + WD 540MB) VESA IDE
Multi-IO 卡 ET4000 显示卡 两片 Multi-Port card (八颗
16550A UART chip) 一部 Panasonic 562B CD-ROM 一片 AT-bus
CD-ROM 控制卡 一片 NE2000相容网路卡 五台数据机 一个1.44MB
软碟, 及一个VGA彩色萤幕。 本系统从安装容易度 系统管理容易以
及系统稳定度来评估, 其表现都算不错。
这里我摘录两则国外的使用经验, 让读者叁考。根据 Lyle Meier
(ldm@texaco.com), 「我感激Linux的创作者们推出这样好的作品,
Linux至少与其他商业系统一样好, Linux还额外的有原始程式码。...
我管理80部 Sun (工作站) 二十部SGI (工作站)以及十部IBM RS
6000 (工作站), 我现在把Linux装在我的Gateway 4dx2-66e上 (译者
注, Gateway是美国一家相当有名的个人电脑品牌, 其制造地为台湾)
, 安装Linux的程序实在太容易了, Linux所表现的不比以上任何一个
系统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18:46
另一例子, 根据1993年4月27日, 接收自Linux Activist Mailing List,
法国人 Charles Lopes (lopes@infpc3.univ-pau.fr) 在〃Normal〃频道
发出的讯息说, 他们在学校(Univ. of Pau, France)内架设的Linux主机,
开放有200个使用帐号, 而最多有30个人同时连线上机... 实在令人讶异,
正巧, 这封信正是这位老兄(或老姐)从这部Linux主机发出的, 〃@infopc3.
univ-pau.fr〃正是这部主机。

我们介绍 Linux时, 也不可忽略掉现实, 就是, Linux现有的商
业软体仍然不多。 到目前为止, Linux才逐渐吸引商业Unix应用软体
发展者的注意力, 在 Usenet 网路上可以在 comp.os.linux.announce
看到陆陆续续有商业产品发表。
最後, 请允许笔者比话题弄大一些, 我感觉, Linux 对台湾的软
体工业来说, 也许是契机之一, 因为台湾的软体工业一直都没有到达
OS 这个层次的产品, 尤其在高阶多工多使用者的作业系统上。 Linux
提供有完整的程式码, 甚至, 整套Slackware Linux 套装软体的程式
码都可以免费取得, 您喜欢的话, 您可以做任意的修改, 却不需要因
此付出一分一毛的版权费。 我在想, Linux有资格在台湾成为一个成
功本土化⑶壹哿物美 (这一点相当重要) 的高阶作业系统。若有这
一个可能, 便是因为Linux开放的着作权规范所致, 谈到这样开放的着
作权规范, 我们不免要感谢在美国由一群具有热情傻劲与伟大理想的
人所组成的自由软体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这基
金会给电脑界带来的全新的着作权观念, Linux便是在这样观念下才普
传开来。

□ 关於 Kernel 版本与 Distribution 版本的澄清
Linux 的演进模式, 完全无法套用於传统的「软体工程」模式,
这是因为 Internet这了不起的媒体存在, 不过这不是我们这里要谈
的 :-)
我们一般人对 Linux的发展, 常会把 Kernel 与 Distribution
弄混了, 我们以 Kernel 版本来说, 目前的版本的序号大约是 1.1.72
, 1.2.0 也快要推出。 相对於 Kernel版本, 所谓的 Distribution
版本, 比方 Slackware Linux 是从 1.0.4 以直到最近的 2.0.2 以及
2.1.0。
Linux Kernel 的发展与 Slackware Linux 的发展是各自独立的,
Slackware Linux 通常内附有一个 Kernel Source, 以及好几个 Kernel
Image, 一般人最常遇到的系统更新需求, 也就是拿最新版 (同时必须
确定是稳定版本) 的 Kernel Source, 取代随 Slackware Linux 所附
的旧版, 重新编译成 Kernel Binary, 之後进行新旧更新。
把 Kernel 与 Distribution 版本的观念弄清楚了, 对您的第一个
好处就是, 下次您遇到问题想问人时, 您可以正确的说明系统的最基本
讯息。

□ 关於 Linux的 硬体 drivers
网路上 (tw.bbs.comp.linux) 经常有朋友问起, 「有关某某某硬
体的 Driver去哪里找?」, 这牵涉到一些观念上的混淆, 容许笔者在
此做一些说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19:26
□ Linux着作权须知

Linux 系统核心的着作权主要是Linus本人所拥有 (核心内个别
的 drivers 其着作权为个别, 但对於实际版权规范, 乃引用美国自
由软体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着名的GNU General
PublicLicense使用执照, 根据该使用执照, 任何人都可以采收费或
非收 费方式来发行Linux, 在符合该使用执照条件规范下, 做任意的
修改等等。
由於这具体涉及美国着作权法律规范, 笔者建议任何想销售Linux
或发展 Linux 的读者, 在您看到Linux所存在的商机同时, 也得小心
谨慎, 先把着作权声明好好研究明白, 之後您才有办法将Linux做最
大的运用以及最大的获益。反之, 万万不要放任自己对着作权观念的
无知, 惹讼上身, 致使您公司数年根基瞬间倾倒。为此, 在附录二有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版权声明全文〃 英文原本, 您可不
要等到上法院才来研究本着作权声明, 这可能有些迟。另外一个同样
重要的是〃GNU 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se〃, 通常您在
Linux 环境下, 用她的发展工具(GNU C C++等等)来发展应用软体时,
您就有可能必须接受这版权声明的规范了, 这版权声明可以在本书附
带软体A1磁片上找到。
下面的两段话设计来提供您有关GNU使用执照的基本概念, 这些
说明不具法律效力, 也不保证与该执照规范吻合, 您最好找您的律师
一起赏读 :-)
这里您不妨先记住一个大原则, 不论您从任何管道取得Linux (包
括 Linux系统程式及所有相关软体), 您都被允许做任意的拷贝。同
样的, 当您将Linux分送或销售出去时, 您也不可以限制收受人不准
拷贝, 也就是, GNU 使用执照要求您给予您的收受人同样的权利以及
义务, 您能够做与不能够做的事, 您的收受人都 与您一样。
另外, 您可以取得程式码(Source code), 做您喜欢的更动, 您
更被允许将之贩卖图利。但特别注意的是, 当您的收受人要求您提供
程式码时, 您不可以拒绝, 最起码您必须告知何处可以得到该程式码
。此外, 您不可据此宣称这是您公司专属品 (这便是偷窃了!)。
□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序文中译
下面所列是该使用执照的序文(注意, 不是执照的法律条文本身), 笔
者将之译成中文, 目的是用来帮您了解该执照的精神面。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19:37
序言
对大多数电脑软体而言, 使用执照(licenses)都是被设计来夺取您
某些自由, 也就是您无法拥有与他人分享该软体⒒蛘吒改该软体的自
由。与此相反的, 本使用执照(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是来
保证您分享或更改自由软体(free software)的自由, 也就是用来确保软
体对任何使用者都能维持自由状态。本使用执照适用於本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所发行的软体, 以及所有声明援引本执照的电脑
程式。(本基金会的某些其他软体, 并且含括在The GNU 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ce规范下)。您也可以援引本执照作为您电脑程式的着作权
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 当我们谈到所谓自由软体时, 我们所指的不是价钱,
而是指自由而言。本执照是被设计来确保您能够拥有下列行动的自由:
分送这些软体(您喜欢的话, 也可以采收费服务)⒂涤谐淌皆始码(source
code)或者有管道来取得程式原始码⒏改该程式或部份使用该程式在其
它新程式上⒁约爸道您有权做上述这些事情。
为了保障您的权利, 我们必须赋予一些限制, 也就是禁止任何人来
侵夺您这些权利, 或者禁止任何人要求您放弃这些权利。反过来说, 当
您分送或修改这些软体时, 我们所加的限制便落在您身上。
举例来说, 不论免费或者收费, 只要您分送了这些自由软体, 您必
须完全的授与您的收受者相同的权力, 您必须确定您的收受者也能如同
您一样, 可以得到⒒蛴泄艿赖玫礁萌硖宓某淌铰搿D必须让使用者知
道这些规定情况, 他们由此可以得知他们应有的权利。
我们用以保护您的权利的两个步骤是: (一) 在软体上宣告版权所有
, (二) 提供您本执照, 您由此得到本执照的授权许可, 以进行复制⒎
送或者修该软体。
同时, 为了保障每一位创作者以及我们自己, 我们要确定每一个使
用者都知道 -- 对於这些自由软体, 我们不提供任何的品质保证。假若某
人修改了这些软体, 并且进一步将之流通出去, 我们要这些辗转拿到软
体的使用者知道, 他们所拿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软体, 若这些被修改的
软体产生了问题, 原创作者的声誉可以不受影响。
最後, 任何的免费程式随时都有可能被软体专利权(software patents)
所威胁, 我们希望避免个别的经手人(redistrubutors)引用自己的专利
执照(patent licenses), 而使该软体沦为私有软体(Proprietary
program)。为避免这情形的发生, 我们清楚的订下这份专利权声明, 它允许
每个人都有使用这些软体的自由, 否则, 我们乾脆放弃版权所有。
底下就是具体的规范及条件, 为复制⒎炙图靶薷恼庑┤硖迨彼需
遵照。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COPYING, DISTRIBUTION AND MODIFICATION
〔.... 此处接着该执照本文, 详细请叁考附录二...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19:53
□ Slackware Linux 安装速成班
这一节, 我想用最简单的方式, 把 Slackware Linux 系统安装的
最基本过程, 节录出来。
A. 安装磁片制作: Slackware Linux 安装时, 需要两片磁片, 这两
片分别是启动片 (bootdisk) 与基本档案系统片 (rootdisk)。 安
装磁片的制作, 可以分别在DOS 下用 RAWRITE.EXE, 或者在附有软
碟机的 Unix/Linux 工作站上, 用 dd 指令制作, 制作的细节就是
取得 bootdisk 及 rootdisk 两个档案, 假如这两个档案已经被压
起来, 先将之解压缩 (用gzip), 之後将之「写」到磁碟上。
B. 规划硬碟分割区: 硬碟在为作业系统使用之前, 必须经过两道步骤,
第一就是制作分割区, 第二就是制作档案系统。 我们用安装磁片将
机器启动後, 可以 Linux的 fdisk 工具程式, 造出一个或多个分
割区, 制作分割区的动作, 在 MS-DOS底下只能造出一个 Primary
分割区, 但是在 Linux下则可以造出 4 个, 以及一个 Extented
分割区, 以及其下分割出更多的 Logical partition。 Linux 可
已被安装在Primary分割区或者 Logical partition。
C. 制作档案系统: 实际执行 Slackware Linux 安装时, 本步骤可以
与步骤 D. 合在一起。 制作档案系统的工作, 就是进一步赋予分
割区独特的档案系统属性, 这工作在 DOS 环境下被称为「格式化
」 -- FORMAT。
D. 开始安装: 同样用安装磁片开机後, 以 root 进入系统,执行 setup
指令。 备妥一张格式化过的磁片, 预备作为以後的系统开机片。
setup 过程除了将系统软体安装到硬碟内的 Linux 分割区之外,
还包括设定系统的开机方式, 比方由硬碟选择开机, 或者由软碟
开机, 悉听尊便。
E. 安装完成後, 重新启动机器, 以刚制作的软碟或硬碟开机, 就可以
进入 Linux 系统。
假如不幸的, 您依照以上操作却不成功, 您有绝对的必要, 详细阅
读我在本书各章节所介绍的细节, 这本书本身是一本详细的「一贯班」
介绍, 这或许比「速成班」对您还有用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20:09
第一章 如何选购Linux可以搭配的机器


这一节笔者要带领读者, 用 Linux的角度来看电脑硬体的一些细
节。 在此我先提醒读者朋友一个事实, 作者本人在硬体方面并没有
深入的研究, 我所知道的, 只能算是一般性的电脑硬体常识。 这并
不是笔者自谦。 因此对於我往下的建议, 读者们叁考之馀, 有需要
额外寻求真正专家们的背书。 我感觉这样子您会比规划出最符合您
需求的一个硬体配备。
本章内容:
电脑硬体杂谈
整体考量
CPU 考量
Bus 考量
Video Controller 考量
Disk Controller & Disk Drive 考量
RAM 考量
其他硬体设备
选配一部可以用的 Linux PC
一部可能的最佳组合 Linux PC



□ 电脑硬体杂谈
对商业环境的使用者来说, 可能多半已经有主意, 要拿 Linux
执行哪些任务, 这种任务导向的需求之下, 要选择可以搭配 Linux
作业系统的硬体设备, 可能会比较容易。 至於玩家或者只是想尝试
一下高阶 OS 的学生来说, 情况的弹性有时比较大, 考虑之事项有
时反而多。 这现象常常是因为您这一台机器除了 Linux之外, 还会
用来执行其他作业系统 (比方DOSOS/2 NTNeXTStep等等), 另
外, 这一个族群的朋友在预算上比较需要精打细算, 因此, 在进行
硬体选择评估时就不是那麽容易。 无论如何, Linux 对硬体的最低
要求 您所期待的功能以及价格几个因素, 是大家共同的基本衡量
项目, 这几个项目也就是我们据以采购可以搭配 Linux 作业系统的
电脑硬体底线, 不过, 有关价钱因素, 由於时效性问题, 本文没有把
这因素列入考量。
照笔者浅见, 在大约 1992年之前, 在台湾个人电脑 (PC)市场上
多半都可以说是大众规格的 PC, 意思是说, 大部分的 PC纵使品牌不
一样, 其规格的差别很少。 那种时代, 人们买电脑时大概只需要知
道所谓『286』『386』 或『486』电脑即可。 现在的差别则越来
越明显, 高低阶产品的差别像是主机板设计 CPU 选用 RAM多寡
及最大扩充量 Cache多寡⒒懔髋 (Bus) 种类 硬碟种类及其控
制卡 显示卡种类以及萤幕等等, 个别组件之差异已经很大, 光是
一个部份有差异, 其硬体效能可能就会有很大差异。 换句话说, 现
在这时代, 已经不是用『386』 『486』 等名词就足以分别不同的
PC 层级了, 这对於搭配三十二位元高阶作业系统的硬体尤其明显。
也或许我们可以观察到, 由於 PC的架构本身已经有了结构性的改变,
配备良好的高阶 PC 已经不再是 『个人电脑』了, 它甚至已经可以
工作站电脑或甚至迷你主机相抗衡了, 假如这样的硬体搭配像Linux
这样的多工多使用者高阶 OS的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20:21
□ 整体考量
我首先建议一般性的采购原则: 我们所建议的, 是所谓 IBM 相
容 PC。
很多朋友知道台湾大约生产了全球百分之 70 左右数量的整装PC,
这些几乎都是所谓的 IBM相容PC, 换句话说, 只要我们购买一部台湾
产制的 PC, 我们几乎可以大胆假设, 这大概就是一部可以跑 Linux
的PC。 不过这并不是说没有例外, 一些大厂的产品仍然会有独家规
格的设计, 比方DEC HP IBM Compac 及 Acer (宏棋) 等等品
牌的PC会有这些例外的情况。 我建议您, 当选择大厂产品作为 Linux
平台时, 切记要额外的检查其相容性。 作法上, 至少要拿 Bootdisk
及 Rootdisk 开机看看, 最好也能够进一步安装及运转测试。
至於到底什麽才是『IBM 相容PC』, 请注意, 不是 IBM PC⒁
不是IBM PS/2或PS/55 系列 PC。 有一个观念很重要, 全世界除了
IBM生产 (或OEM) 的PC 叫做 IBM PC以外, 其他厂商所生产的PC,一
般才称之为『IBM相容PC』。 这里真正建议您采购的, 正是IBM 相容
PC。
顺便介绍一点, 假如我们采购整套的电脑时, 最好能留意一点,
现在很多PC在出厂时, 已经把DOS以及MS-Window装在硬碟了, 这是
一个明显趋势, 让消费者买回家, 一插上电源就可以使用, 不需要
额外的装置。 这一种电脑非常好, 但是这刚好也不是您想买的电脑
。 特别提醒您, 您所要买的是一部硬碟里面什麽也没有的PC, 您无
须浪费钱, 您更不需要带给自己麻烦, 因为这一类现成可用的电脑
已经把硬碟全部都给了DOS了, 这不是您乐於看到的局面。
您甚至连DOS (不论MS-DOS PC DOS或DR DOS等等)也可以不要
购买, 除非您想同时跑 Linux 及 DOS。
由於『IBM 相容 PC』 仍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定义, 以下我们
就用分解动作, 来看看到底搭配 Linux的一部机器, 其各部份组件
是如何一回事。
CPU 考量
上面两三段话的介绍, 是从轮廓面来谈 PC, 以下我们就要更细
的看 PC 的各部份组件。
截至目前为止, IntelAMD或 Cyrix这三家出品的 x86 系列CPU
并没有听说与 Linux不相容的例子, 这三家出品的所有 386 486
及 Pentium (或者俗称为 586) CPU 都可以用来跑 Linux。 甚是
1994年最後一季市面上出现了第一颗非美国品牌的 x86 CPU -- 台湾
联华 U5, 也可以跑 Linux [注]。
注: 必须搭配编号 1.1.71 或者更新的 Kernel才行。
与 CPU 很接近的话题, 就是 FPU 数学辅助运算器。 由於 Linux
Kernel 本身可以支援 FPU 模拟, 所以 Linux 可以在没有 FPU 的机
器也可以运转, 只是这会具体影响系统的效能, 尤其针对编译 图
形处里方面的工作会尤其明显。 照目前 CPU 的市场来看, 所有 386
级, 一直到 486SX或SLC/DLC等等 CPU的电脑, 其出厂时多半没有内建
FPU 装置, 所以购买这类机器搭配 Linux时, 就要额外询问该机器是
否有外加像是 80387 这类的处理器。 486DX 以上层级 CPU 则内建有
FPU。 Linux 机器自动侦测到 FPU 装置时, 它就不会再做模拟, 而直
接利用 FPU 作为运算辅助引擎。
最後一点, 截至目前 (1994十一月) 为止, Linux 并不支援多CPU
架构的机器, 长期的将来应该可以期待。 其他非 x86 的CPU, 目前
都尚未有成熟的支援, 但是将来或许 Linux 也有可能被移植到 DEC
Alpha Motorola 68K 及 IBM PowerPC 等等 CPU 的机器上, 至少目
前的 Linux kernel source tree 已经完成了这样的预备与调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20:38
Bus 考量
这里所要谈的, 也会把很多朋友给搞糊涂了。 这一两年来, PC
之所以有结构性改变, 我感觉, 就是 Bus 汇流排架构的改变, 以及
由此所带动的周边控制器的升级。 对内行人来说, 也就只有在这样
架构改变之下, 使用最新高速 CPU 才有意义。
另外, 关於汇流排 (Bus)架构, ISA EISA VESA Local 及
Intel PCI 等等都可以选择。 目前 586 CPU (Pentium) 层级的主
机板普遍都是 PCI 汇流排架构, 这种主机板有些可以配合支援 PCI
或 传统 ISA 汇流排的控制卡, 有些甚至还可以支援 VESA Local
或 EISA。 也就是假如您选用这些新式设计的 586 级主机板的话,
您可以根据该版子的实际设计规格, 来搭配选用 PCI EISA 或
VESA Local等规格的控制卡 (Controller), 像是绘图界面卡 (Video
card) 网路卡 硬碟控制卡等等, 这样就可以充份利用这些先进
的 Bus设计, Linux 也可以支援这些新式设计。

□ Video Controller 考量
您若有不跑 X Window 环境的话, 几乎任何显示控制卡及萤幕
都无所谓, 市面上看得到的像是 MGA CGA EGA VGA SVGA
与各类型所谓加速绘图控制卡等等显示卡, 以及其对应搭配的显示
器。 另外, 拿 Linux作为 Server级机器的话, 也可以完全不需要
显示控制卡或萤幕。
不过若要在这部 Linux机器执行 X Window的话, 这时候萤幕显
示卡的规格细节就变得很重要, 这是因为显示卡类型太多了, 想想,
刚提到 ISA EISA VESA Local 及 PCI 等等这麽多的架构, 这
些个别架构目前都已经有各自规格的萤幕显示卡推出了, 目前整个
电脑软体工业本来就跟不上硬体的演进。 X Window 没有办法支援
所有这些不同的控制卡。
对这话题很关心的朋友, 大概都是有需要用到 X Window的朋友,
我建议您, 一定要叁考附录三 XFree-HOWTO 这文件的说明来选择合
适的卡。 底下我就做一个最精要的摘录, 这是截至 XFree 2.1 版
所支援的硬体:
o nonaccelerated chipsets:

o Tseng ET3000, ET4000AX, ET4000/W32

o Western Digital/Paradise PVGA1

o Western Digital WD90C00, WD90C10, WD90C11, WD90C24, WD90C30

o Genoa GVGA

o Trident TVGA8800CS, TVGA8900B, TVGA8900C, TVGA8900CL, TVGA9000,
TVGA9000i, TVGA9100B, TVGA9200CX, TVGA9320, TVGA9400CX, TVGA9420

o ATI 28800-4, 28800-5, 28800-6, 28800-a

o NCR 77C22, 77C22E, 77C22E+

o Cirrus Logic CLGD6205, CLGD6215, CLGD6225, CLGD6235

o Compaq AVGA

o OAK OTI067, OTI077

o accelerated chipsets:

o Cirrus GLGD5420, CLGD5422, CLGD5424, CLGD5426, CLGD5428

o Western Digital WD90C31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20:49
□ Disk Controller & Disk Drive 考量
?
假如不严格考虑执行效能的话, 或者说您的 Linux机器没用在
Disk IO很重的场合, 这情况硬碟控制卡选择 IDE 或 SCSI倒是无所
谓。 目前新式设计的 IDE Controller搭配 IDE Disk, 它的表现与
SCSI Control + SCSI Disk 已经不会有明显差异。 不过, 以多工
作多使用者做业环境来说, SCSI 的表现却可能远优於 IDE 非常多
现。 换句话说, 假如您的 Linux主机是把在数十人或数百人使用者
的场合, 我的建议是, 不要使用 IDE。
?
IDE Card
大部分的 IDE 硬碟控制卡的存在型态, 多半是所谓 Multi-IO
卡, 这些卡把 PC 必备的串列埠⒉⒘胁阂约叭淼控制统统包含一起
了。 几乎决大部分的 IDE 硬碟控制卡与 Linxu搭配都不会有问题,
不过一些新式的 Enhanced IDE, 可以控制四部 IDE 硬碟, 这种控制
卡我就没试过, 想试试的朋友可以上网路拿 (sunsite.unc.edu /pub
/Linux/kernel/patches/diskdrives) EIDE driver, patch 到系统
核心程式码, 之後重新编译即可。 不过, 也许不久的将来在标准的
核心就可以有 EIDE 的支援 (可能会 1.2.0 版以後的核心)。

SCSI Controller
至於 SCSI控制卡, 只要您的 SCSI 卡可在 Linux下成功运转,
我们几乎就可以大胆假设, 您的 SCSI 硬体装置就可以搭配 Linux
运作, 比方SCSI 磁带机 SCSI CD-ROM SCSI 硬碟等等。 不过
话说回来, 由於SCSI控制卡其种类及品牌实在太多了, 我们实在不
容易分辨哪些可以搭配 Linux, 而哪些不能, 当然像大品牌的 AHA
Adaptec 15xx 17xx 等系列的卡不会有问题, 但是一大推所谓这
些卡的相容卡, 我就不清楚。 底下我根据 1994年七月份的
SCSI-HOWTO文件, 摘录一些目前已经支援以及尚未支援的 SCSI卡。
Linux 支援与不支援的 SCSI 控制卡
已经支援的SCSI卡:
Adaptec 152x, Adaptec 154x (including clones from Bustek and DTC 329x
boards), Adaptec 174x, Future Domain 850, 885, 950, and other boards
in that series (but not the 880 board unless you make the appropriate
patch), Future Domain 16x0 with TMC-1800 or TMC-18C50 chip, PAS16
SCSI ports, Seagate ST0x, Trantor T128 boards, Ultrastor 14F, 24F, and
34F, and Western Digital 7000.
仍测试支援中的 SCSI卡:
Adaptec 2742, DPT, Richoh GSI-8, Adaptec 2842, 2940, various AIC 7770/7870
implementations NCR53c8x0/7x0, NCR53c9x family, Qlogic,
Trantor T130B / generic NCR53c400 using pseudo DMA
不支援的 SCSI 卡:
All parallel->SCSI adapters, Rancho SCSI boards, and Grass Roots SCSI
Non Adaptec compatable DTC boards (including the 3270 and 328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9-7-30 09:21:03
Linux 不能用 1024以上的 Sylinder吗?
这一节的最後, 我们来谈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Linux 究竟能不能
利用有 1024 Sylinder以上的大容量硬碟?
答案当然是 Yes。
很多朋友不知道, 所谓 1024 的限制主要出现在 BIOS 这层, 大
凡是1994年前出厂的 BIOS, 大概都没有支援这些大容量 IDE 硬碟 (
主要是 540MB 以及更高容量的硬碟)。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 就是设定
Linux / (root) 档案系统时, 不要让 / 所在的 partition 超过编号
第 1023 Sylinder 以外, 假如您的系统也规划成多档案系统, 比方您
的 /usr /var /tmp/home 等等各自为独立的档案系统, 您在规
划分割区给这些档案系统时, 就无须顾虑 Sylinder 的问题, 它们可以
在任何位置。 我们总结来说, 电脑启动时, 我们把 Linux Kernel 摆
在 BIOS看得到的位置, 至於启动之後, Linux 不再需要 BIOS的服务,
也就不会再受限於设计不良的 BIOS。

□ RAM 考量
再重复提醒您一个事实, 在大部分的情况, Linux 系统对 RAM
的需求, 会比 CPU 重要很多。 假如有两部 Linux 主机做比较, 一
部 486DX-33 + 32MB RAM, 另一部 486DX-66 + 16MB RAM, 假设这
两部机器同样经常性的会有10个同时上线的使用者, 让我凭感觉及
经验猜测其效能比较的话, 我会猜前者较佳。 信不信由您:-) 请
容许我没有提供任何的数据。
Linux 的 RAM的需求, 我想应该说越多越好吧! 一个稍微具有
实际用途的 Linux 平台, 16MB RAM 大约是一个下限。 一部真正
可以与商业 Unix工作站或 Unix Server 平起平坐的 Linux 工作
站 或 Server, 在记忆体上不能少於 64MB 或 32M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